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的基因深处早已刻下全球化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08:06
LABUBU潮玩现象与市场热度 - LABUBU成为全球最火的潮玩商品 引发从曼谷到纽约的抢购狂潮 日本官网几分钟售罄 [1] - 泡泡玛特市值创新高 LABUBU背后隐藏万亿蓝海市场潜力 [1] - LABUBU设计打破传统审美范式 融合北欧暗黑童话与东方志怪文化 契合Z世代个性表达需求 [1] 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转型 -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从成本优势转向以IP为核心 通过设计创新和文化共鸣构建全球情感认同 [2] - 泡泡玛特代表"生而全球化"企业 其盲盒文化灵感源于全球文化交融 设计师团队具有跨文化背景 [2] - 商业模式融合日本扭蛋文化 欧美IP衍生品经验 香港潮玩艺术精神 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 [2] 新型全球化企业特征 - 全球化企业新范式需具备:全球文化趋势洞察 多元审美把握 数字技术融合 初创期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3] - 数字化平台成为文化共振载体 企业出海需"全球在地化"策略 供应链向柔性敏捷转型 [3] - 全球化进入蜕变阶段 文化共鸣与创新价值需求持续存在 难以真正"脱钩" [3] 行业数据与商业动态 - 一只Labubu拍卖价达108万元 义乌Labubu商品下架 反映市场供需失衡 [5] - Labubu租赁服务兴起 日租金30元起 显示二级市场活跃度 [5] - 基金经理减持茅台增持泡泡玛特 显示资本对潮玩行业青睐 [5]
21社论丨泡泡玛特的基因深处早已刻下全球化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01:40
行业趋势 - LABUBU等潮流玩具在全球引发抢购热潮,从泰国曼谷到纽约、伦敦、日本均出现排队盛况和快速售罄现象,显示Z世代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化市场[1] - 互联网潮流加速文化传播,推动潮流文化进入快速互相影响带动的新阶段[1] - 数字化平台成为文化共振的超级导体,供应链从刚性规模转向柔性敏捷,成为全球化深耕的韧性基石[3] 产品设计 - LABUBU采用"丑萌美学"设计,打破传统玩具审美范式,融合北欧神话暗黑童话与东方志怪文化,迎合Z世代个性表达需求[1] - 产品设计具有跨文化特质,尖牙、异色瞳和"亦正亦邪"的精灵气质成为全球年轻人消费热点[1] 企业战略 - 泡泡玛特代表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大变化,从依赖成本优势转向以独特IP为核心,通过设计创新和文化共鸣构建全球情感认同[2] - 公司采用"生而全球化"的创生逻辑,从初创阶段就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视野,融合日本扭蛋文化、欧美IP衍生品市场经验和中国香港潮流艺术精神[2][3] - 商业模式整合全球设计资源,设计师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创作语言天然具有跨文化表达能力[2] 市场机会 - LABUBU现象揭示潮玩市场存在万亿蓝海潜力,全球年轻人消费热情被持续激发[1] - 全球化红利依然存在,中国企业通过开放心态和核心能力建设可继续获得全球化机遇[4] 文化影响 - 潮流玩具成为新时代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人类对文化共鸣和创新价值的持续追求[3] - 成功的企业出海需立足于"全球在地化"智慧,实现文化共情与融合[3]
蚂蚁集团,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6-13 18:23
公司治理变更 - 蚂蚁集团法定代表人由井贤栋变更为韩歆毅,变更日期为6月11日,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不变,井贤栋继续担任董事长,韩歆毅继续担任CEO [1] - 韩歆毅接任法人代表是公司治理的正常安排,公司日常经营不变,其于今年3月1日接任蚂蚁集团CEO,全面负责日常经营管理 [1] 组织架构调整 - 蚂蚁集团去年12月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数字支付事业群,整合线上支付事业部、线下支付事业部及支付宝(中国),以加快创新支付产品发展 [1] - 组建新的支付宝事业群,整合App事业部、广告事业部等六大部门,旨在加速用户增长与活跃以及商业化进程 [1] 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实施"AI First"战略,积极探索AGI并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覆盖医疗健康、数智生活、财富保险等领域 [2] - 蚂蚁国际、蚂蚁数科和OceanBase独立运营,以灵活机制释放增长潜能,获取科技与全球化红利 [2] - 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高于10%,系统性布局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核心技术 [2] 经营与股东回报 - 今年以来经营稳健,持续加大AI和全球化领域投入 [2] - 4月通过利润分配议案,向全体股东及持有股权激励的员工分红,同时保持高强度科研投入 [2] - 公司计划继续推进"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和全球化战略,提升客户与股东价值 [2]
第八届中国与发展国际学术年会在沪召开 全球经济学家共议“未来四年的全球性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13 11:32
