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全国节能宣传周|城乡固废协同处置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中国节能肥西公司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18:32
生态治理与固废处理 - 肥西公司依托垃圾填埋场建设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园,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发挥中国节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 [2] - 园区已建成2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00吨/日炉渣综合处理利用项目、8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600吨/日污泥干化项目,总处理规模达3900吨/日 [2] - 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消纳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超410万吨,实际上网电量13.4亿度,解决了肥西县及合肥西部区域"垃圾围城"难题 [2] 技术创新与资源循环 - 公司通过焚烧发电余热为污泥干化供能、炉渣制砖反哺基建等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构建多能互补、成本共担的产业生态链 [2] - 公司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提升固废集约化协同处置能力与产学研创新转化水平 [3] - 已申请专利32项和软著作权10项,涵盖垃圾焚烧发电、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领域,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3] 社会责任与公众教育 - 公司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实时公开污染物排放数据等措施消除公众对环保项目的"邻避效应" [3] - 建设以"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为主题的环保科普馆,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宣讲等活动 [3] - 获评"2024年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3]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立足"协同处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示范转换"四大功能模块,致力于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2] - 2024年成功入选合肥市"无废细胞"名单,获评"无废工厂"称号,为合肥市的"无废城市"树立标杆 [2] - 以央企担当为笔、科技创新为墨,在长三角生态保护画卷上书写"绿色答卷",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4]
清风涤荡处,新局扑面来——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9:0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万亿元,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1] - 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陡增、"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等挑战 [1] - 过去高速发展掩盖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开始暴露,成为发展障碍 [1] 作风建设核心要求 - 必须摒弃"重痕迹、轻实效"的虚浮作风,反对盲目蛮干和敷衍塞责,强调沉到一线察实情 [2] - 需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在科研攻关中精打细算,生产管理中厉行节约,项目建设中科学论证 [2] - 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克服"官本位"思想,倾听一线技术人员心声,激发创新活力 [3] - 恪守清正廉洁原则,在项目审批、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抵制利益输送,领导干部需带头廉洁自律 [3] 作风建设成效与目标 - 学习教育带来积极变化:干部调研更勤、文件会议更实、科研氛围更浓、基层负担减轻 [4] - 成果体现为提升本质安全、攻克核心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改数转等方面 [4] - 目标是通过持续发扬"埋头苦干"传统和"严真细实快"作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5] 行业发展战略方向 - 将清廉之风转化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清洁能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 - 将勤俭节约内化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2] - 通过作风建设赋能科技创新,最终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4][5]
把能源饭碗端得更稳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22
资源勘探与开发 - 2021至2023年累计新增探明储量2.64亿吨、控制储量6.66亿吨,生产原油7025.67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 [2] - 页岩油资源量达105亿吨,累计产油超百万吨,建成我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田 [2] - 东部济阳深层发现新含油气系统(资源量3.85亿吨),西部准噶尔盆地超深层评价油气资源当量超28亿吨 [2] - 建成国内首座水淹气藏型储气库(永21储气库,库容4.96亿立方米),东营原油商储库将增加320万立方米储备能力 [3] 科技创新与成果 - 科技年增油超300万吨,形成十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和十大创新技术,断陷盆地精细勘探等技术取得突破 [4] - 页岩油领域突破国外成熟度0.9%下限,使90%不可动资源变为可动资源 [4] - 化学驱技术覆盖地质储量1.2亿吨,提高采收率13.7%,应用领域扩展至海上及稠油开发 [4] - CCUS技术实现全产业链装备突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190万吨,区块日产油量翻番 [5][7] 绿色低碳转型 - 年绿电使用能力达12亿千瓦时,油气生产绿电占比超23%,光伏装机规模445兆瓦,清洁供热能力260万吉焦 [2][7] - 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及首条百千米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形成全国最大CCUS全产业链基地 [7] -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3%和14%,建成国内首座碳中和油库 [7]
武汉绿色低碳先行一步,39位居民用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益
