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其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经营业绩有所增长,拟进行现金分红,同时在业务发展、诉讼追偿等方面有相关进展[6][12][21][23] 分组1:重要提示 - 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全文,投资者可到指定网站阅读全文 [1] - 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关人员保证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承担法律责任 [1] - 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2]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 - 拟进行现金分红,每10股派2.5元(含税),需经股东会审议 [4] 分组2:公司基本情况 行业情况 轨道交通行业 - 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铁路投资回暖,存量车辆维保需求大,城轨建设放缓但更新改造需求增加 [6] - 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3113公里,高铁2457公里 [7] - 2024年底中国内地58个城市投运城轨线路362条,长度12168.77公里,2024年新增953.04公里 [8]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 -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 [9]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0万辆和3143.6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88.80万辆和1286.60万辆 [10] - 2024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422.2万台,同比上升24.7% [11] 公司业务情况 主要业务 - 形成多元产业格局,轨道交通业务产品多样,市场占有率高,与多家国际制造商合作 [12][13] - 汽车零部件业务为知名车企提供产品,新能源公交车门系统市场占有率提升 [13] - 依靠自主技术生产精密零部件,与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合作 [14] 主要产品经营模式 - 研发设计包括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 [15] - 采购模式有自主采购和指定采购 [16] - 生产采取订单导向型模式 [17] - 销售直接面对客户,国内通过招投标等,国外通过客户采购部门 [18][19]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近3年及报告期分季度有相关数据,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无差异 [20]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有相关股东数据,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情况 [20] 公司债券情况 - 不适用 [20] 分组3:重要事项 - 2024年营业收入396772.85万元,净利润与上年基本持平,资产总额等有变化,轨道交通主业在手订单73.02亿元 [21][22] - 不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 [22] 分组4:利润分配方案 -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含税),以登记日总股本为基数,若总股本变动将调整分配总额 [22][23] 分组5:第一季度情况 主要财务数据 - 轨交主业在手订单金额79.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6% [26] 股东信息 - 普通股股东总数等相关数据,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情况 [27] 其他提醒事项 - 对龙昕科技原股东诉讼追偿有进展,已追回部分股票和现金对价 [28][29] - 本报告期无新增投资者索赔诉讼,已累计计提索赔损失 [29] 季度财务报表 - 未经审计,包含合并及母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30]
朗迪集团2024年业绩大幅增长创新高 首提布局机器人核心运动部件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22:34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增长16.16% [1] -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57.16% [1] -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形成家用空调风叶、机械风机、复合材料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1] 业务板块分析 - 家用空调风叶行业:高效化、智能化、绿色环保和节能以及产品创新是重要发展趋势,2025年国内家电全品类零售规模预计仅同比微增 [1] - 机械风机行业:"碳中和、碳达峰"愿景推动绿色、低碳风机技术研发,新型高效节能风机、智能控制系统以及与环保技术相结合的产品成为重要方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率保持稳定 [2] - 复合材料行业:高分子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绿色低碳、高性能化、可循环利用成为核心趋势,轻量化是关键发展方向,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2] 战略布局 - 前瞻性布局机器人核心运动部件领域,研发集成永磁同步电机、减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关节模组解决方案,目前相关样机已完成验证测试,尚处于前期开发阶段,量产条件尚未成熟 [1][2] - 公司将依托在流体力学和机电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加速推进产品在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拓展 [3] - 公司聚焦主业与本土化运营,积极应对存量竞争与增量机遇并存的复杂环境,拥抱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变革 [3]
22MW!铁建重工长沙园区光伏项目如期并网,铁建发展点亮零碳园区新图景
长沙晚报· 2025-04-29 21:27
