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双环传动】公司业绩符合预期,电驱齿轮龙头强者恒强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1亿元,同比增长8.76%,归母净利润10.24亿元,同比增长25.42% [2] - 2024Q4单季度营业收入20.39亿元,同比下降7.42%,环比下降15.76%,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25.96%,环比增长7.88% [2] - 2025Q1营业收入20.65亿元,同比微降0.47%,环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24.70%,环比下降3.46% [2] - 2024Q4综合毛利率31.04%,同比提升6.4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7.08个百分点,2025Q1毛利率26.82%,同比提升4.17个百分点 [3] - 2024Q4期间费用率13.13%,环比提升2.92个百分点,2025Q1期间费用率10.65%,同比提升0.74个百分点 [3] 业务发展 - 公司作为电驱齿轮龙头,在技术研发、设备产能和客户资源上具有竞争优势,受益于乘用车电动化率提升 [4] - 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业务已实现6-1000KG全系列覆盖,并配套国内一线机器人客户 [4] - 通过成立环驱科技和收购三多乐布局民生齿轮业务,三多乐产品包括精密齿轮、塑胶齿轮减速器等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9亿元、15.57亿元、18.7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0元、1.84元、2.21元 [6] - 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2.50倍、18.34倍、15.24倍 [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02.67亿元、120.87亿元、142.11亿元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3.98%、22.66%、20.36% [7] 财务指标 - 2024年毛利率25.01%,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6.14%、26.75%、27.12% [7] - 2024年归母净利率11.66%,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2.36%、12.88%、13.19% [7] - 2024年ROE11.62%,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2.82%、13.87%、14.63% [7] - 2024年资产负债率41.78%,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39.11%、37.96%、35.85% [7]
双环传动(002472):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电驱齿轮龙头强者恒强
新浪财经· 2025-05-04 10:4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Q4及2025Q1业绩符合预期经营稳健 电驱齿轮龙头优势明显 机器人减速器和民生齿轮业务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维持买入评级 [1][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1亿元 同比增长8.76% 归母净利润10.24亿元 同比增长25.42% [1] - 2024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 同比下降7.42% 环比下降15.76% 归母净利润2.86亿元 同比增长25.96% 环比增长7.88%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5亿元 同比微降0.47% 环比增长1.27%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 同比增长24.70% 环比下降3.46% [1] 公司经营指标 - 2024Q4单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1.04% 同比提升6.46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7.08个百分点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为26.82% 同比提升4.17个百分点 [2] - 2024Q4期间费用率为13.13% 环比提升2.92个百分点 主要系管理和研发费用率环比分别提升2.04和1.61个百分点 2025Q1期间费用率为10.65% 同比提升0.74个百分点 主要系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61个百分点 [2] - 2024Q4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46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0.13亿元 [2] - 2024Q4单季度归母净利率14.02% 环比提升3.07个百分点 2025Q1归母净利率13.37% 同比提升2.70个百分点 [2] 公司业务优势与前景 - 作为电驱齿轮龙头 在技术研发、设备产能和客户资源上有明显竞争优势 将持续受益于汽车行业电动化率提升 [3] - 深耕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多年 已实现6 - 1000KG工业机器人所需精密减速器全覆盖 并配套国内一线机器人客户 后续减速器业务收入将持续增长 [3] - 成立环驱科技布局民生齿轮 收购三多乐助力业务发展 三多乐产品多样且覆盖下游广泛优质客户 [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基本维持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69亿元、15.57亿元的预测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18.74亿元 对应的EPS分别为1.50元、1.84元、2.21元 [3] - 2025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2.50倍、18.34倍、15.24倍 维持“买入”评级 [3]
多利科技(001311):Q1利润承压 一体化压铸放量在即
新浪财经· 2025-05-02 22:4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增长但盈利能力承压,积极拓展新兴业务且区域布局优化,一体化压铸业务将放量,预计2025 - 2027年业绩良好,维持“买入”评级 [1][2][3] 公司财务情况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8.73亿元,同环比分别+11.82%/-20.99% [1] - 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环比分别-17.10%/+14.56% [1] - 2025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环比分别-17.42%/+50.04% [1] - 2025Q1毛利率为20.91%,同环比分别-2.24pp/+2.16pp [1] - 2025Q1净利率为10.92%,同环比分别-3.75pp/+3.44pp,降低主因是期间费用增加 [1] - 2025Q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39%/3.81%/-0.27%/2.61%,同比+0.06pp/+0.04pp/+0.02pp/+0.37pp [1] 公司业务发展 - 积极拓展一体化压铸、热成型等新兴业务,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2024年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 [2] - 