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砍自己一刀,西贝绝地求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8 13:0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史上首次全线大幅降价和发放大额无门槛代金券进行短期自救,国庆期间客流量有所回升 [3][8] - 降价策略虽吸引客流但引发“薅羊毛”和黄牛套利行为,可能偏离营销活动初衷 [13][19][20] - 公司面临的核心困境是消费者对“高价预制菜”的信任危机,短期价格手段未能解决品牌价值受损的根本问题 [24][26][28] - 品牌长期定位模糊,在高端现做与快餐化预制路线之间面临战略选择 [33] 降价促销策略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1日起对多款核心菜品实施降价: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降幅约15%),手撕椒麻鸡从63元降至46元(降幅约27%),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降至109元,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黄米凉糕从29元降至26元 [3] - 同步推出100元无门槛代金券,支持叠加使用,二人同行可合并使用两张券,消费者可实现极低消费(如支付4元完成原价204元消费) [13][15] - 国庆假期客流回升,就餐高峰期部分门店出现等位情况,家庭聚餐回归 [8] - 优惠活动在社交平台引发“薅羊毛攻略”热潮,出现大量近乎“免费”的用餐案例 [15][18] 代金券套利与黄牛现象 - 闲鱼平台出现代金券二级市场,100元面值券以50-60元价格流通,个人卖家券源饭点时段上架半小时内可成交 [19][20] - 黄牛通过多微信号突破限领门槛,手握大量券源,部分账号成交记录达数十单,因券支持微信转赠,交易效率极高 [20] - 套利模式形成:消费者花50元购100元代金券,消费几元点餐后获得新券,转手可获利50-60元,实际花费几元吃一顿饭 [19] - 若黄牛大规模介入可能耗尽消费券池,使营销活动沦为套利工具 [20] 产品与服务调整尝试 - 部分门店进行产品工艺改进:上海门店小米粥金瓜泥改为金瓜片,羊肉串升级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儿童餐牛肉酱改为现场炒制 [22] - 全面启用非转基因大豆油,上海部分门店推出现烤烤鸭(每只现烤1.5小时,每日限量6只) [22] - 取消沿用多年的计时沙漏承诺,因制作工艺改进导致出餐时间延长,不再设置“罗永浩菜单”,全面推行扫码点餐 [22] - 深圳某门店引入魔术表演等互动环节,试图提升增值体验 [23] 品牌信任危机与消费者认知 - 消费者对公司否认使用预制菜的声明持怀疑态度,品牌与消费者间信任裂痕短期难修复 [24] - 社交媒体反馈显示,消费者普遍认为“西贝确实便宜了”,但同时认为“预制菜就应该这个价”,显示降价未解决高定价预制菜的心结 [26] - 品牌定位从“贵但值”的价值承诺滑向“可以更便宜”的价格竞争,动摇了品牌定价根基,部分消费者强化了“不诚信”负面标签 [28] - 消费者体验存在落差,如两人消费200多元仍未吃饱,菜量被指缩水(49元羊腿肉量仅以往一半),感觉品牌在“讨价还价”而非“真诚改进” [29] 行业对比与战略困境 - 预制菜被市场接受的关键在于透明度(如老乡鸡公开供应商信息及菜品结构)、安全性和价值匹配度(超90%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人均消费应在100元以下) [29][31] - 萨利亚品牌通过极致坦诚承认使用预制菜配合低价策略(如16元意面),反而赢得忠实客户 [31] - 公司面临战略选择:是坚持中高端现炒路线(需提升菜品品质和选择度),还是转向中式快餐化预制路线,或进行品牌切割(红西贝做快餐,绿西贝做中高端) [33] - 最麻烦的处境是“既要又要还要”,无法聚焦主力消费人群,优惠券难建立长期复购信任 [33]
车市的“银十”,劝人买车更难了
新浪财经· 2025-10-07 11:57
