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
搜索文档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新台阶
诚通证券· 2025-10-27 14:03
战略定位与宏观目标 - “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11] - 2025年中国人均GDP预计约为1.4万美元,2026-2035年需年均增长3.7%以上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万美元以上)[16] - 2025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为5.2%,四季度需达到4.6%方可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13]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性提升至首位,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7][18] - 从“自立自强”升级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策重点从突破“卡脖子”技术前移至强化原始创新,旨在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21] - “十五五”规划新增“航天强国”部署,应对大国太空博弈,商业航天已连续两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 内需与市场建设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体措施包括惠民生促消费、投资于物与人结合等[23] -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聚焦“五个统一”和“六个着力”任务[25][26] 对外开放与制度改革 - 对外开放排序从第九位提升至第五位,表述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变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口吻更加积极[27]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7]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政策取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8] - 房地产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好房子”成为关键抓手;人口问题重要性提升,强调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28][29]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10.27)-20251027
渤海证券· 2025-10-27 13:48
宏观策略研究: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点评 - 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将更加强调"高质量",并聚焦于"科技自立自强"和"全面深化改革"[2] -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任务明确"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并突出"先进制造业"的骨干地位及商业航天产业化进程将加快[3] - 政策将重点聚焦国内大循环畅通,通过"惠民生"和完善基础保障制度来提振消费,并强调"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4] - 民生保障提出三个"高质量"发展方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5] - 绿色化转型成为经济工作核心,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加速推进,相关发展目标具有明确约束性和紧迫性[6] - 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着力推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的"五稳"目标[8] 宏观策略研究:宏观经济周报 - 美国政府停摆时长已达历史第二,经济数据缺失或影响美联储判断,美国预算赤字较上财年减少约410亿美元,但国债总额达38万亿美元致利息支出创历史新高[9] - 日本新首相受经济周期等因素掣肘,难以实施类似安倍时期的政策,需关注中美在马来西亚的新一轮磋商及APEC会议会谈[9] - 国内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回落,但平稳增长基础和调控政策为实现全年目标提供有利条件[10] - "十五五"规划建议关注三个变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要性提升、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内需"战略地位加强[10] - 高频数据显示下游房地产成交回升,中游钢铁价格持平而水泥价格上涨,上游焦煤焦炭价格反弹且原油价格大幅抬升[10] 固定收益研究:利率债周报 - 统计期内利率债共发行96只,实际发行总额7895亿元,净融资额为1760亿元,财政部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以支持化债和扩投资[12][13] - 资金面整体宽松,DR007略高于1.4%的位置震荡,但同业存单收益率因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加而小幅上行[12] - 国债收益率曲线小幅走平,10Y国债收益率呈震荡格局,债市主要博弈中美关系和降准降息预期两个不确定因素[13] - 财政政策方面,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近3000亿元以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13] - 债市情绪较三季度有一定修复但呈横盘震荡,利率债依然是弱势资产,后续走势将受贸易关系及市场风险偏好影响[14] 行业研究:医药生物行业周报 - 中国药企在2025 ESMO大会上表现亮眼,中国学者主导的入选突破性摘要研究高达23项,3项成果进入主席论坛口头报告,创历史新高[19]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总金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成为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交易总金额最高、全球交易总金额第二的战略合作[19] -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下跌1.32%,子板块中医药商业上涨2.65%,而生物制品下跌2.52%,行业市盈率为30.10倍,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33%[19] - 行业投资建议关注三季报业绩披露期,聚焦基本面改善、业绩有望反转的创新药械、CXO等板块,并维持对恒瑞医药的"买入"评级[19]
3.2%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12:59
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表现 - 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创去年8月份以来累计最高增速,增速较1至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 [1][3] - 9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增速较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3] - 9月份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提高0.85个百分点,已连续2个月提高 [3] 营业收入与成本控制 - 1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增速较1至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3] - 9月份营业收入增长2.7%,增速较8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加快 [3] - 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继续环比减少,表明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 [4] 不同规模与类型企业盈利改善 - 1至9月份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5.3%、2.7%,增速较1至8月份分别回升2.6、2.6、1.2个百分点 [4] - 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1%,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增长4.9%,增速较1至8月份分别加快1.8和4.0个百分点 [4] - 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2.8%,增速加快1.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 [4] 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 - 1至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7%,增速较1至8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个百分点 [6] - 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达26.8%,其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1.6%、39.7%、25.5% [6] - 1至9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9.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个百分点 [6] 行业增长面与回升面 - 1至9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 [6] - 有26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至8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超过六成 [6]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利润同比增长11.3%,光学仪器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2%、17.5% [6]
9月工业利润大增21.6%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7 12:29
整体利润表现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以来各月累计最高增速,较1-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 [2] - 9月份单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较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9月份有30个行业利润增长,增长面达73.2% [4] - 1-9月份有26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8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超过六成 [4] 分行业利润驱动 - 1-9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7%,较1-8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个百分点 [4] - 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达26.8%,拉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1个百分点 [4] - 1-9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9.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个百分点 [5] - 9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25.6%,拉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7.3%、12.0%、11.3% [5] 企业营收与效益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较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9月份营业收入增长2.7%,较8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 [4]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9月份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提高0.85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提高 [5] - 9月份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继续环比减少 [5] 分企业类型与规模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5.3%、2.7%,较1-8月份回升2.6个、2.6个、1.2个百分点 [5] - 1-9月份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分别增长5.1%、4.9%,较1-8月份加快1.8个、4.0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2.8%,加快1.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 [6] 未来展望与关注点 - 内需持续释放、技术创新加快、政策支持精准显效,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有望延续稳中向好 [7] - 需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预期 [7] - 未来需关注内需扩张相关政策延续性、“反内卷”政策落地情况、外需与地缘风险对工业经济的影响 [7]
