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PU
icon
搜索文档
3年亏损24亿,兆芯集成:技术不受限,募资超40亿研发新CPU
观察者网· 2025-06-23 16:11
公司上市与融资 -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6月17日获受理 拟募资41.69亿元 [1][2]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项目、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先进工艺处理器研发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国资控股 总部位于上海 在北京、西安等地设有子公司 [2] - 主营业务为高端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开先"系列桌面/嵌入式处理器和"开胜"系列服务器处理器 [3] - 实控人为上海市国资委 联和投资持股50.07% 威盛公司合计持股7.89% 国泰君安持股5.13%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亿元、5.55亿元和8.89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71% [9]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7亿元、-6.76亿元和-9.51亿元 累计净亏损23.54亿元 [9] -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45亿元、-9.35亿元和-10.65亿元 累计扣非净亏损29.45亿元 [9] - 研发投入分别为9.84亿元、9.88亿元和8.13亿元 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89.50%、178.00%和91.44% [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 2022-2024年分别为-6.58亿元、-4.87亿元和-10.94亿元 [10] 产品与市场 - "开先"系列处理器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87亿元、5.02亿元和7.61亿元 占比87.76%、90.58%和86.32% [13][14] - "开胜"系列服务器处理器收入快速增长 从2022年301.66万元增至2024年7599.98万元 [14] - 配套芯片收入相对稳定 2022-2024年分别为3704.16万元、4045.23万元和4465.25万元 [14] 技术实力 - 掌握通用处理器全平台实现技术 具备六大自主创新突破 包括自主指令集拓展与内核微架构设计等 [6] - 完成五代内核微架构演进升级 产品兼容X86指令集及Windows等国际主流操作系统 [6][7] - 与超过3000家合作伙伴形成超过20万个软硬件适配和优化项目 [7] 行业估值与对比 - 据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 兆芯集成估值为185亿元 [4][6] - 相比已上市国产CPU厂商 海光信息市值3105亿元 龙芯中科市值484亿元 [4] GPU行业动态 - 摩尔线程于2024年11月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估值达255亿元 实际控制人张建中持股44.07% [15] - 沐曦股份同样瞄准科创板上市 专注于高性能GPU芯片研发 控股股东为上海骄迈企业咨询合伙企业 实控人为陈维良 [15][16]
成立不到五年,这家GPU厂商即将A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9 18:54
上市进展 - 摩尔线程于2024年6月10日率先完成上市辅导 进入"辅导验收"阶段 成为国产GPU"四小龙"中进度最快的企业 [2] - 公司于2024年11月在北京证监局备案 由中信证券开展两期辅导 已建立符合上市公司标准的治理制度与财务内控体系 [3][4] - 202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 注册资本从2441.32万元增至3.3亿元 为IPO铺路 [12] 技术产品 - 推出三代全功能GPU芯片:"苏堤"(首代MUSA架构 支持AV1编解码)、"春晓"(220亿晶体管 性能较苏堤提升3-5倍)、"曲院"(性能较春晓再提升3-5倍) [7][8] - 2024年7月推出万卡级"夸娥智算集群"解决方案 支持FP8计算精度 可训练GPT/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 [8][9] - 累计获得425项授权专利 构建覆盖AI芯片/游戏显卡/集群的B+C端产品线 [7] 融资历史 - 成立至今完成6轮融资 累计金额达数十亿元 投后估值240亿元(2022年B轮) [10][11] - 主要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深创投/字节跳动/中移数字新经济基金等 2023年B+轮单轮超20亿元 [11]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张建中为英伟达前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 拥有20年GPU行业经验 [7]
国产GPU“四小龙”冲击上市,摩尔线程率先完成上市辅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2:37
摩尔线程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4年11月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由中信证券开展辅导 [1] - 2024年6月10日完成上市辅导,进入"辅导验收"阶段,成为国产GPU"四小龙"中进度最快企业 [1] - 中信证券完成两期辅导工作,公司已建立符合上市公司标准的治理制度、财务管理及内控体系 [1] 科创板政策利好 - 中国证监会6月18日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覆盖人工智能等行业 [4] - 第五套标准不设财务硬性门槛,侧重技术领先性与市场空间,与公司技术定位高度契合 [4] - 公司意向选择科创板上市,政策松绑为其IPO创造有利条件 [4] 公司股权与业务布局 - 实际控制人张建中持股44.07%,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拥有20年GPU行业经验 [5] - 业务覆盖AI芯片、游戏显卡及智算集群,是国内少数同时布局B端和C端的GPU企业 [5] - 夸娥(KUAE)智算解决方案支持万卡级部署,瞄准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 [5] 融资与估值情况 - 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红杉资本等国资与市场机构 [7] - 2024年估值达255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独角兽榜》第261位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产GPU"四小龙"中:燧原科技进入第三期辅导,募投方案仍在论证 [8] - 壁仞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但募投方案未定,股东核查工作量较大 [9] - 沐曦处于第一期辅导阶段,需完善股东穿透核查及募资可行性分析 [9]
信息量有点大:机架级别的ASIC来了…...
