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锚定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央广网· 2025-10-18 11:37
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世界首台能够在原位实现连续大尺寸直径变化的盾构机"变径一号"成功下线[1]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 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1] -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2]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第14位提升到2024年第10位[2]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3] - 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前四年经济保持年均5.5%增长速度[3]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86.4%[3]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56.2% 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3] - 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30.2%[3]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 120万亿元 130万亿元 今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3] -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3] 创新基础与产业政策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研发人员队伍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2] - 坚持从实际出发 先立后破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2] - 有选择推动新产业 新模式 新动能发展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3]
到2049年全球将出现3个超级大国?美国预测名单上,日俄竟落榜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11
美国全球经济地位 - 美元体系在国际支付、外汇储备和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美国核心霸权的体现[3] - 纽约和华尔街拥有无与伦比的资本市场深度、流动性和复杂性,是全球资本的终极归宿[3] 中国经济转型 - 中国经济正经历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大脑与市场的转型,核心是规模与质量的双重跃升[5] - 普遍预测中国在2030年前后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且领先优势预计将持续扩大[6]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关键新兴制造业领域已形成全产业链优势[6]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试错和规模化空间[8] 巴西崛起潜力 - 巴西2.15亿人口的中位年龄仅32岁,适龄劳动人口占比超68%,未来20年将持续享受人口红利[10] - 巴西探明铁矿储量世界第五,铀矿占全球8%,淡水储量占全球12%,战略资源在能源转型时代价值凸显[10] - 巴西在清洁能源领域领先,水电满足全国2/3用电需求,生物燃料技术全球顶尖[10] - 巴西农业成功转型,成为全球大豆第一出口国、鸡肉第二出口国,现代农业科技助力产量十年翻番[10] 超级大国定义演变 - 超级大国的定义正从军事霸权、意识形态输出转向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12]
港股异动丨多重利好叠加,康宁杰瑞大涨超11%
格隆汇· 2025-10-17 11:41
公司股价表现 - 康宁杰瑞制药-B股价大幅上涨超11%,报15.26港元,总市值148亿港元 [1] - 港股生物科技股整体呈现逆势上扬态势 [1]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10月16日斥资548.3万港元回购40万股股份 [1] - 公司宣布拟自公开市场购回股份,最高金额为2000万港元 [1] - 董事会认为当前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股份购回并维持稳健财务状况 [1]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产品JSKN022获批临床,针对晚期实体肿瘤 [1]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召开 [1] - 有2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LBA,其中包括公司重点研究KN026 [1]
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公司积极拓展生物科技与数字科技等新赛道
新浪财经· 2025-10-16 14:32
公司战略与创新方向 - 公司积极拓展生物科技与数字科技等新赛道 [1] - 围绕生物制造开展高耐受底盘细胞构建、合成路径智能设计等前沿研究 [1] - 探索天然产物新材料与碳中和技术 [1] 数字化转型举措 - 公司推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 [1] - 系统建设供给端、消费端与基础端的数字技术场景 [1] - 通过数字化转型塑造新的商业模式与增长曲线 [1]
深圳市博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6 13:48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深圳市博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余小峰,注册资本500万人 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经营项目是: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 广;生物基材料销售;生物质成型燃料销售;生物饲料研发;生物有机肥料研发;生物质能技术服务; 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互联网销售(除销 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销售代理;国内贸易代理;个人卫生用品销售;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远程健 康管理服务;软件开发;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 发展;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科技中介服 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 含危险化学品);日用化学产品销售;供应链管理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除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无。 ...
戈壁创投新基金,获港投公司支持!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20:18
基金成立与合作方 - 香港科技大学、港投公司与戈壁创投联合成立全新战略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Gobi-RIF)",旨在促进学术研究产业化和科研成果全球化 [1] - 该基金是港投公司于今年5月公布的"耐心资本专项基金"项目之一 [1] - 戈壁创投于2016年进入香港,是最早一批进入香港的创投机构,已投资90多家企业,其中香港本地企业超过70家 [2] 基金投资策略与目标 - 基金期限为7至8年,重点投资领域包括生物科技、工业4.0、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及金融科技 [1] - 基金目标投资15家至20家初创公司,目前已投资3家,包括来牟科技、原子半导体和星睿云知 [1] - 投资阶段集中于A轮到C轮融资期的公司,单笔投资额约数百万美元 [1] - 戈壁创投总投资额超5000万美元,投资组合中包含8家独角兽企业,如Welab、Airwallex空中云汇等 [2] 基金目标与愿景 - 基金主要目标是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并形成影响力,同时不忽视财务回报,期望推动整个科创生态系统永续发展 [2] - 希望通过基金引入更多耐心资本,撬动包括主权基金在内的长线资金,为科技项目提供长期支持 [3] - 计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香港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并通过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帮助被投企业对接全球市场和技术资源 [3] - 港投公司相信该基金可推动人才、资本和机遇的飞轮效应,专注发掘下一代人才及公司 [2]
英华号周播报|资源和科技引领节后开门红!黄金涨疯了,还能上车吗?
