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新能源浪潮冲击柴油机市场、海外运维业务受挫,华丰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下滑超七成
华夏时报· 2025-10-04 16:1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73亿元,同比下降33.10% [2][3] - 归母净利润为1315.23万元,同比大幅下滑71.94% [2][3] - 扣非后净利润为1155.07万元,同比下降74.66% [3] - 柴油发动机及机组营收0.58亿元、零部件营收3.06亿元、运维服务营收0.07亿元 [3] 业绩下滑原因 - 业绩下滑主要受市场需求波动、客户产品结构变化和战略调整导致订单减少影响 [4] - 公司核心零部件业务受重卡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与产线升级“爬坡期”双重冲击 [4] - 公司当前没有新能源重卡零部件业务,未能受益于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长约1.86倍的市场增量 [4] - 受客户天然气机型变化影响,生产线技术改造处于调试验证阶段,导致天然气重卡零部件收入减少 [4] - 印度子公司受客户战略调整及签证政策影响,收入同比减少64.21%,净利润同比减少96.49% [5] 战略转型与新业务布局 - 公司将数据中心市场列为重点业务拓展方向,围绕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备用电源需求进行业务拓展 [2][6] - 2025年8月公司与上海极篇人工智能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智算中心供应电源设备,并已签署首批5台数据中心用柴油发电机组采购合同 [6] - 公司拟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战略投资上海极篇,共同推进“能源+算力”一体化支撑模式 [6] - 2025年6月公司合资设立华丰新能源,业务重点包括研发制造新能源电池、推进固态电池项目中试、探索新能源前沿技术 [7]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商用重卡累计销售53.9万辆,同比增长6.9%,市场呈现“传统业务温和回暖、新能源快速增长”的分化格局 [4] - 商用车市场正加速向新能源转型,新能源重卡销量在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86倍,创下历史新高 [4] - 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提速,对高性能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的需求持续增加,高端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需求呈上升趋势 [6] - 海外通信基站用发电机组出口订单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产品已陆续交付菲律宾、巴基斯坦、刚果、尼日利亚等国 [5]
为女性打造的缤果S上市,五菱冲击A0级电动车市场
经济观察网· 2025-10-04 09:00
产品上市与市场表现 - 上汽通用五菱于9月27日推出缤果S,共四款配置,上市指导价6.68万至7.98万元,叠加置换政策后价格为6.38万至7.68万元 [2] - 截至上市当日下午4点,缤果S预售订单已突破5万辆,并已提前交付6600辆 [2] - 公司正加快推进新能源转型,2025年9月实销15.5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首次突破10万辆,达10.05万辆 [2] 产品定位与目标客群 - 缤果S精准瞄准女性用户群体,专门设置口红槽、中岛化妆柜等配置 [2] - 公司邀请演员孟子义担任缤果家族全球代言人,以强化在女性用户中的影响力 [2] - 车辆提供325km和430km两种续航版本,搭载75kW高效油冷扁线电驱系统,最高时速150km/h [2] 市场竞争与内部策略 - 小车市场是一个不大的细分市场,公司需要保卫自身份额并开拓新需求 [3] - 缤果家族现有缤果、缤果S和缤果PLUS三款车型,同处一个细分市场,需精准把握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以避免内部竞争 [2]
广汽加速产品攻势:“强自主”前,不忘“稳合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13:05
公司销量表现 - 广汽埃安9月销量达29,113辆,创历史新高 [1] - 广汽丰田9月销量为71,220台,1-9月累计销量达567,515台,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广汽传祺8月销量为26,648辆,环比增长14.15% [2] - 广汽埃安霸王龙家庭版首月交付突破6,000辆 [1] 自主品牌战略与产品 - 公司推行“番禺行动”战略,目标为到2027年自主品牌占总销量60%以上,挑战年销200万辆 [1] - 广汽埃安发布霸王龙家庭版“安心交付”政策,推出多项优惠举措 [1] - 传祺向往S9乾崑上市指导价22.99万元起,标配华为乾崑、宁德时代、智电四驱三大件 [2] - 传祺向往S7全新Pro+系列售价15.98万元起,提供5年10万0息金融政策,月供低至1,666元 [2] 合资品牌战略与产品 - 广汽丰田发布2026款四款全球车焕新,赛那入门价26.98万元起,汉兰达21.98万元起,锋兰达10.28万元起,凯美瑞15.88万元起 [3] - 焕新车型进行电智化升级,汉兰达标配15.6英寸大屏,四款车全系配备高通8155芯片,算力提升4倍 [4] - 汉兰达与赛那配备540度透明底盘,全级别配备丰田TS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4] - 广汽丰田官宣“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技术,无需充电,结合电车静谧性与油车便利性 [5] 补能体系与技术发展 - 截至9月,广汽埃安自营充电桩总数突破20,000根,其中1000V高压快充终端数量在车企中位居第一 [1] - 汽车产业竞争核心被归结为满足用户真实用车痛点,而非能源形式之争 [5]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90.2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13.5% [4] - 1-8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474.7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销量714万辆,占比48%,同比增长1.1% [4] - 今年1-8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874.7万辆,同比微降0.3%,对比2024年同期17.3%的同比下滑,凸显市场韧性 [5]
