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
搜索文档
广东发布12条干货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单个企业年度贴息最高2000万元
证券时报· 2025-04-30 22:04
广东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措施 核心观点 - 广东省出台12条措施聚焦前沿产业培育、融资成本降低、产业基金建设、应用场景开发等方向,旨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 前沿赛道产业培育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商业航天、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领域 [1] - 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数据库,实施针对性招商政策 [1] - 对特别重大项目制定精准支持政策 [1] 降低融资成本 - 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银行贷款(用于厂房建设、设备购买、技术改造、科技研发)提供不超过35%的财政贴息,单笔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2] - 年度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上限2000万元 [2] - 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目标每年超过1000亿元 [2] 产业基金体系 - 整合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3] - 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投资、S基金等,重点投向早期、小型、硬科技项目 [3] - 每年促成100个以上海外主权基金和国际机构投资合作项目,导入1000个高成长项目 [3] 应用场景与要素保障 - 定期发布前沿产业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实施场景招商 [4] - 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允许预支建设用地指标,竞买保证金可低至底价10%并可分期缴纳 [4] - 优化环评管理,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 [4] 人才与招商机制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每年吸纳超100万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人才 [4] - 建立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首谈首报机制,防止招商"内卷" [4] 投资促进激励 - 对投资促进成效显著的地市/县区每季度给予500万元奖励,用于投资促进、企业服务等 [5]
习近平: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快讯· 2025-04-30 16:51
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 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1]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 [1] - 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1]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1] 科技攻关与创新支撑 - 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 [1]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1] - 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
习近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新华社· 2025-04-30 16:49
经济发展战略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形势变化 把握战略重点 加紧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1] - 统筹谋划关键性因素 巩固拓展优势 突破瓶颈堵点 补强短板弱项 提高质量效益 与整体目标保持取向一致性 [2] - 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影响 因势利导调整优化经济布局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战略位置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实体经济为根基 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3]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加强基础研究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 [3] 区域协调发展 - 优化区域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3] - 各地区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 加强规划衔接 体现自身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 [4] - 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 研究推出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安全与发展 - 统筹发展和安全 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增强维护安全能力 [2] - 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
武汉推动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
长江日报· 2025-04-30 15:04
武汉产业倍增战略解读 - 武汉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 加快构建具有武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标"51020"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不断开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 打造具有武汉特色 领跑全国的产业标杆 [1] 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聚焦钢铁 传统燃油汽车两大产业去产能 石化产业"减油 增化 提质" 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大力发展高端 短缺产品 [4] - 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 深耕芯片 智能网联汽车 生物医药 工业母机等高附加值细分赛道 加快五大优势产业强链 延链 补链 扩大规模效应 增强技术优势 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推动优势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增速 [4] -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抢抓软件 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机器人等风口产业 统筹推进技术创新 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 推动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 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4] 企业培育计划 - 深入实施"种苗工程" 聚焦光电子信息 