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美味新高度!看萍乡经开区“舌尖经济” 如何跑出加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4:03
产业发展现状 - 萍乡经开区食品产业园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高效协作 工人生产干劲十足 [1] - 赴野士(江西)生产车间订单充足 正全力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智能搬运机器人提升仓储物流效率 [2] - 甘源食品生产线数字化调控高效运转 自动化设备成为产业升级的有力注脚 [2] 产业平台建设 - 经开区打造专业化载体平台 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 智慧冷链仓储中心 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等关键设施 [4] - 创新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 整合行政审批 要素协调 人才招聘 融资对接 技术支持等全流程服务 [4] - "硬件高标准+服务全方位"双重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缩短项目投产周期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4] 产业集群与产能 - 经开区锚定食品医药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以甘源食品 百约食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 [6] - 园区已汇聚赴野士(江西) 元宝食品 悦禾食品等十余家知名企业 覆盖休闲食品 功能营养品 烘焙制品等多细分领域 [6] - 甘源五期2024年底投产 新增年产能3万吨 预计年增营收超5亿元 [6] - 赴野士(江西)年产值可达4亿元 产品包括能量补充 运动恢复等六大类营养粉剂 [6] 数字化转型 - 甘源食品应用数字化生产线 关键工艺环节精准控制 生产效率提升60% [8] - 赴野士(江西)构建可视化生产管理平台 实时数据监控与算法优化 全流程自动化率超90% [8] - 元宝食品建成智能烘焙生产线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年产能突破4万吨 [8] - 经开区与江南大学 南昌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 推动1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 [8] 营收与增长 - 2024年经开区食品企业实现营收30.49亿元 同比增长28.7% [10] - 随着新建产能持续释放 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40亿元 [10]
突破己内酰胺成套技术的“三道关卡”
中国化工报· 2025-06-17 10:58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己内酰胺是第二大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尼龙6的单体,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电子、汽车、航天航空等新材料领域 [2] - 国内己内酰胺产业长期面临"三道关卡":环己酮生产工艺碳原子利用率低、三废排放量大;过氧化氢生产技术受制于国外封锁;产品性能不能满足高速纺要求 [2] - 40年前我国主要依赖进口,虽投资上百亿元引进技术,但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无法满足需求 [2] 技术创新突破 - 国际首创环己烯酯化加氢制备环己酮新技术,碳原子利用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三废排放量减少90% [3] - 国内首创流化床过氧化氢生产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本质安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3] - 开发己内酰胺内在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使产品100%满足高速纺要求 [4] - 全流程降碳减排生产技术使二氧化碳和"三废"排放量分别下降43%和73% [4] 产业化成果 - 在湖南石化建成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60万吨/年生产装置 [5] - 使CO2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74%,能耗下降近300千克标油/吨 [5] - 生产成本下降近3000元/吨 [5] - 2024年该技术被评为中国工程院成立30年30项重大工程之一 [5] 研发模式 - 采用"需求共研、分工协作、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 [5] - 建立"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工程转化-产业升级"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 [5] - 联合多家单位系统攻克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
琼中中平镇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项目助农增收
海南日报· 2025-06-17 09:05
项目概况 - 琼中中平镇黎明村利用1000亩荒地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 种植燕窝果 黄金山竹 高产油棕 红毛丹等原产国外的"新奇特优"品种 [1] - 项目采用生态智慧农业模式和数字农业平台 计划建设智慧果蔬园并创建有机高端水果品牌 [1] - 产业园规划新增种植100亩妈咪果 100亩椰柿和200亩澳洲坚果 这些高价热带水果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2] 区位优势 - 选址琼中因其低纬度高海拔地理特征和热带雨林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条件适宜果蔬种植 [2] - 项目紧邻万洋高速中平出口 毗邻万泉河和红岭水库 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景观资源 [3] 运营模式 - 企业4年前已在琼中营根镇建立燕窝果种植基地 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 [2] - 中平镇政府主动引进企业 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开发荒地资源 [2] - 计划延伸产业链 发展热带果蔬研学 四季采摘 共享农庄等业态 实现农业与旅游结合 [3] 社会效益 - 项目覆盖脱贫户和监测对象617户2450人 预计惠及中平镇2450名村民 [2] -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 产供销一站式"模式提升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价值 [3]
广州新华携手华为、讯方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今年拟招生150人
搜狐财经· 2025-06-16 23:51
