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车BU CEO:支持规范智能驾驶宣传
第一财经· 2025-05-31 14:53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信部在2025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后加强了对智能驾驶的规范 明确禁止车企过度宣传智能驾驶功能 [1]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公司坚决拥护和支持工信部的监管政策 [1] 行业竞争格局 - 当前智能驾驶行业竞争激烈 部分智驾公司已开始转型进入机器人领域 [1]
理想汽车-W(02015.HK):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关注渠道及纯电进展
格隆汇· 2025-05-31 09:57
1Q25业绩表现 - 1Q25营收259亿元,Non-GAAP净利润10.1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1] - 1Q25交付92,864辆,综合毛利率20.5%,汽车毛利率19.8%,略超预期 [1] - 研发和销管费用均为25亿元,费用控制表现良好 [1] - 2Q25交付量指引123,000-128,000辆,符合市场预期 [1] 产品与销量趋势 - MEGA改款后订单支持月销2-3千辆,混动车型销量有望回归5-6万辆月销峰值 [1] - 3Q25计划发布i8/6两款纯电车型,超充网络和VLA智驾技术将助力销量 [1] - 计划在收入达3000亿元后推出轿车及MPV产品,开启下一阶段增长 [1] 智能驾驶与技术 - 智能驾驶采用端到端+VLM架构,计划向VLA架构演进,技术保持行业领先 [1] - 看好公司在泛AI领域的能力表现、技术量产进度和估值提升机会 [1] 市场扩张战略 - 启动"百城繁星计划",布局下沉市场,目标2026年四五线城市带来超10万台增量 [2] - 海外市场聚焦亚洲和欧洲,目标海外销售占比达30%,招募成熟经销商和国际人才 [2]
千里科技:千里之行,始于AI-20250531
天风证券· 2025-05-31 08: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汽车/摩托车及其他,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8.28元,目标价格11.06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千里科技在印奇入股后向"AI+车"领域转型加速,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1.33/2.36亿元,同比+101.2%/64.6%/78.4%,给予2025年6XPS,目标市值500亿元,空间33.6%,对应目标价11.0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管理层变革落地,战略转型成效初显 - 从力帆到千里转型升级:1994年推出首款100型发动机,2010年上市,2014 - 2017年产品矩阵丰富、技术升级,2020 - 2021年深化布局,2022年进入电驱动与能源服务领域,2024年印奇加入,2025年更名千里科技 [13] - 两次重组开启AI转型:2020年吉利和两江基金重整,满江红基金成控股股东;2024年满江红基金财产份额转让,吉利产投成单一最大有限合伙人 [16][17] - 主业稳健经营管理效率提升:2024年营收70.35亿元,同比增3.94%,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65.28%;2025Q1营收18.07亿元,同比增28.47%,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29.82%;2024年毛利率8.99%,净利率 - 4.68%,费用率(不含研发)走低 [19][20] 印奇入股,"AI+车"战略全面启动 - 参股千里智驾携手吉利布局AI智驾:2025年3月拟15亿元增资千里智驾,增资后持股30%;联合发布"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分5个层级;全民智驾渗透,政策推动智能驾驶发展 [26][28][30] - 携手曹操出行共同布局robotaxi赛道:曹操出行稳居国内网约车前三,2025年上线"曹操智行"试点;中国Robotaxi预计2026年大规模商业部署,2035年市场规模达1794亿美元;全球2025年规模2.9亿美元,2030年666亿美元,2035年3526亿美元 [36][42][43] - 聚焦大模型能力拓展智能座舱布局:与阶跃星辰等合作开发智能座舱,构建"AI+车"创新体系;2025年中国新车智能座舱渗透率突破73%,AI大模型推动座舱交互革新 [48][51][52] 盈利预测和估值分析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总营业收入分别为8333/10023/12436百万元,同比+18.4%/+20.3%/+24.1%;毛利率分别为9.99%/10.66%/11.08% [53][54] - 估值分析:选择小马智行、地平线机器人 - W为可比公司,对应2025、2026年平均PS分别为49.8、31.9倍 [56]
雷军错了吗?小米很狂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搜狐财经· 2025-05-31 07:41
小米SU7市场表现 - 小米SU7自去年3月上市后成为爆款车型 月交付量迅速突破1万辆并接近3万辆 去年累计销量达13 5万辆 [4]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7 6万辆 累计交付量达25 8万辆 超越特斯拉Model 3成为2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销量榜首 [4] - SU7 Ultra锁单量达2 3万辆 远超预期 [4] 小米YU7市场预期 - 小米第二款车型YU7技术发布会后留资用户数量是SU7发布会的三倍 其中首次留资用户占比60% [4] - YU7定位SUV细分领域 用户受众面比SU7更广 外界预期其上市后可能超越特斯拉Model Y [5] 小米集团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1112 93亿元 同比增长47 4% 连续两个季度突破千亿 [7] - 期内利润108 93亿元 同比暴涨161% 创历史新高 [7] 小米汽车面临的争议 - 3月底高速车祸事件引发行业对智能驾驶的反思 监管部门加强智驾领域监管 [7] - 4月份SU7 Ultra因马力锁定和碳纤维前舱盖问题遭遇消费者维权 要求无损退车 [8] - 连续负面事件导致雷军进入"静默期" 暂停社交媒体活动和公开露面 [8] 品牌形象与舆论评价 - 小米汽车口碑和品牌形象受到较大打击 围绕原创性 自研能力和产品质量的质疑持续 [10] - 雷军个人形象毁誉参半 网友赋予的"雷布斯""雷神"等称号兼具褒贬含义 [10] - 流量营销策略成为双刃剑 在带来关注的同时也放大负面事件影响 [8][10]