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热度 - 9月有接近80款新车密集上市,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较高,大部分为SUV [1] - 多家车企9月销量创历史新高:零跑交付量首次超6万辆,小米和小鹏首次实现月交付超4万辆,蔚来连续月交付超3万辆 [1] - 十一假期期间,热门新能源门店客流量显著,许多消费者进入最后谈价阶段,问界在河北省门店单日销量接近60台,全新问界M7增程中配版本贡献近八成订单 [1][6] 补贴政策对消费行为的驱动 - 地方补贴政策(如河北省张家口市市补)的结束直接导致国庆假期客户数量减少,补贴最后期限(9月30日)销售繁忙至深夜 [2] - 消费者在补贴结束前集中购车,例如有车主在9月28日江苏置换补贴最后一天开票,导致系统开票崩溃 [9][10] - 补贴为消费者节省可观费用,例如有车主在地方补贴支持下购车省下近3万元 [10] - 多地(如青海、贵州、内蒙古、江苏、广西、宁波)已宣布暂停或即将叫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10] 不同品牌与车型的市场表现分化 - 理想i6市场需求旺盛,锁单后需等待至春节前才能交付 [5] - 极氪9X关注度高,广州某门店国庆期间日均订单能突破20单 [6] - 奥迪、领克、岚图等品牌部分门店十一期间客流量相对冷清,岚图梦想家因售价超过30万劝退部分家庭客户 [12] - 特斯拉商超店国庆期间转化率低,有销售假期五天仅成交两单,首日售出近40台车 [15] - 小鹏汽车展厅客流量大(一个上午超六百人),但多数顾客仍处于了解产品阶段,进入价格谈判者寥寥 [15] 消费者购车心态与决策因素变化 - 部分消费者因无法享受补贴而选择持币观望,推迟购车计划 [10][12] - 消费者购车决策更趋理性谨慎,对价格和优惠敏感,有客户表示“价格不到位、优惠不够多,不会轻易下单” [19] - 部分消费者因居住环境(如老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年行驶里程低(如一年5000公里)及电动车保值率问题,依然偏好燃油车 [16][17] - 燃油车当前促销力度更大,优惠可达三四万元,而电动车优惠通常仅四五千元左右 [17] 行业竞争策略的演变 - 为应对购置税政策退坡(2026年免税额度将减半至最高1.5万元)及促进年底前开票,销售以此作为促单话术 [13] - 多家品牌(如智己、蔚来)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承诺因生产原因延迟至明年提车的客户可获得最高1.5万元的税费补贴 [19] - 市场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消费者看车时问题更专业,更关注产品本身 [21]
10月起,四大降价潮袭来,有人偷着乐,有人却愈发焦虑
搜狐财经· 2025-10-06 01:41
高端白酒与奢侈品行业 - 高端白酒和奢侈品在二手市场及非官方渠道价格出现松动 [1] - 商品降价反映社会心态转变及“送礼经济”退潮 [1] - 注重性价比的理性买家得以摆脱品牌溢价束缚,商品使用价值回归 [3] 消费电子与大众消费品行业 - 新款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及日常消费品普遍出现促销和降价标签 [3] - 价格下行是企业端“以价换量”的无奈之举,反映消费信心不足和终端需求疲软 [3] - 线上平台低价冲击导致实体店主和品牌经销商客流减少、利润摊薄 [5] 二手房市场 - 二手房市场经历“挤泡沫”运动,挂牌量激增但带看量和成交周期拉长 [6] - 急于变现的房东开始松动价格 [6] - 市场天平向买方市场倾斜,刚需购房者获得更多选择权和议价空间 [8] - 手持多套房产的投资者和改善型家庭面临资产缩水恐慌及置换链条卡壳 [8]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价格战白热化,头部品牌官宣全系降价或变相优惠 [9] - 价格战导致现车充足且购车门槛降低,消费者可享受数万元现金优惠 [9] - 行业从业者面临利润摊薄和KPI压力,老车主面临车辆快速贬值问题 [11] - 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极致内卷下遭遇利润和生存空间拷问 [11]
为仿石漆价格战买单的,从来只有经销商
搜狐财经· 2025-10-02 17:34
客户因低价而来,也因品质问题转身离去。掉色、脱落、售后无门——所有指责最终都指向一线经销商。他们透支多年积累的信誉,为这场恶性竞争兜底。 价格战没有赢家,但经销商一定是输得最惨的那个。当行业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最先倒下的,永远是那些在一线苦苦支撑的经销商。 别再为价格战喝彩——它正在吞噬这个行业最宝贵的毛细血管。 更残酷的是双重挤压。厂家以"战略合作"为名提高任务量,要求现款压货;终端市场在无休止的降价中变得麻木,货越来越难卖。 经销商困在中间——仓库里堆满同质化产品,现金流日益枯竭,利润薄如刀片。 当"价格直降"、"买十送五"的横幅挂满建材市场时,看似是消费者捡了便宜,实则这场游戏的唯一买单者,只有被套牢的经销商。 厂家发动价格战,牺牲的是品质与服务。低价背后,是乳液比例下调、真石含量缩减、施工监管缺失。经销商被迫拿着缩水产品,却要向客户承诺"二十年 不褪色"。 ...
