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
搜索文档
华阳集团系列十九-一季报点评: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产品持续放量【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29 12:4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Q1公司营收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3%,环比减少24.95%,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27%,环比减少16.71% [2][7] - 2025Q1毛利率18.2%,同比下降2.7pct,环比下降0.8pct,净利率6.3%,同比下降0.9pct,环比上升0.6pct [4][13] - 2025Q1四费率12.6%,同比下降0.9pct,环比上升2.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2.5%/7.5%/0.5% [16] 汽车电子业务 - 2024年HUD产品出货量突破100万套(累计超200万套),率先实现5.1寸SR-HUD量产,推出3D AR-HUD和VPD产品(预计2025年量产) [7][29] - 2024年座舱域控产品出货量超30万套,推出基于高通8255芯片的舱泊一体域控和基于高通8775芯片的舱驾一体域控 [7][29] - 车载手机无线充电产品2024年出货超400万套(累计超1000万套),市场份额国内第一 [29] - 为问界M5/M7提供HUD、液晶仪表、无线充电及NFC钥匙模块,为小米SU7 Ultra配套翻转式仪表屏和50W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 [4][5] 客户拓展与合作 - 前五大客户分布均衡、集中度下降,新获Stellantis集团、福特、大众安徽、上汽大众等合资及国际车企定点项目 [7][31] - 持续获得奇瑞、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赛力斯、北汽、蔚来、理想等客户新项目 [7][31] - 2024年与华为签约HMS for Car全面合作协议和HUAWEI HiCar集成开发合作协议 [38][39] - 2025年4月与芯驰科技签约合作开发AI座舱与车身域控产品,基于X10系列芯片(计划2026年量产) [45] 精密压铸业务 - 2024年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光通讯模块及汽车高速高频连接器等零部件项目订单额大幅增加 [7][48] - 新突破法雷奥、尼得科客户,持续获得采埃孚、博世、博格华纳、比亚迪等客户新项目 [48] - 高强韧铝合金材料压铸、高精密阀体加工、摩擦焊接等技术应用项目增多 [48] 研发与产能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8.31亿元,同比增长28.94%,占营收8.19%,研发人员2643人(占比33.5%) [18][19] - 截至2024年末拥有有效专利988项(发明专利427项),参与十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 [18] - 惠州新建厂房已投产,浙江长兴精密压铸基地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设立泰国、墨西哥子公司 [50]
天有为一季度营收10.43亿元 同比增11.43%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2:32
文章核心观点 - 天有为2025年一季度业绩良好,作为汽车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发展前景佳,技术创新领先有望扩大核心产品市场需求 [1][2] 公司业绩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11.4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4.20%;扣非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3.57%;基本每股收益2.00元 [1]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汽车仪表领域,自2003年成立后深耕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并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 [1] - 核心产品涵盖电子式组合仪表、全液晶组合仪表、双联屏仪表等,还提供配套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 [1] 公司市场地位 - 2025年4月24日公司成功在沪市主板上市,具备为汽车整车厂商同步研发及批量供货能力,构建庞大优质客户网络 [1] - 公司与现代汽车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1] - 截至2024年,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2.07%,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31% [1] 公司技术创新 - 公司董事长称持续创新是发展秘诀,公司不断在汽车仪表产品上创新,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为4846.