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云和通义大模型支持泡泡玛特加速出海
快讯· 2025-06-24 10:45
阿里云与泡泡玛特合作助力海外市场拓展 - 阿里云全球基础设施和通义大模型支持泡泡玛特在海外快速拓展市场 [1] - 泡泡玛特的全球门店系统已迁移至阿里云平台 [1] - 海外"6·18"期间泡泡玛特与阿里速卖通的App下载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购物类榜单名列前茅 [1]
教育早餐荟 | 北京市教委提示中小学高温时减少户外活动;网易有道官宣开源“子曰3数学模型”
北京商报· 2025-06-24 09:26
教育政策与动态 - 北京市教委要求中小学在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 应对38℃高温天气 重点排查空调设备和饮水安全 [1] - 北京中考期间对送考车辆违反尾号限行免予处罚 预计早高峰交通压力增大 [2]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发布声明 提醒公众警惕假冒院长身份的社会人员 [3] 高校招生与教育科技 - 海南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计划扩招900人至9100人 新增2个自贸港建设相关专业 [4] - 网易有道开源"子曰3数学模型" 该模型专注数学教育 训练成本2.6万美元 推理性能达竞品15倍 [5] - 中国高科明确表示公司业务不涉及境外收入 [6]
毕马威报告:中国银行业在大模型落地应用方面走在前列
快讯· 2025-06-23 16:13
中国银行业大模型应用现状 - 中国银行业在大模型落地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 - 应用范围已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快速扩展至头部区域性银行 [1] - 大模型全面渗透银行业务前、中、后台各环节 [1] 大模型应用效果 - 带来银行业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与创新突破 [1] - 应用实践呈现分层深化特征 [1] - 实现技术增强融合与业务价值重构 [1]
为什么一篇论文要耗尽整个研究生生涯?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3 16:03
核心观点 - 公司提供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论文辅导服务,覆盖选题、实验设计、写作投稿全流程,旨在帮助学生高效产出高质量论文 [2][3][4] - 服务团队由全球QS前100高校的300+专家组成,近3年辅导400+学员,中稿率达96% [3] - 辅导方向聚焦前沿技术,包括大模型、端到端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等20+细分领域 [5][7] 服务定位 - 目标用户为本科生至博士生,解决从课程论文到顶会投稿的全阶段学术需求 [4] - 提供1对1定制化辅导,匹配强相关研究背景的导师,拒绝模板化服务 [7][9] - 覆盖CCF-A/B/C类会议期刊及SCI/EI等全等级投稿需求 [11] 技术领域覆盖 - 自动驾驶方向涵盖BEV感知、轨迹预测、3D目标检测等15+技术分支 [5] - 具身智能方向包括VLA、强化学习、仿真交互等8大领域 [5] - 机器人领域覆盖SLAM、决策规划等交叉学科技术 [5] 服务内容 - 全流程支持:从选题创新点挖掘到审稿意见回复的7个关键环节 [4][12] - 实验级指导:包含算法实现、硬件调试、数据集处理等实操难题解决方案 [12] - 写作优化:针对逻辑结构、图表呈现等学术规范提供深度修改建议 [12][15] 核心优势 - 导师团队100%具有顶会发表经验,熟悉CVPR、ICRA等会议评审标准 [8][11] - 服务聚焦自动驾驶等三大领域,深度理解技术发展趋势与评审偏好 [5][8] - 提供前沿动态追踪服务,帮助学生定位关键文献与技术脉络 [12][13] 成果交付 - 明确产出路径:平均1-2年论文周期可缩短至高效产出阶段 [2][15] - 提升录用概率:通过专业投稿策略指导显著提高顶会命中率 [12][15] - 方法论沉淀: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形成可持续的学术思维体系 [15]
自主可控大模型建设见实效,央国企与头部厂商交出亮眼答卷
第一财经· 2025-06-23 15:26