农夫大战怡宝 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2:0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农夫山泉于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并将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直接针对怡宝与娃哈哈的主战场,引发“水战三国”[2] - 截至2025年8月,娃哈哈包装水市占率从2024年4月的14.22%增长至17.7%,怡宝市占率则从25.11%下跌至20.34%,农夫山泉市场份额虽有短期波动但整体保持领先[4] - 价格战在2025年上半年趋缓,农夫山泉绿瓶水补贴降至每件1元,较2024年的2元大幅降低,怡宝的补贴也从7月开始缩减[7] 市场竞争策略与补贴机制 - 农夫山泉红瓶水通过外卖平台补贴,消费者到手价低至每瓶0.8元多,与其进货价几乎无异,绿瓶纯净水进货价低至每瓶0.7元上下[3] -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班后选择应战,将瓶装纯净水单价降至1元以内,并在平台上推出过单瓶0.01元、0.8元的限量特价[3] - 怡宝和农夫山泉的补贴常带有“业绩对赌”性质,经销商若未完成销售目标则奖励清零,这种对赌力度近年明显“倍增”[4] 渠道与经销商生态 - 持续的补贴导致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例如555毫升怡宝水全国统一价为24元/箱,但经销商给分销商的价格可低至20元/箱[5] - 经销商为完成销量目标以获取公司返利,或在库存压力下进行甩卖,甚至出现怡宝桶装水经销商为凑齐销售量而将水倒掉的情况[5] - 厂商补贴退潮后,经销商面临消化成本上涨和应对客户低价预期的双重压力,陷入“亏本保客户”和“涨价丢客户”的困境[6]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华润饮料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包装饮用水营收同比下跌23.1%,其中小规格产品下滑幅度达26.2%,导致公司营收、净利双双下滑[8] - 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2024年毛利率高达47.3%,比青岛啤酒同期高出7个百分点,比伊利高出13个百分点,显示包装水行业的高毛利特性[9] - 怡宝自2005年以来市占率一直稳步上升,但本次受农夫山泉绿瓶产品冲击,遭遇“滑铁卢”,市场份额出现大幅下跌[7][8] 行业历史与发展背景 - 中国包装水行业在过去30年中,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与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先后在2010年和2021年登顶中国首富[9] - 农夫山泉于2012年市场份额首次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冠军,得益于其“天然水”心智的初步渗透,并在2017年通过“红瓶天然水+东方树叶”双引擎战略扭转局面[10] - 近10年包装水完全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低价格带产品为争夺广大市场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农夫山泉绿瓶被视为“2元以下”市场的搅局者[10]
瓶装水“中场战事”:“价格战”下头部企业多元化布局谋突破
犀牛财经· 2025-09-29 18:22
2025年上半年业绩分化 - 农夫山泉2025年上半年营收256.2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22.2% [3] - 华润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收62.06亿元,同比下降18.52%,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下降28.63% [3] - 娃哈哈通过渠道改革成功进入一线市场及全家、盒马等渠道,但未公布详细业绩数据 [4][8] 核心业务表现 - 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业务营收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占总营收比重36.9% [3] - 华润饮料包装饮用水业务收入52.51亿元,较2024年同期68.29亿元下降24.1%,占总营收比重高达84.6% [4] - 农夫山泉茶饮料业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2] 市场竞争策略演变 - 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水源地、品牌、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的“价值争夺战” [2][5] - 华润怡宝555ml瓶装水终端价从2元降至1.8元以应对农夫山泉“1元水”策略,导致毛利率受压 [4] - 