你好,集邦Display。再见,WitsView。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31 02:54
品牌更名与定位升级 - 公司正式由"WitsView睿智显示"更名为"集邦Display" 以强化品牌定位与服务方向 [1] - 更名旨在顺应半导体显示行业发展趋势并深化专业研究能力 [1] - 原WitsView核心团队将继续运营 保持专业深度同时升级内容体系与全球视角 [1] 行业发展趋势 - 物联网 智能驾驶 AI智能终端等技术推动显示产业进入新一轮升级与融合阶段 [1] - 行业呈现百花齐放局面 涵盖LCD/MLED/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 [1] 研究服务方向 - 聚焦光电显示领域 提供行业资讯 市场洞察 供需分析及产业趋势预测 [1] - 目标包括发掘市场潜力 赋能品牌营销与技术布局 助力行业决策 [1] 注:文档中未提及具体财务数据或量化指标 故未引用相关数值
汽车行业双周报(2025、05、16-2025、05、29):比亚迪推出新一轮限时促销活动,整车行业竞争或加剧-20250530
东莞证券· 2025-05-30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推出新一轮限时促销活动,有望提升销量,但会加剧整车行业竞争;小米发布YU7,其辅助驾驶技术的优化升级或促使其他车企加快相关技术研发迭代,提升行业辅助驾驶水平 [3][5][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汽车行业走势及估值回顾 - 截至2025年5月29日,申万汽车板块近两周涨0.86%,跑赢沪深300指数2.10个百分点,排名第10;5月初至今涨3.41%,跑赢1.08个百分点,排名第15;年初至今涨10.69%,跑赢12.62个百分点,排名第2 [5][12] - 近两周申万汽车行业子板块有涨有跌,乘用车板块跌1.90%,汽车零部件板块涨1.36%,摩托车及其他板块跌0.72%,汽车服务板块涨4.05%,商用车板块涨8.80% [15] - 截至2025年5月29日,剔除负值后,申万汽车板块PE(TTM)为24.40倍;子板块中,汽车服务板块31.74倍,汽车零部件板块23.64倍,乘用车板块25.35倍,商用车板块23.32倍,摩托车及其他板块23.52倍 [17] 行业数据跟踪 - 4月我国汽车产量261.9万辆,同比增8.9%,环比减12.9%;销量259.0万辆,同比增9.8%,环比减11.1%;出口51.7万辆,同比增2.6%,环比增2.0% [5][20] - 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8%,同比升0.40pct,环比升5.20pct [20] - 与5月1日相比,5月28日钢材价格跌1.53%,铝价涨1.45%,铜价涨0.72%,碳酸锂价格跌9.49%,顺丁橡胶价格涨0.67%,玻璃价格跌3.36% [21] 行业新闻 - 部分车企接相关部门通知,研讨“零公里”二手车等内容,促进二手车流通高质量发展 [27][31] - 1 - 4月汽车行业收入32552亿元,同比增7%;成本28636亿元,增长8%;利润1326亿元,同比降5.1%;利润率4.1%,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32] - 人民时评指出低水平“内卷式”竞争会导致多输结局,监管及时出手整治很关键 [33] - 2025年4月全球汽车销量756万台,同比增5%;1 - 4月全球销量3026万台,同比增5%;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33% [34] - 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57.1万辆,同比增23.5%,占比70.7%,1 - 4月共销售594万辆,同比增27.4%,占比68.7% [35] - 2025年第一季全球新能源车销量402万辆,年增39%,占第一季全球汽车销售比例18.4% [36] - 4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50万辆,环比增15万辆,同比增12万辆,库存支撑未来销售天数57天,库存压力稍有增大 [37] - 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38][39] 企业新闻 - 小米SU7 Ultra最新锁单数超2.3万台,小米会全力保障35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 [40] - 4月特斯拉在欧洲新车注册量5475辆,较去年同期降52.6%,前4个月注册量下滑约46% [41] - 瑞银预计电动汽车整体增长趋势仍好,2024 - 2027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7%,2025年渗透率为25%,2030年升至41% [42] - 比亚迪推出新一轮限时促销活动,王朝网、海洋网22款智驾版车型参与,最高优惠5.3万元 [43] - 4月比亚迪在欧洲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特斯拉,新增登记销量7231辆,同比增169% [44] - 长安汽车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51] - 小鹏汽车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同比增141.5%;净亏损6.6亿元,预计二季度营收175 - 187亿元,交付量10.2 - 10.8万辆 [47] - 零跑汽车一季度营收超百亿,达100.2亿元,同比增187.1%;毛利率达14.9%,创历史新高 [4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推动智能化进程增强品牌竞争力的主机厂比亚迪(002594)、长安汽车(000625),以及智能驾驶配置渗透率提高将带动业绩增量的智能驾驶产业链保隆科技(603197)、华阳集团(002906)、伯特利(603596) [5][49]
