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泸州老窖2024年报展现可持续增长竞争优势
新华财经· 2025-04-28 13:4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11.96亿元,同比增长3.19%;归母净利润134.73亿元,同比增长1.71%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3.52亿元,同比增长1.78%;归母净利润45.93亿元,同比增长0.41% [2] - 货币资金储备335.78亿元,资产负债率稳定在30%低位 [3] - 2024年拟每10股派现45.92元(含税),分红总额87.5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约65% [3] 市场战略 - 国窖品牌稳居200亿阵营,泸州老窖品牌突破100亿体量 [3] - 实施百城计划2.0、华东战略2.0等区域深耕战略,培育多个规模级市场 [3] - 境内经销商1700多家,境外经销商拓展至85家 [3] - 通过"五码关联"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开瓶率,构建数据驱动柔性供应链 [6] 科技创新 - 近5年累计研发投入10.35亿元,研发复合增长率26.40% [5] - 创建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5] - 发明专利授权211件、实用新型授权372件,获多项技术奖项 [5] - 投资建成智能包装中心,实现灌装速度与能效行业双领先 [7] 品牌建设 - 筹办"中国浓香700年"主题展,获"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认证 [6] - 借助巴黎奥运会、中法建交60周年等全球事件提升品牌高度 [6] - 依托华语科幻星云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艺术资源注入时尚化基因 [6] - 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扩大海外影响力 [6] ESG发展 - 投入5801万元推进环境管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7] - 推广有机高粱种植,打造全链条低碳供应链 [7] - 开展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等项目10余项,惠及村民超4460人 [7] - 资助学子超千人,荣获深交所信披考核最高等级A级 [7][8] 行业定位 - 在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连续十年实现营收正增长 [3] - 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营销、品牌创新引领行业价值转型 [5][6] -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增长逻辑逐步得到验证 [6] - 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现代化方案 [7]
大能源行业2025年第17周周报:一季度电力装机跟踪关注海风及生物柴油机遇-20250428
华源证券· 2025-04-28 11: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风光装机首次超过火电,新政下光伏投产提速,海风项目进展加快,交通领域碳减排逐步推进,生物柴油外需与内需双重释放 [4][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力 - 风光装机首次超火电,截至 3 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 34.3 亿千瓦,同比增 14.6%,太阳能发电装机 9.5 亿千瓦,同比增 43.4%,风电装机 5.4 亿千瓦,同比增 17.2%,风电光伏合计装机 14.82 亿千瓦超火电 14.51 亿千瓦 [4][12] - 2025 年 1 - 3 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 14.62GW,同比降 5.7%,太阳能新增装机 59.71GW,同比增 30.5%,火电新增装机 9.25GW,同比增 45.0% [12] - 新政下光伏投产提速,2025 年单 3 月光伏新增装机 20.1GW,仅次于 2018 年单 3 月,主要因“430”“531”新政 [15] - 提供三条选股思路,关注低资产证券化率国家电投集团及旗下平台,优选水电和优质火电资产,优选低估值优质风电运营商 [18] - 重点推荐水电国投电力、长江电力、川投能源,风电龙源电力(H)等,火电皖能电力等,建议关注远达环保等 [19][20] 电力设备 - 海风连续 3 年低谷,2022 - 2024 年新增装机 5.1/6.3/4.0GW,低于 2021 年 [6][21] - 海风待开工项目储备足,有望密集开工,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项目有进展 [7][24] - 海缆高压和直流化趋势明显,头部海缆厂受益,仅东方电缆等少数公司有 500kV 超高压交流海缆及直流缆中标业绩 [7][26] - 欧洲海风有望大规模发展,产能紧缺,国内海缆厂出海有望加速,东方电缆等已布局出海业务 [7][27] - 看好国内海风机会,重点推荐东方电缆,建议关注中天科技等 [8][28] 环保 - 十部门发布意见,推进交通领域碳减排,提升绿色燃料供给能力 [9][29] - 生物柴油和 SAF 是交通降碳主要方式,SAF 可减少约 80%碳排放量,预计 2050 年航空业减排贡献 65%来自 SAF [30] - 生物柴油分三代产品,SAF 常以二代为基础加工,HEFA 是唯一商业化成熟路线 [30][31] - 欧美是生物柴油主要需求方,欧盟需求逐步提升,2022 年消费量占全球近 1/4 [31] - 当前生物柴油需求增幅有限,未来看点在 SAF 需求释放,2025 年为欧洲 SAF 应用元年,预计需求增长 [36][37] - 2024 年国内启动生物柴油和 SAF 推广试点,国内降碳需求将释放,此前产量超 200 万吨/年,90%出口 [38] - 建议关注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卓越新能等,及拥有废弃油脂原料的餐厨处理企业瀚蓝环境等 [9][38] 定期数据更新 - 展示秦皇岛 5500 大卡煤炭价格、环渤海港煤炭库存、三峡入库和出库流量等数据 [40][50] - 展示新能源现货市场周度数据,包括山西、山东等多地光伏和风电均价及同比环比变化 [55] - 展示中国液化天然气出厂价格指数、到岸价及全球主要市场 LNG 价格指数 [56][59] 重点公司估值表 - 给出电力、环保、燃气、电力设备、风电设备等板块重点公司估值表,含代码、简称、评级、收盘价、EPS、PE、PB 等信息 [61][63][64]
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4-27 2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预计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景气度仍将持续,展望为稳定 [2][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电源、电网持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随着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新增装机成为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链带动效果显著 [2] - “双碳”战略实施叠加“稳增长扩内需”预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增加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 [18] - 特高压建设第三轮周期开启,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以及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和建设需求或将持续,智能变配电将迎来新机遇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 