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

搜索文档
海洋经济大消息,融资客加仓多股!盈利超230亿元,601728公布半年报!
证券时报· 2025-08-14 19:12
中国电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694.22亿元,同比增长1.3% [2] - 归母净利润230.17亿元,同比增长5.53%,基本每股收益0.25元 [2] - 拟每股派发中期现金股息0.1812元(含税) [2]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1.3%;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641亿元,同比增长0.2% [2] - 移动用户达4.33亿户,宽带用户达1.99亿户,移动用户ARPU为46.0元,宽带综合ARPU为48.3元 [2] - 产业数字化收入749亿元,AIDC收入同比增长7.4% [2] - 今日股价涨0.41%,收盘价7.4元/股,年内累计上涨3.68% [3]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国家发改委正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创新驱动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5] - 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6]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较2012年实现翻番增长 [6]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海洋经济提升至战略高度,并提及"深海科技" [6] - 海洋通信是海洋经济基础设施,为6G"海陆空天一体化"网络重要组成部分 [6] 深海科技概念股市场表现 - 巨力索具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84亿元,净流入额创逾8年新高,午后股价涨停 [7] - 潍柴重机年内累计上涨185.25%,居概念股首位,业务覆盖远洋、近海领域 [7] - 巨力索具年内上涨156.66%,海兰信年内上涨141.1% [8] - 中国船舶上半年预测净利润28亿元~31亿元,同比增长98.25%~119.49% [9] - 中国重工上半年预测净利润15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181.09%~237.30% [9]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换股比例1:0.1339 [9] - 中科电气、中船防务、神开股份、中国重工、巨力索具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均超100% [10] - 超六成概念股获融资客加仓,中国船舶、中船防务、迪威尔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4.43亿元、1.46亿元和1.1亿元 [10] 融资净买入居前个股数据 - 中国船舶总市值1721.89亿元,年内涨跌幅7.94%,融资净流入4.43亿元 [11] - 中船防务总市值325.36亿元,年内涨跌幅21.49%,融资净流入1.46亿元 [11] - 迪威尔总市值57.78亿元,年内涨跌幅54.85%,融资净流入1.10亿元 [11] - 华东重机总市值78.20亿元,年内涨跌幅15.30%,融资净流入0.80亿元 [11] - 潍柴重机总市值163.27亿元,年内涨跌幅185.25%,融资净流入0.64亿元 [11] - 中国重工总市值1162.90亿元,年内涨跌幅6.50%,融资净流入0.57亿元 [11]
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第一”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5:50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每年超过30万亿元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7] - 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吸引大批高新企业入驻 [2] - 天津市梯度培育智能工厂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4] 技术创新突破 - 中联重科研发全球最大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起重能力提高60%以上 [8][9] -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投产 设备国产化率达93.4% 研制2200多套世界首台套设备 [9] - 国机重装研制全球最大168兆牛热模锻压力机 实现毫秒级精准控制 [10] - 中国自主研发eVTOL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8] 产业升级与智能化 - 中大创远立式磨齿机加工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 生产效率提升30% 订单排至2026年 [11][12] - 全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千兆网络服务端口3022万个 智能算力规模748 EFLOPS [12] - 亨通光纤通过5G实时监控和AI仿真 工厂效率提升66% [13] 国际化发展 -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增长32.4%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 [14] - 雷茨智能装备海外市场拓展 1-7月出口增长70% [15] - 金田铜业研发PEEK扁线获高端新能源汽车订单 实现再生铜低碳循环利用 [1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1.2万亿元 [17]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26个 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17] - PCT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光伏发电装备等多项成果世界领先 [17]