国家统计局: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
央视网· 2025-10-27 09:48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首席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年1—9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私营和外资企业利润明显加快。1—9月份,分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 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5.3%、2.7%,较1—8月份回升2.6个、2.6个、1.2个百分 点。分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分别增长5.1%、4.9%,较1—8月份加快1.8 个、4.0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2.8%,加快1.7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4个百分 点。 营收利润率回升。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其 中,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提高0.85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提高。 下阶段,在外部环境复杂演变、经济发展仍面临压力的背景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署,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预 期,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工业企业营收增长加快。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较1—8月份加快0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解读来了
第一财经· 2025-10-27 09:45
从回升面看,1—9月份,有26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8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超过六 成。 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首席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年1—9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1—9月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培育壮大新经济增长点,高技术制造业、装 备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较快增长,叠加低基数效应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回升。 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份以来各月累计 最高增速;较1—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呈现加快恢复态势。从三大门类看,1—9月份,制造业增长 9.9%,较1—8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3%,加快0.9个百分 点;采矿业下降29.3%,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较8月 份加快1.2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1—9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7%,较1—8月份加快 2.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两位数 增长,增速达26.8 ...
经济日报评论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经济日报· 2025-10-27 09:25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 展作出新部署,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高质量发 展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主要目标的第一条。学习贯彻落实全会这一部署,要求我们更加深刻认识经济发展 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加全面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主线,更加坚定有力地抓住 机遇谋发展,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是紧扣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 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关键跃升期。这意味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在仍需保持适当增长速度 的同时,还要完成结构调整、动能转化、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 步。而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挑战,更强化了我国以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应 对各种不确定性的紧迫性。 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 ...
中国四中全会闭幕:战略方向确定,细节后续公布China 4th Plenum concluded_ Strategic direction set, details later
2025-10-27 08:3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该纪要为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报告 聚焦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方向 而非具体某一家上市公司[1][2][7] * 行业层面广泛涉及先进制造业 绿色产业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国内消费市场 房地产 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4][5][6][11] 核心观点和论据 **战略方向与基调**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3日闭幕 为未来五年的发展设定了战略重点 但更多关于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细节将在后续公布[1][2][3] * 公报强调中国对在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承诺 并将当前阶段描述为“关键的转型”阶段 相较于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此次公报对挑战 风险管理和“做好自己的事”(即聚焦内部发展和自主可控)的措辞更为强烈[3] * 尽管不确定性增加 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公司应准备好以决心面对重大考验和挑战[13] **产业发展重点**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锚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先发展实体经济 重点加强先进制造业 推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4] * 升级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 发展高质量服务业 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3] *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 推进教育 科技人才和数字中国建设[5][13] **国内经济与结构改革** * 经济再平衡是高度优先事项 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旨在遏制地方保护主义 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6] * 通过促进消费 增加有效投资和消除壁垒来扩大内需[13] * 发展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改善基于市场的资源配置[13] * 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促进协调发展 重点包括促进高质量就业 完善收入分配 增强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 支持房地产高质量发展[10][11][13] **对外合作与绿色转型** *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并继续倡导多边主义 公报承诺通过促进双向投资来加强国际合作 在贸易紧张局势下 投资将在推动再全球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12] * 致力于高水平对外开放 拓宽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3] * 加强污染防治 优化生态系统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稳步实现碳达峰 加速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1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报中提出的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的目标与欧盟形成统一市场的目标相类似 因此欧盟竞争法中禁止成员国援助的原则对于防止中国出现破坏性竞争也至关重要[8] * 在当前面临国内外增长阻力的情况下 实施产能削减具有挑战性 同时 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同样复杂 需要激励机制的彻底改革[9] * 会议公报与十四五规划公报的对比显示 十五五规划更强调在不确定性中增强决心 并设定了2035年人均GDP目标 而十四五规划则更侧重于开启高质量发展阶段[13][14] * 短期措施包括坚决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宏观政策应保持有力并在适当时机加强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加大力度解决工资拖欠问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