2023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稳步提升,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源、电网投资规模大且增速创新高,新能源新增装机成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行业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4]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国内电力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4] - 行业上游主要为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原材料供应充分,但铜材等金属价格易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影响,价格大幅波动会增加企业资金和成本控制压力 [6] - 行业下游主要是电力电网行业和工业领域,2024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新增装机合计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82.6% [8] 行业内企业特征 - 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中小企业众多,竞争激烈,随电压等级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呈金字塔型分布 [11] - 原材料波动对上游供应商影响大,行业内企业应付账款规模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但下游为发电和电网企业,存在运营资金沉淀风险 [11][12] - 以6家主要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上市公司为例,截至2023年底,6家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在22.00 - 34.00%,对营运资金占用明显,但企业对上游占款能力较强 [12] - 企业业务结构呈多元化,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且较早实现多元化经营布局的企业盈利稳定性更强,业务结构多元化和较强技术实力有助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业务稳定性 [12] 行业政策 - 一系列政策旨在破除地方保护与要素配置壁垒,为新能源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与成本优化奠定基础,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加速低效产能出清,促进供需格局改善 [15] - 2021 - 2025年有多部政策发布,涉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开展专项行动、建设统一能源市场体系、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引导行业协同发展和优化供需关系等内容 [16][17] 行业展望 - “双碳”战略、“稳增长扩内需”预期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特高压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和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建设需求或持续,智能变配电迎来新机遇 [18]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源”从建设超级能源基地和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风电两方面布局,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升了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与储能设施的重要性,能源清洁化、终端电气化是长期趋势 [18]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电网规划投资额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对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经营形成较强支撑 [18] - 电网投资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2024年有3项特高压项目投运,“十四五”期间特高压项目需求将高增;二是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推进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及应用,提升电网智能化改造,对二次设备产生显著拉动作用,信息化硬件投资有望大幅提升 [19][20][23]
国恩股份2024年净利逆势增长45.18% 拟“A+H”助力全球化战略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9:47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192.20亿元,同比增长10.2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6亿元,同比增长45.18% [1] - 总资产183.51亿元,较期初增长21.9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9.71亿元,较期初增长11.06% [1]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以大化工、大健康为两翼,通过并购整合优化产业结构 [2] - 2024年完成对香港石化、国恩化学(东明)等绿色石化企业的战略并购 [2] - 聚焦高分子材料创新,布局PHB、碳九混合芳烃预加氢、s-PS、POE等战略项目 [2] - 计划启动赴港上市筹备工作,旨在实现"A+H"资本融通,加速全球化布局 [1][5]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采用PO/SM法建成20万吨/年苯乙烯联产8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提升原料利用率并降低能耗 [4] - 开辟PHB环保高分子材料赛道,技术及产品性能国际领先,覆盖包装、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 [4] - 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建设 [4] 全球化与品牌建设 - 借助香港国际化枢纽作用,深化全球产业链合作,打造全球化新材料产业平台 [5] - 围绕"胶原+产业"开拓海外健康消费市场,推动民族品牌出海 [6] - 未来目标是在高端材料进口替代、绿色技术标准输出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 [5]
格力电器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经济网· 2025-04-27 17:36
