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焦主业
icon
搜索文档
去年营收增速放缓,劲仔食品退出一对外投资基金,聚焦主业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05
劲仔食品退出投资基金 - 公司退出岳阳市财金泰有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降低对重庆向新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资额 [1] - 退出财金泰有产业基金涉及2000万元认缴出资额(实缴500万元)以500万元价格平价转让 [5] - 降低向新力私募基金出资额从1亿元降至3500万元(转让6500万元未实缴部分),持股比例从19.60%降至6.86% [5] 投资基金背景 - 财金泰有产业基金规模5亿元,原计划投资岳阳本地高新技术企业及引进外地上市潜力企业 [4] - 向新力私募基金规模4.1亿元,重点投向现代农业食品、前沿科技及替代蛋白产业链 [4] - 两只基金均设立于2021年9月,初衷为拓展投资渠道和促进产业协同 [5] 战略调整原因 - 退出动作旨在聚焦主业发展并优化资产结构 [6] - 公司强调该决策基于实际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 [1] - 2024年连续采取"一降一退"措施显示战略收缩非核心投资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62亿元、20.65亿元、24.12亿元,增速从41.26%放缓至16.79% [10] - 同期净利润从1.25亿元增至2.913亿元,但2024年增速降至39.01% [10] - 2024年Q1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营收增10.27%至5.95亿元,净利润降8.21%至0.68亿元 [11] 营销投入变化 - 广告宣传费从2022年1834万元激增至2024年7191万元,2024年同比增幅达180% [10] - 品牌推广总费用2024年达1.23亿元,较2023年增长67.66% [10] - 营销投入大幅增加但未能阻止营收增速放缓 [10] 发展目标 - 提出2026年营收和净利润较2023年翻倍的目标 [1] - 2020年提出的首个三年目标已如期完成 [11] - 一季度利润下滑引发投资者对新三年计划可行性质疑 [11]
复星国际获“增持”评级,聚焦主业资产持续提质
中金在线· 2025-05-28 14:42
公司业务板块 - 公司下属健康板块拥有复星医药、复宏汉霖、复锐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医药产业全方位布局 [1] - 快乐板块拥有豫园、老庙黄金、Club Med、三亚亚特兰蒂斯等多个优质资产和品牌 [1] - 富足板块控股复星葡萄牙保险、鼎睿再保险、BFC等全球化布局的多元资产 [1] 健康板块 - 公司健康板块布局全面,涵盖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及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拓展至医药商业领域 [2] - 重点产品包括汉利康、汉曲优、汉斯状、奕凯达等 [2] - 汉利康是首个国产利妥昔单抗,适应症覆盖淋巴瘤、白血病及类风湿关节炎,国内首个获批RA治疗 [2] - 汉曲优是中欧美三地获批曲妥珠单抗,全球50余国上市,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及胃癌 [2] - 汉斯状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抗PD-1单抗,在中国、欧洲及东南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2] - 奕凯达是国内首个CAR-T产品,适应症为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纳入110+城市惠民保及80+商业保险,治疗中心覆盖28省市 [2] 快乐板块 - 公司正加速优化品牌布局,推动东方美学概念的打造 [2] - 豫园股份积极调整非核心项目,提高财务结构稳定性,同时塑造多品牌战略,包括对黄金珠宝门店进行升级改造,打造豫园商圈整体品牌形象 [2] - 复星旅文旗下Club Med深耕全包高端度假,收入再创新高,三亚亚特兰蒂斯逆势实现入住率新高,维持品牌竞争力 [2] 富足板块 - 集团资产质量稳步提升,复星葡萄牙保险2024年毛保费收入达约欧元61.7亿元,国际业务占比由2014年的约5%提高至29.8% [3] - 境内两家保险公司迎来关键发展机遇,复星保德信人寿的总保费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43.5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92.5亿元,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也稳步提升,两家公司均实现盈利 [3] 公司战略 - 公司积极实施"聚焦主业,瘦身健体"战略,资产质量有望持续回升,市净率处于低位,投资价值凸显 [3]
东宏股份聚焦主业拟1.56亿元转让资产 业绩增长乏力首季营收净利双降
长江商报· 2025-05-27 16:30
股权转让 - 公司拟以1.56亿元清仓转让持有的管道集团7.30%股权给水务集团 交易完成后将不再持有管道集团股权 [2] - 公司此前通过收购和增资方式分步取得管道集团7.30%股权 累计投入约1.28亿元 考虑资金成本后本次转让未实现盈利 [2] - 管道集团2023年及2024年1-5月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9.24亿元和7.81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3.72亿元和9005.08万元 [2] - 管道集团2024年未经审计的净利润为5634.06亿元 较2023年大幅下降 且在2024年6-12月出现明显亏损 [3] 战略调整 - 公司表示本次股权转让有助于聚焦主业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核心竞争力 同时通过回收资金增加现金流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管道制造、管道工程服务和总承包 2017年11月上市 [4] 经营业绩 - 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5.06亿元增长至23.93亿元 年均增速达两位数 归母净利润从1.22亿元增长至3.19亿元 年均增速约30% [4] - 2021年以来业绩增长乏力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在22.09-28.64亿元区间波动 未超过2020年水平 归母净利润1.33-1.69亿元 均低于2020年 [5]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21亿元 同比下降19.08% 归母净利润4283.04万元 同比下降17.78% [5]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公司应收账款达11.19亿元 占流动资产比例为44.11% [5]
