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运达股份陈棋亮相中核新能源大会,共绘“千乡万村+零碳园区”新图景
中国能源网· 2025-05-06 10:4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产业从单一设备竞争转向全产业链生态竞争 [1] - 行业关注焦点为通过技术协同与生态共建突破资源瓶颈、提升项目效益 [1] 公司动态 - 中核新能源2025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主题为"合作共赢 共建产业新生态" [1] - 运达股份董事长陈棋受邀出席并分享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中的技术突破与生态共建实践 [1] 技术布局 - 运达股份构建"六大业务生态体系",包括风电整机、储能系统、智慧运维、氢能装备、零碳园区及能源互联网 [3] - 公司依托"链主"优势推动新能源开发运营商与风电整机制造商深度融合,助力中核新能源实现技术降本与效率提升 [3] 生态合作 - 运达股份提出广西合作构想,包括"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零碳产业园区"两大路径 [4] -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旨在乡村地区试点分布式风电项目,探索"共建共享"乡村能源合作新模式 [4] - "零碳产业园区"计划联合打造集风电、光伏、储能、智能微电网于一体的绿色制造集群 [4] 战略合作 - 运达股份与中核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技术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4] - 公司计划通过"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伙伴联动、地方政府协同机制,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与"零碳产业园区"规模化复制 [4]
核电审批维持高位,景气上行再获确认
长江证券· 2025-05-06 09: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10台核电机组,广核集团4台,中国核电、国家核电、华能核电各2台,核准完成后相关集团在建及待建机组数量增加,8台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随着其投产入列,核电上市公司ROE水平有望提振,中国核电、中国广核等上市公司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 [2][6][12] - 2025年多数省份年度长协电价调整引发市场担忧,但电价回落对核电公司业绩影响有限,且两家核电上市公司有新增机组投产贡献业绩增量,中广核集团与中国核电项目储备丰厚,增强远期成长确定性,看好核电行业长期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12] -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推荐关注优质转型火电运营商、水电板块优质大水电以及新能源相关公司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10台核电机组,广核集团4台,中国核电、国家核电、华能核电各2台 [2][6] 事件评论 - 核电常态化审批节奏持续,“华龙一号”批量化加速推进,自2019年核电核准重启后历年新核准机组数量可观,此次核准再次验证年均核准机组预期,表明政策积极态度,“华龙一号”ROE领先,其投产将提振核电上市公司ROE水平 [12] - 短期电价扰动有限,着眼远期成长,电价回落对核电公司业绩影响有限,2025年新增机组投产缓解短期压力,项目储备增强上市公司远期成长确定性,看好核电行业长期发展 [12]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优质转型火电运营商华电国际、华润电力、华能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福能股份和长三角煤电运营商;水电板块推荐长江电力、国投电力和华能水电;新能源推荐龙源电力H、中国核电和中闽能源 [12]
逐绿向新 电靓未来
新华日报· 2025-05-06 05:11
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建设 - 盐城全社会用电量超过60%来自新能源发电,展现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1] - 国电投滨海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500千伏送出工程全长89.28公里,新建206基铁塔,预计2024年底投运,形成盐城500千伏"四纵三横"主干网格局 [2] - 三峡悦达阜宁共享储能电站并网投运,评审周期缩短5个月,为客户节省投资1947万元 [2] 储能与虚拟电厂发展 - 盐城已建成10个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达362万千瓦时,居全省第一 [3] - 盐城首个虚拟电厂试运行,聚合28户用户侧资源,接入容量73.5万千瓦,调节能力14.2万千瓦,相当于小型火电厂规模 [3] 绿电溯源与零碳产业园 -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先导区绿电占比超40%,通过绿电专线实现新能源直接接入 [4] - 岚泽绿色甲醇航煤项目(总投资82.5亿元)和吉电绿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60.5亿元)均基于绿电资源落户 [5] - 盐城3家零碳产业园完成可溯源绿电接入,未来将优化网架接纳更多光伏和风电项目 [5] 新能源产业服务与能效管理 - 盐城供电公司为乾运高科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制定分阶段供电方案,配套新建5.3公里110千伏线路 [7] - 2023年以来累计为90户新能源企业提供接电、增容服务,包括鸿旭、润达等 [7] - "双碳"绿电服务平台接入39家新能源电厂,覆盖33家重点用能企业及2101户工业用户,提供能耗监测与绿电交易服务 [8]
双碳研究 | 改写航运史:全球最大电动船首航成功!