文章核心观点 格力电器凭借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未来将继续深耕科技创新,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7] 获奖情况 - 4月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格力电器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1] -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评选由人社部及工信部联合启动,共有292个先进集体获表彰 [3] 公司实力 - 格力电器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为使命,坚持自主创新发展道路,有48项研发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累计申请专利超13万项,是连续九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唯一家电企业 [3] - 2024年格力电器分体式空调零售量居全球第一,中央空调连续13年领跑国内市场 [3] 工业板块成果 - 格力电器自主研发数控机床,产品出口到塞尔维亚、墨西哥等国,在精密模具、汽车、家电和3C等领域取得突破 [4] - 2025年初格力金湾智能制造工厂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物料和人员100%连接,打造“无人工厂” [4] - 格力电器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央空调生产基地,中央空调主机单机最大制冷量达3000冷吨,年产压缩机10000台、机组3000台,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4] 绿色节能技术 - 格力电器推出光储直柔空调系统,经十余年研发已应用于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空调“零电费”运行 [6] - 光储直柔空调系统纳入《“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1年凭此获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最高奖项 [6] 产品创新成果 - 格力电器研发全球首款“风不吹人”空调,解决传统空调“空调病”问题 [6] - 格力电器将空调压缩机技术应用于洗衣机,推出国内首款热泵洗衣机,带来专业干洗体验 [6] - 格力电器历时13年研发全域养鲜冰箱,在保鲜能力上实现突破,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家电需求 [6]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硅钢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支持发展高性能硅钢,实施生产低碳化改造
前瞻网· 2025-04-27 17:30
政策历程 - "十二五"期间淘汰热轧硅钢等落后产能,推动冷轧电工钢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3] - "十三五"期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企业布局,提高行业集中度,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并提升能效标准 [1][3] - "十四五"期间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高磁感、高牌号硅钢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1][3]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 2024年《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要求钢铁行业加快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6] - 2024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等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6] - 2024年《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推进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6] - 2024年《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短流程炼钢比例达到20%以上 [6] - 2023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8] - 2022年《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加快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 [10] - 2021年《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要求开展高牌号取向硅钢片等材料创新和技术升级 [10] 省市层面政策汇总 - 湖北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无取向硅钢190万吨、取向硅钢90万吨产能目标 [14] - 湖南省重点发展高性能电工钢、电池壳用钢等新材料 [14] - 河南省计划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和电磁新材料生产基地 [14] - 上海市持续推动产品升级,加大高能效变压器用取向硅钢等高性能钢材开发 [15] - 广东省重点发展电机用超低铁损高硅电工钢 [15] - 河北省计划到2025年形成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等产品为重点的体系 [15] 行业发展方向 - 高性能硅钢、智能制造、超高性能特种钢、低碳绿色化改造成为各省市政策关键词 [17] - 设备更新行动将直接增加对硅钢、电工钢的市场需求 [12] - 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会间接拉动相关行业对硅钢、电工钢的需求 [12] - 节能降碳政策推动企业研发和生产低损耗、高效率的硅钢产品 [12]
2025-2031年取向硅钢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4-27 14:23
取向硅钢行业下游细分市场应用分析及前景预测 中国钢铁产业已进入竞争激烈的存量博弈阶段。2023年粗钢产量10.05亿吨,钢材产量14.0亿吨,同比增 长1.1%。在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下,钢铁行业加速结构升级,向中高端产品发展。消费端来看,建筑 钢材需求下滑,而中厚板、汽车板和硅钢等优特钢材需求上升。高端钢材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攻方向,取 向硅钢有望成为钢铁行业的关键发展领域。 1、我国取向硅钢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硅钢是国家工业、农业、交通、国防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软磁合金材料,是电力行业绿色、低 碳、高效发展的基石,也是各类电气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机、家电、新能源 汽车、变压器等领域。 取向硅钢因其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大电阻系数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变压器,包括主变、配 变、干变等,主要应用于变压器(铁芯)制造行业。取向硅钢制造技术高度复杂、工艺窗口狭窄,尤其 是高牌号、高磁感取向硅钢技术壁垒极高,代表着钢铁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钢铁产品"皇冠上的明 珠"。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推动实施,以及全社会电气化、智能化的不断进步,国际、国内市场对中高牌号 无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需求呈 ...