中国基金报· 2025-10-15 18:27
兴业银行养老资产配置策略 - 兴业银行发布9月份养老资产配置策略月报 [2] 鹏扬基金A股市场观点 - 鹏扬基金认为资源和科技板块引领节后A股市场开门红 [2] - 市场呈现结构性修复和轮动特征 [2] 景顺投资日本股市展望 - 景顺投资观点认为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对日本股市构成利好 [3] 华夏基金化工行业观点 - 华夏基金探讨化工行业在磨底4年后是否将迎来反转机会 [3] 黄金市场投资机会 - 中国基金报关注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后的投资机会 [3] 基金业绩比较 - 中国基金报提出从去年10月8日至今投资者业绩与基金表现的比较问题 [5] 国新办进出口数据 -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 [7] 博时基金投资展望 - 博时基金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投资联席会 [9] AI项目路演活动 - X-Day"西丽湖路演社举办模力营AI项目专场活动 [11] 民生加银基金量化投资 - 民生加银基金何江早期接触复杂系统理论为其转向量化投资奠定基础 [18] - 何江看好国证2000指数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18] - 国证2000指数在AI算力/应用 半导体/创新药 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 [18] 生物科技板块投资观点 - 生物科技板块长期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工程师红利 [19] - 生物科技领域估值性价比逐步凸显 正迎来长期布局机会 [19]
长城基金汪立:下一个十年,重点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科技领域
新浪基金· 2025-10-15 16:10
核心观点 - 尽管上证综指在18年间未回到6124点的历史高位,但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同期实现了涨幅翻番的亮眼成绩 [1] - 公募基金通过紧扣经济发展主旋律、把握产业高速成长期的结构性机会,实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2] - 成功的资产配置需转向以价值为核心的“股东思维”,深入研判产业发展趋势以获取超额收益,并规避概念炒作以控制尾部风险 [3] - 未来十年创造新Alpha的源泉预计将来自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创新型科技领域 [4] 市场表现与基金业绩反差分析 - 过去18年市场除2006-2007年及2014-2015年两段趋势性行情外,其余阶段主要以震荡为主,但结构性行情持续存在 [2] - 公募基金在挖掘与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持仓风格演变清晰反映了对不同时期核心产业趋势的把握 [2] - 2013-2015年公募基金显著偏好科技成长赛道,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 [2] - 2020-2022年公募基金布局新能源领域,并同步关注半导体国产替代、新一代军工装备升级等方向 [2] - 2023年Q1以来,公募基金在AI革命趋势下,对通信、电子、计算机等TMT板块迎来显著增配 [2] 资产配置的启示与经验 - 试图预测指数点位、追逐市场热点的“赌场思维”长期无效,需转向以价值为核心的“股东思维” [3] - 无论市场处于上行期或下行期,结构性机会始终存在,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是攫取超额收益的核心 [3] - 在把握结构性机会的同时,需要控制尾部风险,规避概念炒作、锚定价值投资是穿越牛熊的关键 [3] 未来Alpha源泉展望 - 随着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增长引擎将切换,核心机会将诞生于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创新型科技领域 [4] - 人工智能革命是底层生产力的进步,其技术路径和产业生态尚处演变阶段,未来可能出现新的主导技术路线,带来更多可能性 [4] - 在中美多领域竞争的国际环境下,科技领域的投入与政策倾斜预计将持续加码 [4] 权益市场及基金投资展望 - 后市表现将取决于政策力度、市场做多情绪、科技产业的新催化三个方面 [5] - 政策对本轮行情推动作用突出,后续政策若能持续发力,将为指数进一步突破提供重要支撑 [5] - 当前两融、私募等高风险偏好资金加速入场,主动权益基金、行业ETF呈现积极增长态势,为市场提供动能 [5] - 8月以来指数创新高的重要因素在于AI产业链催化不断并凝聚市场对科技主线的共识,科技产业后续的新催化是市场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决定因素 [5]
香港交易所11月28日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9:48
香港交易所11月28日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社香港10月14日电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交易所")14日宣布计划推出恒生生物科技 指数期货,进一步优化其不断拓展的衍生产品生态圈。 这只新期货合约在监管机构批准后将于2025年11月28日开始交易。合约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为基准,聚 焦当前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一大板块,为投资者提供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与香港交易所现有的生 物科技相关产品及旗舰股票指数衍生产品组合互补。 香港交易所市场主管余学勤表示,受科技创新和全球医疗保健的巨大需求所推动,生物科技业现在是资 本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前沿行业之一。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为投资者丰富投资生物科技产业的渠道, 提供有效的对冲工具,并支持区内生物科技生态圈的发展。 自香港交易所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以来,生物科技及医疗保健已成为香港资 ...
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牛股频出,瞄准这一板块,港交所推出新指数期货
证券时报· 2025-10-14 17:26
新产品推出 - 香港交易所计划于2025年11月28日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 [1] - 新期货合约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为基准,该指数追踪香港上市30家最大型可供港股通交易的生物科技、药品及医疗设备公司的表现 [1] - 推出该产品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精准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丰富投资生物科技产业的渠道 [1] 行业发展与市场地位 - 自2018年上市改革以来,生物科技及医疗保健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 [1] - 目前共有逾260家生物科技及医疗保健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合计市值超过4.8万亿港元,是2018年年底约1.2万亿港元的四倍 [1]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成为全球医疗保健新股融资额最高的市场,共10家医疗保健公司上市融资21亿美元,平均首日升幅达30.4% [2] 18A公司表现 - 香港交易所2018年增设《上市规则》第18A章,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截至10月13日共有78家18A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 [2] - 78家18A公司合计首发募资约1316.42亿港元,形成了近1.5万亿港元的总市值 [2] - 在260家Wind医疗保健公司中,有27家公司今年以来涨幅超过200%,其中绝大部分是18A公司 [3] 投资者参与与再融资 - 机构投资者在市值前30的香港上市医疗保健公司中的持股总额,从2017年的133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6月30日的430亿美元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港股生物科技板块占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34% [2]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医疗保健行业共完成27宗再融资,融资共计39亿美元,已超越2022、2023、2024全年的再融资总额 [3] 新股市场表现 - 在2025年港股新股市场上市首日涨幅前20名的公司中,有9家是医疗保健公司,其中6家涨幅在100%以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