采取紧贴汽车产业集群建立生产基地战略,在多地配套布点,利于及时获反馈和响应需求 [2] - 2024年在江苏常州新增一体化压铸业务生产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起逐步进入大规模量产期 [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为2.08/2.38/2.71元,对应PE为13/11/10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达15.12% [3] - 给予公司2025年16倍PE,目标价33.28元,维持“买入”评级 [3]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蛋糕,日系车企打出了明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1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低,加速融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成共识,通过推出电动汽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等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1][2] 日系车在华市场现状 - 2024年本田、丰田、日产等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至11.2%,较2023年下降3.2个百分点,且连续2年下滑 [1] - 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超60%,日系车市场份额再次下降 [2] 日系车在华推出电动汽车情况 - 2025上海车展上丰田、本田、长安马自达等亮出新能源车型,企图在竞争中获一席之地 [2] - 2024年本田在华两个合资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工厂并已作业,目前电动车处于起步阶段,销量和收益不佳 [2] - 今年2月以来多家日系合资品牌在华推出纯电动汽车,注重提升性价比 [2] - 东风本田S7、广汽本田P7等车型通过降价以价换量,部分车型收获过万销量订单 [3] - 未来2年日系车企将密集在华投放电动汽车,到2027年本田投放10款电动车型,日产将投放新能源车型数量从8款提升到10款 [3] 日系车与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合作情况 - 丰田面向本土化建立ONE R&D研发机制,商品研发彻底本土化,已与比亚迪等车企建立合资公司,采用中国本土动力电池,规划搭载中国科技领域供应商产品 [4] - 日产与华为、Momenta达成合作,本田宣布与Momenta、Deepseek及宁德时代达成深度合作 [4][5] - 本田将在2030财年前投入约10万亿日元资源,其中软件定义汽车相关研发支出约2万亿日元,产品制造相关费用约6万亿日元 [5] - 马自达通过与长安合作压缩电驱、电池成本,发挥独特性提高收益 [5]
一汽奥迪以严苛标准重塑汽车行业安全与智能新标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5:47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一汽奥迪正以百年积淀的"科技温度"与极致严苛 的工业标准,重新定义豪华汽车的安全与智能边界。从动力电池的"地狱级"测试到燃油车驾驶辅助系统 的颠覆性创新,从灯光技术的交互革命到电磁防护的母婴级标准,奥迪正以一系列远超行业基准的技术 突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安全、更科技、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电池安全:以"超国标数倍"的严苛,守护用户生命线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当下,电池安全始终是用户的核心关切。根据一汽奥迪披露的测试流程,其动 力电池需经历长达半年的"九重炼狱"——温度交变、机械冲击、盐雾湿热、浸水等9项测试是使用同一 块电池完成。以机械振动测试为例,国标的要求是三轴随机振动,每个轴向不少于12小时,而奥迪会进 行两轮测试,第一轮按照国标但每个轴向时间增加3.5倍。第二轮是按照奥迪企业标准,升级为参照真 实路谱的六轴振动,各个轴强度达到国标3倍以上,总测试时长172小时,相当于经历了30万公里的行驶 里程。更令人瞩目的是滑车试验:电池需承受60g的急停瞬间的加速度(F22战斗机最大值的9倍),远 超国标15-28g的极限。 安全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对生命的敬 ...
上海车展迸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24
2025上海车展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成为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风向标[2] - 车展规模庞大,包括1300余辆展车、千余家中外企业参展、193场新品发布会,凸显行业创新活力[2] - 中国汽车品牌凭借自信与实力站到车展中心位,跨国车企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并加大在华投资力度[8][9] 新车发布与产品创新 - 首发新车超过100款,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合资品牌紧追猛赶,跨国品牌展现"更中国"战略[3] - 比亚迪展示多款首发新车包括腾势概念超跑、海狮06DM-i等,以及仰望U8加长版豪华车[3] - 奔驰全球首发基于VAN.EA纯电架构的概念车Vision V,宝马发布三款"新世代"概念车及全新操作系统X[3] - 极氪、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展示兆瓦级超充技术,极氪V4极充桩单枪峰值功率达1.3兆瓦,华为产品最大功率1.44兆瓦[3] 智能化与安全趋势 - 车企在智能化宣传上更加克制,减少L2+++等夸大表述,转而强调安全性能[5][6] - 岚图CEO指出部分企业存在技术能力宣传与实际产品不符的问题,呼吁正确引导用户认知[5] - 赛力斯发布四大安全域智能安全体系,奔驰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6] - 行业认为智驾发展需以安全为前提,本届车展可能成为踏实发展智驾技术的新起点[6] 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 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16%,显示海外需求旺盛[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建议加快海外本地化战略[7] - 跨国车企改变策略,在中国设计新能源汽车再推向全球,体现中国市场重要性[8] - 日产汽车宣布2026年底前在华追加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9] 市场与消费趋势 - 车展与上海"五五购物节"联动,叠加各级补贴政策,促销优惠力度空前[10] - "汽车+"生态构建新消费场景,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10] - 跨界融合项目成为政策新导向和行业新趋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0]
