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搜索文档
奕斯伟计算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刺RISC-V第一股
半导体芯闻· 2025-05-30 18:08
公司概况 -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或成为港股RISC-V"第一股" [1] - 公司成立于2019年,聚焦新一代RISC-V计算架构的研发与商业化,围绕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两大核心应用场景 [1] - 截至2024年,公司是中国RISC-V主控量产解决方案数量最多的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RISC-V全定制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商业化超100款系统级解决方案,服务客户超百家,覆盖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 [1] 业务板块 - 智能终端业务:通过集成RISC-V内核、自研处理硬件与平台软件,为消费电子与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控制、多媒体处理、人机交互等功能 [2] - 具身智能业务:在机器人与汽车等领域提供具备实时感知与响应能力的解决方案,支持设备自主与环境交互 [2] - 公司还通过授权专有IP模块、技术服务等方式拓展收入来源,实现模块化与平台化并举的商业模式 [2]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997亿元、17.52亿元与20.25亿元人民币,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3] - 公司仍处亏损状态,主要源于高研发投入,体现其在RISC-V技术链中深耕的战略选择 [3] 行业背景 - RISC-V作为开放指令集,已成为替代ARM与x86的关键路径之一 [3] - 随着AI计算、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业界对可控、开放架构的计算平台需求日益增长 [3] - 公司构建起涵盖架构设计、IP授权、芯片开发与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3]
泰凌微业绩说明会:一季度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盈利增长点多元化拓展
证券日报· 2025-05-30 16:4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3亿元,同比增长42.4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71.23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销售额和净利润均创一季度历史新高 [2] 增长驱动因素 - 下游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物联网连接市场及音频市场出货量显著增长 [2] - 智能网关等新开拓垂直市场贡献新增销售额 [2] - 端侧AI芯片等新产品进入批量出货阶段 [2] 未来发展方向 - 拓展IoT垂直市场,进入高端游戏配件品类 [3] - 拓展智能电动车市场,持续大批量出货 [3] - 保持无线音频产品线高增长态势,推动WiFi产品批量出货 [3] 盈利增长点 - 物联网业务(智能遥控器、电子价签、智能家居等)持续增长 [3] - 音频业务依托低延时技术优势及AI功能升级,在高端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3] - 新产品与新应用领域包括端侧AI市场明年落地和WiFi芯片增量 [3] 研发投入 - 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2.2亿元,同比增长27.35% [3] - 加速研发进程,布局AI相关基本能力和应用 [3] - 推进22nm等先进工艺布局,完善产品矩阵 [3] 市场推广 - 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覆盖美国、欧洲和亚太区域 [4] - 增强欧美和亚太市场媒体覆盖,参加重大国际展会 [4] - 挖掘高潜力细分市场机会,进行针对性市场推广 [4] 行业趋势 - 无线连接芯片行业迎来新增长机遇,物联网和智能设备领域需求增加 [4] - 市场对高性能、低功耗芯片需求不断提升 [4]
鑫宏业: 关于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16:10
公司股权转让及工商变更 - 公司将持有的子公司江苏芯联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10%股权转让给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并签订相关转让协议 [1] - 芯联智能完成公司名称、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变更及组织架构调整 [1] - 芯联智能已取得无锡市行政审批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 [1] 子公司新经营范围 - 新增业务包括桩销售、民用航空材料销售、航空运营支持服务、通信设备制造、物联网技术服务 [1] - 拓展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零部件研发 [1] - 新增金属制品研发、工业机器人销售、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海洋工程装备研发 [1] - 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工业设计服务、光缆及电线电缆经营 [1] - 新增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业务 [1] 文件披露 - 相关变更依据已通过巨潮资讯网公告(公告编号:2025-033)披露 [1] - 工商变更备案手续完成后同步公告营业执照换发情况 [1]
