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国际双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便利化水平提升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广西日报· 2025-06-26 09:42
双循环便利地建设进展 - 投资、贸易、消费、资金流动、人员往来、物流畅通六大方面便利化水平提升 [1] - 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设立 [1] - 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获批打造 [1] - 边境地区外籍人员入境务工试点获批开展 [1] - 南宁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及桂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列入国家建设名单 [1] - 南宁、百色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 [1] 立体联通网络建设 - 平陆运河、黄桶至百色铁路、合浦至湛江高铁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 [2] - 北部湾港开通至阿联酋首条滚装航线,运输时效提升10%-15%,较传统路径缩短4-10天 [2] - 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综合作业效率提高30% [2] - 海铁联运班列自2017年开行以来累计发运量超230万标箱 [2]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2] - 布局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新兴企业,形成"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跨境产业生态 [2] - 实施产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 [2] 开放合作深化 - 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平台能级 [3] - 扩大RCEP出口原产地证明应用享惠范围 [3] - 深化通关便利化,组织海外货源经桂入境、国内货源由桂出海 [3] -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形成214项制度创新成果 [3] 营商环境优化 - 5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 [3] - 县级以上99.83%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3] - 91.7%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可网办" [3]
“内外一体”拓格局(评论员观察)——直击2025经济新现象④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10
中国经济发展活力与开放格局 - 中国制造与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吸引力 海外游客倾向于携带空箱来华采购中国商品 智能产品等特色商品需求旺盛 [1] - 上海定兴路6号蛋饼店铺成为国际化消费场景代表 不同国籍消费者聚集体现中国市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1] - 长三角"包邮区"区位优势带动安徽南陵县发展智能物流装备产业 其物流分拣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 [2]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 县域经济发展突破行政区域限制 通过开放合作实现产业形态多元化 典型案例显示跨区域资源整合成效显著 [2] - 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推动区域壁垒打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要素市场改革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 - 区域重大战略叠加效应显现 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共同进步 为更多地区创造发展机遇 [2] 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 - 汽车制造业存在两种产业链模式 部分"链主"企业通过压榨上下游转嫁风险 另部分注重协同创新实现共赢 [3] - 健康产业链生态强调"链主"与"链属"企业共同体意识 非零和关系下形成"五指攥成拳"的协作格局 [3] - 产业链良性互动需要打破"内外有别"观念 建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融通发展机制 [3] 新发展格局构建 - 市场准入持续放宽与营商环境优化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 - 外资市场准入放宽与内外贸一体化加速 促进国内外要素资源高效配置 [3] -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机制逐步完善 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3][4]
京疆亚货运班列双向首发 打通“双向贸易”新通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4:58
京疆亚货运班列开通 - 京疆亚货运班列23日在北京平谷和新疆和田同步发车,标志着连接京疆的经贸运输新通道正式开通 [1] - 班列包括商品汽车专用货车和冷藏集装箱货车,形成"疆货东进、京货西行"双向贸易格局 [1] - 北京发出的班列满载汽车等工业品,满足新疆和田高端工业品需求 [1] - 反向班列搭载和田大枣、葡萄干等特色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 [1] 班列运行机制 - 铁路部门实施"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机制提升运输效率 [3] - 乌鲁木齐局集团库尔勒铁路物流中心通过精细化保障机制实现装车作业高效流畅 [3] - 班列全程约4400公里,承载29节集装箱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3] - 和田地区将持续完善班列运行机制,推动物流贸易通道向中亚地区延伸 [3] 经济影响 - 班列解决新疆农产品"质优价廉但运距受限"矛盾,实现产区与销区高效物流对接 [3] - 连接首都经济圈与新疆资源优势,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3] - 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 - 为京疆两地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1]
第9届南博会|昆明“好房子”楼盘推介活动借势启幕展现城市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6-23 08:03