烟台低空经济发展公司1亿元成立智能驾驶产投公司
快讯· 2025-05-30 16:07
公司成立 - 烟台智能驾驶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 [1] - 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1] - 该公司由烟台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工信部:推动算力互联赋能典型应用场景
快讯· 2025-05-30 13:54
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核心观点 - 工信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算力互联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1] 算力互联应用场景 - 推动算力互联在算力资源服务、任务调度、市场交易、开源社区运营等新业态场景应用 [1] - 推动算力互联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智能制造、远程医疗、视联网等企业级场景应用 [1] - 推动算力互联在智能驾驶、云渲染、云电脑、云游戏等消费级场景应用 [1] 融合创新应用 - 推动算力互联与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创新应用 [1]
智驾险兴起:是安全保障,还是营销包装?|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5-30 11:56
智能驾驶保险行业现状 - 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L2级辅助驾驶成为新车标配,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试点阶段,但公众对安全性仍存疑虑 [2] - 车企竞相推出智驾险产品,如华为联合赛力斯推出"智驾无忧服务权益",小鹏、小米、蔚来发布智驾保障计划,行业进入产品竞速阶段 [2] - 消费者态度两极分化:技术爱好者关注保障额度与服务范围,普通用户更注重价格与实用性,部分认为智驾险增加经济负担 [2] 智驾险商业模式 - 当前核心模式分为两类: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补充保障"和车企自营的"全链条服务",主流选择仍为前者 [3] - 小鹏、赛力斯、蔚来等车企分别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保险公司提供承保框架,赔付路径由车企主导 [3] - 智驾险实质为财产险体系中的"产品责任险",由车企承担系统问题导致的部分责任风险 [3] 产品设计与法律合规 - 智驾险产品多采用首年免费赠送、次年付费续订策略,并以"权益"形式推出规避法律风险,如赛力斯的"智驾无忧服务权益"、小鹏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 [4] - 根据中国《保险法》,商业保险业务只能由保险公司经营,车企推出的保障服务存在法律定性问题 [4] - 业内通过服务权益覆盖风险、责任划分限定赔偿范围、设置免责条款三种方式管控风险 [4] 责任划分与赔付机制 - 智驾险聚焦智能行车和泊车功能,保障细节差异显著:赛力斯车损最高5万,乘员及三者300万;小鹏年费239元提供最高100万元赔付 [6] - 小鹏方案覆盖"NGP退出后5秒内"责任空窗期,但附带注意力集中、商业险保额门槛等限制条件 [6] - 蔚来、岚图、小米等车企布局智驾险但细节未完全公开,反映行业仍处试水阶段 [7] 数据与定价挑战 - 智驾险定价依赖三类动态数据:系统性能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环境数据,国内车企数据体系尚不成熟 [9] - 车企掌握数据主导权,传统保险公司面临边缘化风险,无法获取原始传感数据或验证数据质量 [9] - 理赔环节数据透明度存疑,车企同时作为利益相关方和责任认定者引发公正性质疑 [10] 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 特斯拉在美国推出UBI车险,通过"安全评分"系统实时评估驾驶风险;奔驰在德国为L3级自动驾驶提供车企全责险 [11] - 智驾险本质是车企用技术信用为产品安全性背书的新型保障体系 [11] - 未来保障范围可能扩展至城市NOA、高速NOA等高阶场景,但面临责任划分模糊、数据安全合规等挑战 [11]
603390,7天6板!游资爆炒→
第一财经· 2025-05-30 11:03
概念遭热炒7天6板 - 通达电气因"无人物流车"概念被资金热捧,7天内收获6个涨停板,股价自4月低点累计飙升122 28%至17 56元[1][4] - 5月21日至29日期间累计涨幅达65%,主力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达1 2亿元,银河证券大连黄河路营业部通过日内买卖推高换手率实现两连板[3] - 智能驾驶概念受东风汽车与华为合作消息刺激再度升温,带动中邮科技20cm涨停,通达电气借势走出4连板[3][4] 业绩与分红催化股价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0 85%,净利润同比增长59 21%,2024年分红规模占净利润比例达96 13%并计划2025年中期分红[3] - 5月20日通过中期分红议案后,21日启动连涨行情,估值达189 57倍PE,显著高于行业44倍均值[3][5] - 控股股东邢映彪、陈丽娜合计持股62 49%,流通盘较小加剧股价波动[5] 核心业务与概念背离 - 2024年智慧交通业务营收6 39亿元占比96 02%,主要产品为客车车载软硬件,客户包括宇通客车、金龙汽车等[7] - 无人物流车项目自2021年8月提出至今仍处技术探索阶段,未产生任何收入,2024年报未披露相关业务进展[7][8] - 此前曾因"无人驾驶""比亚迪产业链"概念被炒作,但澄清相关热点业务收入占比极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