智能网联汽车等7个新赛道企业 开展"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 分层分类培育"幼苗层""青苗层""壮苗层"企业 形成一批代表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领军企业 [4] -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当好企业"陪跑者" 主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贴心人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让助企帮扶更加可感 可及 [4] 产业发展生态构建 - 强化资本赋能 聚焦重点产业链 积极争取"两重""两新"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重点项目在汉布局 吸引集成电路 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专项等国家级产业基金在汉落地 建立与武汉基金 江城基金等政府投融资平台长效对接机制 每年提供300个优质科创项目 支持"链主"企业实施并购 做大做强 [5] - 强化场景赋能 统筹建设场景创新实验室 在"汉企通"服务平台上线场景对接专区 强化制度 政策 人才 资本等要素保障 推动已有场景更新迭代 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场景中的应用和创新 [5] - 强化人才支撑 探索以用为导向的企业选才 用才 育才机制 [5]
2025年河北廊坊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突出两大主导产业引领,培育做强五大重点产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09:14
廊坊市宏观经济分析 - 2024年廊坊市地区生产总值3904.6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7亿元(增长4 0%) 第二产业增加值1325 3亿元(增长6 4%) 第三产业增加值2362 6亿元(增长5 6%) [2]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9% 33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实现增长(占比78 8%)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 3% 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8 2%(制造业投资增长26 1%) [4]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6 2亿元(增长4 8%) 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41 7亿元(增长7 8%) 互联网商品零售额增长12 1% 快于限上零售额增速4 3个百分点 [6] 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 2024年产业增加值948 8亿元(占GDP比重24 3% 同比提升6 8个百分点) 目标2030年增加值达1500亿元 物流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1% [1][16] - 2024年快递业务量17 18亿件(全国第26位) 日均中转量1500万件 进出京快件占比51 9% 已集聚京东/"三通一达"等50强物流企业区域总部 [18][20] - 政策支持包括《十条措施》《建设方案》等 重点推进多式联运基地 AI大模型应用 跨境电商"三中心"建设 2025年新增为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 [15][16] 电子信息产业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706 6亿元(增长15 1%) 占河北省16 9% 形成"两带三组团"空间布局 新型显示/云计算/空天信息三大领域集聚205家重点企业 [22][24][26] - 新型显示产业链覆盖发光材料至智能终端 代表企业包括维信诺 京东方等 云计算领域建成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 空天信息产业关联企业164家(产值87 26亿元) [26][28] - 政策规划提出培育五大产业矩阵 推动AMOLED生产线升级 实施"算力+"行动 目标建成京津冀区域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22][29] 产业空间布局 - 市域空间结构为"一主两副三区四轴多点" 中心城区为核心 三河/霸州为副中心 形成9个区域发展节点 [10] - 开发区主导产业差异化明显 廊坊开发区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 燕郊高新区发展光电子材料 固安高新区形成新型显示产业链 [13][24] - 北三县重点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临空经济区发展航空航天 永清/固安等地布局智能终端制造 [13][29] 新质生产力发展 - 县域创新能力连续6年全省第一 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技术 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1][29] - 规划建设"智谷" 举办京津冀机器人大赛 发展低空物流/应急装备等新兴业态 文旅康养产业打造"京畿福地"品牌 [29] - 现代农业推进60个重点项目 特色食品产业集中在霸州/三河等地 形成"物流+""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新模式 [29]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评选 推动优质项目从赛场走向市场
中国发展网· 2025-04-29 21:52
大赛概况 - 第十二届"青创杯"广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广州大学城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举行,汇聚政校银企多方代表超100人[1] - 大赛紧扣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构建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服务链条,引入政策、资金、场地等要素[2] - 累计前11届大赛征集项目超2万个,促成投融资额超15亿元[7] 赛事机制创新 - 采用"以赛代评"模式评选50名创新创业人才(创业新锐15名/创新新锐10名),提供资金支持及配套服务[3] - 组建多元评审委员会,成员来自高校、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等,兼具评审与导师双重职能[3] - 设立在校学生、非在校青年双赛道,覆盖广州11区及湛江、贵州、福建等地,专设港澳台青年及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赛[7] 产业赋能措施 - 联合番禺区建设"青创经纪人"队伍,提供公司管理、投融资对接等指导,推动项目产业化[2] - 硬科技项目可获最长2年免租入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配套政务、培训、融资等一站式服务[3] - 新兴产业组聚焦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乡村振兴组探讨农产品深加工、文旅融合等农旅新业态[6] 乡村振兴专项 - 启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蜜蜂"青创小赛,采用"调研+培育+小赛+市集"模式,打造3类主题市集[4] - 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赛聚焦农文旅融合、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目标助力薄弱村达到"3050"增收标准[8] - 组建专家调研团队评估乡咖项目可行性,提炼可复制的青年人才引育机制[5] 资源对接成果 - 座谈会分新兴产业、乡村振兴、高校学生三组,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链接行业资源[6] - 高校组探讨成果转化痛点,推动搭建校企资本协同创新生态[7] - 获奖农村项目将获融资对接、品牌推广等支持,列入标杆扶持项目[8]