昆明城市价值与房地产发展 - 昆明凭借"一带一路"关键节点战略地位和"中国春城、国家战略支点城市"定位,通过"一枢纽、四中心"建设加速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3] - 房地产业对昆明发展意义重大,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商业商务空间推动产业融合、提供优质居住环境吸引人才并提升城市形象 [3] - 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建设推进为昆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 房企项目展示与创新 - 云南万科、保利发展云南公司、龙湖地产等9家实力房企携29个精品项目参展 [3] - 项目展示紧扣"好房子"标准,涵盖绿色建筑理念、智慧社区建设、职住平衡规划等创新维度 [3] - 针对年轻刚需群体、改善型家庭及旅居需求客户等不同消费群体提供特色户型与贴心服务 [3] 平台与渠道支持 - 贝壳找房昆明站上线旅居专区,面向全国132城推荐云南好房子,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找房途径 [4] - 昆明房协联合10家会员企业借助南博会平台设立"好房子"推介展区,展示城市价值与行业创新成果 [6] - 活动搭建了优质楼盘与置业者的高效沟通桥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并推动项目销售 [6]
1至5月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6.41亿吨 同比增长3.1%
快讯· 2025-06-22 11:20
国家铁路货运数据 - 1至5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6.41亿吨,同比增长3 1% [1] - 日均装车量达18 1万车,同比增长4 2% [1] - 货运增长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1]
国内国际双循环”加速构建,跨境旅行意愿提升,深度、特色体验成“新宠”
财联社· 2025-06-20 09:25
出境游市场复苏与政策支持 - 上海航空开通国内首条上海浦东至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航线[1] - 马来西亚与中国免签政策延长5年[1]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新增非洲、中东、中亚及新加坡离岸人民币中心参与者[1] - 2025年6月起中方对巴西、阿根廷等南美五国试行免签政策[3] - 中乌互免签证协定于2025年6月1日生效[3] - 深圳口岸一季度出入境人员超6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2%[3] 出境游市场表现与数据 - 端午假期冲绳、巴厘岛机票订单分别增长81%、52%[1] - "五一"假期内地用户境外微信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7%[1] - 202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达1.46亿人次,接近2019年水平[5] - 2025年中国出境游市场有望持续升温[5] 企业布局与服务创新 - 飞猪推出出境游旅行社四大支持举措[4] - 携程与摩洛哥国家旅游局签署三年战略合作协议[4] - 招商银行信用卡推出"非常境外游"活动,提供汇率补贴和消费返现[8] 出境游新趋势与特征 - 游客更关注性价比、饮食住宿条件和新奇体验[6] - 旅行商推出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等分众产品[6] - 深度体验当地文化、美食成为新趋势[6] - 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带动旅游消费[6] 交通与金融支持 - 一季度28家中方航司和100家外航在华运营国际客运航线[7] - 与"一带一路"国家航班恢复比例达94.5%,超平均值10.6个百分点[8] - 国家外汇管理局实施降准降息等政策稳定外汇市场[8]
畅通经济大动脉  打开发展新空间(人民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港口发展与运营 - 曹妃甸港区今年前5个月实现货物吞吐量超2.26亿吨,占唐山港近2/3 [3] - 港区服务涵盖煤炭、铁矿石等货种,已建成105个泊位,计划再建115个泊位 [3][6] - 国投曹妃甸港翻车机房可并排驶入4列满载8400吨煤的列车,3万多吨煤70多分钟卸完 [4] 能源运输与保供 - 每年约2亿吨北方煤炭通过曹妃甸港区实现北煤南运 [4] - 2024年曹妃甸港区接卸进口LNG623万吨、外输天然气88.2亿立方米 [5] - 新天LNG项目二、三期建成后,港区LNG外输能力将提升66% [5] 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 - 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约2.5小时 [7] - 曹妃甸港区日均高效进出船舶110余艘,48小时可卸完17万吨铁矿石 [8] - 线上平台实现煤炭翻堆、卸装等流程自动测算,工序衔接更紧密 [4] 内陆港与多式联运 - 曹妃甸港区已在北方地区建立25个内陆港,多伦内陆港设计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 [10][13] - 多式联运"一单制"省去分别办理提单的麻烦,降低物流成本 [11] - 2024年包头钢铁集团从曹妃甸港区运进约44万吨铁矿石 [12] 产业协同与开放格局 - 首钢京唐公司逾六成钢产品通过海运发往全球,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15] -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京津产业项目317个,推动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 [16] - 巴威装备制造公司实现"北京研发、河北转化"协同创新模式 [16]
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风头正劲 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前海河套领题亮招
深圳商报· 2025-06-20 04:35