搜狐财经· 2025-05-06 01:51
本周,全球同类型船舶中规模最大,长达426英尺的电动船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成功启航,成为海上航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一大里程碑。 编号为"Hull 096"电动船以一位深受喜爱的乌拉圭女演员的名字命名为"China Zorrilla"。据悉,该船由澳大利亚造船公司InCat制造,由南美渡轮运营商 Buquebus公司运营。据Incat公司所述,这艘电动船往返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乌拉圭的科洛尼亚之间,最多可运载2100名乘客以及225辆汽车。 Buquebus公司总裁Juan Carlos López Mena表示,"Hull 096"电动船最初计划以液化天然气(LNG)为燃料,但与Incat公司董事长Robert Clifford商榷后,双 方决定转向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船。Incat公司表示,成船配备了超过250公吨的电池,储能系统(ESS)容量达40兆瓦时,相当于全球最大同类海运系 统的4倍。 Incat公司首席执行官Stephen Casey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们不仅仅在造船,更是塑造航运绿色未来。'Hull 096'轮船落成,恰恰印证了大规模、低排放 的运输方案不仅具备可行性,现在更是已经准 ...
国家战略下的材料突围:2025-2030"十五五"新材料万亿级机遇解读
材料汇· 2025-05-05 22:59
行业背景 - 创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6万亿元,年增速2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材料市场 [2] - "十五五"规划将创新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配套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涵盖299种新材料 [2] -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5%,新能源材料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产化率达95% [2] - 高端光刻胶、航空发动机材料等国产化率不足10% [2] - 行业呈现三大特征:政策密集赋能、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场景拓展 [2] - 固态电池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光伏材料等前沿领域催生千亿级新赛道 [2] 市场现状分析 产业规模与结构分布 - 2024年总体规模达6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 [4] - 半导体材料(增速50%)、新能源材料(52%)、生物医用材料(87%)构成三大增长极,传统结构材料增速稳定在8-10% [4] - 长三角占据半导体材料领域45%份额,珠三角主导新能源材料,京津冀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形成集群优势 [4] 应用领域重构 - 传统应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占比从2019年的65%降至2023年的48% [6] - 新兴领域如AI服务器(MLCC用量增长100%)、折叠屏手机(UTG玻璃需求年增30%)、氢能源(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60%)快速崛起 [6] - 安集科技CMP抛光液全球市占率达5% [6] 竞争格局与产业链演变 -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呈现"国家队引领+民营专精"的双轨格局 [7] - 中国建材集团2023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在碳纤维、氮化硅陶瓷等领域实现突破 [7] - 赣锋锂业规划10万吨固态电解质产能,乐普医疗可降解支架进入临床三期 [7] - 中国在大宗材料产业化方面领跑,但在高端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级材料方面仍与美日存在代际差距 [7] - 半导体材料领域形成"晶圆厂+材料厂"捆绑开发模式,新能源材料呈现"车企+电池厂+材料商"三位一体研发 [7] - 传统经销模式占比降至40%,定制化服务(35%)、技术授权(15%)、联合研发(10%)等增值模式成为主流 [7] - 低端产能过剩(利用率仅65%),高纯度电子级材料仍依赖进口 [7] 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环境与制度创新 - 工信部《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明确超导材料、石墨烯等七大方向 [9] - "十五五"规划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关键材料攻关 [9] - 广东省设立百亿元级新材料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材料 [9] - 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覆盖80%关键材料,使企业研发风险降低30% [9] - 中国建材集团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52项 [9]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科院通过高通量计算+实验,将新型锂电电极材料研发周期缩短70% [10] - AI辅助设计使高温合金性能提升20% [10] - 新材料领域发明专利仅占全球12%,远低于美国的38% [10] - 中复神鹰西宁基地实现2.5万吨碳纤维单线规模全球最大,单位成本下降40% [10] - 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厚度降至5μm,良品率达90% [10] 市场需求与产业痛点 - AI服务器推动高频高速CCL材料需求增长60%,新能源汽车使MLCC用量达传统车6倍 [11]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采用硅碳负极,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11] - 医疗材料临床审批需5-7年,半导体材料晶圆厂认证需2-3年 [12] - 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5%,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 [12] - 复合型材料工程师缺口达20万 [12] 