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兴蓉环境(000598) - 2025年5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7 18:50
业务价格机制 - 自来水调价需满足相关原则,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经成本监审、听证会等程序通过后执行,遇国家或省对上游资源水价等调整时同步同幅联动 [3] - 污水调价按特许经营协议约定的调价周期及公式开展,一般每2年或3年定期调价,因特定因素致成本重大变化可申请临时性调整,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五期(2024 - 2026年)污水处理服务费暂定均价为2.63元/吨 [3] 项目建设情况 - 在建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项目,生活垃圾处理规模5,100吨/日,污泥协同处理规模8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规模800吨/日,预计2026年投运 [3] - 运营及在建供水项目规模约430万吨/日、污水处理项目规模约480万吨/日,成都市水七厂三期(剩余40万吨/日)等项目计划今年内投运 [3] 应收账款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约40亿元,部分地区回款情况有所改善 [4] - 公司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开展回款催收工作并纳入考核,关注化债政策落地,与政府密切沟通推动回款 [4] 降本增效措施 - 推进厂级标准化建设及升级,多家子公司完成,提升生产运行管控和经营质效 [5] - 建设智慧云控中心一体化平台,赋能主营业务一体化管理,加强项目统一管理和调度 [5] - 推进“数字强企”行动,搭建五个中心,释放数据价值,为经营发展赋能增效 [5] 市场拓展规划 - 作为全国性水务环保综合服务商,聚焦主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业务链条 [6] - 深耕成都市场,推进成都市及周边区域资源整合,在全国布局资源、深挖细分市场 [6][7]
严禁违规频繁考试,严禁提前开学、延迟放假!教育部明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8:16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 教育部发布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旨在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治校行为 [1] - 工作目标包括"五个进一步":育人为本理念深化、违规办学行为遏制、依法治教体系完善、教育生态优化、群众满意度提升 [1] - 重点任务为"一巩固、一深化、两提升":巩固规范管理成果、深化重点难点整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数智赋能水平 [1] 2025版负面清单重点内容 - 严禁传播反党反社会主义等错误言行,或通过各类媒介散布错误观点 [1] - 严禁违反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随意调整课程内容或挤占德育、体育等课时 [1] - 严禁布置超量作业或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加重学业负担 [1] - 严禁挤占学生睡眠时间和课间休息,违反作息时间安排 [1] - 严禁学校违规提前开学或延迟放假,利用节假日组织补课 [3] - 严禁中小学组织选拔生源考试,或采用竞赛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 [3] 学校管理规范要求 - 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奖惩 [3] - 严禁教师实施体罚、辱骂、性骚扰等侮辱学生行为 [3] - 严禁制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校规校纪,不平等对待学生 [3] - 严禁纵容学生欺凌行为,校园安全排查整改形式主义 [3] - 严禁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学生食用不达标食物 [3] - 严禁违规选用教材或强制购买教辅材料、校服等牟利 [3] - 严禁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克扣学生资助资金 [3]
ESIE2025展后报告:超20万人次赴约,共话储能未来发展
展会概况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于2025年4月10-12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 [1] - 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吸引超20万人次专业观众到场,线上直播观众达300万人次 [1] - 汇集近800家国内外储能全产业链参展商及来自50+国家和地区的4000+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1] 观众分析 - 专业观众中超50%为企业高管、技术研发人员等核心决策人群 [2] - 来自50+国家和地区的核心买家及近40位驻华参赞参与,国际化程度显著 [2][12] - 观众构成覆盖政府主管部门、发电集团、电网公司、科研院所、储能技术厂商等全产业链环节 [5] - 52 23%观众具备采购决策权,管理与决策层占比可观 [6] 产品与技术关注度 - 主流电池技术最受关注,大规模电力储能、长时/短时高频储能技术及智慧能源建设需求凸显 [8] - 前沿创新与产业动态受瞩目,产品采购、代理商合作需求占比高 [10] 展商与活动 - 近800家展商展示从上游智能装备到储能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技术与产品 [16][18] - 同期举办50+场主题论坛,邀请400+位政产学研嘉宾,开幕式直播观众超230万人次 [21][23] - 特色活动包括国际创新大赛、CNESA十五周年晚宴、储能低碳跑等,强化商务交流 [25] 传播与影响力 - 构建国家级媒体+垂直媒体+海外媒体传播矩阵,100+媒体报道展会盛况 [28][29] - 官方峰会小程序浏览量超37万次,93%观众对展品丰富度满意,95%认可现场服务 [14][31] 行业趋势 - 展会全方位展现储能行业技术风向,聚焦政策导向、市场变革与技术跃迁 [18][31] - 国际化属性增强,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并链接全球50+国家核心市场 [12][31] 未来展望 - 2026年4月1-3日将举办第十四届展会,持续深化产业协同与跨界合作 [32][31]
教育部最新明确!严禁频繁组织考试、严禁提前开学、延迟放假,或利用假期组织补课
第一财经· 2025-05-27 15:06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通知 核心观点 - 教育部印发《通知》旨在通过"五个进一步"目标清理违背教育规律行为,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1] - 重点整治16类负面清单行为,包括传播错误言论、违规考试补课、侵害学生权益等办学乱象[2] - 提出四大重点任务:巩固管理成果、深化难点整治、提升治校能力、强化数智赋能[8][9][10] 工作目标 - 推动育人为本理念普及,遏制违规办学行为,健全依法治教制度体系[7] - 优化教育生态,提升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2025年作为规范管理提升年[1][7] 重点任务 **巩固规范管理成果** - 建立安全底线、日常管理、师德师风常态化治理机制[8] - 完善负面清单制度,突出立德树人主线与师德师风底线[8] **深化重点难点整治** - 严查"校园餐"腐败、教辅校服牟利等侵害权益问题[8] - 整治节假日补课、作息不合理等加重学业负担行为[8] - 治理违规招生、炒作升学率等影响教育公平问题[8] **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 将规范要求纳入书记/校长培训,建立跟岗研修机制[9] - 设置违规补课"哨点学校"监测制度,规范高校生源基地挂牌[9] **提升数智赋能水平** - 开发全国统一问题反映平台,实现线索分派与整改溯源[10] - 应用办学声誉评价系统,整合智能安防等信息化巡查手段[10] 工作要求 - 省级教育部门需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分级负责与问责机制[11] - 通过联席会议、清单共享等方式强化区域协同整改[11] - 畅通举报渠道,引入家长委员会等社会力量监督办学行为[12]