复星国际(0656.HK):聚焦主业 资产提质
格隆汇· 2025-05-27 10:23
核心观点 - 公司下属健康板块包括复星医药、复宏汉霖、复锐医疗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医药产业全方位布局 [1] - 快乐板块拥有豫园商城、老庙黄金、Club Med、三亚亚特兰蒂斯等多个优质资产和品牌 [1] - 富足板块控股复星葡萄牙保险、鼎锐再保险、HAL、BFC等全球化布局的多元资产 [1] - 公司积极实施"聚焦主业,瘦身健体"战略,资产质量有望持续回升,市净率处于低位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3.22亿元,同比减少3.03% [1] - 实现净亏损43.49亿元,同比转亏,主要由于快乐和富足板块的部分项目亏损 [1] - 产业运营利润达到49亿元,较2023年同期基本稳定 [1] 健康板块 - 复星医药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医药商业领域 [1] - 核心制药板块涵盖创新药、成熟产品和疫苗三大领域 [1] - 创新药聚焦肿瘤(实体瘤/血液瘤)与免疫炎症治疗 [1] - 成熟产品通过首仿药、复杂制剂、改良型新药研发及产线整合实现降本增效 [1] - 疫苗板块依托细菌性/病毒性技术平台推进自研与合作管线 [1] - 重点产品包括汉利康、汉曲优、汉斯状、奕凯达等 [1] - 医疗器械板块形成医疗美容、呼吸健康与专业医疗三大产品矩阵 [1] - 医学诊断业务以生化诊断为根基,向免疫/分子/微生物/病理诊断及居家检测延伸 [1]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包括以大湾区为重点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以及康复专科连锁 [1] 快乐板块 - 豫园股份积极退出非核心项目、优化财务结构,对黄金珠宝门店进行升级改造 [2] - 打造豫园商圈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多品牌的东方美学概念 [2] - 复星旅文旗下Club Med深耕全包高端度假,收入再创新高 [2] - 三亚亚特兰蒂斯逆势实现入住率新高,维持品牌竞争力 [2] 富足板块 - 保险业务主要包括复星葡萄牙保险(持股84.9892%)、鼎睿再保險(持股86.71%)、复星保德信人寿(持股50%)、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持股28.40%) [2] - 2024年复星集团保险业务实现收入393.1亿元,同比增长5.0%,占集团收入20.3% [2] - 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7.2%,主要受益于出售持有的二级市场投资项目获利同比增长 [2] - 复星葡萄牙保险2024年毛保费收入达约欧元61.7亿元,国际业务占比提高至29.8% [2] - 复星保德信人寿总保费收入从2023年43.5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92.5亿元 [2]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稳步提升,两家公司均实现盈利 [2] 资管业务 - 2024年末复星集团实现资管业务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10.3%,占集团总收入8.2% [3] - 归母净利润净亏损43.7亿元,主因持有的菜鸟项目账面价值调整导致一次性非现金亏损51亿元 [3] - 资管业务收入占集团富足板块29%,投资类资管和蜂巢类资管分别约占17%和12% [3] - 资管业务总资产2681.2亿元,占集团总资产33% [3] - 投资类资管平台包含2家股权投资平台、1家证券牌照、德国私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和巴西另类资管平台 [3] - 投资类项目包括霸王茶姬、老铺黄金、网商银行和哈啰等 [3] - 2024年末复星投资类资管规模达22536亿元 [3] 投资建议 - 公司持续推动"聚焦主业,瘦身健体"战略调整,加速非核心业务退出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1亿元/19.51亿元/25.03亿元 [4] - 公司目前PB低于0.3倍,资产质量的修复有待市场逐步认知 [4]
渤海租赁全资子公司拟转让GSCL100%股权 进一步聚焦于飞机租赁主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18:43
交易概述 - 渤海租赁全资子公司GSCTL拟转让下属子公司GSCL 100%股权 基础价格为17 5亿美元 调整后2024年末交易价格约为16 32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117 52亿元 [1] - 交易对方为Stonepeak管理的投资主体Typewriter Topco之全资子公司Typewriter Ascend Stonepeak为全球另类资产投资公司 管理资产规模约730亿美元 [1] - 公司对GSCL净投入金额约13 4亿美元 本次交易定价高于历史净投入金额 [2] 交易目的 - 旨在进一步聚焦飞机租赁主业 优化债务结构 提高持续经营能力 [1] - 出售所得款项主要用于偿还境外高息美元债务及改善境内现金流 业务恢复 将有效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2] - 通过交易可获取金额较大的现金对价 显著降低境外融资成本 改善境内债务逾期状况及融资环境 [3] GSCL业务情况 - GSCL主营集装箱租赁业务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 自有及管理的箱队规模约405 5万CEU 包括干式 冷藏 罐式 特种集装箱等 [1] - 集装箱平均出租率为98 5% 服务于全球约750家租赁客户 集装箱分布于全球186个港口 拥有23个运营中心 [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0年至2022年因控股股东破产重整 航空业负面冲击等因素发生较大金额亏损 融资渠道受限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逾期债务金额约17 83亿元 一年内到期债务约76亿元(不含境外子公司债务) [2] - 受美元高利率环境影响 境外美元融资成本高企 2024年8月以GSCL股权质押申请10亿美元境外私募贷款 利率11 25% 以Avolon股权发行11亿美元优先担保票据 票面利率8 75% [3] 行业影响 - 集装箱租赁市场为完全竞争行业 竞争较为激烈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经营集装箱租赁业务 规避全球贸易环境波动影响 [4] - 公司将聚焦飞机租赁主业 抢抓全球航空业复苏机遇 巩固和提升飞机租赁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4]
