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

搜索文档
一周港股IPO:新奥股份等20家递表;富卫集团等6家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6-23 19:3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上周(6月16日至6月22日)共有20家公司递表,6家公司通过聆讯,12家公司招股,1家新股上市 [1] - 2025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达779.88亿港元,同比增长565.48%,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41] - 港股打新市场表现强劲,今年已上市新股破发率仅26%,较去年同期32%明显改善 [43] - 前三大超额认购IPO为布鲁可6000倍、蜜雪冰城5258倍、沪上阿姨3617倍,远超2024年同期 [44] 递表公司分析 能源与公用事业 - 新奥股份是中国最大民营天然气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6.1%,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00.20亿元、1411.15亿元、1349.46亿元 [2] 科技与制造业 - 沃尔核材是全球第二大高速铜缆制造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4.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3.37亿元、57.19亿元、69.20亿元 [3] - 极智嘉科技是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45%,达24.1亿元 [6][30] - 视源股份MAXHUB品牌会议平板中国市场份额25.0%,全球9.9%,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9.90亿元、201.73亿元、224.01亿元 [6][7] - 兆易创新NOR Flash业务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18.5%,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1.30亿元、57.61亿元、73.56亿元 [18] 消费与服务业 - 巴奴国际是中国最大品质火锅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3.1%,门店数量145家较2021年增长74.7%,2024年收入23.07亿元 [4] - 极易电商是中国第二大数字零售综合运营服务商,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17亿元、13.56亿元、14亿元 [9][10] 金融与专业服务 - 滴灌通累计投资超40亿人民币,采用投资公司方式申请上市 [11][12] - 宇信科技在中国金融科技多个细分市场排名第一,包括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市场份额35.7% [15] 通过聆讯公司 - 富卫集团是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2024年净保险及投资业绩9.11亿美元 [24] - 峰岹科技在中国BLDC电机主控芯片市场排名第六,2024年收入6.00亿元 [25] - 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13.0%和20.9%,2024年收入698.97亿元 [29] 招股公司情况 - 海天味业募资101亿港元,为2025年内第二大港股IPO,获5.95亿美元基石投资 [31] - 三花智能香港公开发售获747.92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3.57倍认购 [31][32] - 曹操出行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9.52亿港元 [34] - 云知声引入商汤等基石投资者,每股发售价165-205港元 [37] 新股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上市首日收盘价36.5港元,较发行价36.3港元上涨0.55% [40]
港股IPO狂飙!科技类企业赴港IPO策略分享
梧桐树下V· 2025-06-22 16:53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内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吸引科技企业赴港上市[1] - 适用对象包括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和生物科技公司(如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适合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3] 上市条件与自测工具 - 行业属性需符合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4] - 特专科技公司需满足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生物科技公司需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6] -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企业上市,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7] - 企业可通过港交所官网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或发送查询表格至港交所邮箱获取初步反馈[8][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 与港交所签署保密协议(NDA),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11] - 提交PDF加密文件至港交所指定系统,材料包括公司简介、财务数据、法律文件等[12][13]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14] "科企专线"专属服务 - 