全球经济与中国发展 - 2025年是美国新一轮四年政治周期的开端,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中期节点 [1] - 第八届中国与发展国际学术年会主题定为"未来四年的全球性挑战",旨在探讨中国和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为改革和开放提供政策建议 [1] - 年会邀请了多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发表主题演讲,吸引了200余位听众出席开幕式 [1] 商学教育范式改革 -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推出中国首个"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培养兼具科研转化能力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7] - 学院实施"纵横交错,知行合一"发展战略,推进以"行业研究"为抓手的商学教育范式改革,要求教师深入产业一线,将学术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 [7] - "行业研究"已在学院多个学科落地,未来希望通过跨院校经验分享推动商科教育更贴近现实需求 [7] 城市收入空间分布研究 - 研究团队基于全球133个城市(涵盖26个发展中国家)的微观通勤数据,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在城市内收入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 [10] - 低收入地区城市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而显著下降,形成陡峭的"收入梯度",而发达国家城市收入分布更平缓,甚至出现"富人住郊区"的逆梯度现象 [10] - 研究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警惕"空间置换效应",即改善郊区交通可能导致富人向郊区迁移,推高房价并挤压低收入群体生存空间 [10] 中国土地发展模式 - 中国土地发展模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在推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结构性矛盾 [11] - 当前关键是避免"休克式转轨",通过渐进式改革(如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现平稳过渡 [11] 全球化与AI技术影响 - 全球化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收入提升作用更大,但劳动力流动障碍限制了内陆地区人口获取沿海发展机会 [18] - AI技术发展与服务业发展互补,基础教育中AI的可得性存在巨大区域间差异,部分地区缺乏基本网络设施 [18] - 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布有重要影响,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分配是一个重要课题 [17] 经济学研究未来 - 中国经济学研究越来越被国际主流认可,国际期刊欢迎展示有趣制度特征或自然实验的研究 [19] - 学者需要与政策制定者多交流,研究需结合各国特殊制度背景,谨慎照搬"标准"经济学模型 [19] - 中国与发展国际学术年会已连续举办八届,累计超过700位全球学者报告研究成果,成为经济学界高端学术研讨会 [21]
Airwallex刘月婷亮相WAVES2025:全球银行能力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
中金在线· 2025-06-13 11:20
全球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 - 公司深度嵌入全球商业链条 为企业国际化运营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 [4] - 公司从跨境支付扩展到全球银行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全球账户 收款 支出管理和嵌入式金融 [4] - 客户将公司视为全球金融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 需求从传统跨境支付转向多元金融服务 [4] 合规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采取"合规先行"策略 在全球逾6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支付牌照与业务许可 覆盖全球80%GDP [6] - 公司在26个地点设立办公室 组建超1700人的本土化团队 [7] - 公司巩固亚太传统优势市场 拓展日韩 东南亚新兴市场 布局EMEA和美洲地区 [7] 业务表现与融资 - 公司全球年处理金额突破1300亿美元 年化收入达7.2亿美元 同比增长90% [8] - 公司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 估值攀升至62亿美元 吸引Visa Ventures等战略投资者 [8] - 美洲和EMEA地区毛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50% [7] 未来战略 - 公司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经济新基建 具备全球化扩展能力 [9] - 公司将重新定义全球金融服务模式 填补中小企业跨境金融空白 [9]
李书福不再新建工厂背后:中国汽车需要养“根”
观察者网· 2025-06-12 13:0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将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 转而充分利用全球现有过剩产能 [1] - 预计到2028年全球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65% 若市场需求进一步疲软可能降至60% [5] - 中国国内市场总体汽车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上 但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 现有燃油车产能至少3000多万辆 新能源车已建成2000多万辆产能 [7]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8年的7 3%滑落至2024年的4 