未来预测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5年达1万亿元,2030年突破3万亿元,CAGR保持18% [14] - 12英寸硅片自给率从15%提升至50%,带动半导体材料规模达3000亿元 [14] - 固态电池材料(CAGR 60%)、钙钛矿光伏(50%)等前沿领域爆发 [14] - AI服务器材料需求年增30%,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疗领域渗透率突破25% [14] - 长三角R&D投入占比4.5%,成渝聚焦"军转民"材料应用,粤港澳探索跨境数据驱动的新材料研发新模式 [14] 技术趋势与产业变革 - 未来五年技术突破聚焦四大方向:极限性能突破、智能化升级、绿色制造、跨界融合 [15] - "逆向创新"模式兴起,预计到2030年,30%的新材料创新将由应用场景反向驱动 [15] 国际竞争格局演变 - 全球形成三极竞争格局:美国主导基础研发,日本掌控精密制造,中国优势在产业化速度 [16] - 技术"脱钩"风险加剧,美国出口管制清单新增量子计算材料,欧盟拟限制石墨产品进口 [16] - 高纯靶材、电子级气体等35种材料进口依赖度超80% [16] 企业战略建议 - 龙头企业布局"材料+装备+算法"全栈能力,中小企业深耕单点技术,初创企业探索颠覆性创新 [18] - 半导体材料企业与晶圆厂建立"认证+采购"长期协议,生物材料企业提前5年布局临床试验,新能源材料商嵌入车企电池技术路线图 [19]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布局三大赛道:国产替代确定性高、技术迭代受益者、平台型技术公司 [23] 政策与行业建议 - 国家层面构建"三支柱"支撑体系: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国际合作 [23] - 行业协会建立"红名单"共享合格供应商数据库,组织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 [23]
永清环保(300187)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5 16:18
业务方向与区域布局 - 未来聚焦优质能源资产运营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两大业务板块,已在浙江、深圳、湖南等重点区域布局,计划全国拓展业务 [1] - 2025 年业务聚焦优质能源资产运营管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区域为珠三角、长三角、湖南区域,新能源工程布局风电、光伏等业务,环保业务聚焦土壤修复等领域 [1] 新能源双碳业务优势 - 凭借决策链条短等竞争优势,集多种业务于一体,形成业务战略闭环,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2] - 具有双碳优势,深耕双碳领域,打通业务闭环,践行战略定位 [2] - 坚持大客户战略,积累大量优质客户资源,精准定位大客户 [2] - 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多种商业模式获取优质项目资源 [2] - 开展融资模式创新,通过多种融资手段解决行业痛点,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 [3] 核心竞争力体现 - 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和多个省级、市级技术创新平台 [4][5] - 在耕地污染治理等领域掌握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牵头项目成果丰硕 [5] - 具备各类固废项目建设和运营能力,旗下项目稳定运行,环保管理零事故,在新能源领域有丰富经验 [6] - 沉淀重要战略客户和合作伙伴,成为综合性环保能源产业平台,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7] - 拥有一批有实力的高端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团队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7] 盈利与分红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76,020.80 万元,同比增长 17.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9,829.05 万元,同比增长 23.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12.66%,扭亏为盈 [8]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总股本 645,622,165 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90 元(含税),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9][10] 研发与业务拓展 - 未来研发聚焦高值稀贵金属资源化、源网荷储应用等领域 [10] - 全资子公司与三分地环保成立合资公司,涉及金、银等稀贵金属和铟、锗等稀散金属回收业务 [10] - 新成立合资公司有助于业绩突破,提升盈利能力,完善产业布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0]
“我的心早已在这片土地扎下根”(国际人士看新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5 06:31
毕业多年,新疆师范大学的校徽被穆志龙珍藏至今。新疆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穆志龙的家乡库洛布 与新疆仅一山之隔。无论身在何方,他始终关注着新疆这片曾经培育了他的热土。 "新疆发展日新月异。"由于工作关系,穆志龙回过新疆,也回过母校。"校园更大、更漂亮了。"平日 里,穆志龙从媒体上、从师友那里了解新疆的发展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日益成为推动 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他也关注到,新疆产业发展日益向"双碳"目标迈进,新能源开发与 使用的不断推进,有效促进了新疆的绿色发展。 2009年9月10日——如今身为塔吉克斯坦总统翻译的阿穆尔丁·诺斯洛夫对这个日子印象很深。 "那年我19岁,怀揣无限期盼从杜尚别出发,乘飞机抵达乌鲁木齐。当日阳光明媚,飞机降落在机场 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回忆起在新疆的经历,阿穆尔丁感慨万千。 阿穆尔丁曾是新疆师范大学与塔吉克斯坦合作建设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 的首批学生。学习刻苦的他,于2009年来到新疆师范大学留学深造。从那时起,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响亮 的中国名字——穆志龙。 起初,学汉字让穆志龙费了不少脑筋。"汉字笔画太复杂了!" 好在,新疆的壮美 ...