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2% [2] - 公司技术与研发团队规模超1200人,占员工总数约25%,在多地设立3所研发机构,建设1座EMC专业实验室,形成一体化开发体系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境内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多项应用技术填补我国汽车行业相关空白 [2] 公司发展前景 -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加强,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客户资源与创新能力,核心产品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2]
汽车电子业务保持高速成长
浦银国际· 2025-04-29 12: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比亚迪电子“买入”评级,调整目标价至 40.7 港元,潜在升幅 17%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电子今年利润有望稳健增长,增长动能源于汽车智能化及运营效率提升,目前估值具吸引力;一季度收入和利润同比微增,受高毛利率零部件收入下降影响毛利率,得益于费用控制净利润增长;业绩会要点包括美关税影响小、有全球产能布局、可灵活适配 AI 服务器;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得到目标价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 2023 - 2027E 营业收入净额分别为 129,957、177,306、193,450、216,411、239,562 百万元,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21%、36%、9%、12%、11%;净利润分别为 4,041、4,266、4,758、5,938、7,031 百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18%、6%、12%、25%、18%;目标 P/E 分别为 21.3、20.2、18.1、14.5、12.2 [2] 股价及市值信息 - 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收盘价,目标价 40.7 港元,潜在升幅 17%,目前股价 34.8 港元,52 周内股价区间 24.85 - 61.55 港元,总市值 71,877 百万港元,近 3 月日均成交额 1,252 百万港元 [3] 一季度业绩详情 - 2025 年一季度收入 368.8 亿元,同比增长 1%,环比下降 33%;毛利率 6.3%,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4 个百分点;净利润 6.2 亿元,同比增长 2%,环比下降 48% [9] 业绩预测对比 - 2025E - 2027E 新预测与前预测相比,收入、毛利润、经营利润、净利润、每股收益等指标差异大多在 0 - 5%之间,利润率差异大多在 0 - 0.1 个百分点 [12] 估值情况 - 采用分部加总法对 2025 年各业务估值,国际客户组装、国际客户零部件等业务分别给予不同目标市盈率,合计估值 86,022 百万元,市值 91,630 百万港元,目标价 40.7 港元 [13] 情景假设 - 乐观情景目标价 59.4 港元(概率 20%),悲观情景目标价 25.3 港元(概率 15%),乐观情景因素包括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复苏、新能源汽车等业务增长等,悲观情景因素包括美关税影响、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等 [24] 行业覆盖公司 - 浦银国际对科技行业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及目标价,如小米集团 - W、传音控股等,比亚迪电子评级为买入,目标价 40.7 港元 [25]
慧翰股份(301600):业绩稳健增长 重视ECALL国标政策进程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加25.68%,归母净利1.75亿元,同比提升37.54%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16.85%,归母净利0.43亿元,同比+30.67% [1] - TBOX与eCall终端合并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32.19%,物联网智能模组营收1.36亿元,同比减少6.73%,软件及服务营收0.41亿元,同比提升41.2% [1] - 2024年毛利率29.07%,较2023年提升2.60pct,净利率17.17%,较2023年提升1.48pct [1] 研发与客户 - 2024年研发费用0.67亿元,同比增长22.84%,在研项目包括NG-eCall新紧急呼叫协议、5G R16通信模组等 [2]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70项,客户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广汽、长安、小米、理想、蔚来、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等 [2] 行业地位与政策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获得欧盟、联合国、阿联酋认证的企业,为国产车出口海外市场提供eCall终端 [3] - 参与中国版eCall标准AECS核心部分起草,若标准实施,eCall将成为中国汽车法规件 [3] -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585.9万辆,国内汽车销量3143.6万辆 [3]