3%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3 9% 远低于工业5 6%的平均水平 [7] - 2024年汽车行业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接近2000亿元 [7]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吉利控股集团自2010年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 先后入股马来西亚宝腾汽车 英国路特斯跑车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 英国阿斯顿·马丁 [3] - 2024年吉利汽车产销突破3100万辆 新能源汽车首次跨越千万辆大关 汽车出口逼近600万辆 [3] - 吉利通过近二十年海外布局实现从资本出海到技术出海的质变 2023年5月实现空间导向型纯电架构SOA技术架构出海 [13] - 2024年2月与法国雷诺签署框架协议 扩大在零排放 低排放车辆开发和生产方面的战略合作 [14] - 吉利提出五大战略支柱 包括坚持不盲目扩张 持续提高产能利用率 有效降低成本 [14] 行业趋势与未来 - 过去40多年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 新全球化时代是在区域化 本土化 碎片化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投资贸易 [3] - 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 [14] - 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从产能扩张转向效率提升 [16] - 汽车工业是没有尽头的马拉松 跑得快者不一定是有耐力的选手 [4] - 国家多个部委针对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展开整治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8] 公司文化与理念 - 李书福将汽车比作"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 强调汽车有"根"文化 无论技术如何变革 基本结构不变 [9] - "根"文化是吉利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通过全球投资收购寻找有优秀基本功的根基 [10] - 吉利与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展开深度技术合作 学习掌握汽车产业马拉松路径 形成有世界级水平根基的吉利汽车产业群 [11] - 在新全球化时代 吉利既要为中国用户服务 又要为全球用户服务 发挥世界汽车"根文化"优势 [16]
研判2025!中国转移胶带行业相关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电子信息行业的持续恢复,驱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38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9:24
转移胶带行业概述 - 转移胶带是一种特殊胶带,由基材和粘性物质组成,具有粘贴、固定及材料转移功能,操作简便且具备耐磨、耐温、耐腐蚀性 [2] - 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涂布、烘干固化、收卷、分条、检验、包装入库,其中涂布和烘干固化为关键工序 [2]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子、汽车、光学、医疗行业,分别用于电子元件固定、车身部件保护、光学元件加工及医疗设备固定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7年中国转移胶带市场规模为245.83亿元,2024年增至382.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52% [1][10]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新兴技术应用需求增加及国内外市场拓展 [1][10] - 聚酯薄膜作为核心基材,2021年市场规模321.5亿元,2024年达50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7%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基材)及丙烯酸、橡胶类(胶粘剂) [4] - 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以电子行业为主,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0% [8]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如洁美科技、雷科股份主导,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强化竞争力 [12] - 洁美科技2025年Q1营收4.14亿元(同比+14%),但净利润0.34亿元(同比-36.73%) [13] - 东莞市益弘胶粘科技月产能750万平方米胶带,业务覆盖全球,胶粘剂月产能210吨 [15] 发展趋势 - 环保化:研发可回收材料、水性胶粘剂以减少污染 [17] - 高性能化:电子行业需求高粘接强度、耐温性,汽车行业需求耐候性、抗振动性 [18] - 全球化:产能向东南亚、印度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并适应区域需求差异 [19][20]
