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

搜索文档
华人健康并购狂飙:24倍溢价、9亿元商誉与股东撤退潮
华夏时报· 2025-05-30 17:07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赵文娟 北京报道 在医药零售行业整体放缓扩张节奏的背景下,安徽头部连锁药房企业华人健康(301408.SZ)却反其道而行之,再 次抛出重磅收购计划。近日,公司公告拟以3.27亿元现金收购福建、浙江三家医药连锁公司股权,其中一家标的 资产评估增值率高达近24倍,引发市场对其激进扩张模式的深度审视。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这已是其2023年上市以来的第6次较大的股权收购,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 商誉随之飙升至9.88亿元。耐人寻味的是,在管理层大举并购的同时,阿里健康、华泰大健康、赛富投资等机构 股东却在密集减持。这场"激进扩张"与"资本撤退"的角力,折射出医药零售行业整合期的深层矛盾。《华夏时 报》记者致函华人健康,采访公司并购及股东减持等问题,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华人健康"三高"并购隐忧凸显 与行业整体放缓扩张步伐不同,华人健康自上市以来一直不停地买买买。 华人健康是一家医药流通企业,目前覆盖医药零售、医药代理及终端集采、研发生产等领域。由于起步于安徽省 合肥市,长期聚焦省内市场,华人健康稳居安徽地区龙头连锁药店地位。 ...
它今天退市!今年第12家!
国际金融报· 2025-05-29 21:56
公司退市决定 - 公司股票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 将于2025年5月29日被摘牌 [1] - 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终止上市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1] 退市流程回顾 - 2025年4月23日公司披露因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发深交所终止上市规则 [3] - 公司股票于2025年4月24日起停牌 [3] - 2025年5月26日公司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 [3]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通化双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国防化工用白炭黑生产 [3] - 2014年通过收购金宝药业转型医药领域 形成"化工+医药"双主业模式 [3] - 2017年更名为吉药控股后开启激进并购 三年内收购十余家企业 [3] - 业务覆盖医药工业 商业 研发等八大板块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19年至2024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超15亿元 [3] - 2019年起连续6年亏损 2019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2亿元 [3] - 2024年营收下滑3.69% 亏损扩大至4.39亿元 [3] A股市场退市情况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11家公司完成退市 [4] - 退市原因包括四家触及面值退市 三家触及市值退市 两家主动申请退市 一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一家被吸收合并退市 [4]
*ST吉药今日摘牌,昔日明星药企缘何黯然离场?
新京报· 2025-05-29 21:52
退市决定与程序 - 公司股票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一元退市"规则,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将于2025年5月29日摘牌 [1] - 根据创业板规则,交易类强制退市不进入退市整理期,摘牌将在终止上市决定后15个交易日内完成 [1] - 公司已聘请山西证券作为主办券商,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处理退市板块股份登记及转让事宜 [1] - 退市登记期间由主办券商负责股份确权及协助执法等业务 [2] 业务发展历程与战略失误 - 公司前身为通化双龙化工,2014年通过收购金宝药业转型医药领域,形成"化工+医药"双主业模式 [3] - 2017年更名后开启激进并购,三年内收购十余家企业,业务覆盖八大板块,医药收入占比曾达70% [3] - 被收购企业承诺期后业绩暴雷:浙江亚利大胶丸2019年净利润暴跌94%,长春普华制药直接亏损 [3] - 跨界扩张导致商誉风险集中爆发,2019-2024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超15亿元,直接造成净利润亏损 [3] 财务恶化与自救失败 - 2019年至今公司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37亿元 [4] - 2019年首次尝试易主吉林省国资未果,因股份转让条款未达成一致 [5] - 同年7月策划"蛇吞象"收购修正药业失败,因信披违法被证监会罚款60万元,相关高管合计被罚70万元 [5][6] - 2020年与本草汇医药的控股权转让因1.27亿元款项支付纠纷对簿公堂,最终未执行和解方案 [6] 股价表现与退市结果 - 公司市值曾达50亿元,股价最高冲至18元 [3] - 2025年3月19日首次跌破1元后持续低迷,最终触发退市机制 [6]
它今天退市!今年第12家!