提供一对一辅导,包括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16] - 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可申请快速通道,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17] - 支持同股不同权(WVR)设计,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18] 常见问题与避坑指南 - 技术描述需附第三方认证或合作方背书,避免过于虚化[21] - 关联交易需透明化,提前切割关联业务或披露公允性证明[22][23] - 引入至少2家管理规模≥10亿港元的资深独立投资者,增强投资者关系[25] 上市后持续合规要求 - 需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等信息,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细节可申请豁免[27] - 建议发布季度研发简报,每年至少进行2场路演以维护市值[28]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港股"科企专线"在盈利要求、审核周期、估值水平、信息披露压力等方面与A股科创板、美股纳斯达克存在差异[30][31]
祥康控股港股IPO:严重依赖单一客户及缺乏长期采购承诺
金融界· 2025-06-20 22:54
公司概况 - 祥康控股是亚洲技术服饰制造业的第三大技术服饰制造商,按2024年生产值计算 [1] - 公司成立于1968年,拥有逾半个世纪的经营历史 [1] - 为国际高端奢侈运动及时尚品牌共同开发及制造技术服饰产品 [1] - 与超过10个国际知名高端奢侈运动及时尚品牌拥有人发展业务关系,前五大客户合作长达5至20年 [1] - 公司定位为客户的产品共同开发及生产的战略伙伴,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 [1] - 具备制作3D虚拟原型的能力,有助于降低产品开发及样品制作的成本和时间 [1] 财务数据 - 2023财政年度收入约为1,2756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收入约为1,2316百万港元 [2] - 2023财政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总额约为83百万港元,2024财政年度大幅增长至415百万港元 [2] - 2023财政年度销售订单数量约为33百万件,2024财政年度约为26百万件 [2] 客户集中风险 - 公司严重依赖客户A,该客户是一个全球运动及户外品牌集团,合作超过12年 [2] - 2023财政年度向客户A的销售收入约为6669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523% [2] - 2024财政年度向客户A的销售收入约为766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622% [2] - 2023财政年度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收入约963%,2024财政年度占949% [2] - 公司每年仅有11名客户 [2] 业务不确定性 - 公司并无来自客户的长期采购承诺,可能面临收入波动 [3] - 业务可能受到季节性因素的重大不利影响 [3] - 可能受到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及持续冲突以及贸易战的不利影响 [3] - 若客户A大幅减少订单量,公司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新商机 [3]
兆易创新年入74亿赴港IPO:股价曾应声下跌,“私募大佬”葛卫东位列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6-20 18:03
公司概况 - 兆易创新是一家多元芯片设计公司,提供Flash、利基型DRAM、MCU、模拟芯片及传感器芯片等产品,采用无晶圆业务模式,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和研发 [1] - 公司于2005年4月由朱一明创立,2016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3986 SH),最新市值800亿元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1 3亿元、57 61亿元、73 56亿元,权益股东应占年度利润分别为20 53亿元、1 61亿元、11 03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45 5%、30 3%、35 7%,销售成本占比从54 5%升至64 3% [2]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11 5%增至2024年15 3%,行政开支占比从6 1%升至7 1% [2] - 2023年营业利润大幅下降至2 4%(2022年为28%),2024年恢复至15 6% [2] - 2024年税前利润15 3%,年度利润15 0%,其中权益股东应占15 0% [3] 股权结构 - 创始人朱一明持股6 89%,为第一大股东,无质押或限售股份 [6][8] - 私募大佬葛卫东持股2 82%,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 81% [6][8] - 前十大股东中包含多家公募基金产品,如诺安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 19%)、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 73%)等 [8] 市场表现 - 最新股价数据:最高123 25元,最低119 60元,成交量61048手,成交额7 38亿元,动态市盈率85 3倍 [4] - 52周股价区间为64 13-147 56元,总股本6 64亿股,流通股占比100% [4] - 5月20日宣布赴港IPO计划后,次日股价盘中下跌6 54%,公司解释H股定价通常低于A股可能影响短期情绪 [9][10] 管理层 - 朱一明现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负责整体战略规划,拥有清华大学物理学士、工学硕士及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4][5] - 朱一明同时担任长鑫科技集团董事长,曾担任长鑫存储CEO等职务 [5]
港股投资的双面棱镜:IPO新赛道与港股通“入通”策略
长江证券· 2025-06-20 09:10
