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惠州:农文旅融合带动村集体增收15%、农民增收6.2%
南方农村报· 2025-10-17 19:30
"在农文旅融合 发展的带动下, 农房变客房、农 产品变商品, (今年)上半年 全市1043个行政 村集体经营性收 惠州:农文旅融 合带动村集体增 收15%、农民增 收6.2%_南方+_ 南方plus 入增长15.3%, 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长 6.2%。 "在10月 17日召开的全省 农文旅融合发展 工作专题会议 上,惠州市副市 长段致辉作为代 表上台发言,分 享惠州以实 施"百县千镇万 村高质量发展工 程"为契机,通 过环南昆山—罗 浮山县镇村高质 量发展引领区建 设等重点项目, 探索出一条"文 化铸魂、市场驱 动、群众共 富"的农文旅融 合新路径,有效 激活乡村资源, 带动产业升级与 农民增收。 段致辉提到,截 至目前,惠州已 成功创建全国乡 村旅游重点镇1 个、重点村3 个,拥有全国和 省级乡村旅游精 品线路21条,省 级文旅特色镇、 村数量位居前 列。而农文旅产 业的高质量发 展,离不开惠州 市对产业规划和 升级路径的不懈 探索与支持。 在统筹规划方 面,惠州强化顶 层设计,所有县 级创建单位均成 惠州市长宁镇航拍图。受访者供图 介绍,惠州引进 了力天梦幻城度 假村、奥飞娱乐 等重大文旅项 目, ...
甘肃宕昌贾河:打造“田园综合体” 绘就乡村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10-17 16:45
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 - 公司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流转土地25亩,建设双层钢架构大棚20座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座 [2] -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思路实施示范村项目 [2] - 探索“政企联营”新模式,以村集体经济资金和土地资产入股,打造“鸿鹄山庄”和“三月间”农家乐等设施 [2] 产业与经济效益 - 产业实训基地种植西红柿棚7个、黄瓜棚2个、西瓜棚2个、甜瓜棚2个、辣椒棚4个及玫瑰棚4个,产量好且销量全部打开 [2] - “三月间”农家乐集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配套儿童游乐设施,夏季游客多效益良好 [3] - 通过“以产惠民”“以景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1] 基础设施与乡村风貌提升 - 在大堡子村硬化滨河路400米,清淤1万多方,新建拦沙坝和箱笼式景观湖 [3] - 新建休闲文化广场和村头公园,种植绿化花草树木3300平方米,安装各类灯具一百余盏并对景观桥进行夜景亮化 [3] - 在滩子村打造580米“绿色长廊”,栽植塔柏并新建小花园,大大提升村庄绿化率 [4] 人才培训与产业支撑 - 公司组织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活动,邀请当地“土专家”现场授课,将专业知识转化成易懂的乡土话 [1] - 实训基地打造集产业示范、观光采摘体验、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 种植大户承包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园,发展壮大蔬菜种植产业,走协作共富之路 [2] 旅游开发与招商引资 - 整治撂荒地打造千亩草原“油菜花海”,新增旅游打卡地,并在滩子草原举行农文旅融合发展宣传推介暨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开幕式 [4] - 完成下河桥至滩子村8公里中药材种植产业路沥青硬化,沿路栽设打卡牌25个 [4] - 贾河乡已成为“县城后花园”,带动以周末游、亲子游和休闲纳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 [5]
广宁县首佳农业专业合作社:用手机养跑山鸡,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㉓丨聚焦兴农“新”力量
南方农村报· 2025-10-17 10:33
公司核心业务与规模 - 公司为广宁县首佳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养殖-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 [8] - 每年销售凤凰鸡达100万只,养殖端年产值超2000万元 [6] - 合作社带动513户农户参与养殖,创造就业岗位320个,户均增收2.8万元 [6][50] 智能化养殖与科技创新 - 通过手机端APP远程调控鸡舍环境,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15项指标 [2][3][4] - 与华南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疫病防控等12项技术攻关,通过基因测序筛选优质品系,雏鸡存活率从82%提升至96% [25][26][27] - 鸡舍采用阶梯式通风设计,保障鸡群活动空间并避免土地过度开发 [27][28] 生态养殖与产品品质 - 