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
搜索文档
破创业板记录,拉卡拉6.58亿元回购注销,股份占比2.92%
华夏时报· 2025-11-10 14:17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拉卡拉")近日发布《关于部分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完成及库存股注销 完成的公告》,宣布已完成数量为1,141.75万股股票的回购注销,占本次回购注销前公司总股本的 1.45%,公司股份总数由78,808.25万股变更为77,666.49万股。 这是拉卡拉近一年内第二次实施注销式回购。回溯至2025年1月,拉卡拉就曾公告完成回购注销股票共 计1193.75万股,加上此次注销的股票1141.75万股,共注销股票达到2335.5万股,占注销前总股本的比 例约为2.92%,对应的股票回购金额达6.58亿元。 11月9日,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拉卡拉的回购注销行为,其背后是多 重业务与财务条件的支撑。从财务基础来看,公司依托境内收单、跨境支付等支付主业与技术服务的协 同效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为回购资金提供了保障,而这一现金流的稳定性,也与其中小商户 服务网络的覆盖深度及交易规模相关。 占比达2.92% 从市场数据来看,2025年以来A股已有约1026家公司实施股票回购注销,总金额约936亿元,整体注 ...
新国都
2025-11-01 20:41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公司为新国都 一家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支付科技企业[2] * 公司业务涵盖银行卡收单 支付硬件 跨境支付 人工智能四大领域[2] * 全资子公司嘉联支付是国内头部银行卡收单机构 2022年排名达到行业第二名[2] * 支付硬件出货量多年位居全球前十[2] * 公司已获得欧盟 美国 香港的支付牌照 并上线跨境支付品牌Pay[2] 近期经营业绩 * 公司三季度实现总营收23.43亿元 同比下降4.15%[3] * 归母净利润为4.08亿元 同比增长37.1%[3] * 当期净利润率为17.439% 同比提升约5.2个百分点[3] * 前三季度银行卡收单业务交易流水约为1.08万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3] * 三季度收单业务流水约为3600亿元 同比下降2.5% 但环比二季度提升1.6%[7] * 电子支付设备业务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9%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海外市场[4] 银行卡收单业务 * 收单业务费率在Q1及Q2前半段同比去年较低 公司从6月份开始提价 Q3费率环比Q2 Q1有所增长[8] * 上半年针对新客户进行了促销导致费率同比下降 从6月份开始费率有逐步修复趋势[9] * 预计全年整体费率将低于去年 因去年是提价的完整年度 为历史最高点[10] * 代理商出货补贴对毛利率有边际影响[11] * 收单行业牌照存量减少 无新增 头部机构集中度提升 呈现强者恒强趋势[13] * 行业未来改善需关注宏观经济及居民消费数据[13] 跨境支付业务 * 跨境支付业务交易流水在Q2和Q3环比增速均超过200%[4] * 业务包括B to C电商收款 B to B外贸收款 独立站线上收单 境外本地收单四类[18] * 公司于2022年获得欧盟PI牌照 2023年开展业务[21] * 香港MSO牌照由香港海关发行 用于货币兑换和跨境汇款等业务[24] * 跨境支付业务费率约为3‰ 为公司到手费率[24] * 2025年跨境支付流水预期为20-30亿元人民币 按3‰费率计算收入约为千万级别[25] * 目标是在3年左右实现该业务盈亏平衡 预计所需流水规模为几百亿元人民币[27][28] * 公司看好跨境支付市场空间 中国外贸出口总额超过40万亿人民币 其中出口额超20万亿 跨境电商规模约2万亿[19] 人工智能业务 * AI业务包括参股公司的C端AIGC出海应用和控股公司的B端AI数字员工产品[30] * 参股公司前三季度确认投资收益约2600多万元 同比下降20%多[31] * AI数字员工公司已签约数字营销 白色家电 游戏 传媒等行业客户 在手订单达千万级别 上半年实现收入几百万 目标今年实现千万级别营收[31] * AI技术已应用于支付业务的客服 审核 营销等环节 并与跨境业务结合推出AI智能审核数字员工用于商户KYC验证[39][40] * 公司认为OpenAI与PayPal的合作是超级应用与支付基础设施结合的必然 若公司在国内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亦可拓展类似场景[34] * 参股公司的C端AIGC业务近年收入相对稳定 在海外有稳定客户群体 