中国石油昆仑大模型项目 - 昆仑大模型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行业大模型,共建设4大产品线100个场景,科大讯飞承建32个场景[2] - 该项目采用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技术,通过中国信通院油气大模型系统能力评测,成为行业技术标杆[2][7] - 2024年8月完成备案,11月发布700亿参数版本,2025年5月升级至3000亿参数版本,语言模型参数提升328%,视觉模型提升1367%,多模态模型提升400%[5] - 模型在行业理解与推理能力上综合精度超出国内主流通用大模型6.5%以上[7] - 应用覆盖油气全产业链26条业务线119个业务域,形成"十域百景千应用"全景视图[13] 科大讯飞大模型战略 - 采用"1+N"模式,"1"为自主可控的讯飞星火大模型,"N"为行业垂直应用,覆盖教育、办公、汽车等七大领域[9] - 三大差异化战略:全国产化技术、深度行业理解、集中优势资源的"星火军团"组织架构[10] - 国内唯一实现全国产化算力+大模型的厂商,使用1/10参数达成优于10倍参数模型的效果[15][13] - 总结出"建算力、理数据、训模型、落场景、保安全、精运营"全套解决方案[16] - 26年AI技术积累,建立端到端行业团队实现高质量交付[17] 央国企大模型市场 - 2024年央国企数字化市场规模5931亿元,预计2025-2027年CAGR达10.7%,2027年将达8101亿元[18] - 2024年央国企采购项目占整体大模型市场61.3%,科大讯飞中标数和金额均居首[18] - 央国企采取审慎态度,重视可行性研究,建设时坚持场景优先、成本优先原则[9] - 典型案例包括中国石油昆仑大模型、中国绿发泰山大模型、中海油统一大模型平台等[13][14] 行业技术发展 - 油气行业将人工智能视为颠覆性技术,国际能源公司纷纷布局大模型竞争[3] - 中国石油将"数智石油"纳入战略体系,昆仑大模型作为智能化发展工程核心[3] - 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字节、阿里、智谱等厂商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9] - 高质量数据集构建需全集团动员,模型训练需突破参数效率瓶颈[13] - 采用MVP模式快速迭代,确保应用创造显著业务价值[13]
一年后,当Kimi和MiniMax投资人再坐到一起
暗涌Waves· 2025-06-23 14:01
中国大模型行业格局变化 - DeepSeek横空出世改变中国大模型竞争格局 使原本被比较的Kimi和MiniMax转向差异化发展[1][3] - 六小虎(包括Kimi MiniMax等)仍具备竞争力 但行业格局远未定型 未来全球大模型公司中可能有2-3家中国企业[11][12] - Kimi近期开源编程模型Kimi-Dev并测试Agent产品 MiniMax开源推理模型MiniMax-M1并连续更新五天[1][3] 头部大模型公司最新动态 - Kimi团队保持技术前沿探索 从比拼用户规模转向强化技术认知 更适合以技术大牛为核心的创业团队[6] - MiniMax押注视频生成和语音合成技术 其海螺视频产品已商业化落地 语音合成达到以假乱真水平[7][8] - DeepSeek在搜索类应用市占率遥遥领先 其V3模型和R1推理能力表现惊艳 迅速占领用户心智[7][11] Agent领域发展趋势 - Agent的"蒸汽机时刻"已到来 因模型推理/编程/工具使用能力突破 垂类Agent在汽车等领域快速落地[14][18] - 三类Agent受关注:提升产能100倍的Agent/降低成本100倍的Agent/创造全新场景的Agent[23][24] - 垂直Agent可积累独有知识库形成护城河 最终可能反攻通用Agent 应用公司需聚焦细分场景快速迭代[20][25] 具身智能投资现状 - 具身智能处于早期阶段 技术路线未明确 存在明显泡沫 但类似互联网泡沫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7][28] - 当前具身智能硬件成本高达8-10万美元 无故障时间不足 尚未找到预训练的scaling law[32] - 参考自动驾驶发展历程 具身智能将经历平台期 具备资金和技术储备的公司才能坚持到商业化拐点[29][30] AI时代投资范式变化 - AI投资窗口期缩短至3-4年 2026年底前有潜力成为AI巨头的公司将基本浮现[37] - 技术迭代速度加快 一年相当于其他行业3-5年 需更关注底层模型能力演进带来的场景重构[7][37] - 创业者需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保持非共识判断 如MiniMax坚持线性注意力机制的技术路线[12][42] AI技术带来的深远影响 - AI开始具备"欺骗"能力 反映人性特征 成为人类自我认知的终极工具[48] - 未来每人将拥有多个AI"打工人" 人类可能不再是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物种[45][46] - AI在编程/数学等领域达到顶尖人类水平 行业将迎来更多"李世石时刻"[44]