港股 IPO 市场现状 - 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6 月上市的港股,首日上涨概率 62.1%,上市 30 日后上涨概率 55.6%[17] - 2025 年 1 - 5 月港股首次招股募资额 776.7 亿港币,接近 2024 年全年,同比增 709.4%[20] - AH 溢价率从 2025 年 1 月 2 日的 153.6%降至 6 月 13 日的 136.5%[22] 港股 IPO 市场回暖原因 - 政策上,证监会 5 项措施、港交所科企专线等降低上市门槛[7][28] - 市场层面,港股“新经济”行业占比高,南向资金流入提升流动性[7][35] - 企业需求方面,内地公司海外扩张需在港融资,南向资金持股提升利于新兴行业赴港融资[7][54] 投资策略 - 策略一:关注龙头赴港上市为 A 股带来的机遇,提前 30 个交易日布局,如 2022 - 2025 年 5 月样本中 T - 30 日 A 股上涨概率超 50%,平均涨幅 5.08%[8][60] - 策略二:关注龙头公司上市后的“入通”机遇,历史数据显示高权重股入通前股价易涨,入通后部分行业短期内股价上涨概率大[66][70]
海天味业登陆港交所
深圳商报· 2025-06-20 01:13
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H股6月1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开盘价37 5港元/股 较发行价36 30港元/股上涨3 30% [1] - H股盘中最低探至36 05港元/股 收盘报36 50港元/股 上涨0 55% 成交额28 80亿港元 换手率29 36% [1] - A股同日收报38 69元/股 下跌3 83% 成交额12 39亿元 公司总市值合计约2245亿元 [1] 投资者参与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瑞银资管等8家顶级机构 认购1 29亿股H股 占发售股份总数近50% 金额近47亿港元 [1] - 此次IPO成为2023年以来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第三大的港股IPO项目 仅次于宁德时代和美的集团 [1] 市场地位 - 按销量计算 公司已连续28年蝉联国内最大调味品企业 [2] - 2024年国内调味品市场占有率4 8% 位居首位 是最大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 [2] - 全球调味品市场排名第五 份额1 1% [2] - 酱油 蚝油产品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调味品市场第一 [2] 销售网络 - 经销商数量达6743家 实现中国内地100%地级市覆盖 [2] - 渗透至全国超过300万个终端零售网点 [2] 历史表现 - 2014年登陆A股市场 营收从9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亿元 [2] - 2021年1月股价曾达219 58元/股 市值超过7000亿元 被称为"酱茅" [2]
调味品龙头,港股上市第一天盘中破发!
第一财经· 2025-06-20 00:38
港股上市表现 -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首日盘中一度破发,最终微涨0.55%报收36.5港元 [1][2] - H股相比A股折价近14%,A股在港股招股期间持续下跌,上市当天大跌3.83%报收38.69元 [1] - 本次港股发行净筹约100亿港元,为2025年至今全球消费行业最大IPO [2]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4981亿元,公司市场份额4.8%,酱油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13.2%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3.15亿元(同比+8%),净利润22亿元(同比+14.77%) [4] - 近三年增长乏力,主要由于成本控制不善和非核心业务扩张导致 [4] 行业比较 - 调味品行业增长稳定但增速较慢,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更高 [6][7] - 港股调味品板块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公司A股市盈率(TTM)超过34倍 [4]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后获较高溢价,反映市场对不同行业增长潜力的预期差异 [6][7]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工艺升级、产能扩张、供应链数字化及全球品牌建设 [2] - 共引入8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5.95亿美元,中金公司引入金额占比超80% [2]
门店人均消费持续降至138元,火锅品牌巴奴国际冲击港股 IPO
搜狐财经· 2025-06-19 16:03
公司概况 - 巴奴国际起源于河南安阳,由70后杜中兵于2001年创立 [2]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招银国际 [1] 门店分布与市场地位 - 直营门店覆盖全国39个城市,总数达145家,其中河南区域53家,河南外92家 [3] - 一线城市门店31家,二线及以下城市114家,占比78.6% [3] - 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0.4%,前五大品牌合计份额8.1% [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22年14.33亿元、2023年21.12亿元、2024年23.07亿元、2025年一季度7.09亿元 [3] - 净利润:2022年亏损519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1.02亿元,2024年1.23亿元,2025年一季度0.55亿元 [3] - 2024年同店销售增长率同比下降9.9%,2025年一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1% [4] 运营指标 - 人均消费:2023年150元→2024年142元→2025年一季度138元 [3][4] - 翻台率:2022年3.0次→2023年3.1次→2024年3.2次→2025年一季度3.6次 [3][4] 争议事件 - 创始人杜中兵因"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言论引发舆论风波 [5] - 2023年因"18元5片土豆"事件被质疑定价过高 [6] - 旗下子品牌超岛自选火锅因羊肉卷掺假被罚没44.83万元,涉及赔偿835.4万元 [6]