期待未来推出爆款产品[43] 支付硬件出海业务 * 支付硬件出海是公司重要战略 近年高速增长得益于发展中国家移动支付普及带来的需求爆发[53] * 公司正加大欧美日等高端市场拓展 因中国企业渗透率较低且该市场毛利率较好[53] * 在日本市场通过推出针对劳动力短缺和自助习惯的无人值守设备 去年同比增长300%[53] * 海外销售客户包括银行和支付机构等[54] * 公司正在发展SoftPOS(软POS)业务 这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将手机变为收款设备 从流水中收费[56] * 公司是全球首家获得相关认证的厂商 认为该方向前景广阔 但目前仍处于早期商业化落地阶段[56][61] * 宏观上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可能刺激金融活动活跃度和支付硬件需求[50] * 公司为出海战略进行了多方面准备 包括加强海外本地化建设(销售网络 团队 在巴西 印度落地产能)和技术研发认证[50]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正在筹备H股上市 主要目的是为支付硬件和支付服务双出海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提升国际品牌力和资金实力[62] * 影响未来业绩的核心是收单业务的流水量和费率 以及支付硬件海外市场情况[49] * 对于2025年 收单业务流水呈止跌回稳态势 跑赢行业大盘 若此态势维持 2026年份额有望提升 费率在调价动作下可能持平或提升[49] * 支付硬件业务展望取决于海外市场情况 公司已做全面准备捕捉市场机会[5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对稳定币持审慎态度 未申请相关牌照 关注风险并寻求未来合规利用的可能性[15][16]
三季报透视跨境支付热潮:外资深潜、本土“出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30 20:40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三季度支付机构分化趋势加剧,传统收单和生活服务等领域增长放缓,而跨境支付成为少数保持高增速的业务线 [1] - 跨境支付成为各类机构在牌照收紧、监管趋严、费率下行背景下的新博弈战场 [1] - 支付市场正在从“流量驱动”转向“牌照驱动”和“合规驱动” [5] 国内支付机构跨境业务表现 - 拉卡拉前三季度营收40.7亿元同比下降7.33%,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下降33.9%,但其跨境支付业务商户规模同比增长71.91%,交易金额增长77.56%至602亿元 [2] - 新国都跨境品牌PayKKa平台商户数和交易额在2025年二季度环比分别增长169%和272%,带动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7.1% [2] - 新大陆前三季度海外支付设备收入同比增长26%,旗下国通星驿正加快海外支付牌照申请 [2] - 义乌小商品城旗下义支付前三季度跨境交易额达270亿元,同比增长35% [3] - 仁东控股旗下合利宝跨境支付收入翻倍,带动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56.65%至3.67亿元 [3] 外资机构中国市场布局 - 2025年成为外资支付机构“拿牌年”,Payoneer通过收购易联支付获得中国支付牌照,成为继PayPal、Airwallex之后第三家在华持牌外资平台 [7] - 新加坡SUNRATE寻汇8月通过控股传化支付获得支付牌照,迅速接入上百家中国外贸企业 [7] - Airwallex收购商物通后年化交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外资“四巨头”格局初现 [7] 转向跨境业务的驱动因素 - 国内支付市场竞争白热化,费率被长期压低,跨境支付利润率普遍比国内收单高出不少 [4] -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出海企业支付需求增长 [4]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跨境支付体系,监管层鼓励支付机构服务跨境贸易与人民币结算 [4][5] - 2025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升至2.93%,位列全球第六,为跨境支付提供制度支撑 [4] 技术与生态竞争 - 外资机构如Airwallex在技术端发力,推出“全球计费管理(Airwallex Billing)”系统,帮助企业统一管理多币种账单 [7] - 本土机构拉卡拉推出“支付+SaaS+AI”融合方案,AI钱包用户超800万 [7] - 汇付天下展示其“150+国家覆盖、25+币种结算”的跨境生态,蚂蚁国际携手泰国机构拓展本地支付网络 [7]
“创业教父”遇考验:亲弟清仓套现,投诉10万+,拉卡拉港股IPO前景几何?