2024年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多部门热议合力助推文化抢滩全球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4:56
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其中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数字文化贸易超过3700亿元,占比25.8% [1] - 商务部在全国认定112家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29家文化出口基地和14家语言出口基地 [1] - 深圳对外文化贸易营收占全国六分之一,居全国首位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文旅部联合商务部建立13家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和金融支持 [2] - 文旅部打造"线上一张网"平台,覆盖全国文化贸易出海 [2] - 文旅部推出"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品牌活动,推动14场活动形成交易额超5亿元 [2] - 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等政策,优化数字文化营商环境 [4] 行业推动措施 - 广电总局支持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微短剧等内容建设,从创意到推广全程资助 [3] - 广电总局组织企业参加法国戛纳、新加坡电视节等国际影视节展,拓展海外渠道 [3] - 广电总局推动修订中外合拍电视剧管理规定,降低合作门槛 [3] - 商务部计划优化文化贸易支持政策、对外开放环境和平台载体建设 [4] 关键发展要素 - 文旅产业本质是内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2] - 推动文化贸易需聚焦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和主体培育 [2][3] - 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3] -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可提升文化影响力 [3][4]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资料(第二版)
证券之星· 2025-05-26 19:1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3.74亿元,应用产业营业收入22.93亿元 [5]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 [5] - 全年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46万载重吨/1039.00亿元,修船业务承接296艘/20.73亿元,应用产业承接合同金额22.90亿元 [5]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 [6] 生产交付情况 - 全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6] - 修理完工船舶277艘/21.69亿元,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16.94亿元,海洋工程业务交付1艘34万吨FPSO [6] - 主营业务毛利率9.94%,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毛利率9.57%,同比增加0.29个百分点 [37] 公司治理与重大事项 - 公司正在推进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10] - 2024年共组织召开董事会会议6次,股东大会2次,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11次 [6][7] - 独立董事召开专门会议3次,对公司关联交易、重大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进行事前审议 [7] - 公司获上海证券交易所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A级评价 [13]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费用36.10亿元,同比增长15.01%,占收入比重小幅上升 [39][40] - 公司持续加大绿色智能船型研发投入,推进数智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16] - 布局深海科技领域,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 [16] 2025年工作计划 - 计划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修理完工船舶270艘/19.35亿元,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 [15] - 聚焦主责主业,确保完成重组项目,增强业务板块整合和协同效应 [16] - 深化创新驱动,加强新船型研发及传统优势产品优化升级 [16] - 提升市值管理水平,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17]
咬定创新不放松-——首钢股份利用“三大利器”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国有企业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2023年世界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投产 [1] - 2024年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91%,应用240台工业机器人,建成15个无人化智能库区 [2][3] - 建成跨地域多基地产销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一键式控制"工序达51个,RPA技术搭建26个流程机器人用例 [3] - 开发出0.07毫米厚"5G钢"(蝉翼钢)用于5G基站组件,以及0.01毫米"蚕丝钢"解决燃烧器材料瓶颈 [3] 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 - 构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拥有34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4] - 累计推出56个首发产品(含9个全球首发),开发9项首创工艺(含8项全球首创),研制4台套首开设备(含1台套全球首开) [4] - 获3924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379项),13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主导或参与制定182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4] 绿色低碳发展 - 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保持河北省环保绩效"A级"评级 [5] - 向35家钢铁企业推广超低排放技术咨询及环保管家服务 [5] - 将绿色低碳作为战略基石,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 [4][5] 财务与行业地位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083.11亿元,旗下首钢京唐、冷轧、智新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 - 获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及世界钢铁协会首批"《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称号 [1][5] - 定位"制造+服务"模式,强化产品/服务/质量/品牌四大优势 [1]