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保障(生态论苑)
人民日报· 2025-05-05 06:09
行业定位与重要性 -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生态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技术保障[1][2] - 行业对生态环保产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 - "十三五"以来行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2024年达到9200亿元[2] 政策推动与发展目标 - 三部委联合发布《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1] - 政策目标是将行业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万亿级产业[1] - 行业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装备保障[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行业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为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重要基础[2] - 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形成更加完备、优质高效的环保技术装备供给体系[1][3] - 将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3] 市场需求变化 - 传统环保装备已难以满足"双碳"工作和美丽中国建设需求[2] - 污染治理需求向精细化、复杂化方向发展,新型污染物治理需求增长[2] - 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为行业技术创新与升级提供广阔空间[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2] - 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推广面临一定困难[2] - 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龙头带动推动环保装备向高效低碳转变[3] 发展路径与措施 - 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3] - 推动关键环保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形成差异化、精准化产品供给[3] - 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和市场占有率[3] 展会动态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展示了一批生态环保领域新技术新装备[1] - 环境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无人控藻船等产品展现行业广阔前景[1]
双碳研究 | 核电引爆澳大利亚大选:能源转型路线激辩
搜狐财经· 2025-05-04 01:54
核电引爆澳大利亚大选: 能源转型路线激辩 【France24网 5月1日报道】 澳大利亚作为风光资源与关键矿产大国,自视为零碳转型先锋,但在即将于本周六举行的澳大利亚大选 前,是否首次引入核电成为政治博弈焦点。这场争议令人联想到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三年前承诺终结的"气候战争"——当时政坛因减排目标长期拉锯。 尽管坐拥全球最大铀矿储量,澳大利亚已立法禁止核电25年。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Peter Dutton)近 期提出将在2050年前投资2000亿美元建造七座核电站的激进方案,主张放缓风光项目、扩大天然气开 发,推翻现政府清洁能源目标。他声称核电"比可再生能源成本更低且更可靠",并在领导人辩论中表 示:"我承诺发展核能,不是为了选票,而是因为这符合国家的最佳利益。" 为摆脱化石燃料依赖,多国正加大核电布局。美国、法国、英国等31国已承诺到2050年将核能产能提升 至目前三倍,凸显核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 澳大利亚保护基金会(Australian Conservation Foundation)核能分析师戴夫·斯威尼(Dave Sweeney)表 示,此时调整能源 ...
李新会:钢铁丛林中走出的“高炉神医”
环球网· 2025-05-03 11:12
文章核心观点 劳动模范紧跟数字化浪潮,将前沿技术融入工作,革新劳动方式,李新会作为新时代劳模,用实干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1][2] 分组1:李新会个人经历与理念 - 李新会是武安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武安本级炼铁部副部长、高级技师,与高炉相伴34载,认为科技创新是行业突围关键,要用实干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 - 1991年李新会初入钢厂,连续三年记录数万个参数,整理“高炉调整事故预案”,后带领团队创行业开炉速度纪录,调配出“李氏配方” [6] - 李新会202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保持质朴本色,认为见证中国钢铁走向世界是最好的勋章 [7] 分组2:公司生产场景与项目 - 武安市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区域呈现高效智能工业生产图景,钢铁信息平台数据实时跳动,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臂精准作业 [2] - 李新会项目团队研发的“炼铁数智化方案数字孪生应用”项目,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推算高炉内部温度、智能预警、实时监控指标,破解高炉“黑箱”难题 [3] - 该项目自2023年末实施,有效减少炉况波动,年创效超2000万元,成为公司炼铁工序数智化应用典范 [3] 分组3:李新会解决炉况问题贡献 - 2024年6月一号高炉炉况难行,李新会分析问题调整布料矩阵,24小时后产量恢复正常,挽回每日几十万元损失 [3] - 2016年李新会驱车近1000公里驰援省外兄弟单位,带领团队扎根现场15天处理两座高炉炉况告急问题 [5] - 近年来李新会受公司委派帮助其他兄弟单位处理炉况几十起,遍布多地,挽回大量经济损失,被誉为“高炉神医” [5] 分组4:李新会创新成果 - 李新会主持研发“高炉出铁炉温预测模型”,将传统炼铁推向数据驱动新时代 [6] - 李新会解决布料不均、喷煤系统难题,使布料精准度提高,每年为企业节约300余万元 [6] - 34年间李新会累计攻克40余项技术难题,斩获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6] 分组5:李新会培养人才与传承精神 - 李新会创办“工匠讲堂”培养近300名技术骨干,徒弟蔺艳辉成长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7] - “李新会创新工作室”里老中青三代围绕数字化平台头脑风暴,“李氏门生”传承工匠精神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