即时零售渠道占比提升至18%,华润饮料线上收入同比仅增5%,显著落后于行业平均的25% [5] 产品创新与多元化 - 农夫山泉持续深耕冰产品布局,推出纯透食用冰,并推动产品进入香港市场,覆盖超3000家终端 [7] - 华润饮料2025年创新提速至“每月1-2款新品”,合计上新14个SKU,覆盖即饮茶、功能饮料等品类 [8] - 功能性瓶装水、含气矿泉水等细分品类需求旺盛,农夫山泉在茶饮料和功能饮料领域持续发力 [7] 渠道变革与数字化 - 华润饮料计划与美团闪购合作开展“即时达”业务,目标将线上收入占比提升至25% [8] - 农夫山泉加强在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的布局 [8] - 娃哈哈在宗馥莉的渠道策略推动下成功进入一线市场,成为各大销售终端的常规进货品类 [8] 行业趋势与消费需求变化 - 57.25%的消费者购买纯净水时优先考虑品牌因素,44.58%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成分与纯净度 [6] - 天然水、矿泉水等强调水源品质的产品受青睐,传统纯净水市场份额受挤压 [5] - 2025年上半年PET价格同比下降12%,但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使企业难以将成本优势转化为利润 [6]
农夫大战怡宝,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农夫绿瓶上市后,怡宝上演“滑铁卢”:市占率大跌近5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8:17
行业竞争格局 - 农夫山泉于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 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 直接瞄准怡宝与娃哈哈的核心市场 [2] -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班后选择应战 将瓶装纯净水价格降至1元以内 并在平台上推出单瓶0.01元、0.8元等限量特价 [8] - 怡宝通过"业绩对赌"性质的补贴加码应对竞争 2024年已启动补贴计划并直接拉低产品单价 [10] 价格战与补贴策略 - 农夫山泉红瓶水通过平台补贴使消费者到手价低至0.8元/瓶 与经销商进货价几乎无异 [5] - 怡宝在2024年6月对每箱水补贴2元 7-8月补贴缩减但仍存在部分产品补贴 [9] - 经销商为完成销量目标采取价格倒挂操作 以20元/箱成交555ml规格产品(正常统一价为24元/箱) [12] - 厂商通过"买五箱送一箱"等促销活动支持经销商 并设置完成销量目标后1元/箱的奖励机制 [13] 市场份额变化 - 2024年4月至2025年8月 娃哈哈包装水市占率从14.22%增长至17.7% [10] - 同期华润饮料(怡宝)市占率从25.11%下跌至20.34% 下滑近5个百分点 [10] - 农夫山泉市场份额虽有短期波动但整体保持领先地位 [10] 财务表现 - 华润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06亿元 同比下滑18.52% [16] - 净利润8.23亿元 同比下滑28.74% [16] - 毛利率46.7% 同比减少2.6个百分点 净利率13.3% 同比减少1.9个百分点 [16] - 包装饮用水营收同比下跌23.1% 其中小规格产品(1升以下)下滑26.2% [16] 产品定价对比 - 农夫山泉550mL*24瓶装零售价36元(单瓶1.5元) [9] - 怡宝555mL*24瓶装零售价39元(单瓶1.6元) 520mL*24瓶装34元(单瓶1.4元) [9] - 娃哈哈596mL*24瓶装零售价27.2元(单瓶1.1元) [9] 行业背景与历史 - 包装水行业毛利率高达47.3%(2024年华润饮料数据) 显著高于啤酒和乳制品行业 [17] - 农夫山泉2012年首次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冠军 2015年被怡宝反超 2017年通过"红瓶天然水+东方树叶"双引擎战略重新领先 [21][23] - 怡宝自2007年启动全国化战略 2023年在广东、江西、湖南等核心区域市占率仍保持37%-39% [22] 价格战缓和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农夫山泉绿瓶水补贴降至每件1元 较2024年的2元大幅降低 [14] - 怡宝补贴从2024年7月开始缩减 行业整体价格战趋于缓和 [14]
农夫大战怡宝,抢到更多蛋糕的却是宗馥莉,农夫绿瓶上市后,怡宝上演“滑铁卢”:市占率大跌近5个百分点
36氪· 2025-09-28 18:06