中远海控全资子公司多措并举稳外贸保畅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3:00
全球航线网络优化 - 公司依托海洋联盟优化主干航线布局 加密核心市场班次 开辟新兴市场通道 持续扩充全球运力供给 [3] - 北美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美西南10条航线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日韩港口 优化AAC航线加挂洋浦港形成中转通道 美西北5条航线覆盖中国港口 美东美湾10条航线构建多元服务 [3] - 开通南沙港直达南美西港口航线 助力构建"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 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与拉美地区连接 [3] - 针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高时效需求 以印尼CSE/YIX快航协同南沙港升级干线运力 实现"当日截单、次日开航" [3] 海铁联运与数智化建设 - 布局内陆节点推动港口功能延伸 构建"海上枢纽港+内陆无水港"立体化物流网络 [4] - 东北及华北地区开通"章古台站—锦州港""赤峰大板站—锦州港"等特色班列 将化肥、钢材等纳入全链物流体系 大连集运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4] - 长三角地区采用"包舱制+天天班"模式 8小时直达上海芦潮港 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显著 创新"一口价"计费方式使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20%-30% [4] - SynCon Hub平台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物流服务 实现全程在线化操作与可视化追踪 [4] 产业链协同生态构建 - 立足"集装箱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优势 与物流供应链板块深度协同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生态系统 [5] - 共建5个海内外供应链平台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节点 提升供应链韧性 [5] - 针对化工、冷箱等高附加值货物协同打造专业方案 建立危险品全流程管控和全程温控服务 [5] - 深化拖车、仓储、关务等领域协同 实现系统功能复用 减少信息壁垒与重复作业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
首钢股份利用“三大利器”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国有企业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0 14:31
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23年世界首条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投产 [1] - 2024年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并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标杆 [1] - 2025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和世界钢铁协会首批"《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称号 [1] 转型升级战略 - 推动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竞争力 运用数智赋能 技术创新 绿色低碳"三大利器"提升制造+服务能力 [1] - 全面整合钢铁主业资源 锚定高效制造 高品质制造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四大方向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83.11亿元 旗下多家子公司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2] 智能制造成果 -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91% 应用240台套工业机器人 建设15个无人化智能库区 [3] - 建成跨地域多基地产销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 实现51个"一键式控制"工序 [3] - 应用RPA技术建立数字劳动力平台 搭建26个流程机器人用例 [3] 核心产品创新 - 开发厚度仅0.07毫米的"5G钢"(蝉翼钢) 用于5G基站组件和集成电路板 [3] - 研发新能源电工钢解决低损耗 高转速 高扭矩"不可能三角"难题 [3] - 开发直径0.01毫米的"蚕丝钢"突破国产燃烧器基础材料技术瓶颈 [3] 技术研发体系 - 构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 统筹基础性 共性 战略性技术研发 [4] - 拥有34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推出56个首发产品(含9个全球首发) [4] - 获3924项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379项) 主导或参与制定182项各级标准 [4][5] 绿色低碳实践 - 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 保持河北省环保绩效评价"A级" [5] - 推广超低排放成果 累计服务35家钢铁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5] - 将绿色低碳作为战略基石 推进极致能效与减碳技术实践 [5]
创新驱动 文产赋能 全域绽放 文博会52家分会场近300项活动亮点纷呈
深圳商报· 2025-05-20 00:36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 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文博会不仅是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产业发 展的风向标。本届文博会延续"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全市52家分会场精心筹备近300项展示交易活 动,主题涵盖数字创意、创意设计、影视短剧、动漫IP、工艺美术等多种业态,产业内容十分丰富,并 呈现突出创新驱动、数智赋能、跨界融合、强化传承等特色和亮点。 创新驱动 展现文化产业澎湃动力 自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以来,分会场机制历经21年沉淀,已成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届文博会分会场总数保持52家,新增8家"新面孔",他们分别是:福田区的A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BitCity次元小镇,盐田区的万科生物圈三号,南山区的荔秀服饰文化街 区,龙岗区的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坪山区的坪山文化聚落,光明区的华强科技生态园。 新面孔的加入,给文博会带来新鲜的血液,充分展示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其中,平安金融 中心云际分会场依托547.6米高空地标优势,构建世界级高空观光与文化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