长江日报· 2025-06-30 08:40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武汉推出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居民可通过日常低碳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并用于抵扣房贷和消费贷款利息 [1][2] - 截至报道时,已有39位居民累计抵扣贷款利息740元,碳减排量实现与个人金融利益的直接挂钩 [1] - 民生银行实施"1千克碳减排量=2元"的利息抵扣政策,用户可通过"武碳江湖"平台将减排行为转化为实际金融收益 [7] 个人碳减排实践 - 典型用户案例显示,通过地铁通勤(78.4克/公里)、共享单车骑行(93.3克/公里)等绿色出行方式,每月可积累26千克碳减排量 [5] - 家庭节能行为(如节电习惯)每月可额外产生12.6千克减排量,快递包装回收可贡献4.5千克/月,个人月度总减排量可达43千克 [5] - 用户累计491千克碳减排量曾用于兑换实物奖品或公益捐赠,现可直接转换为贷款利息抵扣 [6][7] 平台运营与规模 - "武碳江湖"平台上线10个月累计记录市民减排行为827万次,存储碳减排量3万余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的环保效益 [11] -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公司累计交易6.68亿吨碳配额,成交额459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运营机构 [11] - 平台注册用户达170万,通过量化减排行为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11] 企业级碳资产应用 - 瑞博宏新能源通过聚合2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产生14万吨减排量,创造400万元收益 [12] - 格林美产业园屋顶光伏项目实现年省电费500万元,并通过碳交易增收16万元 [12] 新能源基础设施进展 - 汉十高速建成400公里新能源示范线,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 [13] - 长江流域投入运营三款新能源船舶(纯电动游轮、甲醇动力货轮、氢能船舶),实现零排放与低噪音技术突破 [14]
ESG一周丨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9 23:44
ESG政策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从九大方向细化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规范 [1] - 指南基于细化补充《基本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及体现中国特色三原则,重点围绕九大核心问题 [1] - 强调价值链重要性,关注可持续信息与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关联,提及"相称性原则" [1] ESG发布 -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系统反映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 [2] - 气候系统变暖趋势持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显著加速 [2] -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增暖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2] - 2024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损失量、中国沿海海平面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 [2] 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 - 首批7项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正式发布,涵盖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清洁能源资源评估、新能源并网、跨国电网互联等领域 [3] - 标准由9个国家和地区近160位专家共同编写,经11个国家的26家企业机构投票表决通过 [3] - 标准融合中国等有关国家能源电力技术成果与创新实践,填补国际上相关方面的标准空白 [3] ESG活动 - 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促进中欧在ESG领域加强合作 [4] - 中欧各界与会嘉宾认为合作有利于深入挖掘双方经贸潜力,共创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4] ESG成果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深化建材行业ESG实践共创可持续发展未来》报告,并启动"建筑材料行业ESG公共服务平台" [5] - 平台集信息披露、绩效评价、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等于一体,填补行业ESG评价体系空白 [5] 产品碳足迹管理 - 生态环境部发布我国首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6]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团体标准100余项 [6] ESG行动 -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实现全绿色用能,场馆方100%绿色电力供应,共折合绿电电量80万千瓦时 [7] - 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300吨,减排二氧化碳600吨 [7]
稳中求进每月看|万物竞发绘新景——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6-29 17:15
农业科技与夏收进展 - 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天长库区启用两天内收购超360吨托市小麦[4][5]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 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完成收割[5] - 河北邯郸采用北斗导航气吸式播种机实现玉米精准播种 江苏淮安小麦收后立即播种高粱[6]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收获超90% 冬小麦基本完成收获[6]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 - 重庆丰都县长江消落带通过人工干预形成1200亩湿地生态系统[10] - 宁夏中卫市实施"光伏治沙示范区"等工程 打造153公里固沙锁边带[10] -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10] - 2025全国节能宣传周展示绿色建筑、低碳出行等转型成果[11] 就业服务与人才培养 - 贵州六枝特区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 提供3500-5000元月薪岗位[15] - 浙江绍兴e游小镇企业联合高校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毕业生无缝入职[15]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招聘会 广西高校开展双选会 贵州总工会进行精准岗位推送[16] 高温应对与基建保障 - 成渝中线高铁工地配备防暑物资 天津工地塔吊室安装空调 南宁工会发放降温用品[18] - 国网北京电力对延庆换流站等重点设施开展"体检"保障用电[18] - 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预警 城市保障部门确保水电供应稳定[19]
武汉绿色低碳发展先行一步 39位市民乘地铁骑单车抵扣贷款利息
长江日报· 2025-06-29 08:31