是说芯语· 2025-06-18 08:35
Meta MTIA芯片规划 - Meta计划推出三代MTIA芯片:V1(2025年底-2026年初)采用博通设计/广达制造,16计算刀片+6交换刀片垂直插入背板,混合液冷/风冷架构 [3] - V1.5(2026年中期)中介层尺寸翻倍超5个光罩,计算能力接近NVIDIA Rubin GPU,PCB达40层 [4] - V2(2027年)拟采用更大CoWoS封装,功率系统超170KW,需液冷到液冷散热 [4] 出货量目标与产能瓶颈 - 2025-2026年V1/V1.5合计目标出货100-150万片,其中V1.5占比更高但2026年CoWoS晶圆产能仅支持30-40K片 [5] - 2026年AI ASIC出货量可能首超GPGPU,当前谷歌TPU+AWS Trainium 2出货量已达NVIDIA GPU的40-60% [6][7] ASIC与GPGPU技术差异 - ASIC通过多芯片并联+高速PCB走线补偿性能:MTIA V1.5集成36颗ASIC,PCB需承载224Gbps DAC线(NVLink 4的2倍) [11][12] - 热管理要求更高:MTIA V2单芯片4kw功率密度达B200的143%,需高导热率CCL材料(>1.5 W/mK)及40层PCB结构 [12] - 封装复杂度显著提升:V1.5封装尺寸5倍光罩超Blackwell的3.3倍,微孔加工精度需提升50% [12] 产业链价值重构 - ASIC PCB市场2025-2026年CAGR超100%,理论存在4倍增长空间 [16] - 沪电股份为Meta MTIA供应40层PCB/M8混合CCL,224G PAM4信号损耗控制技术被低估 [17][18] - 高端PCB厂商绑定大客户是关键逻辑,胜宏/生益/沪电需加速扩产 [19] 行业竞争格局 - NVIDIA当前占据AI服务器市场80%以上价值份额,ASIC仅占8-11%但增速更快 [6] - 大厂采用ASIC虽BOM成本更高,但定制化设计可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供应商价值 [9] - NVIDIA CEO认为多数ASIC项目将因量产BOM/商业价值不足而取消 [10]
收评:沪指涨0.43% 美容护理及免疫治疗板块涨幅靠前
新华财经· 2025-06-03 15:22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主要股指3日早间普遍低开,随后震荡上扬,收盘时三大指数均收涨,沪指报3361.98点,涨幅0.43%,深成指报10057.17点,涨幅0.16%,创业板指报2002.70点,涨幅0.48% [1] - 盘面上美容护理及免疫治疗板块涨幅靠前,贵金属、创新药、CRO概念、培育钻石、新冠药概念、宠物经济、减肥药、游戏、乳业、中小银行等板块亦有较大幅度上涨,钢铁、家电、煤炭等板块跌幅靠前但整体跌幅不大 [1] - 科创综指报1172.20点,涨幅0.76%,北证50指数报1423.15点,涨幅1.03% [1] 机构观点 - 巨丰投顾认为A股市场已逐渐探明底部并呈现中长期投资机会,短线可关注兼并重组、黄金、石油等涨价题材,中线建议持续关注大消费、半导体、机器人等受益于政策支撑的行业 [2] - 国金证券6月行业关注重点包括黄金/黄金股低吸机会、创新药短中长期改善预期、三大运营商及基建等"增长型红利"资产,以及AI产业逻辑催化的科技领域如光芯片、GPU、云计算等 [2] - 东吴证券建议6月配置关注科技产业趋势方向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题材催化方向如内需消费、可控核聚变,以及中期基本面改善方向如创新药、军工电子 [3] 行业动态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倡议抵制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的"内卷式"竞争行为,提出以销定产、合理制定目标、减轻经销商库存压力及流动性资金压力等措施 [4] - 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意见优化电力市场准入环境,支持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并加强发电类电力业务许可管理 [5]
涨不动的A股,该怎么办?丨智氪
36氪· 2025-05-25 16:35