凤凰网财经· 2025-10-30 15:5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3.61亿元、59.28亿元、57.54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14.38亿元、4.57亿元、3.51亿元 [7]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8亿元,同比下降7.32%,实现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下降33.9% [8] - 公司核心数字支付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89%(2025年上半年数据)[8] 业务结构分析 - 2024年公司总支付额超过4.0万亿元,在独立数字支付服务提供者中市场份额为9.4%,排名第一 [5] - 业务结构单一,数字支付服务收入占比高,面临行业增长瓶颈 [8] - 为寻找增长点,公司押注跨境支付,2025年前三季度跨境支付金额602亿元,同比增长77.56%,但占年总支付额比例不足2%(基于2024年超4万亿元数据)[11] - 从支付方式看,银行卡支付占比从2022年的79.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0%,而扫码支付占比从20.1%升至27.8%,基金支付在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15.6% [10] 财务健康状况 - 公司坦言2022年录得净亏损,且未来可能无法维持盈利能力 [11] - 截至2022年、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面临流动资金风险 [11]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63%,为2.9亿元 [11] 股东减持动向 - 第三大股东孙浩然(创始人孙陶然亲兄弟)清仓离场,累计减持1927.0852万股,占总股本2.45%,套现约4.93亿元 [16][17] - 单一最大股东联想控股于2025年9月30日完成减持计划,合计减持2364.2154万股,占总股本3%,套现约5.8亿元,持股比例由26.54%降至23.54% [19][20][22] - 联想控股自2022年股份解禁后持续减持,持股比例从上市后的28.24%逐步下降 [19] 合规与声誉风险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公司的投诉量累计超过10万条,内容涉及乱扣费、服务态度差、虚假宣传等 [26][30] - 2025年9月,公司江苏分公司因违反收单业务管理规定被没收违法所得61423.7元并罚款25万元 [33] - 2024年以来公司屡遭处罚,包括成都分公司被没收违法所得69.31万元并罚款319.92万元,宁夏分公司被罚款10万元,总公司被警告并罚款406万元 [33] - 招股书披露,2022-2025年6月,公司因客户尽职调查及交易管理不足等问题被罚1676万元 [34]
新国都(300130):毛利率回升 港股上市海外可期
新浪财经· 2025-10-30 08:42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3亿元,同比下降4.15%,归母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37.10%,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64亿元,同比下降32.97%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8.16亿元,同比下降5.93%,低于前瞻预测的9.33亿元,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7.18%,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下降16.7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回升至37.54%,为近四个季度最高水平,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35.57%、36.59%和31.90% [1]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收单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下滑,主要因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巩固市场地位而主动采取策略性投入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支付设备在欧美日等高毛利高端市场实现收入近2亿元,同比增速超过80% [1]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增速分别为12%、17%和4%,由于收入负增长,三项费用率均有所提升,主要因新业务跨境支付与AI Agent行业应用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更多资源投入 [2] 现金流与资本运作 - 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7.01亿元、8.26亿元和8.16亿元,同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8.07亿元、9.77亿元和8.97亿元,实际收到的现金持续大于收入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8亿元,主要系本报告期支付供应商货款及分润款增加所致 [2] - 公司于今年8月发布公告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相关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此举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加速海外业务拓展 [2]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收入分别为33.92亿元、35.89亿元和38.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8亿元、8.74亿元和9.22亿元 [3] - 国内收单业务随着行业出清,净费率和毛利率有望提升,同时海外支付终端业务有望快速放量 [3]
