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平谷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
新京报· 2025-06-23 14:56
项目概况 - 平谷区农文旅融合标杆桃源里欢乐田园项目正全力冲刺建设关键期,以温室为核心的科技农业奇观率先亮相 [1] - 项目致力于打造融合生产、科技、休闲与创意的京郊田园新图景 [1] - 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2026年元旦启动试营业 [2] 科技农业进展 - 智能育苗工场与草莓天瀑两大高效设施温室已完成主体建设,成为园区首批标志性亮点 [1] - 优质种苗已入驻智能温室,展示首都现代农业科技场景应用 [1] - 项目以科技创新助力区域稳产增收,同时提供沉浸式农业体验 [1] 功能区建设进展 - 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未来将承担信息导览、游客服务及休闲文娱活动 [1] - 8500平方米复合商业空间农业中关村零号店和农文旅全季温室集群桃趣魔方正全速推进工程建设 [1] - 林下休闲区(150亩)生态修复、无动力游乐设施及露营体验场景搭建同步推进 [1]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以科技农业为基、休闲田园为韵,融入农文旅主题游乐与沉浸式场景体验 [2] - 致力于打造集科技展示、研学教育、亲子游乐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都市田园微度假目的地 [2] - 建成后将成为京郊农业新地标和市民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整合平谷优势农产品资源 [2]
山西岢岚:千年宋长城下绘就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16:50
文旅活动概况 - 山西省岢岚县第八届"6·21"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以"乐游岢岚,醉美乡村"为主题,旨在深化文旅融合并培育新消费场景 [1] - 活动覆盖宋家沟、岢岚古城、宋长城等主要景区,推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爆点、天天有活动"的文旅盛宴 [2] - 开幕式发布两条精品旅游线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线(串联5个景区)和醉美岢岚旅游线路(穿越6个景区) [2] 文旅资源与产业融合 - 岢岚县兼具自然风光、历史底蕴和红色旅游资源,近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个性化旅游产品推动全域旅游 [2] - 农文旅融合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宋家沟村从普通村庄转型为美丽乡村典型案例 [3] - 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餐饮、文创产品及参与设施农业实现就业增收 [4] 活动特色与持续影响 - 旅游季持续至10月,包含文艺赛事、体育赛事、农特产品展销等系列活动 [4] - "6·21"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岢岚县文旅品牌重要载体 [3] - 活动通过城乡联动和三产融合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重庆江津 椒香满城产业兴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9
产业规模与产值 - 江津区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保鲜花椒产量占全国市场总份额的90%[1] - 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55亿元,带动60多万椒农增收[1] - 先锋镇花椒种植12.8万亩,年产鲜花椒超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2] - 保坪村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2] 产业链延伸与增值 - 花椒产品从原椒延伸至精油、化妆品等52个品类[6] - 重庆俊博农业开发40多款花椒衍生产品,2023年产值超5000万元[6] - 花椒嫩芽酱单品年销售额超100万元[6] - 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规划占地300亩,为西部首个全产业链交易平台[6] 科技应用与效率提升 - 自主研发花椒烘干生产线每日可处理7万斤鲜花椒,相当于50亩产量[4] - 花椒树矮化密植技术使树高从3米降至2米,亩产量提高40%以上[5] - 农业无人机应用于采收环节,降低人工成本[5] - 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5] 联农带农机制 - "五统一"社会化服务降低种植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3] -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椒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3] - 村级加工中心吸纳1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3] - 全区60多万椒农年人均增收超6000元[3]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江津花椒品牌价值超66亿元[7] - 丰源花椒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7] - 建成重庆市首个花椒博物馆,定期举办贸洽会[7] - 乡镇创新开展花椒农文旅活动,如全宴美食节[7]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财政扶持、土地保障等政策助力产业发展[3] - 目标打造百亿级花椒全产业链[7] - 实施基地提升、链条延伸、品牌创新、科技赋能四大工程[7]