农机作业版图延伸 机械化重塑农业生产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5-30 15:2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安徽省霍邱县启动小麦机收活动 投入5500台联合收割机 预计10天完成170万亩小麦收割任务 机收率达99 9%以上 [1] - 全国小麦机收率达97 8% 截至5月26日已收夏粮小麦7005万亩 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超400万亩 [1] - 2025年"三夏"全国计划投入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 跨区作业超20万台 9-10公斤/秒大喂入量机型成为主流 [1] 智能农机技术应用 - 搭载北斗导航的智能收割机可自动优化收割参数 降低漏割率 无人驾驶机型能自主规划路径并实时处理地形数据 [2] - 新能源及高端智能拖拉机在新疆开展实地验证 测试混合动力 纯电驱动 CVT无级变速等新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适用性 [2] - 智能诊断模块实现故障自动上报 番茄采收机械臂采用柔性夹爪和近红外光谱检测 损伤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2] 细分领域机械化突破 - 叶菜有序采收机作业效率达2亩/小时 可替代15个人工 甘蓝电动智能采收装备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 亩均节省10人成本 [2] - 全国首台蔬菜新能源无人化作业平台实现90马力双电机驱动 集成无人驾驶 AI模块 具备夜间作业能力 [3] - 生菜起垄移栽装备生产效率提高3倍 胡萝卜播种机单次进地完成旋耕 施肥 播种等5项作业 [3] 机械化覆盖率数据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三大主粮机械化率超85% 基本实现"机器换人" [2] - 新型蔬菜智能农机在江苏太仓集中亮相 专项攻克绿叶菜低损采收 甘蓝电动采收等关键技术 [2] - 果园机械化推广取得进展 油电混动采棉机优化动力输出 绿肥茎尖电动采收机填补紫云英规模化采收空白 [3]
政策新规落地,思创医惠资本运作迎来新阶段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5:05
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新规通过简化审核程序 创新交易工具 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措施 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积极性 [1] - 新规被认为是监管释放政策红利的信号 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 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公司资本运作 - 思创医惠将子公司医惠科技整体出售给苍南国资旗下山海数科公司 随后苍南县财政局通过二级子公司苍南建投间接持有思创医惠11.33%股权 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 - 本次运作通过国资力量为思创医惠注入发展新动能 助力其在商业智能领域实现战略突破 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样本 [1] 区域经济基础 - 苍南县2024年GDP为543.24亿元 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5% 作为国家GM2D试点县之一 在商业智能等领域具有一定基础 [1] - 思创医惠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长期专注于商业智能相关领域技术开发与应用 拥有涵盖EAS ESL RFID等系统的一体化平台 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业务战略调整 - 思创医惠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运营效率 推动物联网应用业务落地 2024年在苍南投建的思创物联生产基地一期已投入运营 [2] - 苍南国资入主后 双方合作将围绕产业协同 人才与创新平台建设 金融服务 招商引资四个方面展开 [2] 产业协同规划 - 依托苍南GM2D试点优势 重点推进RFID技术与本地支柱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溯源体系 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 - 共建RFID研发中心 制造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 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数字溯源产业生态 通过专项人才政策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2] 金融与招商支持 - 苍南财政局将搭建专业融资平台 为思创医惠及产业链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 [2] - 重点引进RFID产业链优质企业 通过股权投资 合资公司等模式培育完整物联网产业集群 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2] 市场评价 - 苍南国资战略入主思创医惠诠释了证监会并购重组新政导向 探索出"跨区域要素流通 国资引导赋能 产业升级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3]
2025年中国通信模组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受益于物联网设备普及、5G商用及政策支持,通信模组产业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23
行业概况 - 通信模组是将基带、射频、电源、存储等芯片与电子元器件集成,配以特定封装和软件设计,满足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联网需求 [1][2] - 通信模组是物联网智能终端的核心部件,连接感知层和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确保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 [2] - 国内蜂窝通信模组市场规模从2020年174亿元增长至2024年2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15%,预计2025年达282亿元 [1][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PCB等 [4] - 中游为通信模组设计与制造,代表厂商有日海智能、有方科技、广和通、移远通信等 [4] - 下游应用包括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慧家庭、智慧零售、机器人等行业 [4] 市场现状 - 2024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市场规模达436亿元,较2020年323亿元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7.79%,预计2025年达486亿元 [6] - 