华润微2024年研发投入11.67亿元 创上市以来新高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20: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19亿元,同比增长2.2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62亿元 [1]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6.47亿元,同比增长11.65%,净利润2.63亿元,环比增长20.18%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55亿元,同比增长11.29%,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50.68% [1] 业务板块表现 - 产品与方案板块中泛新能源领域营收占比提升至41% [1] - 功率IC产品在电机市场份额大幅攀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 [1] - 工业控制产品累计较同期增长39%,汽车电子产品累计较同期增长26% [1] - 制造与服务板块先进封装(PLP)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4% [2] - 先进封测基地润安项目功率封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37% [2]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约11.67亿元,创上市以来历史新高 [2]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11.53%,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 [2] 技术进展 - 高端掩模完成90-40nm工艺技术平台搭建,90nm产品实现量产交付 [2]
全新AUDI首款车型震撼登场!奥迪E5 Sportback开启豪华电动新章
经济观察报· 2025-04-29 15:25
(原标题:全新AUDI首款车型震撼登场!奥迪E5 Sportback开启豪华电动新章) 奥迪E5 Sportback所承载的不仅是一辆车的价值,更是一个百年品牌在变革时代的答卷:以"美美与 共"的姿态,在坚守德系精密工艺的同时,拥抱中国创新生态,为追求科技与豪华的新一代消费者,开 启"行于心动间"的未来出行体验。 4月22日,奥迪豪华新能源品牌AUDI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在上海车展前 夕全球首秀。这款专为中国高端年轻科技精英打造的四门纯电溜背轿跑,重新定义了豪华智能出行的标 准。从设计美学、智能科技到驾控性能,它不仅是奥迪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里程碑,更展现了对中国市场 需求的精准洞察。 合资创新:以"美美与共"理念扎根中国 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强调:"这是一款毫不妥协的奥迪——以全新开发的 AUDI智能数字平台为基石,奥迪E5 Sportback将标志性设计、高端智能、卓越性能和至臻品质完美融 合。" 奥迪E5 Sportback以动感车身比例(长4881mm×宽1960mm×高1479mm)勾勒出四门溜背轿跑的优雅姿 态,既传承奥迪 ...
新产品、新技术、高标准,奔驰开启“新豪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9:1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对奔驰意义重大,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扩大投入,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打造产品,全球首秀两款重磅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启产品和技术攻势,未来还将发布多款中国专属车型,公司在竞争中凭借“奔驰标准”和“底蕴”稳步前行 [2][3][5] 分组1:奔驰在华发展战略 - 2025年是奔驰电气化转型关键年,公司目标是与中国伙伴合作,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打造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并扩大投入 [2] - 公司将探索与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吸引人才,利用本土供应链,推进本土化进程 [3] 分组2:全球首发长轴距CLA车型特点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启奔驰未来几年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攻势,有长轴距、纯电、为中国专属打造三个关键词 [5][7] - 该车基于MMA平台打造,尺寸为4763/1856/1469毫米,轴距达2830毫米,较标准轴距车型增加40毫米,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 [6][8] - 动力上,电池包85度,百公里电耗10.9kWh/100km,CLTC工况续航可达866公里 [9] - 软件和体验根据中国客户习惯优化,后排娱乐系统由中国团队打造,辅助驾驶系统在中国开发 [9] 分组3:奔驰未来车型规划 - 到2027年奔驰将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是第一款 [10] 分组4:奔驰研发与安全标准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采用两档变速箱降低能耗,低速起步用11:1档位提速,高速驾驶用5:1档位节能 [12][13] - 每款奔驰新车上市前要进行15000次仿真模拟测试和150余次实车碰撞测试,本土车型额外进行30次碰撞测试 [13] 分组5:奔驰创新科技展示 - 奔驰在品牌科技日上展示电驱、驾驶、智舱等方面创新科技,如5微米厚的太阳能涂层组件,应用后在北京光照条件下每年可为中型SUV产生14000公里续航 [16] 分组6:奔驰面临的竞争与态度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考验车企成本、供应链把控能力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16] - 奔驰大中华区新负责人佟欧福面临中国客户对产品期待的压力,他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认为竞争让公司保持敏锐和投入 [17][18]
当打之年!设备龙头史上最优业绩出炉,半导体设备ETF(561980)V型反转!
搜狐财经· 2025-04-28 12:01
北方华创一季度财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1亿元,同比增长37.9% [1] - 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38.8%,创历史同期最佳表现 [1] - 公司推出近十年首次转增股本分配方案,每10股转增3.5股并派发现金红利 [3] - 截至上周五,公司市值突破2400亿元,年内涨幅高达16% [3] 半导体设备行业趋势 - 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凭借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正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3] - 2025年国内晶圆厂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上升至新高度 [3] - AI算力爆发与汽车电动化驱动全球半导体需求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4] - 消费电子回暖推动晶圆厂资本开支持续提升,设备行业业绩弹性与确定性兼具 [4] 北方华创产品与技术进展 - 刻蚀设备2024年收入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超30% [3] - 薄膜沉积设备2024年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66% [3] - 核心产品覆盖度与市占率显著提升 [3] - 离子注入设备等新品打开增量空间 [3] 半导体设备ETF表现 - 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早盘V型反转,收盘上涨0.62% [1] - 盘中成交额超1800万元,成分股北方华创、拓荆科技、海光信息等涨超1% [1] - ETF近期连续3日获资金增仓 [1] - ETF跟踪中证半导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超76% [4] 政策环境 - 重要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 [3] - 政策方向与半导体设备产业链技术攻坚高度契合 [3] - 预计将推动更多资源向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环节倾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