2025H1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TOP25排行榜
起点锂电· 2025-10-02 14:56
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315.8 GWh,同比增长98% [2] - 起点研究院预测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超过750 GWh [2] - 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2025年上半年CR5为51.5%,较2024年下降2个百分点,CR10为73.9%,较2024年下降3.5个百分点 [2] - 中国企业海外订单规模超180 GWh,同比增长240%,中东、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是主要增量市场 [2] 主要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2025年新增装机预计达28.7 GWh,同比增长28%,英国和意大利是主要增长点 [3] - 澳大利亚市场规模同比翻3倍,政策驱动是核心推动力 [3] - 中东地区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200% [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市场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21.9 GW/55.2 GWh,同比增长69.4%/76.6%,全年有望突破43 GW/110 GWh [4] - 中国工商业储能采招规模达3.24 GW/8.75 GWh,同比增长280%,江苏占比超40% [4] 主要企业排名与出货量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TOP25企业中,出货量30 GWh以上有3家,20-30 GWh之间有2家,10-20 GWh之间有6家,10 GWh以下有14家 [8]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位列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前三名 [6] 重点企业业务分析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284亿元,毛利率25.52% [15][16] - 亿纬锂能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28.71 GWh,同比增长37.02%,营业收入102.9亿元,毛利率12.03% [19][20] - 海辰储能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35.1 GWh,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67% [23] - 中创新航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营业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109.4%,储能业务占总营收35.1% [28] - 瑞浦兰钧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18.87 GWh,同比增长119.3%,储能营业收入占总营收53.6% [31][32] - 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营业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5.14%,毛利率19.35% [35][36] - 欣旺达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量8.91 GWh,同比增长133.25%,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68.85% [49][50] 技术与产品发展 - 多家企业推出大容量电芯,如亿纬锂能量产600Ah+储能电池,中创新航研发600Ah+电芯可实现6.8MWh以上系统电量 [18][27] - 产品循环寿命显著提升,部分电芯可达12000次至15000次循环 [27][38] - 系统能量密度不断提高,如中天科技液冷储能系统能量密度提升50% [55] - 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探索正在进行 [18]
奇瑞汽车(09973.HK):自主车企领头羊之一新能源转型+高端化+出海带动新增长