华阳集团(002906):Q1业绩符合预期 净利率环比+0.6PCT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8
财务表现 - 25年Q1营收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3%,环比下降24.95% [1] - Q1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27%,环比下降16.71% [1] - Q1扣非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8.82% [1] - Q1毛利率18.19%,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5个百分点 [2] - Q1净利率6.29%,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63个百分点 [2] 客户与市场 - 头部客户小米、奇瑞、吉利贡献较大增量,Q1产量同比分别NA、+28%、+43%,环比分别+30%、-20%、-12% [1] - 国内乘用车Q1产量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26%,公司营收增速跑赢行业 [1] - 新项目定点逐步贡献营收,包括HUD、屏幕、座舱域控、数字声学、无线充电等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已成长为智能座舱平台型企业,客户持续向头部自主及新势力拓展 [2] - 座舱域控、无线充电等产品毛利率有望随规模放量而提升 [2] - 在智驾领域推出基于地平线和高通方案的智驾域控产品,定点项目有望持续落地 [2] - 拓展车身域控新领域,25年4月子公司华阳通用与芯驰科技签订座舱和车身域控合作 [2] 国际化布局 - HUD、屏显示、无线充电等产品已实现海外供应或定点 [2] - 24年设立泰国和墨西哥子公司,推进海外生产基地规划建设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5-27年营收分别为135亿元、169亿元、211亿元 [3] - 预测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亿元、12.3亿元、16.2亿元 [3] - 给予25年24倍PE,目标价42.13元 [3]
车展观察 | “墙内开花墙外香”,上汽MG当如何本土“破圈”
观察者网· 2025-04-29 10:07
MG品牌海外市场表现 - 2024年MG在欧洲发达国家市场销量超过24万辆,在欧盟加征关税背景下仍实现同比增长5% [1] - MG助力上汽集团成为海外销量最高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1] - MG品牌在海外市场基础优于国内,早在2011年就已出海布局 [4] MG品牌国内市场现状与战略 - 公司正对MG等自主品牌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使品牌架构更清晰 [1] - 目标让MG国内销量很快追上海外市场销量 [1] - 确立"3+3+1"产品计划(三台轿车、三台SUV及一台特殊车型),预计6-7款车年销量可达40万辆 [6] - 全新一代MG4为年度重磅产品,定位8万-11万元区间,主打大空间、537km续航及OPPO合作智能座舱 [7][9] 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 - MG定位"年轻、风尚、智趣",坚持为年轻人造车理念 [3][6] - 强调品牌建设为重中之重,成立专门品牌团队 [6] - 计划建立强大公关和新媒体团队推动营销年轻化 [9] - 提出产品"生而破圈"理念,认为过硬产品是营销基础 [10] 渠道建设与组织改革 - 目前国内仅240多家门店,数量和质量均未达要求 [9] - 推动渠道转型,从价格导向转向产品导向 [9] - 加强销售人员产品知识培训,改变促销依赖模式 [9] - 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加速新品推出 [6] 全球化与智能化布局 - MG作为百年品牌在欧洲具有知名度,上汽持续支持其全球化发展 [3][4] - 计划将中国智能化技术和出行乐趣推广至全球市场 [4] - 新一代MG4将实现国际和中国市场同步推出 [7]
科博达:在手订单充沛,打造域控制器平台型企业-20250429
国信证券· 2025-04-29 10: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博达营收因新产品、新客户项目量产同比高增长,2024 年营收 59.68 亿元,同比增 29.0%,归母净利润 7.72 亿元,同比增 26.8%;2025Q1 营收 13.74 亿元,同比降 3.0%,归母净利润 2.06 亿元,同比降 6.0% [1] - 费用率下降使公司盈利能力环比提升,2025Q1 毛利率 27.0%,同比降 5.0pct,环比降 1.3pct,净利率 15.9%,同比降 0.4pct,环比升 5.7pct;四费率 10.3%,同比降 5.5pct,环比降 4.2pct [2] - 公司聚焦高价值量产品,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打造域控制器平台化企业,预计最高单车价值量可达 1 万元以上 [2] - 公司加快全球化布局,在手订单充沛,2024 年获多个国内外客户新定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销量 1.2 