潮宏基(002345):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产品渠道共促增长,Q1业绩表现亮眼
长江证券· 2025-05-20 13: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渠道端净开店,主题IP类产品有市场影响力,产品结构调整,主业经营利润稳健;2025Q1在产品和渠道端差异化布局优势凸显,收入利润表现优于行业;2025年实施核心战略有望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具备中长期成长性和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营收65.2亿元,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滑41.9%;2025Q1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25.4%,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44.4%,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46.2%;2024年报拟派息每股0.25元,结合中报累计派息0.35元/股 [2][6] 2024年经营情况 - 门店端:珠宝总店数1511家,净开111家,自营店239家净关36家,加盟店1272家净开147家,拓店优于行业;加盟业务和克重类黄金产品占比提升,综合毛利率降2.5pct至23.6%,毛利额15亿元同比持平 [11] - 分模式:批发出货毛利3.4亿元同比增长7%,品牌授权费和加盟服务费毛利2.3亿元同比增长30%,线下自营毛利7.0亿同比下滑5%,自营线上毛利2.5亿同比下滑15% [11] - 分产品:时尚珠宝首饰收入30亿同比下滑1%、毛利8.5亿同比下滑7%,传统黄金首饰收入29亿同比增长30%、毛利2.7亿元同比增长36% [11] - 盈利端:期间费用率15.3%同比减少2.5pct,因女包业务商誉减值1.8亿元致归母降幅大,剔除后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下滑5% [11] 2025Q1经营情况 - 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25%,或受益于净开店及产品销售好;毛利率22.9%同比下降2pct,预计加盟拓店和传统黄金饰品占比提升趋势延续;期间费用率11.5%同比下降3.1pct,归母净利润与收入同步较快增长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保持时尚东方元素产品优势,实施“聚焦主业、1+N品牌、全渠道营销、国际化”核心战略,有望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11]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EPS有望实现0.52、0.63、0.75元,维持“买入”评级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给出2024A、2025E、2026E、2027E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7854百万元、归母净利润463百万元等 [16]
新华医疗(600587):2025年利润增长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12 20:3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100.21亿元同比增长0.09% 归母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5.75% [1] - 2024年Q4收入25.97亿元同比下滑3.63% 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滑0.97% [1] - 2025年Q1收入23.08亿元同比下降8.74% 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下降23.97% [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26.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净利率6.9%同比提升0.14个百分点 [4] 业务板块发展 - 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占比从2017年22%提升至2024年37% 毛利率从36.0%提升至42.2% [2][3] - 制药装备板块收入占比从2017年8%提升至2024年22% 毛利率从15.7%提升至23.6% [2][3] - 2024年海外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6.5% 收入占比提升至2.8% [3] - 海外市场在印尼、沙特取得资格认证 感控、口腔、洁净产品线成功打入欧盟市场 [3] 成长驱动因素 - 2025年招投标恢复和高基数出清将推动下半年收入利润增长 [1][2] - 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地将促进主业板块恢复 [2] - 公司发明专利数量较多形成专利壁垒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推动创新产品放量 [3] - 海外渠道拓展有望构建新增长曲线 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3] 盈利能力展望 - 2025年Q1毛利率23.8%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 净利率6.99%同比下降1.51个百分点 [4] - 管理优化和招投标恢复将推动2025年净利率提升 [4] - 高毛利率的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板块占比提升将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改善 [2][3][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6.79亿元、116.72亿元、127.87亿元 同比增长6.57%、9.30%、9.56%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0亿元、9.27亿元、10.83亿元 同比增长14.16%、17.43%、16.84% [5]