湖北仙桃:聚焦特色产业 深耕三产融合 激活镇域经济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4:4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立足区域实际精准锚定发展方向 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特碳小镇建设 [1] - 以三产融合为突破口 打造环排湖农文旅融合发展标杆 持续释放镇域经济潜力 [1] - 探索"飞地经济"创新模式 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项目双向流动 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2] 产业升级与项目推进 - 百炼(武汉)铸造有限公司技改扩规项目加快建设 要求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早日投产 [1] - 紧扣特碳小镇定位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推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产业集群发展 [2] - 实施"外引内培"双轮驱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同步支持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 [2] 企业调研与服务保障 - 实地考察新吉绅科技实业和川田卫生用品公司 了解生产经营/市场布局/技术研发进展 [1] - 现场协调解决企业难题 要求镇政府强化要素保障 通过务实举措推动稳产增产 [1] - 强调项目建设需抓住"谋招推进"四环节 提升招引精准度 确保项目落地实效 [2] 区域协同发展 - 统筹协调内外融通与镇村一体 以环排湖旅游示范区建设整合农文旅资源 [2] - 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打造农文旅融合标杆 促进三产深度联动 [2][3]
桐庐:分水镇农文旅融合玩出新“丰”景
杭州日报· 2025-06-20 10:42
农业科技与创新 - 盛杉农业引入日本拉飞南瓜原种100粒,通过科技种植实现5.5万株水果南瓜离地悬垂,单株产量逼近40个 [6] - 水果南瓜糖度高且膳食纤维含量远超普通南瓜,深加工产品包括固体饮料和口服液,已打入养生保健市场 [6] - 2023年水果南瓜预计基础产量70万斤,若天气条件良好可达120万斤,利润有望突破千万元 [6] 合作模式与产业扩张 - 盛杉农业与村集体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包销产品 [7] - 通过"保底收购+分红机制"确保村集体稳定受益,合作范围已扩展至横村镇、江南镇及省外基地 [7] 云订单与认养经济 - 盛村村云湖果园采用"鲜果直销"模式,客户线上下单后次日即可收货,2023年桃子和西瓜预计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 [8] - 果园推出"托管式认养"服务,最低99元/年可享受低价鲜果和免费采摘,配套露营、研学等服务吸引团建客户 [8] - 4年来果园接待研学团上百批次,新增露营基地和特色打卡点进一步提升了吸引力 [8] 农文旅融合 - 盛村村计划整合霞客文化IP,将霞客古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历史景观与现代休闲设施结合,打造整村文旅布局 [9] - 分水镇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乡土资源在产业链上活化,实现乡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 [9]
定安:水果莲子“鲜”香夺人
海南日报· 2025-06-20 09:13
种植规模与品种 - 基地共种植200余亩水果莲,品种为水果莲,主要用于销售莲子 [1][2] - 莲子分为五成熟(鲜食)、六至八成熟(加工用)和十成熟(晒干用于食品加工或中草药) [1] 采收与上市情况 - 莲子从5月上旬开始陆续采收,目前处于采摘高峰期,每天可采摘约3000斤 [2] - 采收期将持续到7月中旬,海南的气候优势使采收期比外省主产区提前一个月 [2] - 错峰上市策略使莲子能卖出更好价格,鲜食莲子市场价最高达18元/斤,最低7元/斤 [2] 销售与市场 - 鲜食莲子主要销往广东等地,因其口感清甜可口且上市早,市场需求较高 [1][2] - 加工用莲子供应超市用于煲汤、制作莲子糕等,十成熟莲子则销往食品加工厂或用于中草药制作 [1] 农文旅融合 - 基地自4月荷花盛开以来,当地政府依托荷花美景资源推广荷花观光和摄影,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2]
“蓝色珍珠”串联发展新路(尝尝“中国新特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6:54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概况 - 2020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跃居全球第一 2024年栽培面积超140万亩 较2020年增加44% 产量增加197% [6] - 截至2023年全国种植蓝莓省份从最初10个扩至27个 实现鲜果全年供应 [6] - 2024年云南蓝莓种植面积24.9万亩 产量17.1万吨 行业产值约170亿元 [7]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国产蓝莓育种取得进展 2009年以来数十家机构配置杂交组合500多个 获得杂交后代15万余株 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40多个 [8] - 基质栽培技术使蓝莓存活率提高到96%以上 亩产量增加约50% [9] - 数智化管理系统实现生长环境实时监测 AI预测产量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9] 产业模式创新 - 云南红河"622"模式实现农户60% 村集体20% 龙头企业20%的收益分配 2024年产季带动村民创收超1600万元 [10][11] - 草坝镇通过"622"模式发展1.1万亩蓝莓 产值10亿元 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 [11] - 云南出台政策支持蓝莓产业 包括财政支持 用地审批 税收优惠等措施 [11] 市场拓展与产业链延伸 - 2025年全球蓝莓市场产值预计达320亿美元 [13] - 红河安美农业科技公司2025年出口蓝莓约170吨 销往俄罗斯 马来西亚等国 [13] - 多地发展蓝莓深加工产品 包括果汁 果酱 花青素片等 并拓展至食品 保健品 化妆品领域 [13]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江西东乡区建成96个蓝莓产业基地 种植面积1.6万余亩 推出系列主题采摘游活动 [14] - 建设蓝莓观光研学基地 打造"蓝莓+"农文旅项目 形成"以爱为莓"等品牌活动 [14]
