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资本与使命的终极博弈:OpenAI公司结构危机将如何改写人类AI发展史?
36氪· 2025-05-21 08:04
OpenAI治理结构演变 - 公司最初成立于2015年作为非营利组织 使命为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创始人包括Sam Altman和Elon Musk等 [2] - 2019年成立营利性子公司OpenAI LP 采用"有限利润"模式 利润上限条款限制投资者回报 超额利润归非营利母公司 [3][4] - 2023年起考虑转型为公益公司(PBC) 计划取消非营利组织监督 引发法律学者和AI专家反对 最终决定保留非营利控制权 [5][6][7] 治理争议焦点 - 关键缺陷在于新结构可能削弱"使命优先"原则 决策者不再承担将慈善使命置于盈利之上的法定责任 [1][10] - 利润上限条款被移除 投资者回报限制取消 可能导致商业利益凌驾公共利益 [10] - 非营利董事会权力空心化 PBC模式下虽可平衡多方利益 但缺乏强制保障机制 [8][9] 行业影响与挑战 - 治理结构将直接影响AGI研发轨迹 改变投资者兴趣和人才留存意愿 [12] - 事件暴露现有法律框架滞后性 州检察长监管模式难以应对AI公司的全球性影响 [11][12] - 行业面临核心矛盾:如何在技术垄断 资本压力与人类生存风险间建立可持续治理平衡 [11] 关键数据与条款 - 2019年转型因非营利模式无法支撑前沿AI研发所需"数百万元"级资金 [3] - 2024年重组计划涉及非营利实体出售控制权 交易估值达"数百亿美元" [6] - 原OpenAI LP运营协议明确规定"对使命的责任优先于任何盈利义务" [3]
产学界大咖共议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将在15至20年后实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8 19:28
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 具备泛化能力与通识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有望在15至20年后出现 [1] - 通用人工智能需具备与人类相当或更高水平的综合智能 能自主感知环境 学习新技能 跨领域解决问题并遵循人类伦理 [1] - 2024-2025年AI进展进入快车道 具身智能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1] 通用人工智能实现路径 - 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需突破信息智能 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三大难点 [3] - 信息智能(语言 文字 语音 视频)需4-5年达人类水平 5年左右达通用AGI标准 [3] - 物理智能(无人驾驶 机器人等)需至少10年实现 [3] - 生物智能(脑机接口等)需15-20年实现 需多学科领域突破 [3] - 三种智能将并行发展 相辅相成 [3] 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 - 2025年AI发展呈现多模态和GDP相关行业应用两大特点 [4] - 中国在推动AI落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 - 大模型生命周期包括数据获取 预处理 模型训练 微调和推理五个环节 [5] - 前三个环节需大量算力和存储资源 通常由顶尖科技公司完成 [5] - 一般单位只需基于已有基础模型进行领域适配的微调和推理应用 [5] 人机关系与机器人发展 - AI智商水平可能已超过人类 但仍是人类认知与能力的延伸 [5] - 人类直觉具有不可替代性 [5] - 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是创造实际价值 [5] - 人形机器人走向成熟需较长周期 当前行业处于探索阶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