合作背景与签约仪式 - 广州新华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框架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今年计划招生150人[1] - 签约仪式在东莞校区举行,校企三方将整合教育资源、技术优势与行业经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1] - 广州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强调合作是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关键举措,旨在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人才[3] 参与方与核心表态 - 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副总裁赵祎鑫表示将依托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优势,通过构建AI创新平台、支持校级智算平台建设等举措助力学校发展[5] - 讯方总工程师丁振强提出将整合三方资源探索AI赋能教育新模式,提供技术设备支持、人才培养服务与高效协作机制[5] - 新任产业学院院长熊健表示将推动科研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发展,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合作[8] 合作内容与战略方向 - 三方合作基于华为全栈技术能力和开放生态体系,聚焦协同技术创新、产教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三大领域[8] - 具体措施包括共建科研平台推动AI技术转化、开发ICT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技术人才、打造智慧校园网络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8] -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学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也是华为和讯方推动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布局[8] 未来规划与行业影响 - 三方将持续优化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目标成为"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典范[8] - 合作旨在为数字中国建设输送更多AI领域创新人才,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8]
产教融合新征程: 大视听专委会启航推进万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视听专委会成立 - 大视听专委会在苏州成立,旨在依托浙江省在内容制作、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优势,推进万亿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专委会由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潘俊杰担任首届主任,并与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理事长苏志刚共同揭牌 [3] - 专委会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立足产学研做好院校同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多方协同创新带来更多优秀产学研项目 [12] 三大行动计划发布 - 校园思政院线计划:丰富校园文化,打造思政教育新场景 [6] - 全国大学生写手培育计划:孵化内容创意人才,打造高校剧本创作研究院 [8] - 百项实训成果扶持计划:围绕视听新技术/材料、装备智能制造、动漫游戏、影视文创、跨境电商、演绎传媒等领域扶持百项成果产业转化 [10] 专家观点分享 - 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原主任陈锋强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面向未来十年的挑战加以设计 [14]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从课程体系改革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案例深度分析产教融合问题 [16] - 苏州工学院校长姜建明阐述产教融合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思考 [18] -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任君庆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三类重要样态案例和发展路径 [20] 院校创新实践 - 6所院校代表分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多元路径,涵盖家政产业、制造业提质升级、思政引领、边疆民族地区工程师培养、新能源产业、新文科建设等领域 [26] - 9所院校分享跨境数字经济、畜牧现代产业等领域建设经验,涉及医药、大健康、化工、高职、装备制造、地域特色产业等多元赛道 [28] - 这些实践探索为全国院校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产业学院建设样本,助力产科教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 [30] 论坛成果与共识 - 论坛搭建产教融合交流合作高端平台,凝聚"产科教协同、育时代新人"的行业共识 [31] - 未来需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协同,破解产教融合痛点难点,推动产业学院成为人才培育高地与产业创新引擎 [31]
千亿级食品产业有了共享技术研发平台
长江日报· 2025-06-16 08:25
行业技术平台建设 - 东西湖区成立食品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整合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1] - 该中心提供"研发、中试、检测、转化、应用"全链条服务,目标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1] 区域产业集群规模 - 东西湖区聚集周黑鸭、良品铺子、蒙牛、益海嘉里等4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工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1] - 该区域食品工业产值占武汉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华中最大食品产业集群 [1] 产业升级需求 - 传统食品企业面临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压力,蒙牛等企业提出产品创新、质量管控等技术需求 [1] - 技术研究中心旨在解决人才与技术支撑短板,促进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 [1] 检测技术突破 - 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将食品污染物检测周期从24小时压缩至3小时,单次检测种类从2种增至3种 [2] - 相关技术已转化为国家标准并于2024年8月实施 [2] 机构专业能力 - 该检验所为国家级机构,资质覆盖食品全产业链,年均完成抽检2万批次 [2] - 承担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检验及食用油抽检监测牵头工作 [2]
产学研协同推动行业升级,宝洁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创新成果落地