碳抵贷创新机制 -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推出"碳抵贷"福利 39位市民通过个人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 累计完成370次兑换 抵扣740元利息 [1] - 武汉创新碳普惠机制 建立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 兑换标准为1千克碳减排量=2元 [1] - "武碳江湖"个人碳生活平台与民生银行"民生楚惠Life"小程序联动 碳减排量可兑换利息红包 适用于按揭贷款/消费贷等产品 [1] 用户行为与碳减排量积累 - 典型案例显示 用户通过地铁通勤(78.4克/公里)和共享单车骑行(93.3克/公里) 每月可积累26千克碳减排量 [1] - 家庭节能行为如连接"惠节电"小程序 通过节电习惯每月额外获得12.6千克碳减排量 [2] - 快递包装回收行为每月贡献4.5千克碳减排量 形成多场景碳积分获取体系 [2] 平台发展规模 - "武碳江湖"平台自2023年6月上线后 已吸引170万用户 成为主流碳减排行为记录工具 [2] - 年轻群体对"碳抵贷"接受度高 首批用户通过45千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90元贷款利息 [1]
2025年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产业创新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6:11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论坛核心观点 - 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平行论坛聚焦"产业创新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由中国国家能源局、浙江省政府主办,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承办[1] -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通过技术研发合作、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路径实现能源可持续供应[1] - 2025年被定为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产业创新被视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1] 能源合作战略方向 - 中国国家能源局提出能源合作应以资源互补为基础、绿色转型为方向、机制建设为保障,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范式[1] - 俄罗斯能源部强调上合国家在新能源项目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能提升能源技术发展水平[2] - 中国石油总裁提出构建上合能源安全共同体、连通能源体系、清洁能源伙伴关系的三大合作方向[2] 能源合作实施路径 - 中国石油经研院报告提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四链协作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2] - 建议通过数智赋能引擎驱动合作升级,培育创新驱动机制树立新质生产力典范[2] - 强调需深化绿色低碳合作,同时管控风险弥合分歧保障合作稳定性[2] 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 专家认为应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均衡发展,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产业进步[3] - 提出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革新,优化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3] - 建议强化合作协调机制以提升产业韧性,将能源合作作为上合组织优先事项[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书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答卷
央广网· 2025-06-27 10:28
能源结构转型 - 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占比达45.7%超过火电 其中光伏装机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2] - 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2020年下降3.7个百分点[2] - 国家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前四年碳排放强度累计降低9.3%[3] 循环经济实践 - 江西九江赤湖工业园区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产业链 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发电110万度[1] - 园区内金属废料/工业固废/蒸汽热能实现高效循环利用 炉渣用于制砖等再生用途[1] - 石化企业通过数智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实现全过程减污降碳[1] 工业绿色升级 - 陕西西安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智改数转 近三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超30%[2] - 新一代沥青搅拌设备使每万吨混合料生产燃油消耗降14% 二氧化碳减排51%[2] - 2024年全国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综合能耗显著下降[2] 绿色消费推广 - 沈阳地铁推出碳积分平台 乘客绿色出行可积累积分兑换福利[3] - 2012年以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26% 相当于少排二氧化碳约30亿吨[3] -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3]
“我们早知道中国正大规模推进风电和太阳能,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观察者网· 2025-06-27 09:33
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 - 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占全球总量50% [1][3] - 2024年前5个月新增太阳能装机198吉瓦(同比+57%)、风电46吉瓦,相当于印尼或土耳其全国发电量 [1][3][4] - 5月单月新增太阳能93吉瓦(每秒安装近100块太阳能板)、风电26吉瓦(约5300台涡轮机),发电量相当于波兰或瑞典全国 [1][3] 光伏发电行业 - 中国光伏装机达10.8亿千瓦(48个三峡电站规模),年发电1.2万亿千瓦时(占全国12%),可替代1.52亿吨标准煤 [4][5] - 光伏发电满足近5亿户家庭年用电需求,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 [5] 风电行业 - 中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占比达15.5%,前4个月发电量381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12.78%) [7] - 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预计突破230吉瓦,中国深远海项目将成为国际合作核心增长点 [7] 国际比较与政策 - 中国2024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超过美国、欧盟和英国总和 [8] - 美国电力需求增速超过产能建设,而中国持续强化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布局 [8] - 中国在气候承诺履行与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上远超美国政策倒退现状 [7][8] 电力供需与基础设施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36.1亿千瓦(同比+18.8%),迎峰度夏期间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同比增加1亿千瓦 [3] - 国家发改委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提升保供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