光明园迪亮相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以创新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金投网· 2025-04-27 12:45
展会概况 - 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创新驱动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汇聚全球1200余家教育领域先锋企业 [1] - 光明园迪作为儿童健康学习装备领域的标杆品牌,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相,成为展会焦点 [1] 产品创新 - 光明园迪展示最新研发的"健康学习系统",核心为"健康教室"实景体验区,展区面积1.2万平方米 [3] - 护脊系列校桌椅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具备椅背分区支撑、桌椅动态调节功能,帮助学生保持自然坐姿,缓解久坐疲劳,预防脊柱侧弯与近视问题 [3] - 产品配备可视化高度标尺设计,可快速适配不同身高学生需求,提升使用舒适感 [3] 企业实力 - 光明园迪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参展体现"高端科技,中国制造"实力 [5] - 公司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产品采用环保材质和低碳生产工艺,生产工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 未来展望 - 光明园迪将持续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提供更高品质的健康学习解决方案,助力"健康中国"与"教育强国"建设 [8] - 公司致力于让儿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诠释"装备为教育服务"的本质内涵 [8]
贵州轮胎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增长下的利润与现金流之变
新浪财经· 2025-04-27 00:3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需深入解读财务指标剖析财务状况及潜在风险 [1]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 2024年营业收入106.91亿元,较2023年增长11.35%,轮胎销售业务收入占比99.33%是主要驱动力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5亿元,较2023年下降26.08%,扣非净利润下降27.61%,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44元/股,较2023年下降39.73%,扣非每股收益也呈下降趋势,核心业务盈利质量有待提升 [2] 费用变动显著 - 2024年销售费用4.68亿元,较2023年增长33.56%,可能为拓展市场加大投入,需关注投入产出比 [3] - 2024年管理费用3.28亿元,较2023年下降24.34%,可能得益于管理效率提升或成本控制措施有效实施 [3] - 2024年财务费用0.25亿元,较2023年下降38.19%,因可转债转股使利息支出减少,有助于改善利润状况 [3] - 2024年研发费用3.89亿元,较2023年增长20.30%,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需关注研发成果转化效率 [3] 现金流波动较大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2亿元,较2023年减少63.17%,因原材料价格走高致采购现金增加,影响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4]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24亿元,较上年增加515.51%,现金流出小计15.16亿元,较上年下降17.64%,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28.37%,反映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调整 [4]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6.67亿元,较上年增加69.98%,现金流出小计35.07亿元,较上年增加53.15%,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220.19%,公司增加借款满足资金需求但偿债压力增大 [4] 研发投入与人员结构优化 - 2024年研发投入3.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63%,较2023年增长0.27%,涵盖多个项目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 [5]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670人,较2023年增长2.13%,占比10.11%,较2023年增长0.39%,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加提供人力支持 [5] 风险与挑战并存 - 国内轮胎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际市场被巨头主导,公司需应对竞争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6] - 公司在越南投资设厂有风险,我国轮胎产品受国际关税限制,出口压力增大,公司还面临安全管理和环保压力 [6] - 新能源发展使轮胎需升级换代,公司面临技术开发与市场推广风险 [6] - 公司技术改造资金需求大,面临利润率下滑、债务风险上升和汇率波动风险 [6] 管理层报酬情况 - 董事长黄舸舸2024年税前报酬总额103.42万元,总经理王鹍107.02万元,多位副总经理报酬在61.77 - 94.26万元之间,财务总监张艳君61.95万元 [7] - 公司内部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4年度薪酬大部分依据2023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兑现绩效收入 [7]
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6 09:16
公司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2] - 合并财务报表追溯调整前期可比数据 因2025年3月25日完成对江苏悦达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股权增资收购 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4] - 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为35,341.45元 上期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为28,068.10元 [5] 股东信息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3] 估值提升计划 - 触发情形为公司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 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29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2023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5.11元 2025年3月30日至2025年3月31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2024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5.18元 [16][17] - 计划内容包括开展现金分红、协调控股股东增持、聚焦主责主业、用好并购工具、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坚持规范化运作 [19][20][21][22][24] - 未来三年每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的40% [19] - 控股股东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三年将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19] -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定位 力争实现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1-2GW、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20] -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进行强链补链 新能源领域重点布局海陆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 [21] 董事会决议 -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关于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的议案》、《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 [8][11][13] - 估值提升计划经董事会12票同意通过 [18] 公司战略转型 - 自2022年以来推动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优化持有的悦达起亚公司、京沪高速、艾文德公司、悦达智行公司股权结构 [20] - 投资开发的378MW渔光互补项目和160MW/320MWh三峡悦达阜宁储能项目并网发电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