在680亩果园竹林间进行规模化生态放养,每只鸡日均活动范围超10公里 [19][21] - 通过定制食谱促使鸡主动捕食,鸡肉肌苷酸含量达普通肉鸡的3倍,肉质紧实、脂肪分布均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餐饮市场抢手货 [20][21][22][23] - 产出的番薯甜度达18.6% [37] 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 形成“鸡-肥-薯”和“果-蜜-禽”双循环系统,鸡粪经高温发酵制成颗粒有机肥,年产量达3000吨 [33][34][35] - 对比传统种植,化肥使用量减少8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5% [36] - “禽类粪便快速堆肥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将有机肥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至20天,能耗降低40% [37][38]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 - 投资千万元建设预制菜生产线,推出盐焗鸡、白切鸡等新品 [42] - 推进初加工产品进驻广东高速服务区及高端餐饮,打通56个高端渠道,在广州、佛山等地打响品牌 [43][44] - 采用“产品+网红+直播”模式进行线上销售,同时推进线下店面建设 [45][46] 未来发展规划 - 即将启动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集产业运营、农产品展销等六大功能于一体 [54] - 规划建设100米文化长廊和100亩大棚番薯基地,结合现有养殖基地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农耕研学体验活动 [55][56][57]
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农产品供给贴合“新吃法”
人民日报· 2025-10-17 08:07
近年来,缤纷多样的农产品里,涌现出行业细分新赛道。农产品供给端要如何适应各种潮流"新吃法"? 记者进行了采访。 把握营养健康消费主线,各类功能性食品融入一日三餐 早上,倒入即食燕麦片,淋上冰牛奶,撒一把蓝莓和奇亚籽。"比吃包子油条少摄入200大卡热量,膳食 纤维还多出5克……"社交平台上,这样的轻食搭配吸引了不少网友。流行趋势里,过去不起眼的杂粮杂 豆,正悄然加入主食化行列。 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全国每年超2亿吨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入市场 农产品供给贴合"新吃法"(农产品新消费观察) 减脂餐,药食同源,一站式吃住游……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新趋势,折射产业、产品和生产结构之 变。"十四五"以来,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向社会提供绿 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内蒙古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经过去芒、筛选、籽粒切割等工序,一款新研发的低升糖指数 (GI)燕麦产品即将装车运往各地。公司所在的乌兰察布市地处阴山北麓,正是优质裸燕麦的黄金产区。 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燕麦曾是养育当地人的主粮。"这几年,我们围绕主食、低GI、冲调等不同 功能场景,开发了70多个单品。"公司 ...
贵州江口:梵净山下,农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
新京报· 2025-10-16 17:58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梵净山金顶,山脚下的贵州铜仁江口县慢慢苏醒。太平河畔的云舍村,土家阿妹 展示着古法造纸技艺;梵净山房车露营基地里,孩子们在儿童乐园玩得不亦乐乎;县城的"抹山集"中, 游客忙着体验宋代点茶……这幅和美画卷,正是江口县以农旅融合之笔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江口县紧抓贵州省推介"黄小西吃晚饭"(即黄果树、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万峰 林、梵净山)旅游黄金线路和梵净山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战略机遇,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2024 年,江口县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54.32万人次。其中,梵净山接待游客197.44万人次,同比增长 7.18%,为梵净山市场化经营以来的最高值。 在宝藏村寨邂逅"最炫民族风" 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据新华社报道,今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距梵净山景区大门仅三公里的山谷中,就隐藏着一 ...