哈工大(深圳)刘飞华:面向高频集成电路的MXene复合屏蔽材料设计
DT新材料· 2025-08-14 00:03
行业技术趋势 - 无线通信、自动驾驶和系统封装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高频数据传输需求急剧增加 [1] - 5.5G/6G通信向太赫兹频段演进 AI算力设备功率密度激增 电子器件微型化与高频化对电磁兼容性提出更严苛要求 [6] - 电磁屏蔽材料需具备高屏蔽效能、低反射损耗、轻量化及柔性化特性 [6] MXene材料特性 - MXene材料凭借优异导电性和可调控表面基团成为高频电磁屏蔽的理想候选材料 [6] - MXene是一种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 电磁波射入屏蔽层中会发生多重反射机制 层状结构可用外部夹杂物修饰以增强界面多次反射 [1] - 表面化学性质有助于通过不同极化损耗增强电磁波吸收 在千兆赫频率范围内取向或偶极极化占主导 [1] - 目前研究最多的MXene材料是Ti3C2Tx [1] 技术挑战 - 传统低频电磁干扰屏蔽材料在高频波段(如X波段、Ka波段和W波段)表现不佳 且体积大、重量重 [1] - MXene自支撑膜存在力学强度低、抗氧化性差、功能和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 [6] - 通过结构设计、增强材料合成与复合、成型工艺优化提升屏蔽效能是当前最大难点 [2] 应用领域 - 高频集成电路应用 [2][6] - 5G/5.5G/6G通信基板材料与功率器件 [14] - AI服务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新领域 [14] - 先进电子封装(系统级SiP、板级PCB)中的电磁屏蔽关键材料 [15] - 透波雷达材料开发与应用(罩体、后盖、承载支架等) [15] 论坛信息 - 2025年9月11-1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第三届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飞华副研究员将发表题为"面向高频集成电路的MXene复合屏蔽材料:多尺度结构设计、性能优化与应用拓展"的报告 [2] - 论坛涵盖高频/高速覆铜板材料、特种聚合物、热界面材料、介电-磁复合电磁波材料等议题 [9][10] - 企业参会代表费用3500元/人 科研单位代表2800元/人 [23] 产业链发展 - 论坛将探讨电磁材料产业链变革 重构高分子电磁复材产业链以满足超高频时代需求 [14] - 涉及终端领域包括eVTOL、无人机、人形机器人、汽车主机厂、3C电子、家电等 [25] - 设置100+新材料新技术展示及现场对接活动 [19]
中国联通上半年资本开支继续下滑,预计未来两三年降幅会收窄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12:2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持续推进"三个向新"战略,向科技服务企业提能升级,带来一系列"新价值" [1] - 加快AI赋能网络运营,提升用户体验感知,推动降本增效 [5] - 投资重点从传统连接转向IDC、云等算网数智赛道,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3][4] 资本开支调整 - 2024年资本开支规模613.7亿元,同比下降17%,2025年进一步下调至550亿元左右 [3]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同比下降15%至202.2亿元,年化节省OPEX近10亿元 [3] - 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超过70%,精准建网、智能管网成效明显 [3] - 预计未来2-3年投资保持相对平稳,下降幅度收窄,适时调整投资规模和节奏 [4] 用户增长与价值提升 - 上半年联接用户规模突破12亿,移动和宽带用户净增1100万,总量达4.8亿 [5] - 物联网连接数净增6000万,总量达6.9亿,其中车联网8600万 [5] - 50%用户选择"双千兆"服务,客单价超过百元 [6] - 融合业务渗透率超过77%,2.7亿用户使用融合业务 [6] - 新增移宽用户户均价值同比改善,融合用户ARPU保持在百元以上 [6]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推出"智家通通"机器人等融合业务组合拳,首月销售近万台,次月环比超3倍 [6] - 深化融合发展,在供给侧基于云网数智安优势持续发力 [5] - 从原有联接融合向融云智、融权益、融要素升维,解决客户数字生活需求 [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04:23
公司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突破人民币2,000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达到人民币177亿元,同比增长5.2% [4] - 联网通信收入达到人民币1,319亿元;算网数智收入达到人民币454亿元,占比提升到26%;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8亿元,同比增长11%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提升到86%,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4] 业务发展亮点 - 联接用户规模突破12亿,移动和宽带用户净增超过1,100万,总量达到4.8亿;物联网连接数净增超过6,000万,总量达到6.9亿 [5] - 联通云收入达到人民币376亿元;数据中心收入达到人民币144亿元、同比增长9.4%,AIDC签约金额同比增长60% [7][8] - 累计实施5G应用项目5万多个,5G专网收入同比增长60%;累计打造5G工厂7,500个 [9] 技术创新与网络建设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科技创新人才占比超过40%,规模达到4.7万人 [13] - 资本开支202亿元、同比下降15%;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超过70% [11] - 移动网络人口覆盖率超过99%,5G-A规模商用超过330个城市;宽带网络覆盖5.7亿家庭,万兆光网试点达到106个城市 [11] 国际化与ESG进展 - 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新建5个海外智算中心,国际智算布局更加完善 [10] - 发布"中国联通碳索绿色行动计划",运营22个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 [15] - 世界500强年度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通信公司 [15] 股东回报与未来展望 - 每股拟派人民币0.1112元(含税)的中期股息,同比提升16.0% [16] - 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人民币550亿元左右,将持续提升管理运营服务水平 [17] - 将深入实施融合创新战略,深化算网、数智、数实"三个融合",推进网络、技术、服务"三个向新" [17]