市场表现与结构特征 - 2025年以来万得微盘股涨幅达23.04%且连续7年上涨 北证50年内涨幅达32% 万得银行指数年内涨幅9% [3] - 当前市场状态与2023年相似 高活跃度与弱盈利组合推动资金涌入小微盘股 2024年盈利下滑促使红利策略主导 924政策重新激活市场活跃度 [3][4] - 2025年上证指数在3200-3400点震荡 成交额维持在万亿以上 小微盘股因交易属性强再度走强 [4] 盈利状况分析 - 2024年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0.7% 单季度降幅逐季扩大 但估值抬升推动指数上涨6.15% [5] - 2025年一季度盈利同比上涨6.4% 但亏损股比例达29.2% 接近2009和2020年高位 利润增量集中于农林牧渔、有色金属、电子、家电和机械设备行业 [6] - 4月PPI同比下降2.7% 环比下降0.4% 下行趋势延续 PPI未现拐点前A股盈利难有普涨基础 [6] 估值水平评估 - 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市盈率32.33倍 处于近5年73%分位和近3年99%分位 多数宽基指数估值达5年高位 [7] - 创业板指估值受权重股压制 但万得创业板指三年估值分位数84.21% 五年分位数52.16% 实际处于高位 [7] 市场趋势与资金动向 - 市场缺乏全面上涨基础 震荡或震荡下行概率较高 板块轮动为主要特征 [9] - 当前万得全A成交额回落至1.1-1.2万亿元 接近2025年1月水平 需热点事件激活突破 [13] - 1月市场仅有色、机械设备、汽车、银行四个行业上涨 资金偏好业绩确定性行业而非单纯股息率 [11][15] 配置策略与行业偏好 - 资金加大业绩确定性追求 规避绩差股 安全边际高、估值低细分板块及政策提振的大消费板块受关注 [16] - 科技和成长板块反弹幅度较大 可切换至大金融、中字头、红利板块以平滑净值曲线和控制回撤 [16] - 有色、机械设备、汽车行业在25Q1盈利正增长 电子行业受益AI催化 家电和机械设备受益以旧换新政策 [6][11]
特供中国的阉割版Blackwell-B40的几点信息
是说芯语· 2025-05-21 22:28
英伟达特供中国GPU计划 - 英伟达计划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特供中国GPU 替代此前被禁的Hopper架构H20 [2] - 新GPU可能命名为B40或6000D 预计7月初发布 从设计到量产仅用3个月 反映公司供应链高效 [3][4] 技术参数分析 - 显存带宽预计限制在1.7-1.8TB/s 低于H20的4TB/s 可能采用GDDR6或GDDR7内存替代HBM [3][4] - NVLink单向速度约550GB/s 配合CUDA支持 性能仍可能超越游戏GPU如RTX5090D [3] 市场预测与竞争格局 - 广发海外预测B40到2025年底出货量达100万片 [3] - 华为昇腾系列2024年出货量已达64万片 受H20禁令影响 2025年出货量预期上调至超100万片 [3] 供应链与生产策略 - 台积电成熟工艺支撑快速量产 设计调整仅涉及HBM到GDDR的内存替换 [4] - 原H20产线提前规划转向Blackwell架构 禁令加速产品迭代进程 [4]
对话季宇:大模型非必须在GPU跑,CPU内存带宽已足够
虎嗅APP· 2025-05-18 21:51
核心观点 - 行云集成电路创始人季宇提出通过CPU内存替代GPU显存运行大模型,可将本地部署成本从百万级降至十万级,挑战行业传统认知 [9][10][19] - 公司定位为技术路线验证者,通过DeepSeek一体机等产品推动大模型从超算竞争转向消费电子级普惠应用 [14][18][25] - 自研GPU的核心逻辑是重构芯片架构,保留DDR内存性能同时剔除冗余组件,进一步降低成本 [23][24] 技术路线创新 - **成本突破**:采用服务器级CPU(12通道DDR5内存)实现1.2TB/s带宽,超过RTX 4090显卡(1TB/s),单机成本从80万GPU投入降至十万级 [13][19] - **架构设计**:计划研发专用计算卡,保留内存通道但去除CPU冗余物理核,最大化性价比 [24] - **软件优化**:通过极致调优使内存方案达到超算级体验,打破"GPU必需"的行业惯性 [21] 产品战略 - **DeepSeek一体机**:定位概念验证产品,采用公版硬件组装(8张H20芯片成本约80万),目标证明低成本路线的可行性 [8][9][14] - **蚁群计划**:用300-400万预算搭建"褐蚁"集群,支持500-1000并发,降低创业团队进入门槛 [25] - **商业逻辑**:模仿英伟达颠覆英特尔的历史路径,通过新场景定义而非性能追赶实现行业变革 [17][18] 行业洞察 - **趋势判断**:大模型需从超算级设备转向消费电子级价格(十万级)才能触发经济循环 [18][25] - **竞争壁垒**:行业惯性导致厂商难突破GPU依赖,但内存方案存在软件优化构建的护城河 [20][21] - **生态构建**:主动放弃硬件门槛,推动技术普惠化以扩大应用生态 [22]
腾讯ai说了啥
小熊跑的快· 2025-05-15 07:44