IPO日报· 2025-05-28 21:27
*ST吉药退市事件 - 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 将于2025年5月29日摘牌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1] - 退市原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3] - 公司前身为通化双龙化工 2014年通过收购金宝药业转型医药领域 形成"化工+医药"双主业模式 [3] - 2017年更名后开启激进并购 三年内收购十余家企业 业务覆盖八大板块 [3] - 2019-2024年累计计提商誉减值超15亿元 导致净利润连续6年亏损 [3] - 2019-2023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2亿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4.39亿元 [3] A股市场退市情况 - 2025年以来已有11家公司完成退市 与去年同期数量相当 [4] - 退市原因包括:四家面值退市 三家市值退市 两家主动申请退市 一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一家吸收合并退市 [4] 其他上市公司动态 - 2025年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已达21家 [7] - 海峡股份进行25亿关联收购 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待考 [7] - 云迹科技再冲IPO 获阿里腾讯看好 [7] - 襄阳轴承"15天10板"被重点监控 但12年持续扣非亏损 [7]
业绩增长乏力,朗姿股份的医美故事不“香”了
新浪财经· 2025-05-27 13:54
公司财务与债务状况 - 公司短期债务从2023年的6.84亿元激增至2024年底的13.14亿元,同比增幅达92%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债务仍高达12.25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仅6.12亿元,现金短债比低至0.5 [3]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同比减少35.6%,2025年一季度再降23.43%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49%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6.36%,筹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4] - 公司商誉达17.81亿元,占净资产64%,若医美机构业绩不达预期,仅12%的商誉减值即可吞噬全年净利润 [6] 医美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医美业务营收同比仅增3.47%,非手术类项目占比超80%但盈利能力有限 [6]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医美收入同比下滑9.22%,净利润下降36.94% [6] - 医美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98%,2024年为54.42%,为三大业务中最低值 [6][9] - 公司传统女装与婴童业务持续收缩,2024年收入分别下降2.97%和5.53% [6] 行业竞争与外部环境 - 医美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机构普遍通过降价争夺客源,挤压利润空间 [9] - 上游厂商(如爱美客、华熙生物)毛利率超70%,下游议价能力薄弱 [9] - 公司尝试向上游延伸(如设立医疗器械子公司),但跨界成功率低且需长期投入 [9] 合规与品牌风险 - 公司旗下医美机构屡次因医疗事故、虚假宣传、逃税等被罚 [6] - 负面舆论导致品牌声誉受损,旗下机构在大众点评等平台差评率攀升 [7] - 武汉五洲因违规进行艾滋病/梅毒病毒实验被行政处罚,南京华美因诱导消费遭集体投诉 [7] 业务协同与战略挑战 - 公司希望女装、医美、婴童三大业务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但协同效果有限 [9] - 电商渠道增长显著(如视频号销售额增327%),但难以抵消线下萎缩影响 [9] - 公司医美故事已从"增长引擎"变为"风险源头",需解决债务、合规及运营效率问题 [10]
击鼓传花再上演!近3倍大牛股披露停牌警告
券商中国· 2025-05-27 07:22