营收2002亿元!中国联通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 董事长陈忠岳细说公司三项“新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1:03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5.2% [1] - 联网通信业务收入1319亿元,算网数智业务收入454亿元(占比提升至26%),国际业务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1%) [1] - 公司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112元(含税),同比提升16.0% [1] 业务发展 - 算网数智业务中,联通云收入376亿元,数据中心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9.4%),AIDC签约金额同比增长60% [2] - 公司建设运营多个万卡智算中心,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超70%,能力储备2650MW,智算总规模达30EFLOPS [2] - 5G专网收入同比增长60%,累计实施5G应用项目5万多个,打造5G工厂7500个,5G-A规模商用超330个城市 [2] 用户规模 - 公司联接用户规模超12亿,移动和宽带用户净增1100万至4.8亿,物联网连接数净增6000万至6.9亿 [3] - 移动网络人口覆盖率超99%,万兆光网试点达106个城市 [3] - 行业层面,电信业务收入累计9055亿元(同比增长1%),固定宽带用户6.8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18.1亿户 [2][3] 战略转型 - 公司投资重点从传统连接转向IDC、云等算网数智赛道,资本开支202亿元(同比下降15%) [4] - 2024年、2025年投资降幅均超10%,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约550亿元,未来2-3年降幅将收窄 [4] - 公司加强6G、低空智联网、卫星互联网、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布局 [4] 价值定位 - 公司定位从通信服务商向科技服务企业转型,强调网络资产、算网数智、品牌服务的新价值 [3][4] - 网络演进方向从通信网向数据网、算力网、智能网转变,从"通信管道"向"AI生态"升级 [3][4] - 资本市场对公司标签已扩展至云、算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 [4][5]
海格通信: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证券日报网· 2025-08-12 19:44
研发战略与投入 -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 坚持技术与市场融合的创新战略 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1] - 研发投入重点投向北斗三号全产业链 下一代卫星通信 无人系统与平台 卫星互联网终端及核心部件 国产化芯片 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 6G等领域 [1] 人才与技术创新 - 面向行业集结无人算法 芯片设计 验证等中高级人才 [1] - 有效开展核心技术 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 促进不同专业产品 不同客户市场之间的横向与纵深拓展 [1] 市场与应用发展 - 实现应用平台的跃升 政企与行业市场的突破以及面向未来竞争的技术储备 [1] - 持续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聚焦用户的应用场景和核心需求 持续为用户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1]
后续成长领域还有哪些关注机会?
华福证券· 2025-08-12 18:48
市场表现 - 本周(8/4-8/8)全A市场震荡走强,收涨1.94%,微盘股、中证1000、中证红利领涨,科创50和创业板指涨幅较窄 [2][10] - 申万行业涨多跌少,国防军工(+7.2%)、有色金属(+6.8%)、机械设备(+5.9%)领涨,商贸零售、计算机、医药生物领跌 [2][10]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达20002.5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3%,创十年新高 [12] 市场观察 - **估值指标**:股债收益差下降至1.1%,低于+1标准差;估值分化系数环比上升2.7% [3][25] - **情绪与结构**:市场情绪指数环比下降25.2%至59.1,行业轮动强度MA5升至46(高于40预警值),主题热度集中在PEEK材料(14.4%)、培育钻石(10.0%)[3][27] - **资金动向**:陆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环比下降314亿元,杠杆资金净流入280亿元,主要流入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ETF资金净流出52亿份,中证2000、中证1000受青睐 [3][38] 行业热点 - **电影产业**:2025年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350亿元,较2024年提前55天,暑期档超60部影片定档 [47] - **人形机器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17日在北京举行,叠加机器人大会和消费盛典催化板块 [48] - **卫星互联网**:我国成功发射低轨07组卫星,距前次发射仅隔5天,加速构建6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49] 