前海合作区发展成果 - 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同比增长10.1%,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市60.4% [2]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形成的48项经验举措中,有17项在前海率先实施,包括企业开办"双录签名"、产业资金"AI+审批"等创新举措 [2] - 前海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科技服务、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等产业,构建具有深港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前海国际化战略 - 前海将打造"四个圈":国际"服务圈"(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国际"创新圈"(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国际"生活圈"(建设国际化社区)、国际"朋友圈"(依托香港联通世界优势) [4] - 前海将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3]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的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367亿元,年均增长25%,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广东自贸区67% [7] 河套合作区规划 - 河套合作区快速筹集80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汇聚1.5万名科研人才,将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5] - 河套将实施国家级科技金融先行先试政策,简化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注册流程,探索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 [6] - 新皇岗口岸将于明年投入使用,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提升人员通关便捷性和科创空间 [7]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贸易发展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加快发展,巩固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优势,培育先进制造、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出口新动能 [8] - 片区将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QFLP和QDIE试点,拓宽跨境双向投融资渠道 [8] - 推动外资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培育细胞与基因产业生态链 [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前海、河套片区将出哪些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22:4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赋予深圳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 [1] - 前海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科技服务、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等产业,构建具有深港特色、前海特点、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4] - 前海将发展高端航运、海工装备、海洋生命健康、海洋文旅等产业,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 [4] 前海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 [4] - 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同比增长10.1% [4] - 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增长42.4% [4] - 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同比增长7.4%,占深圳市的60.4% [4] 前海产业发展规划 - 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4] - 加快建设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前海离岸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4] - 构筑国际"服务圈",营造国际"创新圈",打造国际"生活圈",扩大国际"朋友圈" [5] 河套合作区发展现状 - 河套合作区快速筹集建设了80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汇聚了1.5万名科研人才 [6] - 取得"12345"初步成果:1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3个国家实验室分支机构,440余家高水平科技企业,5家由我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 [7] 河套合作区未来规划 - 打造河套教育科技人才高地,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 [7] - 打造河套要素便捷流动的"窗口",推动实施国家级科技金融先行先试政策 [7] - 打造河套制度型开放创新体系,探索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及停居留政策 [7] - 打造河套国际一流创新环境,推动出台河套深圳园区条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 [7]
通用股份控制权成功转让 苏豪控股成为控股股东
中证网· 2025-06-17 22:14
股权变更与战略合作 - 红豆集团以协议转让方式向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转让38942523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50%)[1] - 股份转让完成后,苏豪控股成为控股股东,江苏省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1] - 此次合作将为公司提供国资支持,推动国际化战略及智能制造、绿色化转型[1] 公司战略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围绕"5X战略计划",在中国、泰国、柬埔寨建立生产基地,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加速海外办事处和分公司建设,增强国际客户营销服务[1] - 未来10年目标:实现国内外5大生产基地、5大研发中心、500家战略渠道商、5000家核心门店及5000万条以上产能规模[1] 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 - 成功打造半钢胎"黑灯车间"和全钢胎"5G碳云智能工厂",推动智能化生产[1] - 持续提升"人效、品效、能效"[1] - 未来将以"新制造"推动智能化转型,以"新动能"引领产品创新[2] 市场拓展与业态升级 - 借助苏豪控股的国际贸易网络和经验,拓展国际市场[1] - 抓住"国内国际双循环"机遇[1] - 以"新业态"拓展全球市场,推动轮胎行业高质量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