蜂窝通信模组细分市场中,数传模组、智能模组、AI模组2024年占比分别为79%、19%、2% [8] - 中国车载通信模组出货量从2020年5893.2万片增至11517.9万片,市场规模从20亿元扩大至60亿元 [20] 竞争格局 - 全球通信模组市场竞争激烈,前五厂商市场份额超75%,中国厂商全球份额从2015年25%提升至60%以上 [12] - 移远通信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37%,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19] - 头部企业如日海智能、广和通通过并购加速多元化布局,巩固市场地位 [19] 重点企业 - 移远通信:产品涵盖2G/3G/4G/5G/LPWA/车规级/智能/Wi-Fi模组 [14] - 乐鑫科技:2024年模组及开发套件销售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38.69% [14] - 有方科技:2024年无线通信模组销售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45.52% [16] 未来趋势 - 技术融合推动产品升级,5G、AI、卫星通信技术深度融合,通信模组向智能化、集成化演进 [18] - 5G RedCap技术降低设备复杂度和成本,推动模组在工业传感器、消费电子等场景普及 [18] - 政策推动4G/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占比超95%,5G RedCap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 [20]
海洋王照明申请物联网通信方法等专利,提升物联网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搜狐财经· 2025-05-30 09:09
专利技术 - 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的专利,公开号CN120075102A,申请日期为2025年02月 [1] - 专利摘要显示,该方法包括接收物联网设备发送的工作数据,根据工作数据匹配目标协议解析插件,并使用插件解析数据并提取目标信息 [1] 公司概况 -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4亿人民币,对外投资2家企业,参与招投标4761次,拥有专利5000条,行政许可19个 [2]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7.71497994亿人民币,对外投资2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341次,拥有专利5000条,商标52条,行政许可29个 [2] -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3.575416亿人民币,参与招投标8次,拥有专利2360条,行政许可24个 [2] 子公司信息 - 深圳市海洋王电网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拥有专利292条,行政许可5个 [3] - 深圳市海洋王铁路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参与招投标11次,拥有专利315条,行政许可4个 [3] - 深圳市海洋王石油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拥有专利301条,行政许可7个 [3] - 深圳市海洋王绿色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参与招投标3次,拥有专利309条,行政许可5个 [3] - 深圳市海洋王公消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参与招投标55次,拥有专利285条,行政许可4个 [4] - 深圳市海洋王冶金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参与招投标2次,拥有专利278条,行政许可2个 [4] - 深圳市海洋王石化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拥有专利281条,行政许可2个 [4][5] - 深圳市海洋王船舶场馆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参与招投标15次,拥有专利294条,行政许可6个 [5] - 深圳市海洋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拥有专利187条,行政许可2个 [5] 行业活动 - 公司及其子公司广泛参与招投标活动,累计招投标次数超过6000次 [2][3][4][5] - 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计拥有专利超过15000条,显示其在技术研发上的高投入 [2][3][4][5]
捕捉情绪价值驱动下的新消费投资机遇——专访中金消费升级基金经理高大亮
证券日报· 2025-05-30 00:07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1] - 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结构性变革 政策层面形成"组合拳"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端刺激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 [1] - 消费板块格局变化 过去两年外向型消费超额收益明显 内需和偏成长可选消费表现暗淡 但当前内需和偏成长消费领域更具投资价值 [1] 新消费赛道崛起 - 宏观层面消费高成长性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 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阶段 美日韩服务消费占比分别上升11.9%、7.5%和14% [1] - 中观产业层面新消费体现在三个维度:跨领域跨场景新消费模式普及如文旅融合 消费内容场景智能化如数字文旅/智能家居/即时零售 传统娱乐产品向文化消费符号转型如卡牌潮玩 [1] - 情绪价值驱动新消费 2024年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40.6% 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11.1% 宠物经济/卡牌等细分领域增长强劲 [2] 传统消费投资机会 - 传统消费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近三年持续提高分红比例 开启从"质量成长"向"质量红利"转变 [2] - 2024年三季度以来扩内需政策持续推出 传统消费"白马"估值修复空间正在打开 [2] 消费品企业成长阶段 - 消费品公司成长分为三阶段:单品爆发期、渠道调整期和平台期 投资重点为核心产品处于爆发期的新锐公司或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成熟企业 [2] 未来消费投资方向 - 需兼具科技视角与人文洞察 关注AI/物联网等技术对消费场景重构 捕捉Z世代情绪价值迁移 理解情感满足催生的溢价空间 [3]