项目概况 - 中铁建发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二产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22MW [1] - 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运营模式,是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标杆成果 [1] - 项目在4月30日前完成并网,符合国家能源局对装机规模小于20MW光伏电站维持"余电上网"模式的政策要求 [1] 项目建设 -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项目一线统筹协调关键环节,积极与铁建重工、国家电网等单位密切沟通 [1] - 项目部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细化倒排工期计划,将每个施工节点精确到小时,昼夜奋战克服困难,最终在"430"大限前实现竣工并网 [2] - 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玄武岩支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有效降低屋面荷载,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大幅缩短安装周期 [2] 项目效益 - 预计每年可为园区输送20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优先保障园区生产、办公用电需求 [2] - 余电并入公共电网后,每年可实现标准煤减排6200吨、二氧化碳减排1.6万吨 [2] - 绿色电力的使用将助力铁建重工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碳排放要求,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未来规划 - 此次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公司在分布式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 - 未来将持续发挥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优势,加速布局新能源项目,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2]
浓缩时代,至尊先锋!蓝月亮锚定绿色未来
第一财经· 2025-04-29 15:07
市场地位与成就 - 2024年度蓝月亮洗衣液、洗手液荣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1] - 蓝月亮洗衣液连续16年(2009-2024)获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1] - 蓝月亮洗手液连续13年(2012-2024)获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1] 科技创新与行业引领 - 公司开创洗衣"液"时代,推动行业从洗衣粉向洗衣液转变 [4][5] - 2015年推出国内首款泵头计量式「浓缩+」洗衣液,活性物浓度达47%(国标3倍) [5] - 2024年推出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全效洁净),集成8大功效 [6] - 独创泵头设计实现"一泵8克洗8件"的精准计量,解决传统用量不准问题 [8] 浓缩洗涤战略与市场培育 - 2023年浓缩洗衣液渗透率9.2%,年复合增长率24.7%(传统洗衣液增速3.8%) [10] - 预计2024年浓缩洗衣液渗透率突破10.7%,与欧美98%普及率差距显著 [10] - 开发"洗衣三锦囊"科学洗涤方案,如"预涂锦囊"解决油斑问题 [10] - 通过体验活动和客服热线(超千万次咨询)普及科学洗涤理念 [10] 战略定力与社会价值 - 公司以"十年磨一剑"决心投入浓缩技术研发,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12][13] - 2024年消费者测评中至尊系列核心指标均超8.5分(满分10分) [13] - 推动节水省电的绿色转型,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范例 [13] 产品迭代与市场潜力 - 浓缩洗衣液产品矩阵持续丰富,涵盖除菌、运动特效等细分需求 [6] - "得浓缩者得天下"格局正在形成,公司战略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 [10][11]
严牌股份2024年营收稳增,利润承压下的战略突围
全景网· 2025-04-29 14:51
公司业绩与业务结构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8.75% [1] - 专用设备制造业收入7.42亿元,占比94.65%,同比增长9.25% [1] - 其他业务收入0.42亿元,占比5.35%,同比增长0.58% [1] - 净利润呈现下滑但仍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1]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营收达2.22万亿元,较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12.72% [1] - 行业增速趋缓,重心转向提质增效,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为三大核心驱动力 [1] - 环保产业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主营产品为过滤布、过滤袋等工业过滤关键部件,分为"无纺"与"机织"两大系列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火电、化工、新能源等行业,具备耗材属性带来持续复购需求 [2] - 构建定制化研发生产体系,可针对高温、高湿、强腐蚀等复杂工况提供解决方案 [2] - 2024年新增18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材料结构优化、生产工艺革新等领域取得突破 [3] 研发与产学研合作 - 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资质 [3] - 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聚焦废弃物焚烧处置、环保新材料研发等前沿领域 [3] - 创新"研产协同"模式,推出钛白粉行业免拆洗滤布、火电厂专用阳极布等定制化产品 [3] 产能与产业布局 - 配备多条进口针刺无纺布生产线及超两百台织机,形成千万平方米级滤布产能 [4] - 2025年1月高性能过滤材料及过滤带生产基地项目结项,缓解产能瓶颈 [4] - 发行4.69亿元可转债用于高性能材料智能化产业项目建设与资金补充 [4] 新兴赛道布局 - 战略入股浙江永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持股17.65%),切入超纤皮革领域 [4] - 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严捷新材料,进军消费品滤网市场,研发PLA、PA、PET等高附加值产品 [5] 未来发展战略 - 紧握国家"双碳"战略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价值为核心 [5] - 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过滤一体化解决方案头部企业 [5]
中天科技:25Q1扣非净利润同比+20%,订单充沛产业向上趋势明朗!-20250429