聚象生活拟定上市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打造专业项目
江南时报· 2025-06-18 19:08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共享农庄模式 - 公司作为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合作平台,通过共享农庄模式推动乡村发展,融合传统农家乐与乡村旅游升级 [1] - 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小镇",结合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形成农业生产、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的综合平台 [1] 农业现代化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会员可参与种植采摘并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1] - 通过游客参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提升公众对农业的认知度 [1] 文化传承与旅游创新 - 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与历史故事,通过民俗活动、手工艺展示强化文化软实力 [1] - 提供乡村民宿、户外运动、亲子乐园等多样化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并带动当地就业 [2] 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效益 - 农文旅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升农村生活水平 [2] -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人才活力 [2] - 模式同时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2]
用好“民情地图” 办好民生实事
广西日报· 2025-06-18 11:00
乡村振兴成效 - 百坭村打造的"一河三带"产业示范园涵盖山油茶、砂糖橘、水稻等产业,实现年产值2700万元 [2] - 成立秀起福地农业发展公司,注册3大商标品牌,开发9大"秀"品牌产品,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2] - 百坭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9.4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2] - 百坭村去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其中60%为青年学生,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3] 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 22公里的文秀产业路为村民出行、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并成为迎送游客的通道 [2] - 砂糖橘园、篮球场、幼儿园等黄文秀生前的愿望已实现,村庄变美吸引游客,村民开民宿打造网红打卡点 [3] - 那度村打造山村"灵芝元气小站",设饮品区、文创展销区和手作体验区,为村民带来可观收益 [4] 智慧服务平台与基层治理 - 西林县开发"码上服务"小程序,群众可通过二维码反映诉求,实现便民服务"网上办""掌上办" [6] - "码上服务"平台覆盖全县5.2万户群众,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 [6] - 百色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推行"有意见'码'上提"工作法,以网格"接单"化解民忧 [7]
村书记站C位推动农文旅融合
辽宁日报· 2025-06-18 08:28
招商会概况 - 朝阳市双塔区举办第二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招商推介暨文旅产业专题招商会,110余名企业、商协会代表及专家学者参会 [1] - 采用"政府搭台、村书记站C位、商协会金融助力、广邀企业参与"的创新模式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 [1] - 10个农文旅融合项目亮相,计划总投资6.73亿元,涵盖生态产业园、AAA级景区打造、特色小镇等领域 [2] 重点项目进展 - 大凌河生态产业园已获1600万元政府专项资金,正推进沿岸作业路、游客服务中心等子项目,计划3年内建成农文旅融合示范区 [1] - 桃花山风景区启动国家AAA级景区创建规划,结合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获得投资者认可 [1][2] - 孙家湾镇大枣小镇等特色项目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方向亮相 [2] 合作成果 - 现场与9家企业达成农业产业项目合作协议,意向投资额6300万元 [2] - 6家企业代表完成集体签约,为区域农业产业注入新动能 [2] - 朝阳安徽商会、企业联合会等机构对双塔区农文旅融合规划表示高度认同 [1] 配套支持措施 - 双塔区聘任10名文化产业特派员,覆盖文旅企业、商会协会、非遗传承等领域 [2] - 去年成功举办村级产业项目招商活动后,今年进一步拓展乡村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领域的合作形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