破解发展难题 激发振兴动能
辽宁日报· 2025-10-16 09:05
发展基础与城乡融合 - 民族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1]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 建议以规划一体化为引领优化城乡空间功能布局 以要素均等化为重点夯实城乡融合基础 [1] 人才队伍建设 - 民族乡村人才队伍存在头雁稀缺和领军人才不足的问题 [1] - 建议聚焦主导产业核心领域精准绘制人才图谱 通过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多元化引才育才留才 [1] 文化资源与产业赋能 - 广袤的民族乡村是多彩文化的富集地 文化赋能是点燃民族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1] - 建议开展全省民族乡村文化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 精耕文化IP 定期举办文创大赛等活动促进资源与资本 创意与市场高效对接 [1] 生态与绿色发展 - 推进民族乡村振兴需守牢绿色发展底色 [2] - 建议依托民族乡村特色资源深化生态农业与农产品加工 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2] 特色产业与农文旅融合 - 喀左县坐拥北纬41°黄金种植带生态优势 做强农业产业深化农文旅融合大有可为 [2] - 建议做大做强喀左紫砂 喀左陈醋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促进农文旅与研学相结合吸引游客 [2] 农业经营与基础设施 - 存在农业经营分散 农业设施重建轻管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亟待破解的难题 [2] - 建议加大对家庭农场 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 激发农户流转土地意愿 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网络基站等配套设施 [2] 农业科技推广 -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效能不佳 存在技术上热下冷的温差 主要问题是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 [2] - 建议疏通科技赋能农业的末梢神经 建立以科技推广成效为引领的农业科技评价考核体系解决科研与推广两层皮问题 [2]
塑造乡村振兴新生态
苏州日报· 2025-10-16 08:35
农文旅产业发展 - 张浦镇姜杭村通过打造姜里农文旅项目,发展集康养、民俗、农创文创等多业态的乡村旅游,其蓝莓园占地160亩,年产值超百万元,带动近百农户就业[2] - 淀山湖镇红星村打造“鱼乐东阳”农文旅品牌,建设“鱼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并串联周边营地、民宿等资源开发一体化旅游路线[3] - 周庄镇全旺村盘活闲置林地打造“城里尘外”露营基地,锦溪镇顾家浜村借势“昆山之链”工程带动3家民宿、5家农家乐落户,吸引外来创业者成为“新村民”[4] - 农文旅融合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的产业链,将传统种植与休闲观光深度融合[2] 农产品品牌与销售渠道建设 - 锦溪镇长云村通过对接昆山市供销合作总社和昆山商厦,打响稻鸭米品牌,去年秋收后2500公斤稻鸭米作为店庆礼品提升市场曝光度,并入驻商超和电商平台,为村集体增收近4万元[5] - 周庄镇复兴村第一书记帮助开拓销售渠道,多销售大米10多万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超40万元[6] - 长云村拥有近2000亩农田,年产水稻近90万公斤,今年小麦预计亩均产量达300公斤[5] 跨区域合作与产业引进 - 在南北共建战略下,昆山第一书记投身跨江合作,沭阳县条河园村引进高品质黄瓜示范种植项目[7] - 塘北村引入苏州农业企业,建成无土水培中心与包装生产线,每年为村集体贡献6%稳定租金收益,提供30至60个就业岗位,帮助该经济薄弱村成功“摘帽”[7] 乡村治理与民生服务改善 - 锦溪镇朱浜村创新“先锋带动”治理模式,设立“民情驿站”化解矛盾,推动便民就医服务点落地,并试种羊肚菌激活林地资源[8] - 朱浜村深挖砖窑文化,凝练出“窑韵砖心焕新田园”党建品牌,通过举办市集和民俗表演激发文化认同[8] - 锦溪三联村将2500平方米老旧厂房改建成“新风堂”,内设500人喜宴大厅及多功能活动室,配套生态停车场与滨水公园,预计2025年底投用[9] - 昆山开发区蓬莱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创新“1234N”润心工作法构建未成年人成长支持体系,并成立“夕阳红俱乐部”实施“一对一”陪伴计划关爱独居老人[10] 组织支持与政策保障 - 昆山明确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第一书记干事创业提供优厚条件[6] - 自2015年至今,昆山累计选派六批共90名优秀干部扎根基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层基础和实践支撑[1]
助力乡村产业更有韧性、农文旅融合更富活力 浙川牵手 给四川乡间带来了什么?