行业竞争格局 - 农夫山泉于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 终端价下探至1元/瓶 直接瞄准怡宝与娃哈哈核心市场 [1] - 娃哈哈在宗馥莉接班后应战 将瓶装纯净水价格降至1元以内 并在平台推出单瓶0.01元限量特价 [6] - 经过一年半价格战 娃哈哈市占率从2024年4月14.22%增长至2025年8月17.7% 怡宝市占率从25.11%下跌至20.34% 农夫山泉保持领先地位 [8] 价格战与补贴机制 - 农夫山泉红瓶水通过平台补贴使终端价低至0.8元/瓶 与经销商进货价持平 [3] - 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进货价低至0.7元/瓶 怡宝纯净水进货价为0.8-0.9元/瓶 [3] - 厂商采用"对赌式补贴"机制 经销商完成销量目标可获得1元/箱奖励 未完成则奖励清零 [8][12] - 华润饮料2024年6月对怡宝每箱补贴2元 7-8月补贴逐步缩减 [7] 渠道价格体系 - 厂商指导价与实际成交价出现倒挂:怡宝555ml规格出厂价24元/箱 经销商以20元/箱向分销商供货 [11] - 价格倒挂源于经销商为完成销量目标获取返利 以及厂商促销活动(如买五箱送一箱) [11] - 桶装水经销商为达成销售目标甚至采取倾倒产品方式凑齐销售量 [12] 财务表现影响 - 华润饮料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06亿元 同比下降18.52% 净利润8.23亿元 同比下降28.74% [15] - 毛利率从2024年49.3%降至46.7% 净利率从15.2%降至13.3% [15] - 包装饮用水营收同比下降23.1% 其中1升以下小规格产品下滑26.2% [16] 行业历史与盈利特征 - 包装水行业毛利率高达47.3% 显著高于啤酒行业(40.3%)和乳制品行业(34.3%) [16] - 怡宝1990年推出中国首瓶纯净水 当时属高端消费品 [16] - 农夫山泉2012年凭借"天然水"定位超越康师傅成为销售额第一 怡宝2015年反超农夫山泉登顶 [21] - 农夫山泉2017年通过"红瓶天然水+东方树叶无糖茶"双引擎战略重夺市场地位 [23] 市场竞争策略演变 - 怡宝2007年启动全国化战略 通过"西进、北伐、东扩"布局 在广东、江西、湖南等地市占率达37-39% [22] - 价格战在2025年上半年趋缓 农夫山泉绿瓶水补贴从2024年2元/件降至1元/件 [13] - 行业分析师认为农夫山泉绿瓶已完成搅局使命 价格战已无持续空间 [23]
36氪精选:超越义乌!河北为何能卷成新一代「低价真神」?
日经中文网· 2025-09-27 08:33
行业核心观点 - 河北白沟是中国最大的箱包产业中心,市面上每卖出4个包就有1个来自这里[10] - 白沟每年能生产10亿只包,价格堪称全国最低,甚至很多义乌档口老板都来这里进货[12] - 河北电商凭借极低价格崛起,但陷入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泥潭,利润被压缩至极低水平[24][29][32] - 网供模式通过整合小作坊满足电商小单快反需求,但导致行业难以孕育大品牌[27][29] - 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通过设计升级和专利布局跳出价格战[35] 箱包产业规模与地位 - 白沟箱包年产量达10亿只[12] - 高碑店市箱包注册企业超过10万家,常住人口53万,相当于每五人中就有一个箱包老板[22] - 产业以家庭作坊为主,周边10来公里几乎家家都做包[13] 价格竞争态势 - 箱包利润持续走低,从过去成本20元售价69-79元降至现在19.9元包邮[24] - 价格战激烈程度加剧,一款包能从几十元卷到几元[35] - 人工成本极低,外地建厂工人工资仅两三千元[24] 网供模式分析 - 网供充当网店与工厂中间角色,实现碎片化需求化零为整[27] - 专门承接大工厂看不上的小单散单,盘活家庭作坊[27] - 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门槛低,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29] 电商平台影响 - 低价电商平台崛起使白牌产品迎来机遇[32] - 平台比价机制强制商家参与价格竞争,不参与会面临限制[32] - 南方工厂因规模、代工经验和信息优势在电商竞争中效率更高[34] 产业升级尝试 - 部分企业从模仿转向原创,已有老板拥有200多个专利[35] - 通过设计升级逐步建立护城河,避开价格战[35] - 另一种策略是主动放弃内卷,认识到过度竞争对行业不利[36] 经营者心态 - 河北商家普遍持"比种地强就行"的务实态度[24][36] - 年收入十万八万即满足,注重脚踏实地经营[36][39]
B级车最低降到8万元区间
格隆汇APP· 2025-09-24 17:34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B级轿车市场价格竞争加剧 自主品牌进入8万元价格区间 此前该价格水平难以想象 [1] - 荣威M7 DMH以8.58万至10.28万元限时价进入市场 定位中大型轿车尺寸 直接冲击10万元级插混轿车细分市场 [1] - 比亚迪秦L与银河A7等竞品终端起售价同样聚焦8万元价格带 形成多品牌竞争格局 [1] 市场格局演变 - B级车市场容量大且利润高 长期由合资品牌主导 [1] - 合资品牌推出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和帕萨特PHEV 价格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1] -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月销量表现疲软 两款主力车型月销仅维持三位数水平 [1] 品牌竞争力变化 - 日系等合资品牌在高端轿车市场出现萎缩态势 [1] - 自主品牌在B级轿车市场快速崛起 形成对合资品牌的替代效应 [1] - 插电混动技术成为自主品牌突破B级车市场的重要技术路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