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国新办发布会丨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央视新闻· 2025-08-13 10:06
政策发布 - 财政部 商务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 政策发布会于8月13日上午10时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 [1]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1]
今日看点|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经济观察报· 2025-08-13 09:33
政策发布与解读 - 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由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及多部门负责人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1] - 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专场发布会,由多部门官员介绍相关情况 [2] 资本市场动态:限售股解禁 - 8月13日共有3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量为5115.21万股,合计解禁市值为2.91亿元 [3] - 从解禁量看,美丽生态、英方软件、绿的谐波解禁量居前,解禁股数分别为5000.0万股、103.47万股、11.74万股 [3] - 从解禁市值看,美丽生态、英方软件、绿的谐波解禁市值居前,解禁市值分别为2.38亿元、3722.71万元、1609.53万元 [3] 资本市场动态:股票回购 - 8月13日共有14家公司发布股票回购相关进展,其中5家首次披露预案,3家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3家披露实施进展,3家已实施完毕 [4] - 首次披露回购预案中,陕西金叶、广和通、中安科回购预案金额最高,分别拟回购不超7000.0万元、1318.61万元、435.22万元 [4] - 股东大会通过回购预案中,张裕A、索菱股份、腾龙股份回购金额最高,分别拟回购不超3155.28万元、104.0万元、10.41万元 [4] 宏观流动性 - 8月13日有1385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该笔逆回购于8月6日操作,操作利率为1.40% [5] 行业ETF数据追踪 - 食品饮料ETF近五日上涨0.52%,市盈率20.10倍,最新份额59.5亿份,减少57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15.6万元 [8] - 游戏ETF近五日上涨3.10%,市盈率44.93倍,最新份额53.7亿份,减少2.4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81.1万元 [8] - 科创半导体ETF近五日上涨0.18%,最新份额4.0亿份,增加2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361.4万元 [8] - 云计算50ETF近五日上涨1.39%,市盈率114.40倍,最新份额4.1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434.2万元 [9]
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金融时报· 2025-08-13 09:03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明确对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支持 [1] -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1] 政策适用范围 - 贴息政策适用于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八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1] -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1] 政策实施规则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1] - 已享受地方财政相关贴息政策的 此次贴息不得超出扣除已有贴息后的实际利率水平 [1] - 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和扩大支持范围 [1]
大利好!国家对个人消费贷贴息;普京与金正恩通电话;“特普会”更多细节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8-13 09:00
财政与货币政策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2] - 中美双方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 保留剩余10%的关税[5] - 财政部与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七省洪涝灾害救援[6] 企业经营与市场动态 -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 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8][9] - 深圳皇庭广场评估价43.61亿元 起拍价30.53亿元较三年前价值腰斩[13] -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正式退市 结束16年上市历程[28] - 麦当劳中国采用退休返聘等灵活用工方式 为劳务关系员工提供商业保险[29] 能源与大宗商品 - 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第六次搁浅 汽柴油价格较2024年底分别下跌225元/吨和215元/吨[10] - 韩国政府首次以出借方式投放储备米 20公斤装大米零售价达5.8万韩元较常年均价高10%[26][27] 资本市场表现 - 标普500指数涨1.13%至6445.76点 纳斯达克指数涨1.39%至21681.90点 均创收盘新高[29] - 机构净买入盛科通信9150.95万元 净卖出英维克4.22亿元[30][32] - A股年内翻倍股达269只 机械设备与医药生物板块占比超40只 近六成被公募基金重仓[34] 行业政策与改革 - 上海机场取消进航站楼人身安检 仅保留行李防爆检测[11] - 上海允许商务楼宇兼容租赁住房功能 建立15年全周期合同管理[12] -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网络食品交易安全新规 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7] - 福建推出育儿补贴与生育保险等十项措施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14][15] 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 - 巴西与俄罗斯签署经济合作备忘录 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强金砖国家框架下合作[21] - 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裁定苹果与谷歌应用商店运营涉嫌反竞争违法[22] - 伊朗表示可直接与美国进行核谈判 但拒绝完全放弃铀浓缩[23]
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贴息;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7万亿美元|早新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7:43
中美贸易关系 - 中美双方同意自8月12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 [1] 财政与消费刺激政策 - 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支持服务业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汽车、养老等重点领域消费 [6] - 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受年贴息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6] - 苏州市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 首套或第二套自住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 [4] 宏观经济数据与监管 -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新设企业462万户 新设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3] -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上海GDP总额26222.15亿元居首 舟山GDP增速6.9%最高 [3] - 商务部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作出反倾销初步裁定 并决定对进口豌豆淀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3] - 财政部明确快递服务收入按照"收派服务"缴纳增值税 [3] - 7月1日至8月11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6.16亿人次 同比增长4.0% [4] 资本市场动态 - A股融资余额截至8月11日达到20122亿元 