智洋创新:5月27日召开分析师会议,民生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29 18:41
主营业务与技术体系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及具身智能技术的企业,通过构建"算法-软件-硬件"产品体系,面向电力、水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2] - 已形成六大基础技术平台:一站式I平台、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智洋工业大模型技术平台、I智能体技术平台、I终端技术平台、具身智能无人机技术平台 [3] - 采用算法、软件及硬件的协同设计模式,实现物联网连接、多模态数据感知、数字孪生交互、智能分析决策和行业场景应用 [3] 经营业绩与业务分布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21.62%,其中轨道交通行业收入9,300.67万元(同比增长484.79%),水利行业收入7,267.05万元(同比增长47.81%) [2]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37亿元(同比上升26.54%),归母净利润-1,111.92万元(同比下降343.2%),毛利率28.94% [9] - 业务覆盖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级区划,区域分布受客户投资节奏、经济发展水平和项目周期影响 [9] 研发体系与人才布局 - 研发团队规模达39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7.07%),构建济南、淄博、广州、北京四地协同研发体系 [4] - 济南研发中心主导核心战略技术及算法,北京聚焦人工智能算法,淄博和广州参与智能感知终端及无人机产品研发 [4] - 在上海成立子公司以吸引高端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5] 行业拓展与商业化能力 - 发展战略为"人工智能+行业",早期以电力行业切入,逐步拓展至水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 [2][6] - 商业化能力体现在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前沿技术快速吸收、客户痛点解决导向,技术落地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8] - 计划通过技术投入、行业场景深化、外延并购(围绕数据、算法和算力)拓展新行业 [6][7] 机构预测与市场数据 - 东北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8,100万元、1.24亿元、1.83亿元 [10]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51亿元,融券净流入0元 [10] - 90天内1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9]
2025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14:50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概述 -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是一种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等特殊成分的改性热塑性塑料,通过激光照射活化出电路图案并电镀形成三维金属电路,具备电气互连功能 [2] - 常用树脂基材包括聚碳酸酯(PC)、PC/ABS合金、PC+GF、高温尼龙+GF、PBT/PET+GF和LCP,不同基材在抗冲击性、耐热性、加工流动性等方面各有优劣 [3][4]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达37.54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4.65%,需求量增长至13.75万吨,同比增长16.03% [5][6]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量为4.76万吨,同比增长23.25%,市场被三菱工程塑料、Sabic等国际品牌主导,但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5] - 该材料在手机天线、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是5G通讯时代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 [5] 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竞争格局 - 中塑股份2024年LDS塑料业务营收达5.96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5.88%,客户包括华为、联想、小米等终端品牌 [9] - 国内领先企业还包括华力兴、辰东新材料,中塑股份已自主开发出系列LDS工艺制程专用材料并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 [2][9]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前景 - 预计到2031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9.91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8.92% [11] - 国家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为行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11]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技术趋势 -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包括介电性能优化(开发低介电材料如LCP)、机械加工性能提升(调整基材流动性)、拓展新应用领域(VR、智能家居等)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生物基树脂应用) [13] - 需针对5G毫米波信号衰减问题深入研究材料组分与介电性能关系,并探索与3D打印、纳米注塑等新工艺结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