A股IPO“中考”成绩单:打新单日平均收益超200%,赚钱效应重现
华夏时报· 2025-06-18 18:13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共有50家企业实现IPO,合计筹资371亿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均上升14% [2] - A股IPO打新首日平均回报达220%,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136%大幅上升,且未有破发案例 [2] - IPO平均筹资额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升0.7%,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最大IPO未超50亿元 [3] - 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IPO数量及筹资额居前三,汽车行业占比超30% [6]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分别领跑IPO数量及筹资额,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 [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股上半年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087亿港元,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 [5] - 新股首日破发率30%,平均回报11%,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 [5]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领域筹资额居首 [7] - 30%的IPO以下限定价,20%以上限定价,零售和消费行业首日回报最高 [5] 科技行业IPO趋势 - A股科技属性强化,政策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制度红利加速释放 [6] - 港股"科企专线"推动高潜力科技公司上市,聚焦技术密集及生物科技领域 [7] - 两地市场未来IPO将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8] - 北交所申报主力转向专精特新企业,人工智能及文化创意产业或成新方向 [8] 投资者行为变化 - A股打新超额认购倍数同比大幅增长,投资者因首日高回报倾向于当日抛售 [3][4] - 港股打新风险显著,首日破发率高,但大型IPO及A+H分拆推高市场热度 [5][7] 市场机制与政策影响 - A股IPO发行市盈率保持低位,与行业市盈率差距同比扩大 [2] - 港股"科企专线"缩短科技企业上市筹备时间,降低合规成本 [7] - A股IPO节奏转向"新常态"化发行,港股因中概股回归等因素热度持续 [8]
优乐赛港股IPO:2年累计向实控人提供超300万元垫款 社保及公积金因“员工自愿”欠缴数百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6-18 17:23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二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完善数字系统及平台、推进海外扩张、扩展全国性运营网络、收购拓展下游行业、一般企业用途和营运资金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48亿元、7.94亿元、8.38亿元,2024年收入增速断崖式暴跌至5.49%,前两年均超20% [3][4][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120.1万元、6414.9万元、5074.1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20.90% [3][6] - 经调整EBITDA分别为1.42亿元、2.05亿元、2.08亿元,2024年仅微增1.69% [3][6]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31亿元、1.22亿元、2.04亿元 [3] 客户与业务结构 - 超99%收入依赖汽车行业客户,受下游"价格战"波及 [7] - 客户留存率呈下滑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75.8%、68.3%、69.5% [5] - 五大客户中有四家同时为供应商,存在重叠情形 [5]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循环包装服务第二大提供商、汽车共享运营服务最大提供商 [2] 应收账款与回款风险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高企,报告期内分别为3.11亿元、3.61亿元、3.8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5%-48% [7]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长达5个月以上,报告期内分别为168.3天、159.9天、167.9天,远超2-3个月信贷期 [7] 研发与人员结构 - 研发人员数量从50人减少至43人,管理人员及运营人员分别增加11人、14人 [8] - 研发成本计入行政开支,报告期内研发成本占行政开支比例从35.04%降至26.74% [8] 员工福利与高管薪酬 - 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累计欠缴数额分别约为310万元、280万元、220万元 [9] - 董事及高管薪酬总额快速上涨,报告期内分别为320万元、390万元、540万元,新任CEO曾海屏2024年酬金达158.6万元 [10][11] 关联交易与家族管理 - 2024年关联交易总额876.3万元,同比增183.68%,包括向控股股东提供现金垫款135.1万元(未偿还83.9万元)及向联营公司采购621.2万元 [12][13] - 管理层存在家族特征,控股股东孙延安持股56.30%,其外甥汪玥任执行董事,兄弟孙文宏任附属公司董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