天风证券· 2025-04-29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通信/通信设备,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当前价格13.96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光通信及新能源业务营收和毛利率承压致业绩下滑,25Q1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快速增长,在手订单充沛增长动能强,未来各项业务发展动力强劲业绩快速增长可期,考虑24年度情况调整25 - 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27年归母净利润,维持“买入”评级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4年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6.63%;归母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下滑8.94%;毛利率14.39%,同比下降1.83pct [1][2] - 25Q1实现营业收入97.56亿元,同比增长18.37%;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下滑1.33%;扣非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增长20.45% [1] - 预计25 - 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2.05亿元、670.47亿元、776.0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9.04%、17.20%、15.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96亿元、48.54亿元、59.9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7.28%、24.60%、23.41% [10] 业务情况 - 24年收入端光通信及网络业务收入81亿元,同比下滑11.19%,海洋系列和新能源小幅度下滑;毛利率端光通信及网络、海洋系列以及新能源分别同比下降1.98pct、2.20pct、4.03pct [2] - 截至2025年4月23日,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312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134亿元,电网建设约140亿元,新能源约38亿元 [4] 业务展望 - 海上风电在手订单充足,产业布局“设备 + 施工”两翼齐飞,区位业务形势良好,产品能力行业领军,近期中标海风项目取得突破 [5] - 电力板块持续受益国内特高压及电网高质量发展,国际市场持续开拓,电网建设领域创新成果显著 [5] - 新能源十年深耕,如东项目带来光伏业务增量,储能领域在手订单增厚,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双碳战略推进有望高速发展 [5] - 光通信有望保持平稳,公司光纤光缆市场份额领先,光模块领域研发和发货进展良好,下一代技术领域研发开展 [6]
饶轶晟:深入践行“双碳”战略,加快推动绿色转型
人民网· 2025-04-29 10:49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贵州磷化集团是贵州省省管大一型企业,业务涵盖现代化肥、精细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绿色环保产业等,产品市场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2] - 公司拥有1700万吨磷矿开采能力、800万吨高浓度磷肥产能、400万吨磷酸产能、240余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辅料产能,磷矿采选和磷复肥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三[2] - 公司在贵州、甘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建有磷肥、磷化工、氟化工及涂料化工基地,形成全国性产业布局[2] 双碳战略实施成效 - 2024年公司能耗强度降至0.49tce/万元,同比下降13.89%,煤炭消费占比从58.53%降至53.13%,清洁能源使用显著提升[3] - 外购电力消费量达28.71亿千瓦时(同比+8.20%),生物质燃料消费量增长83.49%,自发电量6.99亿千瓦时(同比+28.69%)节约电费4.34亿元[3][4] - 通过余热回收项目累计节约标准煤8.5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68万吨,硫铁矿制酸余热项目年减排7.65万吨二氧化碳[4] - 工业产值万元碳排强度同比下降11.30%,碳资产履约余量达7.02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交易收益730.53万元[4] 绿色转型具体举措 - 实施热电锅炉脱硫改造、脱硫液氨改氨水工艺,推进"无废工厂"建设,耗能强度同比降低15.16%,碳排强度降低6.64%[5] - 建成30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处理项目,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78%(目标77.3%),产品成功进入澳大利亚市场[6] - 开发磷石膏绿色建材、包装材料、循环制酸三大产业化路径,获得15个产品碳足迹认证[5][6] - 建设"磷化智安"平台实现特殊作业电子票证办理,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5][6] 未来战略规划 - 计划加速装备迭代升级,实施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加强双碳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7] - 将重点推进余热回收利用、燃煤掺烧替代,规划风/光/储等绿色产业项目,严控新项目节能审查[7] - 拟开发磷石膏高值化利用CCER项目,探索废弃物资源化路径,系统性优化碳资产管理[8]
智领未来 | 雷克萨斯全新一代ES全球首发
央视网· 2025-04-29 10:46
【文化交融的产业启示:东方美学赋能产品创新】 当全球汽车设计陷入科技堆砌的窠臼,全新一代ES以"时光即奢华"理念探索出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之道。其设计语言既传承了东方书画艺术的线条韵律, 又通过封闭式格栅等创新实现电气化时代的品牌进化。这种将文化基因植入工业设计的实践,印证了我国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产业创新的指导意义——在智 能化浪潮中,具有文化厚度的产品创新更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雷克萨斯的设计转型,客观上为我国汽车品牌出海提供了跨文化创新的观察样本。 【产业升级的共生逻辑:从市场红利到价值共创】 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背景下,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成为观察产业脉动的风向标。4月23日,雷克萨斯全新一代ES全球首发,恰逢 其入华二十周年的特殊节点,这个以东方匠艺叩开中国市场大门的豪华品牌,其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引进到创新引领的深刻变迁,也为外资 企业深度参与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全新一代ES车型) 【技术转型的双向奔赴: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形成独特的"政策-市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全新一代ES多路径动力的战略选择,既体现了 ...