格隆汇· 2025-10-02 01:2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7年,发展历程近30年,业务板块和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1] - 公司销量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快速崛起(2001-2010)、战略失误(2011-2013)、艰难前行(2014-2019)、重整旗鼓(2020至今) [1] - 自2020年起,公司品牌矩阵更加清晰,形成奇瑞主品牌+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矩阵 [1] 市场地位与表现 - 在5-20万元价格带乘用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批发销量为926.6万辆,同比增长16% [2] - 该价格带燃油车市占率为56.1%,插混车型为17.8%,纯电为26.1%,整体新能源渗透率为44.9%,自主品牌市占率达76.0% [2] - 公司在该价位段2024年销量从2023年的175.0万辆增长至237.5万辆,销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 [2] 品牌销量与增长 - 奇瑞主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87.9万辆、128.6万辆、164.3万辆,复合年增长率达36.7%,2024年出口占比54.4% [3] - 捷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8.0万辆、31.5万辆、56.8万辆,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7.7%,2024年出口占比30.6% [3] - 星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5.3万辆、12.6万辆、14.2万辆,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2.8%,2024年出口占比36.2% [3] - 智界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899辆、5.8万辆 [3] - iCAR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1446辆、7.1万辆,2024年出口占比13.1%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50亿元、3943亿元、4856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2亿元、213.6亿元、271.9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对应PE为10.40倍、7.90倍、6.20倍 [3]
欧盟赌输了,解散并不是假设,我方派人建厂,暴露出欧洲的最大痛点
搜狐财经· 2025-10-01 19:36
事实上,欧盟近几年在重大问题上的确接连出现失误。比如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过度依赖美国,牺牲了自身的战略独立性,反而让安全环境更加恶化。特 朗普任内甚至差点将欧盟排除在关键谈判之外。与此同时,在对华政策上,欧盟领导层也缺乏清醒判断。冯德莱恩等人推动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本想保 护本土产业,结果不仅阻碍了中欧合作,还在美国加征关税后让欧洲雪上加霜,经济前景更显黯淡。 中国企业的一次行动,让欧洲的最大弱点彻底显露,但同时也给欧洲指明了一条可能的出路。那么,欧洲的"痛点"究竟在哪里?它又该如何自救呢? 最近,中国企业派出大批工人赴欧洲建设高端电池工厂。仅宁德时代一家公司,就计划派出2000名工人。这件事让欧洲的短板暴露无遗。西班牙阿拉贡自治 区副主席瓦克耶罗直言,中企在当地生产电池,不仅能消除外界对欧洲车企斯泰兰蒂斯集团的质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欧洲汽车产业的未来。 要知道,汽车业是欧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球十大最赚钱的车企中,就有四家来自欧洲。然而,欧洲在电动汽车领域起步较晚,投入不足,导致这些传统车 企在新能源转型中面临巨大压力。如果它们不能尽快在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淘汰几乎只是时间问题。瓦克耶罗的话,实际上反映 ...
“我是股东”东方证券走进招商轮船:解码150多年历史的航运龙头高质量发展路径
全景网· 2025-09-30 15:35
为更好地搭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沟通交流平台,营造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市场氛围,9月 17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指导,东方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主办,招商局能源运输 股份有限公司、全景投资者教育上海基地协办的"我是股东"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招商轮船 (601872)活动顺利举行。东方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组织高净值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等30余位,实地参观 了轮船招商总局,并与公司高管进行了深度交流。 "我是股东"走进上市公司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陪伴投资者走过十余年历程,累计组织投资者走进 沪市上市公司超过2000家次,仅2024年就达到450家次,成为资本市场促进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双向沟 通、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品牌。 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奏呈《试办招商轮船折》获清廷批准,招商局筹备工作启动。筹办期间,首任 总办朱其昂以1.5万英镑从大英轮船公司购得"伊敦轮"。1873年1月17日,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洋泾浜南永 安街正式开局,确立"承运漕粮,兼揽客货"方针,走上"官督商办"之路,肩负起振兴民族航权的使命。 自1872年至今,招商局历经百年沧桑,始终秉持"谋商情、筹国计"的理念,以 ...