5家保险资管机构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超1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6-12 00:56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5家保险资管机构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6.27亿元,同比增长7.8%,合计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23% [1][2] - 泰康资产营收14.71亿元(占比56%),同比增长7.0%,净利润6.12亿元(占比57%),同比增长22.9% [2] - 安联资管营收增速最高达38.7%,但规模仅0.67亿元 [2] - 行业延续2023年增长态势,去年34家机构中33家盈利,净利润同比增长18% [2] 业绩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暖和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增长是核心驱动因素 [2][3] - 保险资管公司业绩与股东保险业务表现高度正相关,内部资金占业务主要部分 [3] - 投资收益率回暖直接提升营收和利润水平 [3] 行业竞争格局 - 马太效应显著:一季度头部机构(如泰康资产)贡献超50%净利润,去年TOP3机构净利润占比达行业总额50% [2][4] - 头部机构竞争优势来自投资业绩、服务水平和第三方业务能力 [4] - 中小机构需通过细分市场定位(如特色化产品)、资源合作及人才培养提升竞争力 [4] 未来发展趋势 - 规模化与集中化:监管政策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5] - 业务多元化:拓展专业化业务范围 [5] - 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与应用 [5] - 国际化布局:加速跨境合作与全球化发展 [5]
如何看待当下零部件投资价值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 - **公司**:新泉、银轮、伯特利、星宇股份、敏实集团、劲丰公司、福耀玻璃、海优新材、地平线芯片公司、拓普集团 [1][3][5][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账期改善对投资价值的影响**:2025年多家车企承诺改善零部件账期,如比亚迪承诺60天账期,这缓解了零部件公司现金流压力,减少财务费用,对ROE中枢有积极影响,但应收账款天数扩大加剧年底减值和坏账问题,有助于提升零部件公司业绩 [1][2] 2. **零部件行业估值与投资机会**: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关注度低,估值回落至15 - 20倍,是长期投资的好时机。可关注智能化领域(车用芯片、底盘电子)、长期成长性领域(座椅、玻璃、车灯)、全球化被低估赛道(新泉、银轮)、机器人赛道(拓普、肇民科技)以及估值极低且转型中的公司(天安新材、新坐标、豪能) [1][3][4] 3. **二季度部分公司业绩表现** - 新泉:墨西哥市场收入从一季度约4亿元增至二季度超6亿元,欧洲市场释放,二季度收入超40亿元,同比增超60%,利润率或达8% [5] - 银轮:受益于墨西哥市场,二季度收入增速超20%,利润增速达30% [1][5] - 伯特利:底盘电子业务突出,线控制动系统销量翻倍,电子驻车制动增速超25%,墨西哥轻量化项目贡献显著收入,二季度收入预计增长约30% [1][7] - 星宇股份:车灯业务保持10%以上增长,二季度因客户结构改善预计增速25% - 30%,账期修复至176天,改善现金流和利润率 [1][3][10] - 敏实集团:欧洲新能源市场增长26%,电池盒增速超50%,毛利率达21%,今年毛利率将快速提升,下半年机器人公告进入爆发期 [3][13] - 拓普集团:二季度收入回升,从单月3亿元左右增至5亿元左右,预计二季度收入增速15%,扣非利润增速20%,下半年机器人出货及灵巧手落地推动业绩提升 [12] 4. **部分公司发展规划与前景** - 银轮:进入第四曲线发展阶段,聚焦机器人制造和新能源,未来五年增速目标20%以上,计划提高分红和降低资本开支 [1][6] - 劲丰公司:二季度预计利润1.2 - 1.3亿元,全年或超6亿元,座椅业务下半年随理想汽车和领克900等车型爆发改善盈利,或贡献两三百亿市值 [8] - 福耀玻璃:每年增速15% - 20%,保持稳定增长 [9] - 海优新材:在调光玻璃膜赛道有较大弹性,随着价格下降和渗透率从10%提升到30%以上,有望增加三四亿市场弹性 [9] - 地平线芯片公司:具有长期配置价值,行业渗透率达40% - 50%且公司占40%市场份额时,市值有望达1500 - 2000亿元 [11] 5. **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趋势**:一季度行业整体增速约10%,利润小幅增长,二季度普遍回升至20%以上且利润率改善,国家干涉缓解零部件情绪压制,是中期改善起点,优质赛道零部件企业成长性和稳定性高,业绩修复后估值有望恢复合理,现在是买入股票的好时机 [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国际商界人士:中国市场具有多重投资吸引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22:49
中国市场投资吸引力 - 中国市场具有多重投资吸引力,关键词包括"开放""活力""创新""增长" [1] - 中国被众多跨国企业视为全球最具创新和增长活力的地区之一 [1] - 未来十年全球贸易将更加开放,尤其是欧洲与中国之间的相互投资有望增加 [1] 中国技术发展 - 中国在电动汽车、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并以惊人速度发展 [1] - 中国市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发展迅速 [2] - 中国正大力推进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和服务升级 [2] 中国营商环境 - 中国营商环境加速开放,创新和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全球业务拓展 [1] - 中国政府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来华开展业务 [1] - 中国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勤奋精神是其他国家难以模仿的优势 [1] 跨国企业在华投资 - 松下电器2020年至今已在中国开展19个新事业基地建设和投资 [2] - 松下看好中国在康养、新能源、工业自动化设备、高端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前景 [2] - 中国市场拥有庞大规模、强韧供应链和丰富人才储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