股价表现 - 中毅达股价在5月26日以近涨停价收盘,报收16 09元/股,涨幅高达9 9%,全天成交额20 54亿元,换手率为18 78% [1] - 从3月10日至5月26日,中毅达股价累计涨幅达299 26%,从4元多上涨至超16元 [3] - 5月21日单日成交额超过40亿元,换手率超过32% [3] 公司基本面 - 公司2023年、2024年均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分别亏损1 28亿元、1408 39万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1376 10万元,实现扭亏 [3] - 公司市净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 [3]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1 6亿元,净资产值8100 76万元 [4] 产品与行业 - 中毅达本轮暴涨与子公司产品双季戊四醇(DPE)价格飙升有关 [6] - 双季戊四醇价格从一年前的3 2万元/吨上涨至6 5万-8 15万元/吨,部分高端型号突破10万元/吨 [6] - 中毅达具有季戊四醇产能4 3万吨,国内居行业第二 [6] - 双季戊四醇作为副产品,提取量约为单季产量的3%-5% [6] - 下游涂料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对双季戊四醇需求持续增长 [7] 市场因素 - 散户与游资的击鼓传花是股价异动核心因素 [2][7] - 参与炒作的游资包括宁波桑田路、消闲派、玉兰路、上塘路、"章盟主"等席位 [7] - 机构分析认为双季戊四醇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运行 [7]
华康股份: 华康股份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6 19:17
在建工程和募投项目 - 2024年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14.30亿元,同比增长106.99%,固定资产22.54亿元,同比增长45.13%,在建工程13.30亿元,同比增长357.58%,主要系舟山华康"1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健康食品配料项目"建设及部分转固所致 [1] - 年产3万吨高纯度结晶赤藓糖醇建设项目2024年实现收入7243.55万元,营业毛利润-172.15万元,自2022年5月试运行以来效益持续低于前期预算 [1] - 在建工程前十大支付对象均为土建及配套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等,交易金额合计5.64亿元,经核查不存在关联关系或资金流向关联方情形 [2][3][4] 赤藓糖醇项目效益分析 - 2024年赤藓糖醇产量6834.50吨,产销率97.96%,出厂价约1.3万元/吨,较2021年下降30.48% [5][6] - 行业产能从2021年的约20万吨激增至2023年的超38万吨,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持续下行,2023年一度低于1万元/吨 [7] - 同行业公司三元生物和保龄宝2023年赤藓糖醇收入分别下降29.03%和41.79%,毛利率分别下降11.61和24.55个百分点,与公司情况一致 [9][10] 存货和贸易业务 - 2024年末存货规模6.97亿元,同比增长147.26%,其中原材料4.48亿元(+385.15%),主要系舟山华康项目原料玉米储备增加 [15] - 贸易业务支付现金11.47亿元(+198.58%),主要为提前建立玉米采购渠道,前十大供应商交易金额2.99亿元,不存在关联交易 [20][21] - 库存商品减值测试显示2024年末1年以内库存占比98.32%,计提跌价准备61.38万元,认为计提充分 [19] 商誉减值测试 - 华和热电2024年收入1.08亿元(-22.07%),净利润0.23亿元(-44.05%),主要因下游客户用汽量下降及蒸汽价格下调 [31] - 商誉减值测试采用收益法,预测2025-2029年收入复合增长率5.5%,稳定期毛利率30%,折现率11.5%,评估可收回金额高于账面价值故未计提减值 [34] - 前两大客户舟山中海粮油和良海粮油2024年实际用汽量较预测分别减少13.37%和36.23%,主要受行业波动影响 [32]
不差钱?这家A股拟纯现金收购,标的资产刚刚扭亏
中国基金报· 2025-05-23 23:41
【导读】帝科股份拟6.96亿元收购浙江索特60%股权,系关联交易 5月23日晚,创业板公司帝科股份抛出公告,拟以现金6.96亿元收购浙江索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索特或标的公司)60%的股权。交易完成 后,浙江索特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将通过浙江索特控制原杜邦集团旗下Solamet®光伏银浆业务。 标的公司净资产突然骤降 2023年还亏损1200多万元 公告显示,2025年5月23日,帝科股份与安吉拔萃基金、无锡竹宇投资、新沂汇瑾投资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公司计划向上述三家交易对方分别购买其持 有的59.77%、0.115%和0.115%的浙江索特股权。 交易完成后,帝科股份将通过直接持股的方式合计持有浙江索特60%股权。此次交易以纯现金方式支付,资金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及通过并购贷款 等融资方式筹措资金。以标的公司评估值为定价参考,本次交易最终定价为6.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帝科股份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史卫利担任标的公司董事,标的公司系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另外,史卫利作为本次交易的业 绩承诺方,根据相关规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记者注意到,浙江索特2023年还在亏损之中,其 ...