创年内新高且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突破2万亿 杠杆资金主要流入半导体、AI等高科技产业链 [7] - 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增长强劲 前7月共53家IPO企业 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增幅超600% 港交所处理中上市申请超210宗 [7] - 超过50家A股上市公司提出中期分红方案 以基准股本估算现金分红规模超820亿元 [7] - 2024年至2025年7月上市公司收购交易总量超250单 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8] - 部分绩优基金在规模未达百亿时主动限购 仅7月以来超30只主动权益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7] 重点公司业绩与动向 - 贵州茅台上半年营业收入893.89亿元 同比增长9.1% 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 同比增长8.89% [9] - 中国联通上半年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同比增长1.5% 税前利润178亿元 同比增长5.1% 中期股息每股0.2841元 同比提升14.5% [9] - 金龙鱼上半年营业收入1156.82亿元 同比增长5.67% 归母净利润17.56亿元 同比增长60.07% [9] - 寒武纪股价因传闻涨停创历史新高 公司回应称供应链采购及业绩情况以公开披露为准 [9] - 华为发布AI推理创新技术UCM 计划于9月正式开源 旨在扩大推理上下文窗口并降低推理成本 [10] 国际市场与大宗商品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均涨超1% 纳指涨1.39% 标普500指数涨1.13% 道指涨1.1% 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创历史新高 [12] - 美国7月CPI环比上升0.2% 同比涨幅2.7% 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的概率预期涨至90%上方 [13] -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7万亿美元 [13] - WTI原油价格报63.17美元 下跌1.24% COMEX黄金报3399.6美元 下跌0.15% [12] 行业倡议与动态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倡议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 加强上下游协同并建议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稳定供应 [4]
九部门发文: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贴息
证券日报· 2025-08-13 07:3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市场活力[1] - 政策依据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2025年对消费领域服务业贷款贴息的要求,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1]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1] 政策支持范围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2]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且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2]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显示政策灵活性[2] 贴息标准与实施细节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为100万元[3] - 贴息适用于固定资产贷款(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流动资金贷款(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但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3]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被专家评价为兼顾短期提振效果与长期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有望为服务业升级和消费复苏注入动能[2] - 预计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压力,成为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3] - 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体验,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3]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案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2:17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经营主体提供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单户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1] - 政策支持贷款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2]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2] 政策实施时间与范围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贷款 [2] - 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 [2] 政策操作机制 - 采用"免申即享"模式 经营主体只需按一般流程办理贷款 由经办银行在政策到期后一次性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 [4] - 经办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审批贷款申请 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 并与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或补充协议 [3] - 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信贷需求情况 适时组织提前或分阶段开展结算工作 [5] 资金监管要求 - 严格限制贷款资金用途 必须用于合规经营活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6] - 经办银行需严格按照审核结果申领贴息资金 确保资金合规兑付 严禁套取贴息资金行为 [6] - 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督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确保政策实效 [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贴息杠杆效应 为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金融资源支持 疏通实体经济"毛细血管" [1] - 针对当前消费回升压力和服务业经营主体面临的信贷支持规模、融资成本、现金流稳定性等制约因素 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提振消费 [4]
【广发宏观钟林楠】对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的理解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8-12 22:14
政策背景与定位 - 两项贴息政策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及7月31日国常会精神的具体落实 旨在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8] - 后续消费领域政策空间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健全消费统计监测体系 扩大消费基础设施投资等 [1][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支持范围覆盖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 要求贷款机构能识别消费交易信息以避免资金空转 [2][11][1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以上特定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培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万元 [2][11][1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贴息资金 [2][11][13]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 [2][14] 个人消费贷款政策影响评估 - 贴息后消费贷利率或从3%降至2%左右 但受多重条件限制 实际受益规模难准确估算 [3][15] - 