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9 10:16
公司财务与运营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包含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3] -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12个月至2026年5月22日,涉及3,512,267股股票,已累计出售1,756,000股,剩余2,458,774股占总股本0.3%[6][7][43] -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12个月至2026年8月20日,涉及15,281,000股股票,已累计出售10,481,800股,剩余6,718,880股占总股本0.81%[50][51][44] 重大投资项目 - 拟投资不超过3.55亿元建设高压真空灭弧室产业化(一期)项目,形成年产20,000只高压真空灭弧室产能,建设期24个月[10][12][14][16] - 项目重点突破126kV及以上高压真空灭弧室国产化量产技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12][17] - 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13][45] 资产购置计划 - 拟竞拍成都市新都区普河路1088号不动产,土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153.95平方米,起始价1.1亿元[22][31] - 标的资产与高压真空灭弧室项目建设地址临近,可形成协同效应[32] - 竞拍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若成交金额超董事会权限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3][24] 行业与战略布局 - 电力行业正经历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26kV及以上高压真空灭弧室符合环保电力设备趋势[17] - "旭光牌真空灭弧室"已通过国内主要整机厂商认证并实现挂网运行,具备技术产业化基础[17] - 新项目将优化产品结构,巩固公司在高端电力设备领域的领先优势[18] 公司治理 - 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季度报告、员工持股计划延期、投资项目等7项议案[35][40][45][46]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拟于5月15日召开,审议高压真空灭弧室产业化项目等事项[47][55]
倒计6个工作日!日程+参观流程!第四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DT新材料· 2025-04-28 23:40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MOF、COF等新型分离材料实现量产突破,推动气体分离技术升级 [1] - 《巴黎协定》6.4条款启动全球碳市场,加速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商业化 [1] - 政策与能源环境挑战驱动气体分离产业创新,聚焦材料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膜分离领域:分子筛炭膜、钙钛矿陶瓷中空纤维膜等高性能材料研发取得进展,应用于天然气提氦、酸性气体分离等场景 [5][6] - 吸附分离技术:煤电烟气低压吸附碳捕集、柔性多孔框架材料温室气体捕获等技术实现工程示范 [6] - CCUS工艺创新:低能耗CO₂捕集技术(如相变法、水合物法)、化学吸收法优化等降低能耗30%以上 [43][44] -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规模化生产突破,广东碳语新材料实现吨级量产 [44]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江苏油田CO₂驱油、华电句容电厂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展示捕集与封存技术落地 [1][10] - 工业领域:石化行业催化裂化烟气CO₂捕集、电子特气纯化(如超纯氨、氧化亚氮)等技术应用成熟 [45][46] - 能源企业需求:国家能源集团、中石油等推动50万吨级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 [35][38] 学术与产业协同 - 大会汇聚200+顶尖专家,覆盖政产学研用金全链条,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机构 [12][13] - 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微孔有机分子筛、混合基质膜等前沿方向,推动成果转化 [7][48] - 企业参与度高,精微高博、金宏气体等设备商与学术团队联合开发检测分析技术 [43][45] 商业化与市场动态 - 会议通票定价1500-3500元/人,展位聚焦CO₂捕集装备、塔器等细分领域 [15] - 初创企业融资活跃,如广东碳语新材料获超1亿元Pre-A轮融资 [44] - 国际技术合作加强,新加坡国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参与研发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