新京报· 2025-06-15 14:2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消费者对织物护理产品的功效需求不断提升,洗涤市场正在经历变革升级 [3] -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导致核心功效成分添加不足等"乱象"层出不穷 [3] - 洗涤行业在供需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低质产品供大于求,高品质产品稀缺 [5] - 消费者需求从单纯的"洗干净"向多层次转变 [5] 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 聚焦产业痛点难点,加大研发与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3] - 行业协会帮助消费者明确"好洗衣产品"标准,推动行业重回品质竞争正轨 [3]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零售商和平台做好宽类窄品的选品工作,主动淘汰低质产品 [5] 企业创新与实践 - 宝洁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成立,旨在推动织物护理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性创新 [3] - 研究院在清洁去渍、抗菌洁净、持久留香、环保可持续四大方向进行科研投入 [3] - 洗衣免搓粉及洗衣原液的面市是对传统洗衣产品和洗衣方式的重构 [3] - 汰渍、碧浪品牌推出的洗衣免搓粉和洗衣原液得到广泛正向口碑,是行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5] - 宝洁依托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及全球创新网络,突破洗衣原液产品稳定性的技术难题 [5] 行业标准与规范 - 《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预计今年发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5] - 标准从原料、产品、标识到安全风险给出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执行 [5] - 菌螨方面标准制定将更加透明化 [5] 产学研合作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分享校企合作催生技术创新的经验 [5]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分享菌螨标准制定的方法 [5]
“天山对话:推动新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系列活动在乌鲁木齐举行
新华社· 2025-06-15 13:59
活动概况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乌鲁木齐主办"天山对话:推动新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系列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产学研深度融合 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设置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合作签约、考察调研等多个环节 [1] 参会嘉宾 -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量、新疆大学校长马新宾等科研专家、企业家和高校代表出席 [1]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齐向东强调新疆作为连接中亚的重要通道,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活动内容 - 开幕式围绕地质勘探、新质生产力、能源开发、生态水务等关键领域展开探讨 [1] - 启动"中国产学研丝路化石保护与研究联合实验室""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乌鲁木齐分中心"等9个项目 [2]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布200项科技成果,涵盖能源资源开发、农业现代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 [2] - 新疆交通投资集团、新疆野马文化、新疆维吾尔药业等企业入选"中国(新疆)产学研深度融合好案例" [2] 专项会议 - 举办"生态环境保护产学研创新实践案例交流会""生态治理与数智科技创新交流会""人工智能+机械工业教育创新发展交流会"等专项会议 [2] - 嘉宾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调研考察 [2]
五粮液推出首部非遗文化片/珍酒战略级大单品上市/西凤:宴席突破是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6-15 12:38
仁怀酒企"油改电"进展 - 仁怀市已有92家酒企完成"油改电"改造 [2] - 改造实现酒企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2] - 为酱酒产业提供更广阔的绿色发展空间 [2] 五粮液非遗文化推广 - 五粮液推出首部非遗专题文化片《天工五粮》 [2] - 影片于第九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式发布 [2] - 紧扣"非遗 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2] 汾酒紫砂研究院成立 - 汾酒集团与宜兴爱宜艺术陶瓷合作成立紫砂研究院 [2] - 江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步落户研究院 [2] - 将推动产学研合作及技术创新 [2] 珍酒新品发布 - 贵州珍酒推出战略级大单品"珍酒·2020真实年份" [2] - 新品又称"大珍·珍酒" [2] - 在酒体品质、包装设计、防伪溯源等方面全面升级 [2] 西凤酒市场策略 - 西凤酒强调"氛围即销量"的营销理念 [2] - 网点开发是基础 需加强终端陈列和广告布局 [2] - 宴席市场突破是关键策略 [2] 富邑葡萄酒集团低醇产品布局 - 富邑投资1500万澳元建设低/无醇葡萄酒生产设施 [2] - 采用尖端脱醇技术及自主研发专利工艺 [3] - 将生产旗下多个品牌的低/无醇酒款 [3] - 计划10月推出新低醇品牌"Sorbet"(酒精度≤8%) [3] - 产品线包含混酿起泡酒、桃红及多种风味葡萄酒 [3] - 全球无/低醇葡萄酒2024-2028年预计年复合增长5% [3] - 中国市场无醇酒常用于商务宴请 低醇酒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3]
一串数据反映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度 我市持续以“真金白银”破除创新瓶颈
镇江日报· 2025-06-15 07:18
科技创新政策措施 - 镇江市科技局牵头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5方面22条举措,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 - 政策涵盖优化创新机制、建强平台载体、激发企业动力、推动成果转化、强化要素保障,对顶尖人才引进提供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科技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1] 创新型企业培育 - 镇江市现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35家、高新技术企业1617家,通过《镇江市科技招商实施方案》组建超160人科技招商队伍,组织80余场招商活动 [2] - 市级科技计划中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提供最高20万元研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最高15万元 [2] 产学研融合支持 - 连续5年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大会",与1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模式解决300余项"卡脖子"难题,促成500余项产学研合作 [3] - 推动"科技副总""技术副总"校企联动,对申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的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深化区域创新网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