截至2025年6月末消费贷款余额21万亿元 过去一年新增1.2万亿元 仅占同期社零总额41.3万亿元的2.9% 对消费总量短期影响有限但信号意义显著 [3][15] - 2017-2019年消费贷款增量占社零比重达7.0% 6.2% 4.3% 而2023-2024年该比重降至5.4%和2.5% [1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支持范围覆盖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放给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等8类服务业的贷款 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4][16][17]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单户贴息贷款上限100万元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4][16][18]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行 6家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4][19] 服务业贷款政策影响评估 - 以住宿餐饮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三行业为代表 2023年末贷款余额1.8万亿元 年增量约500-1200亿元 [5][20] - 经办银行2023年对三行业贷款余额约1.3万亿元(占总额74%) 年增量约370-888亿元 [5][20] - 服务业就业吸纳密集度高 2023年三行业从业人员达6279万人 占总就业人数12% 政策有助于稳定就业 [6][21] 政策协同与历史对比 - 贴息是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的典型举措 类似2020年防控企业贷款贴息(1点) 2022年设备更新贴息(2.5点)及2024年设备更新贴息(1点) [7][24] - 协同政策可在保持银行息差前提下定向支持特定领域 并通过政府加杠杆带动社融中政府债比重升高 M2拉动率上升等效应 [7][24] - 其他协同方式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动投资 央行流动性支持 财政为银行注资补充资本等 [7][24] 下半年政策导向 - 政治局会议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和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服务消费与两重领域成为政策焦点 [6][22] - 个人贷款贴息和服务业贷款贴息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 共同扩大消费弹性 [6][22]
利好来了!九部门发文→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18:20
政策核心内容 - 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贷款提供财政贴息 [1][3][4]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 - 政策目标为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3]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贷款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4][5]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承担90% 省级财政承担10% [5]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5] 经办银行范围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开发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5] - 具体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 [5] 行业覆盖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旅馆服务、旅游饭店服务、民宿服务等 [11]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促进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中药材种植等 [11] - 养老领域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科技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 [12] - 托育家政领域包含托育服务、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洗浴和保健养生服务等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涵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表演、娱乐活动、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等 [12][13] - 体育领域包括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代理服务等 [13] 贷款申请与审批流程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 [6] - 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贷款 自主决策发放条件 [6] - 银行需与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 明确贴息条件、资金用途和贷后管理要求 [6] 贴息资金管理流程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 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6] - 政策到期后 银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7]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7] - 财政部与省级财政部门结算后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7]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7] 监督管理机制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财政部门保障贴息的"自审自贴"模式 [9]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9]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10]
财政部、央行等九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35
政策内容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2]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2] - 贷款资金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贷款经办银行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 [4]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 [5] - 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贷款并自主决策发放条件 [5]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并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并反馈结果至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6] - 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结算并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需向社会公开资金流向情况 [6] - 贴息资金清算工作需在2027年2月15日前完成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财政部门保障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8]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9] 行业支持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旅馆服务等细分行业 [11]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等健康相关产业 [11] - 养老领域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全产业链 [12]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等居民服务业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包含新闻出版、旅游景区管理等文体娱乐产业 [13]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竞赛组织、健身休闲活动等体育服务产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