粤港澳“一城生活多城消费”:午看香港演出 暮叹广州烟火
搜狐财经· 2025-10-28 08:41
支付方式创新 - 电子支付普及极大方便日常消费,澳门本地公交逐步支持扫码,解决忘带现金乘车的尴尬 [8] - 支付方式迎来无需手机的变革,例如刷掌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支付新体验 [6][8] - 跨境支付环境快速升级,MPay(澳门钱包)等移动支付方式为跨城消费打通首道关卡 [6][8][9] 跨境消费与生活模式 - “一城生活、多城消费”成为大湾区居民生活常态,消费选择更加丰富,涵盖娱乐、购物、医疗等多领域 [6][11][12] -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青睐高性价比服务,例如珠海按摩服务价格在100多到200多元,同款美甲在澳门可能贵200多元 [12] - 内地居民南下香港消费,文化体验、观赛旅游等多元领域消费增长,例如观看七人榄球赛、脱口秀、演唱会等 [6][13] 政策推动与基础设施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落地实施,逢周二周三免预约出行,并为大湾区跨境消费保鲜 [6][14] - 通关模式优化,如深圳居民赴港“一签多行”、珠海居民赴澳“一周一行”,深圳陆路口岸通关旅客截至10月25日突破2亿人次,较去年提前40天 [12][14]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迅速,居住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超2.8万人,澳资企业超7300户,“琴澳一体化”格局初步建立 [9] 消费市场与经济动能 - 跨城流动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消费,香港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演唱会直接消费额达34亿港元 [13] - 大型文化活动与商业地标刺激消费,香港K11 MUSEA商场8月客流创开业以来单月新高,暑期旅客平均单笔消费同比上升约30% [14] - 十五运会开幕在即,广东将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提升观众入粤观赛旅游便利度,进一步释放经济新动能 [14]
年内11张牌照注销 支付行业整合出清持续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21:08
行业整合动态 - 今年以来有9家非银支付机构进行重大事项变更 包括上海富友支付 上海付费通 拉卡拉支付等主要股东增加持股比例 [1] - 今年以来有11家非银支付机构注销许可 包括得仕股份 中汇电子支付等 [1] - 部分支付机构通过出让股权引入新股东 以优化股权结构 引入战略资源或提升资本实力 [1] 监管环境与准入门槛 - 2024年7月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将非银行支付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设定为人民币1亿元 [2] - 相比2010年管理办法 全国展业机构注册资本要求仍为1亿元 但区域范围注册资本最低从3000万元抬高至1亿元 提高了准入门槛 [2] - 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支付牌照加速向有生态 有场景 有合规能力的主体集中 [2] 行业格局演变 - 自央行颁发牌照以来共有27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支付许可证 截至2025年10月18日 拥有许可的非银支付机构为164家 数量显著减少 [2] - 行业从野蛮生长的扩张期全面迈入整合出清 强者恒强的深度洗牌阶段 [2] - 头部及具备场景优势机构通过增资 高管调整 业务整合等方式强化实力 而中小机构因盈利模式单一 场景缺失被动退出或被并购 [2] 跨境支付发展 - 跨境支付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 连连数字 新大陆 移卡 贝宝支付 寻汇SUNRATE等机构密集拿下海外支付牌照 加速布局全球市场 [4] - 连连数字2024年收入13.15亿元 同比增长27.9% 毛利6.83亿元 毛利率51.9% 经调整年内损益从去年亏损4.03亿元改善至盈利7870万元 [4] - 在国内支付竞争激烈环境下 支付出海成为重要趋势 支付机构国际化战略正稳步推进 [5] 机构战略方向 - 支付机构需将合规视为生命线 健全内控体系 并加大在AI风控 数据安全 交易反欺诈等领域的技术投入 [4] - 支付机构必须回归本源 深耕场景 依托"支付+"战略 向B端产业链延伸 切入供应链金融 SaaS服务 跨境支付等高附加值赛道 [4] - 支付机构需以深入场景服务 打造科技能力为主线 提供更具创新 更高质量的支付产品与服务体验 [5]
研报掘金丨国联民生:维持小商品城“买入”评级,贸易履约服务助力业绩增长