亿多只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情况 - 2024 年营收 59.68 亿元,同比增 29.0%,归母净利润 7.72 亿元,同比增 26.8%;2025Q1 营收 13.74 亿元,同比降 3.0%,归母净利润 2.06 亿元,同比降 6.0% [1] - 2024 年收入增长因市场需求增加,能源管理系统营收增幅大 [8] - 分产品看,2024 年照明控制系统收入 28.9 亿元,同比增 22%,电机控制系统收入 9.6 亿元,同比增 21%,车载电器与电子收入 8.8 亿元,同比增 16%,能源管理系统 8.3 亿元,同比增 93%;2025Q1 电机控制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持续增长 [15][17] - 分客户看,客户品类拓展,大众占比下降,2024 年大众集团销量降 2%,公司营收增 29%,2024 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整体销售占比超 15% [18] 盈利情况 - 2024 年销售毛利率 29.03%,同比降 0.52pct,销售净利率 13.59%,同比降 0.47pct;2025Q1 毛利率 27.0%,同比降 5.0pct,环比降 1.3pct,净利率 15.9%,同比降 0.4pct,环比升 5.7pct [20][21] - 2024 年公司四费率为 14.4%,同比降 1.6pct;2025Q1 四费率 10.3%,同比降 5.5pct,环比降 4.2pct [24] 业务发展 - 底层竞争优势在于在多个汽车相关领域积累成熟新技术,持续产品升级迭代,打造域控制器平台型企业 [26] - 价升方面,目前最高单车价值量 5000 元以上,考虑参股公司业务预计可达 1 万元以上,多种产品单车价值量有提升空间 [26][27] - 量升方面,2024 年获多个国内外客户新定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销量 1.2 亿多只,新项目增势延续将推动业务发展 [31] - 2025 年推进客户多元化,拓展提升其他客户销售比重,多元化产品线满足需求 [32] 生产布局 - 国内将智能保险丝盒业务纳入上市公司体内,在浙江嘉兴和安徽设立子公司并增资 [33] - 国外加大“出海”步伐,2024 年出口业务约占三分之一,新定点项目中境外项目数量达 15%,将实现境外业务销售占比过半目标 [34][35] 智能化进展 - 参股公司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座舱域控制器领域获 2 个定点 [36] - 2023 年与地平线合作,研发不同等级域控制器及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36] 投资建议 - 下调盈利预测,预期 2025/2026/2027 年营收 72.0/92.7/114.0 亿,利润 10.1/12.8/15.4 亿,对应 PE 分别 22/18/1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给出 2023 - 2027E 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及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 [38]
观车 · 论势 || 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 中国汽车引领变革 ——2025上海车展深度观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09:19
技术趋势 - 新能源技术突破显著,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上汽首款搭载能量密度超400Wh/kg固态电池车型将量产 [1] - 800V高压平台成为标配,理想i8支持5C超充,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极氪1.2MW超充桩大幅提升补能效率 [1] - 能源形态多元化,广汽氢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超800公里,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与增程式混动并行 [1] - 驾驶辅助技术进入量产验证期,小鹏G7优化BEV+Transformer模型,蔚来乐道L90采用纯视觉方案压缩硬件成本至2000元以内 [2] - 中国科技企业重塑供应链话语权,地平线征程6芯片占国内高阶驾驶辅助市场40%份额,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创新标志技术输出转型 [2]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凭技术溢价冲击高端市场,比亚迪仰望U8加长版冲击百万级,极氪009被定义为全球顶级阵营标志 [3]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65%,30万元以上车型份额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3] - 全球化进展显著,蔚来ET9适配多国标准,比亚迪ATTO 3海外销量同比增58% [3] - 传统巨头加速转型,奥迪E5 Sportback搭载570kW双电机与800V超充技术,大众ID.EVO采用小鹏全栈技术 [3] - 合资车企生存法则转向"技术本土化",70%合资展车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较2023年提升45个百分点 [3] 新势力企业动态 - 头部企业构建生态壁垒,理想发布全新纯电SUV i8巩固高端市场,鸿蒙智行推出四大品牌矩阵多款核心产品 [4] - 尾部品牌加速出清,哪吒、极越因资金问题逐步淡出,竞争焦点转向"体系化能力" [4] 用户体验升级 - 汽车进化为智能终端,宝马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开发"出行伴侣",上汽系统支持语音定制座舱环境 [4] - 多模态交互成标配,奔驰MBUX系统支持手势控制,奥迪E5 Sportback配备全息交互界面 [4] - 汽车成为"第三生活空间",催生新商业模式,小米SU7 Ultra实现跨设备生态衔接 [4] 行业启示 - 智能化能力决定市场竞争力,L2+级车型销量占比将达65%,高阶驾驶辅助提升车型溢价 [4] - 差异化定位决定生存空间,市场呈"哑铃型"分化 [4] - 全球化需本土化先行,中国车企"出海"需适配硬件、软件和服务,打破"低价竞争" [4]