摩尔线程与沐曦集成相继完成上市辅导 很快将冲刺A股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34
公司上市进展 - 沐曦集成电路完成上市辅导 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 [2] - 摩尔线程已完成上市辅导 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3] - 两家公司即将递交A股招股书 [4] 摩尔线程业务与技术 - 专注于全功能GPU芯片研发 支持AI计算加速/3D渲染/视频编解码/科学计算等多元负载 [4] - 构建芯片-显卡-集群产品线 服务大模型训练/推理/AIGC/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场景 [4] - 创始人张建中持股44.07% 强调未来算力需求将随AI应用场景扩展持续增长 [4] 沐曦集成业务与技术 - 提供异构计算全栈GPU解决方案 覆盖智算/智慧城市/云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 [5] - 产品矩阵包括:曦思N系列(智算推理)、曦云C系列(通用计算)、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 [5] - 2020年9月成立后快速扩张 在7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4][5] 融资与研发里程碑 - 沐曦获多轮融资:2021年Pre-A轮(红杉/真格)、Pre-A+轮(经纬/光速)、A轮(国调/中网投)、2022年Pre-B轮(混沌/央视) [5] - 关键技术突破:2022年1月曦思N100完成流片交付 [5] 行业前景 - GPU芯片被视为AI技术发展基石 具有极高战略价值 [6] - 全功能GPU的多元计算能力将支撑大模型/科学计算/元宇宙等前沿应用 [4][5]
从算力到场景,大模型如何定义金融业新质未来
观察者网· 2025-06-23 13:26
上海"人工智能+"行动与金融AI应用 - 上海正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深入实施"模塑申城"工程 支持金融等重点领域垂类大模型建设 夯实智能算力 行业语料等基础 打造标杆应用场景 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 培育智能经济新形态 [1] - 以"智联金融 大模型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为主题的金融论坛召开 探讨金融业如何驾驭AI浪潮 锻造新质生产力 [3] 金融AI应用发展趋势 - 金融AI应用从简单向复杂加速推进 智能算力为金融领域注入强劲动力 金融机构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投入 [4] - AI应用向多场景融合发展 从智能营销 客服 风控等传统场景 扩展到投研 决策 运营等复杂领域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转型 [4] - 监管机构强调安全稳妥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 高度关注数据基础性作用 [4] 中电金信全栈AI技术体系 - 公司构建覆盖应用层 能力平台层 模型算法层 框架平台层 系统软件层与硬件基础层的全栈智算技术体系 形成技术生态闭环 [5] - 应用层支撑智能风控 智能营销 视觉应用等数十个场景 能力平台层提供通用与行业智能组件 模型算法层部署金融垂类大模型 [5] - 强调数据 模型 算力深度融合 通过源启升级推动行业智能体矩阵发展 精准定位大模型适用场景 打造规模化AI专业团队 [5] 行业协同与上海发展机遇 - 呼吁行业与产业侧加大协同 开放场景 分级分类共享行业数据集 推动数智基础设施规模化升级 [6] - 上海金融与科技融合氛围为公司提供发展舞台 公司将发挥全栈AI能力优势 助力上海建设世界级AI产业集群与智能算力基础设施 [6]
最近,程序员的招聘市场已经疯掉了。。。
猿大侠· 2025-06-23 10:52