走进中国长安汽车 解锁“新央企·新长安”高质量发展密码
央视网· 2025-09-30 15:31
公司战略定位与转型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9日成立,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一级央企,总部落户重庆 [1] - 公司以“新央企”之姿,展示“老树发新芽”的转型之路,通过技术创新破局,践行高质量发展使命 [2] - 公司发展历程有“三个不易”:向新能源转型坚持科技创新不易、在新势力民企迅猛发展下“杀出一条血路”不易、作为百年企业坚持长期主义发展理念不易 [2] - 成功密码归纳为三点:对科技的一致追求与重视(涵盖阿维塔、深蓝汽车和长安启源三大品牌)、以用户为中心保障安全的定力、全体员工的干事热情与专业实力 [2] 企业精神与发展理念 - 支撑公司发展的16字精神内核为:创新求变、开放包容、科学理性、百折不挠 [3] - 公司坚持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9.0,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 [3] - 公司扎实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 [3] - 百年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在于明确自身定位,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情绪价值、功能价值和购买成本 [3]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 全球研发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已连续7届、累计14年位列行业第一 [6] - 研发中心构建“六国十地”的全球协同研发网络,拥有行业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6] - 天枢智能实验中心于2024年10月全面建成投用,聚焦智能网联测试业务,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六大实验集群 [6] - 碰撞安全试验室是国内首个具备主被动安全融合测试能力试验室,累计打造20余款C-NCAP五星车型、10余款中保研C-IASI GOOD车型 [5] 智能制造与生产实力 - 数智工厂由公司联合华为、中国联通等顶尖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代表行业领先的柔性制造水平,能够实现高度定制化生产 [5] - 工厂依托云计算、大数据、AI及全域5G技术实现高度智能化运作,获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汽车制造超级工厂等重要荣誉 [5] - 西部汽车试验场(垫江)总占地面积达3500亩,相当于5555个标准篮球场,布局14条专业试验道路和70余种特殊路面 [7] - 试验场年测试总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行驶500圈,满足从基础性能到耐久可靠性的严苛试验需求 [7] 产品安全与市场成就 - 深蓝S07斩获欧洲NCAP五星及2024年度乘员保护全球最高得分记录 [5]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5][7]
奇瑞汽车(09973):系列深度报告:自主车企领头羊之一新能源转型+高端化+出海带动新增长
东北证券· 2025-09-30 11: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6] 核心观点 - 奇瑞汽车作为自主车企领头羊之一 通过新能源转型+高端化+出海三大战略驱动新一轮增长 [1] - 公司在5-20万元主流价格带市场2024年销量达237.5万辆 排名第二 仅次于比亚迪 [2] - 五大品牌矩阵(奇瑞主品牌+捷途+星途+iCAR+智界)协同发展 2022-2024年销量复合增长率显著 [2] - 技术层面依托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和银河生态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油电同智全球同行 [14][16] 公司发展历程 - 奇瑞汽车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快速崛起(2001-2010)、战略失误(2011-2013)、艰难前行(2014-2019)、重整旗鼓(2020至今) [1] - 2020年以来形成五大品牌矩阵 主品牌包括瑞虎SUV序列、艾瑞泽轿车序列、探索+欧萌达个性化序列及风云插混序列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2698.97亿元 同比增长65.37% 归母净利润141.35亿元 同比增长18.25%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49.93/3942.57/4856.4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23/213.60/271.92亿元 [3][4] - 对应2025-2027年PE为10.40/7.90/6.20倍 [3][4] 品牌表现 - 奇瑞主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87.9/128.6/164.3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36.7% 2024年出口占比54.4% [2] - 捷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8.0/31.5/56.8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77.7% 2024年出口占比30.6% [2] - 星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5.3/12.6/14.2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62.8% 2024年出口占比36.2% [2] - 智界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899辆/5.8万辆 [2] - iCAR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1446辆/7.1万辆 2024年出口占比13.1% [2] 市场地位 - 5-20万元价格带乘用车市场2025H1批发销量926.6万辆 同比增长16% 奇瑞在该价位段2024年销量237.5万辆 排名第二 [2] - 自主品牌在5-20万元价格带市占率达76.0% [2] 技术布局 - 火星架构包含超性能混动平台、超舒适高性能电动平台及电动多功能Skateboard平台 支持EEA 4.0/5.0/6.0电子电气架构 [14][16] - 鲲鹏动力涵盖发动机、混动箱、电驱、电池及氢能五大核心技术 第五代ACTECO 1.5TGDI发动机热效率>44.5% [16] - 雄狮智舱整合AI大模型、OS及高算力平台 猎鹰智驾分500/700/900三大系列支持不同级别智能驾驶功能 [16] - 银河生态构建智云平台、智慧数据、智能升级及生态伙伴四大核心 [16] 行业背景 - 2025H1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1331.0万辆 同比增长12.6% 新能源渗透率48.7% [100] - 2025H1乘用车出口247.8万辆 同比增长6.8% 新能源占比提升至40.7% [106] - 5-2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44.9% 其中纯电占比26.1% 插混占比17.8% [2]
市值登顶又回落,宁德时代能否冲击2万亿?
