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icon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11:43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 - 自然资源部科技委会议强调要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多方协同,确保标志性成果产出[1][2] - 会议部署了科技专项监督检查和论文数据管理,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和风险管控体系[1][8] - 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处于从跟跑向领跑跨越阶段,将统筹"梦想"号、卫星遥感等设施平台提升效能[2][9] 工业遗存生态修复 - 杭州拱墅区通过土壤与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治理杭钢半山基地污染,累计修复土壤145万立方米[3][4] - 项目团队采集1609个土壤点位和4829件样品数据,采用在线监测技术提升监管效率[3] - 修复后地块规划减少住宅用地,新增公园绿地,打造大运河杭钢公园等文旅空间[4][5] 海洋卫星数据应用 -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2000-2024年中国近海水色要素数据集,空间分辨率达4千米[6] - 数据集涵盖叶绿素、悬浮物浓度等要素,服务于生态监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6] - 我国已建成海洋水色、动力环境卫星体系,未来将持续更新共享数据产品[6] 中韩海洋合作 -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双方将深化海洋科技与环境合作[9] - 黄海论坛作为两国海洋交流平台,以"健康之海、和谐之海"为主题促进区域合作[9] 乡村振兴用地政策 - 海南厅通过预留5%村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专项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10] - 推行"只征不转""先租后让"等灵活用地模式,优化产业项目基准地价[10][11] - 政策明确农村产业准入目录,对暂不确定用地范围的项目采用"占检示意"方式纳入规划[10]
生态红利变现,泰州姜堰这样点“水”成金
新华日报· 2025-04-29 05:5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 - 泰州市姜堰区水利局与泰州市鲍老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签约,以190.6万元出让淤溪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增值部分)经营权(五年) [1] - 此次交易是江苏省苏中地区第一单,也是全国平原水网地区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 [1] - 交易标的来源于姜堰区水利局系统治理的淤溪小流域,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淤、岸坡整治及生态修复等措施显著提升水土保持功能 [1] 生态产品定义与开发规划 - 生态产品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类,此次交易属于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1] - 泰州市鲍老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计划进行植被修复、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文旅开发,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1][2] - 公司将以生态资源为核心,结合淤溪镇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开发新业务领域 [2] 工作机制与未来规划 - 姜堰区构建"监测核算—市场交易—反哺保护"工作机制,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2] - 水利局将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与政策引导,确保生态功能不退化,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2] - 下一步将在花庄、张甸等小流域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3]
生态补偿让绿水青山保值增值有了制度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⑧
中国环境报· 2025-04-22 08:1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其作 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更好地处理好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关系,拓宽"绿水青 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 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其中,国家财政纵向补偿方面,我国主要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开展 综合补偿,通过林业草原转移支付资金、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等对不同生态 要素保护开展分类补偿。2013年到2023年,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从423亿元增加到1091亿 元,累计投入7900亿元。地区间横向补偿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建立了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场机制补偿方面,我国正在不断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排污 权、用水权、碳汇权益等交易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补偿。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建立长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是解决 ...
创新思路实现生态颜值价值双赢
经济日报· 2025-03-26 05:57
尽管我国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生态产品的价值量化 和核算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和准确的测量工具,导致其市场价值无法全面体现。生态产品的交 易与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生态产品无法像传统商品一样进行流转和抵押,制约了生态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等。未来,应多措并举,让生态有"颜"又有"值"。 创新思路实现生态颜值价值双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 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够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外溢"两手抓",是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区大力做好生态利用文章,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 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挖掘蕴藏在绿水青山中的金山银山,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 富,涌现出很多亮点和创新做法。例如,福建南平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从"卖林木"到"卖生态"的 转变;浙江安吉县通过竹林碳汇改革让"沉睡"的竹林活起来;四川南充市依托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 价成果,探索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