上海青浦一季度GDP增长12.2%,将打造3个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新浪财经· 2025-04-28 22:42
青浦区经济表现 - 2025年1-3月GDP增长12.2%,位列上海市第一 [1] - 过去一年GDP增长7.3%,排名全市第3 [1] - 各项主要指标高速增长,经济韧性强大 [1] 产业发展与创新 -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全面启用,构建6G等产业链 [2] - 张江西岑园市级高新区加快建设,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落地推进 [2]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65亿元,投入强度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 产业集群规划 -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级,生物医药等3个五百亿级以及低空经济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 - 近5000亩土地可满足制造等功能落地,近1000万方商务办公和标准厂房可拎包入驻 [2] - 290万方市级"智造空间"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2]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推出430余项产业专项政策,叠加"大虹桥""大张江"等政策 [2] - 每年扶持资金40亿元以上 [2] - 区级优化营商环境8.0方案,打造"五大环境",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 [2] 活动与签约成果 - 为6位千亿级产业集群专家颁发证书 [3] - 发布青浦区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为9家企业授牌"2024年上海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3] - 14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签约落地 [3]
一周快讯丨985高校发起设立AI基金;苏州100亿母基金来了;北京石景山母基金招GP;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4-27 17:59
母基金设立动态 - 江苏、四川、北京、浙江等地本周新设母基金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 [2] - 上海交大发起3亿元「交大-云启AI天使基金」重点布局大模型行业应用、具身智能等AI前沿领域 [33] - 武汉理工大学联合长江产业集团设立10亿元科创基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2] 苏州战新基金二期布局 - 苏州第二批4只战新基金总规模105亿元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及高校成果转化领域 [3] - 人工智能母基金落地工业园区依托1800家企业生态2024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 [4] - 低空经济母基金落地常熟已签约41个项目总投资83.4亿元聚焦无人机及eVTOL产业园 [5] - 新能源母基金落地张家港2024年氢能引领产值超400亿元 [7] 区域产业基金进展 - 合肥设立100亿元智能机器人基金配套"6128"工程加速应用场景落地 [28] - 南宁设立5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东盟合作项目及初创企业 [29] - 成都高新区打造20亿元中试基金和50亿元数字文创母基金构建"3+6+6"产业体系 [25] - 北京亦庄设立3亿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基金储备17家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企业 [27] 专项领域基金动态 - 四川首支低空经济基金完成备案重点投资eVTOL整机制造商业化项目 [36][37] - 礼来亚洲六期人民币基金设立规模超400亿元专注中美生物医药创新 [38] - 零一创投新一期5亿元基金首关聚焦智能制造与跨境出海天使至B轮项目 [39] - 湖南首支AIC创业基金10亿元规模投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及钢铁产业链 [34] 高校与产业协同基金 - 长飞天使基金规模6亿元依托长飞光纤产业资源布局光电子、半导体及AI赛道 [31] - 常州高端功能材料母基金30亿元投向碳纤维、纳米材料等关键领域 [14] - 泸州先进制造与化工新材料基金总规模30亿元装备制造领域要求GP募资占比超20% [9][12]
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规模超3200亿,建立“3+6+6”现代化产业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4-27 11:00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5日成都高新区产业基金协同发展大会举办,发布产业发展图谱建立“3+6+6”现代化产业体系,宣布打造20亿元“中试基金”和50亿元“数字文创母基金”,还进行多项产业基金合作和科创企业投资签约 [1][3][5] 产业体系 - 建立“3+6+6”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3大特色优势产业(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数字经济)、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6大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细胞与基因治疗等) [3] 产业基金情况 - 截至目前已出资组建基金154只,总规模超3236亿元,形成中西部产业园区规模最大产业基金集群,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覆盖优势产业 [3] - 策源资本已与多方合作组建基金74支、总规模达2143亿元,建立广泛母基金生态圈 [5] 签约情况 - 策源资本等与11家机构进行产业基金合作签约,签约基金规模超340亿元 [3] - 与11家科创企业集中签约,签约投资金额超5亿元 [3] 新基金情况 - 打造目标规模20亿元“中试基金”,依托资源通过“中试+基金”模式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中试+”生态建设 [1][5] - 打造目标规模50亿元“数字文创母基金”,通过资本链接合作组建子基金,依托本土产业禀赋打造产业链生态闭环,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 [1][5]
加快产业创新城市更新 为开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多作贡献
郑州日报· 2025-04-27 08:48
产业园区建设 - 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推动重点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1] - 深化产业园区制度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和功能布局 [2] - 加快孵化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2] 城市更新与文化街区提升 - 立足城市基因与文化特征,强化创意设计,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 [1] - 加快文化街区综合改造提升,植入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带动新消费 [2] - 打造集文化体验、文旅消费、康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有机生命体 [1] 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 - 把产业园区作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 [2] -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2] - 强化"文旅+"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