昨天腾讯收入微超市场预期.capex 比彭博预测高,但环比下降了一些。 市场最关心对AI的表述。 对ai的定位: A:通用型智能体AI可以通过调用工具和多步骤操作完成复杂任务,腾讯正在"元宝"、"艾玛"等原生AI产 品中培育这种能力。随时间推移,AI将从简单问答逐步进化到具备长链条思考、推理和跨应用操作能 力。在微信生态中,腾讯还可以构建另一种代理AI,通过整合社交关系链、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 等组件,形成与其他通用型智能体AI差异化的产品。比如用户可以通过AI直接调用微信生态内数百万 小程序的商业服务能力,这在其他平台难以复制,未来可能成为腾讯的差异化产品。 关于商业模式,广告业务已通过AI提升精准投放获得增长,AI能够增强广告精准投放能力,直接转化 为更多的广告收入。交易场景与广告的联动效应也日益显著。广告直接促成交易,进而体现广告价值。 而GPU租赁目前优先级较低,属于新兴领域,更像是转售业务,当GPU供应紧张时,租赁业务并非腾讯 的首选。 订阅制并非中国AI业务的主要模式,目前所有人都在免费提供AI服务,因此国外的订阅模式 并不适用于国内电商领域的主流AI商业模式。 对GPU的采购: Q:管理层如何 ...
景嘉微(300474) - 300474景嘉微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20:50
公司基本信息 -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于 2025 年 4 月 29 日 15:00 - 16:00 以网络远程方式面向全体投资者举行,地点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云访谈”栏目 [2]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裁曾万辉,副总裁、董秘周振武,财务总监刘奕,独立董事欧阳宇翔,保荐代表人张希朦 [2]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坚持创新发展驱动,以研发积累加速产品迭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2] - 整合人才与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队伍建设,推动新产品研发 [2] - 发挥产品多场景、规模化应用优势与高度定制化能力,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 [2] 产品推广情况 - JM11 系列可应用于服务器等设备,受多种因素影响业务效果不确定,暂不对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3] - 景宏系列产品持续推广,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46,634.24 万元,2025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0,245.83 万元,销售情况以公司公告和定期报告为准 [3] 行业及财务情况 - 行业情况详见 2025 年 4 月 24 日披露的《2024 年年度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4] - 财务情况查阅 2025 年 4 月 24 日披露的《2024 年年度报告》及《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3] 研发投入情况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总额为 92,725.91 万元,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 39.74% [5] - 2025 年第一季度共投入研发 6,984.74 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 68.17% [5] 募投项目情况 - 募投项目“高性能通用 GPU 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面向图形处理和计算领域,公司将积极推动增发募投项目实施,情况以公司公告为准 [5] - 公司按规定披露 24 年募集项目进展 [6] 人才团队建设 - 公司重视研发队伍建设,已组建核心研发团队,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引进高端研发人才,提供多通道发展途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