华人健康再花3亿收购三家公司股权,持续扩张为何频遭股东减持
新京报· 2025-05-23 15:28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3.27亿元现金收购闽哲汇持有的三家医药连锁公司股权[1] - 具体收购标的及金额:扬祖惠民46.01%股权(1.334亿元)、海华医药46.01%股权(1.251亿元)、桐庐怡生堂70.01%股权(0.683亿元)[2] -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1.3亿元)[2] 收购标的财务数据 - 扬祖惠民2024年营收2.94亿元/净利润561.5万元/净资产2924.87万元/评估增值率892.79%[3] - 海华医药2024年营收2.7亿元/净利润1105.58万元/净资产2411.99万元/评估增值率1029.4%[3] - 桐庐怡生堂2024年营收9646万元/净利润26.4万元/净资产399.26万元/评估增值率2350.84%[3] 战略布局 - 收购后公司将持有扬祖惠民51%股权/海华医药54.557%股权/桐庐怡生堂100%股权[3] - 医药零售业务将覆盖华东地区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四省份[3] - 标志公司从安徽地方企业成长为华东区域医药连锁企业[3] 扩张历史 - 自2023年3月上市以来累计进行22笔资产购买交易[1] - 重大股权投资5笔累计花费约8.76亿元[4] - 2023年主要收购:马鞍山曼迪新51%股权(2.19亿元)/江苏神华100%股权(3.47亿元)/舟山里肯60%股权(1.12亿元)[4] - 2024年主要收购:六安国胜80%股权(1.14亿元)/安吉百姓缘51%股权(0.84亿元)[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32.62亿元(+39.5%)/37.97亿元(+16.39%)/45.32亿元(+19.34%)[6]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6亿元(+130.58%)/1.18亿元(-28.68%)/1.38亿元(+20.09%)[6] - 商誉从2022年末1.9亿元增至2024年末9.88亿元[4] 门店扩张 - 2024年新增门店440家(自建70家/并购370家)[6] - 截至2024年末门店总数1774家(净增391家)[6] 股东减持 - 阿里健康减持1004.89万股(占总股本2.51%)后持股降至5%以下[7] - 华泰大健康减持169.12万股后持股4.999997%[7] - 赛富投资累计减持400万股(占总股本1%)后持股6.38%[7]
ST天瑞2024年年报解读:经营现转机,仍需警惕潜在风险
仪器信息网· 2025-05-23 15:25
特别提示 微信公众号机制调整,请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 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2 0 2 5年4月,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天瑞")发布2 0 2 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 示 , 公 司 在 营 收 、 利 润 等 关 键 指 标 上 呈 现 出 一 定 变 化 , 经 营 活 动 现 金 流 量 净 额 大 幅 增 长 1 5 4 . 8 5%,但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同比减亏1 4 . 9 5%。这些数据背后,反映了公司怎样的经 营状况和发展态势?本文将深入解读。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营收下滑,市场拓展遇挑战 2 0 2 4 年 , ST 天 瑞 营 业 收 入 为 8 5 1 , 1 2 2 , 1 4 3 . 1 2 元 , 较 2 0 2 3 年 的 1 , 0 1 7 , 2 1 2 , 3 8 5 . 1 7 元 减 少 1 6 . 3 3%。从业务板块来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收入降幅明显,为4 6 . 4 5%,主要源于市 场竞争加剧及项目执行进度问题;仪器仪表制造业收入相对稳定,微增1 . 1 5%。地区方面,西 部市场收入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