36氪· 2025-09-30 08:47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2025年9月25日,公司股价盘中突破400元,收盘价399元/股,总市值达1.92万亿元,创历史最高,累计涨幅30% [1] - 次日股价下跌3.17%至380.4元/股,总市值降至1.74万亿元,市值回落至贵州茅台之下 [1] - 2025年9月29日,股价再次攀升至397.37元/股 [1] - 公司股价曾于2021年12月3日触及692元/股的历史最高点,市值突破1.58万亿元 [4] - 2024年2月股价跌至135.37元/股的低点,市值一度跌至约6600亿元 [4] - 2024年下半年股价开始快速回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259.24元/股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创历史最高;毛利率为25.02%,同比增长约1.57个百分点 [12] - 2024年总营收3620.13亿元,同比下滑9.70%,但净利润增长15% [7] - 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1.36亿元,同比增长25.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1.22亿元,同比增长28.58% [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62.70亿元,同比收窄24.68%;筹资现金流净额206.08亿元,同比增长206.08% [16] - 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8671.81亿元,同比增长21.24%;总负债5427.92亿元,同比增长9.56%;净资产3243.89亿元,较年初增长18.62%;资产负债率62.59%,较年初减少2.65个百分点 [15]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长期维持龙头地位,技术创新能力是支撑其溢价的核心 [3][15] - 2025年上半年发布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等多种新产品 [7] - 2025年9月推出“神行Pro”磷酸铁锂电池,凭借长寿命和超充能力加速进军欧洲市场 [7] - 研发持续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 [15] - 技术路线包括CTP3.0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如固态电池的领先对其维持市场份额和毛利率至关重要 [15] 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保持绝对龙头地位,全球市占率为37.9%,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但较2025年初的38.1%略有下滑 [9] - 国内市场面临严峻竞争,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市占率为41.7%,较高峰期大幅跌落,已跌破50% [9] - 国内市场呈现“去宁化”趋势,竞争对手包括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第二梯队企业 [9] - 部分重要客户如小鹏、理想、特斯拉中国已开始新增其他电池供应商作为替代方案 [10] - 全球储能市场形成公司、阳光电源、比亚迪三强鼎立格局,存在技术路线分歧 [12]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为锂电池行业划定竞争红线,反对低质量、同质化的过度无序竞争,鼓励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5]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7] - 新能源趋势明确,国际能源署等机构预测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将提升至50%以上,动力电池需求核心驱动力充足 [8] 机构观点与估值 - 2025年9月14日摩根大通将公司H股评级由中性上调为增持,称其储能电池需求超预期,并将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约10% [8] - 2025年7月高盛因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低于预期等原因,下调其H股评级至“中性” [8] - 公司是机构抱团热门标的,截至2025年6月,共有2589只基金持有该股 [8] - 基于SOTP估值法,公司保守估值为1.20-1.35万亿元,中性估值为1.50-1.70万亿元,乐观估值为1.80-2.00万亿元;截至9月29日A股市值为1.81万亿元,处于乐观估值区间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