四川日报· 2025-10-16 07:58
浙川东西部协作模式与成效 - 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运营模式,企业每年向当地村民发放工资上百万元,村民获得土地租金和就地务工收入 [2] - 企业在柏垭镇建成5000多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年产值即将突破4000万元,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共赢 [3] - 5年来,浙川两地通过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业园区建设和乡村资源开发等举措,共同推动四川农业现代化与产业链延伸 [3] 就业促进与技能培训 - 振兴工坊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落地173个项目,预估年产值12.8亿元,带动近2万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人均每月增收超2000元 [5] - “蓝鹰工程”在四川省68个县(市、区)推广,今年新增校校结对67对、校企结对88家,培养学生2641人,毕业生就业起薪均超6000元/月 [6] - 依托“天府建筑工”“川菜大师傅”等劳务品牌,累计培育建筑工匠超1万人,带动近百万人就业,创造千亿元级劳务收入 [6] - 今年1至7月,浙江帮助四川实现转移就业5.18万人、省内就近就业0.9万人 [7] 农产品品牌化与市场拓展 - 通过品牌化、市场化管理及共建产业园区,推动金阳青花椒、盐源苹果等凉山州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例如果园亩产值从不到1万元提升至超20万元 [9][10] - 川西“高山蔬菜”、川南“精品水果”等特色品牌已名声大噪,浙江企业参与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生产向全链条发展 [10] - 依托东西部协作,四川推动“川字号”农产品与浙江市场、全国市场深度融合,例如举办茶叶评选、斗茶大赛等茶旅活动 [10]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学习浙江德清、开化、缙云等地经验,四川集中发布10条特色旅游线路,并优选41条乡村漫游路线,助力1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革命老区县资源融合 [11] - 创新推出“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永嘉楠溪江雅克音乐季”双品牌模式,近五年累计举办相关活动30余场,每年设立不少于200万元文化交流专项资金 [12] - 对25个特色乡村、65个特色点位进行包装推介,打造人文美景体验、美食品鉴、非遗民俗休闲等沉浸式业态 [12]
今热点:阿里巴巴“热土·丰年”公益直播收官 14名淘宝主播助力20余县域农货出山
环球网资讯· 2025-10-16 06:37
活动概况 -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公益与淘宝直播联合发起“热土·丰年”公益直播活动,历时15天并圆满落幕 [2] - 活动汇聚李佳琦Austin、吉杰、烈儿宝贝等14位淘宝头部主播共同为乡村振兴代言带货 [2] - 活动成功售出超19万件优质农产品,使其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消费者 [2] 参与规模与产品 - 参与农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县域,涉及47家乡村店铺和133个品次特色农产品 [2] - 河北省张北县黑麦片、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板栗仁、甘肃礼县花椒等阿里公益持续支持的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 [2] - 贵州省普安县原切土豆片首次入选头部主播直播间并取得不错销售成效 [2] 重点案例与产品升级 - 陕西省佛坪县菌菇汤包成为本次直播明星产品,被6位主播接力推荐 [3] - 佛坪县森林覆盖率达91.19%,为阿里巴巴公益定点帮扶县域 [3] - 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于2022年派驻佛坪,联合开发菌菇汤包、山茱萸蜜等产品,并于今年年初将生产线迁回佛坪以大幅提升品质 [3] - 阿里公益与李佳琦直播间联合发起“公益试吃官”下乡行动,通过专家选品和粉丝品鉴推动产品优化,菌菇汤包升级为包含猴头菇、姬松茸、鸡油菌等高品质菌种的组合 [3] 活动形式与拓展 - 在李佳琦直播间,除7个佛坪农产品外,一条融合大熊猫观察等内容的佛坪2日游文旅线路同步上线,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3] - 主播吉杰打造丰收节公益专场,一次性推介40余款县域特产,包括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木姜子腐乳等 [4] 项目持续性 - 阿里公益与淘宝直播已连续8年参与丰收节公益助农活动 [4] - 淘宝主播积极为县域吆喝带货,助力更多新农货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4]
阿里巴巴“热土·丰年”公益直播收官 14名淘宝主播助力20余县域农货出山
环球网· 2025-10-16 00:00
来源:海外网 近日,阿里公益、淘宝直播联合发起的阿里巴巴"热土·丰年"公益直播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历时15 天,李佳琦Austin、吉杰、烈儿宝贝等14位淘宝头部主播共同为乡村振兴"代言带货",超19万件优质农 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消费者餐桌。 参与此次活动的农产品来自全国20多个县域,47家乡村店铺、133个品次特色农产品登上直播间。河北 省张北县的黑麦片、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板栗仁、甘肃礼县的花椒作为阿里公益持续支持的特色农 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贵州省普安县的原切土豆片,首次入选头部主播直播间,也有不错的销售成 效。 商家正在紧锣密鼓发货 其中,陕西省佛坪县的菌菇汤包成为本次直播的"明星产品"之一,先后被6位主播接力推荐,广受好 评。这一热销背后,是阿里公益深度参与产品升级的成果体现。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 91.19%,素有"大熊猫之乡"美誉,也是阿里巴巴公益定点帮扶县域。2022年,高泉作为阿里巴巴乡村特 派员被派驻到佛坪,以"县域所需、阿里所能"为原则,联合农户与商家开发了菌菇汤包、山茱萸蜜等特 色农产品。 今年年初,菌菇汤包的生产线回到了佛坪,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9月,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