行业配置建议 - **成长扩散方向**: - 国防军工(航天装备、军工电子)受益于卫星互联网密集发射及"十四五"收官订单修复 [13] - 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受政策支持,医保局调整集采规则改善盈利预期 [16] - AI(半导体、计算机设备)受海外科技巨头加大投资驱动 [17] - 汽车(零部件、乘用车)关注人形机器人及智能驾驶双主线 [17] - **防御性配置**:红利板块回调机会及贵金属(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 [51] 数据亮点 - 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日均37亿份,同比上升411% [3] - 美国7月服务业PMI降至50.1,就业分项指数46.4为疫情以来最低之一,强化降息预期 [22] - 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6.7%,创年内新高 [18]
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达762亿元 同比增8.4%
新华网· 2025-08-12 13:49
财务业绩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07亿元同比增长6.8% 通信服务收入4522亿元同比增长6.1% [1] - 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长8.4% 中期派息每股2.43港元同比增长10.5% [1][2] - 全年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股东应占利润70%以上 [2] 业务板块表现 - 个人市场收入2594亿元同比增长1.3% 移动客户9.85亿户净增1038万户 [1] - 5G套餐客户达7.22亿户净增1.08亿户 移动ARPU为52.4元保持行业领先 [1] - 家庭市场收入649亿元同比增长9.3% 宽带客户2.55亿户净增1115万户 [2] - 千兆宽带客户6036万户渗透率23.7% 家庭综合ARPU达43.3元 [2] - 政企市场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长14.6% 政企客户2430万家净增110万家 [2] - 新兴市场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18.4% 含咪咕视频、云游戏等业务 [2]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转型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19.6% 占通信服务收入29.3% [2] - 对通信服务收入增量贡献达84.1% 成为收入增长第一引擎 [2] 资本开支与基础设施 - 上半年资本开支814亿元 较2022年同期920亿元缩减约100亿元 [3] - 全年资本开支计划1832亿元 与2022年1852亿元基本持平 [3] - 累计开通5G基站176.1万个 其中700MHz基站57.8万个 [3] - 服务5G网络客户3.93亿户 推动5G行业应用规模复制 [3] 算力网络建设 - 可用IDC机架47.8万架净增1.1万架 算力服务器超80.4万台净增9.1万台 [4] - 算力规模达9.4EFLOPS 实现400G全光网5616公里超长距离传输 [4] - 覆盖国家"东数西算"全部枢纽节点 打造"1-5-20ms"三级算力时延圈 [4]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费用85亿元同比增长21.6% 占营业收入比重1.6% [6] - 5G-A技术R18标准立项数全球运营商首位 前瞻布局6G研发 [6] - "九天"人工智能平台赋能27个领域超830个应用 发布政务及客服大模型 [6] - 产业链合作伙伴计划汇聚1300余家企业 突破基础芯片及物联网操作系统技术 [6] 运营效能 - 能力中台上台能力944项 月均调用量402亿次较2022年增长192.3% [4] - 中台价值实现超100亿元 含对外变现与对内降本 [4]
千亿级赛道扩容 卫星通信应用普及提速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消费级硬件卫星通信技术突破 - 华为Mate 60 Pro/Pro+支持直连天通卫星和北斗卫星 提供卫星电话、短报文及导航功能 [2] - 中国电信2023年9月8日发布"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适配华为两款新机 [2] - 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 支持手机卫星宽带业务 [2] 产业链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 高通骁龙8 Gen 2移动平台支持手机厂商开发卫星通信智能手机 预计2023年下半年发布 [3] - 联发科展示3GPP 5G非地面网络技术 摩托罗拉defy2和CATS75成为首批采用其卫星通信技术的机型 [3] - 极氪001 FR于2023年9月1日发布 成为全球最快量产卫星互联网乘用车 提供双向卫星消息与通话服务 [3] 卫星通信产业生态与市场扩容 - 截至2023年7月底 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已有8家移动运营商推出商用卫星通信服务 过去4个月数量增加一倍以上 [2] - 卫星通信产业链涵盖上游卫星制造发射、中游地面设备及终端、下游应用 其中手机卫星通信聚焦基带芯片、手机厂商和卫星厂商三大核心环节 [4] - 我国推进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计划 航天科技集团"鸿雁"与航天科工集团"虹云"星座计划启动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公司2021年成立统筹发展 GW星座为国内最大低轨通信星座 [5][6] 上市公司产业布局与技术储备 - 通宇通讯与华为在微波天线、基站天线等领域合作 计划通过卫星地面终端通信技术研发增强相控阵技术能力 [7] - 亚光科技微波类射频芯片(如低噪放)可用于卫星 在低轨卫星领域供应多个型号微波电路及组件 [7] - 中国卫通依托高通量卫星资源为航空、航海等行业提供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 目前智能手机需通过终端连接其高轨通信卫星 [8] - 中京电子低轨卫星通信用PCB产品处于样品验证与在研阶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