新产品、新技术、高标准,奔驰开启“新豪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9:1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对奔驰意义重大,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扩大投入,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打造产品,全球首秀两款重磅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启产品和技术攻势,未来还将发布多款中国专属车型,公司在竞争中凭借“奔驰标准”和“底蕴”稳步前行 [2][3][5] 分组1:奔驰在华发展战略 - 2025年是奔驰电气化转型关键年,公司目标是与中国伙伴合作,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打造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并扩大投入 [2] - 公司将探索与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吸引人才,利用本土供应链,推进本土化进程 [3] 分组2:全球首发长轴距CLA车型特点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启奔驰未来几年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攻势,有长轴距、纯电、为中国专属打造三个关键词 [5][7] - 该车基于MMA平台打造,尺寸为4763/1856/1469毫米,轴距达2830毫米,较标准轴距车型增加40毫米,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 [6][8] - 动力上,电池包85度,百公里电耗10.9kWh/100km,CLTC工况续航可达866公里 [9] - 软件和体验根据中国客户习惯优化,后排娱乐系统由中国团队打造,辅助驾驶系统在中国开发 [9] 分组3:奔驰未来车型规划 - 到2027年奔驰将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是第一款 [10] 分组4:奔驰研发与安全标准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采用两档变速箱降低能耗,低速起步用11:1档位提速,高速驾驶用5:1档位节能 [12][13] - 每款奔驰新车上市前要进行15000次仿真模拟测试和150余次实车碰撞测试,本土车型额外进行30次碰撞测试 [13] 分组5:奔驰创新科技展示 - 奔驰在品牌科技日上展示电驱、驾驶、智舱等方面创新科技,如5微米厚的太阳能涂层组件,应用后在北京光照条件下每年可为中型SUV产生14000公里续航 [16] 分组6:奔驰面临的竞争与态度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考验车企成本、供应链把控能力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16] - 奔驰大中华区新负责人佟欧福面临中国客户对产品期待的压力,他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认为竞争让公司保持敏锐和投入 [17][18]
港股汽车板块布局利器!恒生汽车ETF即将发行
全景网· 2025-04-29 08:4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海车展规模为历届之最 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 [1] - 车展期间超100款新能源新车首发 并展示飞行汽车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产品 [1]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40% 智能汽车(L2+)渗透率仅为14% 智能化或成新增长点 [1] 港股汽车板块优势 - 港股汽车板块更注重智能化投入 涵盖比亚迪 理想 小鹏 零跑 小米等"造车新势力"代表 [1] - 港股市场国际化程度更高 在产品出海和资本出海方面相比A股更具优势 [1] - 恒生港股通汽车主题指数中"造车新势力"企业权重占比接近50% [2] 指数表现 - 恒生港股通汽车主题指数六个月累计反弹幅度超61% 高于港股通汽车指数(53.51%)和恒生科技指数(55.12%) [2] - 指数成分股涉及整车智能驾驶系统和组件的权重接近七成 包括舜宇光学科技 比亚迪电子 鸿腾精密等企业 [2] 产品信息 - 恒生汽车ETF(159239)跟踪恒生港股通汽车主题指数(HSSCAM) 将于5月6日发行 [1][2] - 拟任基金经理田希蒙具备8年从业经验 管理规模最大的港股通互联网ETF超430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