格隆汇APP· 2025-10-17 16:0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4.57亿元,同比增长48.4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66亿元,同比增长100.52% [1] - 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3亿元、70.77亿元、79.8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64%、63.71%、12.88%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开业,其市场板块的招商及线上线下商铺入驻与商品展陈服务收入已体现在第三季度收入中,助力收入高增 [1] - 贸易履约服务主体智捷元港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利润转正,净利润从2024年的-4691万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72万元,并在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持续同比增长 [1] 未来增长展望 - 未来三年,随着全球数贸中心的交付以及以Chinagoods平台和跨境支付为主的贸易服务生态持续完善,公司增长确定性得到强化 [1]
又见注销式回购 拉卡拉一年内两次减少注册资本
中国经营报· 2025-10-17 14:52
公司资本变动 - 中国人民银行同意拉卡拉注册资本由78808.25万元减至77666.4942万元 [2] - 减资原因为公司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解除限售期业绩考核未达成 拟回购注销197名激励对象持有的1141.75万股限制性股票并同步注销回购专用账户剩余的58股股份 [2] - 此次是一年内第二次注销式回购 两次合计注销股票预计达2335.5万股 占注销前总股本比例为2.92% [2] 注销式回购背景与影响 - 注销式回购是上市公司以减少注册资本为目的回购股份并注销的行为 在市值管理和市场信心传递方面有积极作用 [3] - 2024年监管层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该模式发展 包括新"国九条"和《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均鼓励上市公司将回购股份依法注销 [3] - 此类操作被视为优化股本结构的常规方式 通过注销未达考核目标的限制性股票实现股权结构集中化 短期内有利于提升每股收益和增强主要股东控制权 [3] 公司经营与股东动态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5亿元 同比下降11.1%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亿元 同比下滑45.33% [4] - 受银行卡收单市场整体影响 支付交易总金额同比下降9.2% 但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和客户数量分别同比增长73.5%和70.4% [4] - 重要股东联想控股减持公司股份超2364万股 原第三大股东孙浩然完成减持计划并套现约4.93亿元 已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4][5] 公司战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10月17日早盘一度跌至23.68元 此后小幅回调 整体处于年底低位 [5] - 公司于今年6月公告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 核心目的是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和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 [5]
Why banks are finally rethinking fintech partnerships
Yahoo Finance· 2025-10-14 19:18
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现状 - 银行平均维持94个金融科技合作伙伴关系,每年在数字化转型上支出约378亿美元 [1] - 许多合作未能产生持久价值,原因包括目标模糊或绩效指标不明确 [1] 合作模式的演变 - 早期合作模式类似供应商合同,金融科技公司将应用和用户界面接入银行系统 [2] - 早期模式导致重复工作、风险偏好冲突和合规漏洞,客户需分别完成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开户流程 [2] - 随着金融科技公司从银行招募合规专家并投资KYC和监控系统,合作模式趋于成熟 [3] - 当前合作更被视为增长战略,银行将金融科技公司视为其合规框架的可信延伸 [3] 监管环境的推动作用 - 欧洲的SEPA即时信用转账计划使实时欧元支付成为默认标准 [4] - 欧盟拟议的PSD3和FIDA法规旨在扩大开放银行范围并加强消费者保护 [4] 合作带来的益处 - 合作使银行能够以较低前期成本触达新客户,金融科技公司充当外包销售渠道,以新颖方式包装银行产品 [5] - 金融科技公司获得银行账户、清算网络和可信基础设施的使用权,以此为基础开发嵌入式贷款和跨境支付等新方案 [6] 地区合作差异 - 英国是开放银行的早期领导者,为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提供了肥沃土壤 [7] - 截至2024年12月,英国拥有1200万开放银行用户,处理了140亿次API调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总和的兩倍以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