聚焦主业,阿里两个月内二度减持圆通,合计套现逾11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16:58
5月7日晚间,圆通速递(600233)公告称,公司股东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杭 州灏月")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所持公司股份21464756股,转让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 0.62%,套现约2.8亿元。本次权益变动后,杭州灏月持有公司股权由11%减少至10.38%。杭 州灏月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20.62%减少至20.00%,权益变动触及5%的整数倍。 工商资料显示,杭州灏月由阿里巴巴网络中国有限公司(6.6583%)、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 司(57.5947%)、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35.747%)共同持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个 月内杭州灏月对圆通的二度减持。 事实上近两年,阿里巴巴已通过减持、清仓、直接控股 转间接控股等行为,不断缩小其在各领域的投资版图,进行业务瘦身。 阿里相继减持圆通韵达,对圆通持股比例仍仅次于申通 此后至今,阿里巴巴的投资版图陆续收缩,相继减持快狗打车、小鹏汽车、商汤科技、B站、光线传 媒、丽人丽妆、万达电影等,出售银泰百货、高鑫零售股权。但目前,阿里巴巴仍然通过杭州灏月持股 圆通速递总股本的10.38%。除了圆通,阿里也在减持韵达股权,据韵达财报,阿里对其持股比例 ...
未知机构:极氪私有化点评一个吉利完成关键步骤自2024年9月台州宣-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10: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吉利集团、极氪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极氪私有化是践行《台州宣言》**:自2024年9月《台州宣言》发布,吉利围绕“战略整合、聚焦主业”完成多项整合与优化举措,极氪私有化是深化践行《台州宣言》,以应对乘用车市场竞争压力,发挥集团优势保障吉利品牌市场份额[1] - **私有化对吉利中长期利好,短期财务压力可控**:避免集团重复投入,减少内部品牌定位及资源分配质疑,强化“一个吉利”形象,清晰管理架构取信资本市场;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股份,按2.566美元/股计算需支付约22.4亿美金(约162亿元人民币)对价,公司2024年期末现金及等价物408.7亿元,资金压力可控[2] - **私有化使极氪远离噪音专注前沿技术**:此前市场对极氪产品定位、集团资源分配及业务往来的质疑致股价波动,私有化后极氪可远离噪音专注主业,站稳高端智能电动车龙头地位[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金种子酒发布2024年财报 战略调整聚焦主业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8:4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9.25亿元,同比减少5.44亿元,下降37.04% [1] - 归母净利润为-2.58亿元,同比减少2.36亿元 [1] - 营收下滑原因包括行业周期调整、公务招待及消费降级影响团购客户、底盘产品价值链优势下降 [1] 产品结构优化 - 高端酒产量243.02千升,同比增长13.51%,销量206.97千升,同比增长47.85% [2] - 中端酒产量2387.75千升,同比增长0.24%,销量2340.82千升,同比增长6.33% [2] - 低端酒产量13652.66千升,同比下降19.68%,销量13807.49千升,同比下降13.62% [2] - 实施"一体两翼"品牌战略,聚焦14支主产品线,包括馥合香系列和光瓶酒 [2] 经营策略 - 实施精细化库存管理,控制渠道库存水位,动态调节市场投入以稳定核心产品价格 [3] - 剥离医药业务,转让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92%股权,减少营收约2.5亿元以聚焦白酒主业 [3][4]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面临一线名酒渠道下沉、品牌集中度提升等压力 [3] - 公司经营规模较小,品牌竞争力不足,受强势品牌挤压风险较高 [3]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华润啤酒2022年战略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提供渠道网络和管理机制赋能 [5] - 探索啤白融合模式,加强渠道协同以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6] 产能与研发投入 - 当前拥有8000多个窖池,年产能1.6万吨,老酒储能近6万吨,计划扩建至3万吨 [6] - 万吨陶坛老酒库投产,2千吨馥合香生产线设备进场 [6] - 联合高校制定馥合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优化生产工艺与品质 [6] 品牌建设与费用 - 馥合香系列2023年重塑上市后加大品牌宣传投入,导致费用增加 [5] - 践行厂商命运共同体策略,顺价供货不压货,但广告投入推高成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