AI技术对程序员职业的影响 - 阿里云核心业务全部接入Agent体系 [1] - 字节跳动30%后端岗位要求大模型开发能力 [1] - 腾讯、京东、百度开放的技术岗招聘中80%与AI相关 [1] - 传统CRUD开发模式正被AI原生应用取代 [1] - 行业加速AI应用落地 企业更看重能用大模型技术重构业务流的技术人才 [1] - AI相关技术岗薪资逆势上涨150% 大厂开出70-100W年薪挖掘人才 [1] 大模型技术发展趋势 - 大模型正在重构技术开发范式 [1] - 制造、医疗、金融等行业加速AI应用落地 [1] - Agent是衡量大语言模型"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智能客服是典型企业级Agent项目 [10] - RAG应用于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密集场景 无需重新训练大模型 [10] - Function Call通过运行特定功能代码块增强大模型处理能力 [10] 大模型应用开发实战训练营内容 - 课程包含大模型职业前景、技术架构、Transformer核心原理、Fine-tuning技术等 [3] - 解析知乎直答底层原理 [3] - 2天直播+大佬互动答疑 [3] - 展示如何利用RAG、Fine-tuning技术改善大语言模型使用 [7] - 拆解金融行业支小助、知乎直答等热门产品的技术架构 [14] - 提供一手数据资源和项目资料 学员可复现实战项目 [14] 课程附加价值 - 完课赠送大模型应用案例集和AI商业落地白皮书 [14][18] - 提供企业内推+直聘权益 简历直达大厂面试官 [17] - 课程已开班58期 服务20000+学员 多人获得高薪offer [10] - 行业大佬领路 分享商业化AI应用项目经验 [15] - 剖析大厂招聘行情风向 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17] 课程报名信息 - 免费参与 不限年龄和岗位 [2] - 仅限前100名粉丝 24小时后关闭通道 [5][12] - 包含5小时AI技术原理+实战应用+职业发展内容 [4] - 2节直播课解析大模型底层原理和技术架构 [7]
盈利多年,谁在买王兴兴的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订单梳理及行业分析!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23 00:23
公司动态与融资进展 - 宇树科技完成企业名称变更并新增董事,投前估值超100亿元,进入独角兽阵营 [1] - 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字节系)、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老股东跟投 [1] - 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增至3.64亿元,IPO进程加速 [1] - 公司为全球双足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最多且持续盈利的企业 [1] 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测 - 2020年以来每年保持盈利状态,2023年营收约2亿元,2024年营收约4亿元 [2] - 2024年净利润在1000万-7000万元之间,FA透露2024年净利润约3000万元,2025年预计净利润2亿元 [2] - 2025年前5个月中标项目数量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H1登上春晚,G1凭借跳舞和720度回旋踢视频风靡网络,带动资本市场关注 [6] - 同济大学采购10台H1-2通用人形机器人,单价70万元,合同金额825.66万元 [6] - 2025年至今累计中标金额超1500万元,高校采购占比最高 [7][10] - 中山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为采购主力,占比分别为15%和14% [10] - 采购订单主要集中在浙江、深圳、北京、广东和上海 [12] 商业化挑战与行业现状 - 高校采购订单金额多在10万-50万,百万级大单较少,To G市场陷入价格内卷 [12] - 租赁市场短期火爆,G1单天租赁价格达1.5万元,但大众猎奇心理消退后市场遇冷 [14][16]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目前主要应用于科研和展示场景 [16] - 行业存在重"运动"轻"大脑"现象,AI能力成为商业化核心壁垒 [19][20] 行业观点与竞争格局 -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认为人形机器人目前是炫耀而非生产力 [18] - 智元机器人强调全栈自研的重要性,软件派与硬件派均面临商业化困境 [20] - 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通过低价策略切入市场,如众擎机器人SA01售价仅3.85万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