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雪王“入冬”, 罪在“天宫”?
36氪· 2025-10-22 07:45
2025年的秋天,对于蜜雪冰城而言有些微妙。 自今年6月创下618.5港元/股的成绩后,雪王的股价便踏上了漫长的回落之路。好在,近两周雪王终于开启了一轮像样 的反弹,让投资者们狠狠回了一口血。 与开盘即巅峰的资本市场表现相比,蜜雪冰城的基本面却稳如老狗。在六家新茶饮上市公司发布的2025上半年财报 中,蜜雪冰城以148.7亿元的营收和27.2亿元的净利润碾压霸王茶姬、古茗等品牌,成为无可争议的头号玩家。 与此同时,复星国际证券预测蜜雪冰城2025年营收仍有望达到297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0%的稳健增长;华鑫证券则在 最新研报中预测,蜜雪集团2025-2027年的EPS(每股收益)将分别达到15.11/17.87/20.32元。 亮眼的业绩、颇显尴尬的股价走势,两者间的反差里又藏着哪些暗线? 柠檬依赖,与"天宫"制裁 在茶饮市场上,蜜雪冰城的发展之所以一骑绝尘,关键在于其拥有深入上游的供应链、无人能及的价格,以及年销超 10亿杯的超级产品三大显著优势。然而,随着2025年重要原料柠檬产量与价格的动荡,看似牢不可破的品牌"护城 河"也面临着强大的压力。 据调查,霸王茶姬、茶百道、沪上阿姨和奈雪的茶等茶饮门店,目前 ...
永辉超市,今年1~8月员工累计分红超3100万元
第一财经· 2025-10-13 17:21
公司业绩与挑战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7574亿元 同比下降140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65亿元 亏损额较上年扩大136亿元 为连续第四年亏损 [3] - 营收下滑主要由于零售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主动进行大幅度门店优化以及战略和经营模式转型 2024年关闭了232家经营不善的门店 [4] - 行业竞争激烈且成本上升 零售企业普遍承压巨大 [3] 门店调改与员工激励 - 公司有100多家调改门店 调改模式聚焦品质商品增长 打造更低成本结构和更合理价格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3] - 经过门店调改与升级 2025年1月至8月员工累计分红超过3100万元 累计32094人受益 单月单店分红最高超过30万元 [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 有4665人参加了技工认证 [3]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未来三年目标是进行彻底的商品中心化变革 涉及200个核心战略伙伴和100个亿元级大单品 包括永辉定制和大牌尖货 对合作伙伴承诺无渠道费用 无拖欠货款 无恶意垄断 [4] - 公司启动胖东来调改计划 但会学习借鉴其理念与策略 并根据不同区域进行具体商品安排 [4] - 行业竞争重点已从圈地扩店转向供应链 商品与门店服务层面 对零售商供应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同业者如步步高 大润发也在进行类似调改 [4]
辛选将主播合作模式由签约制升级为合伙制 专家:最大难点在于甄别主播能力与素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6:54
辛选主播合作模式升级 - 辛选集团将主播合作模式由签约制升级为合伙制 主播与集团成立独立合伙企业 主播分成上升至60% 辛选收取5%服务费 主要负责供应链 中台支持和资源赋能 不再直接管理主播运营[1][2] 合伙制对行业的影响 - 合伙制实质是打破头部主播独占资源 瓜分利润的被动局面 有助于构建更多元 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主播生态[2] - 主播成为独立决策主体后 个人信誉与职业化程度直接关系自身发展 倒逼其注重职业化 规范化和长期口碑[2] - 品牌方与主播团队直接合作空间增大 有助于品牌差异化价值呈现 有望获得更精细 更具创意的营销服务 推动行业向专业化 内容化方向发展[2] 合伙制带来的挑战 - 品牌商需精准评估合伙主播的可靠度 这一环节此前主要由直播电商平台负责[3] - 品牌商若将不同品类产品交由不同专业主播带货 需对接多个独立合作主体 沟通 签约及履约管理的复杂度与成本均上升[3] - 主播灵活性与流动性增强 带来品牌传播长期管理风险 直播电商对单个主播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减弱[3] 头部主播淡出现象 - 辛选创始人辛巴宣布正式退出直播行业 基于个人健康状况与公司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考量[4] - 头部主播淡出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包括李佳琦 疯狂小杨哥等 疯狂小杨哥自2024年9月7日后未进行公开直播 其公司三只羊因产品宣传问题被监管部门调查处罚[5] 行业新发展趋势 - 摆脱个别主播专控 建立多元化分销渠道 包括发展品牌自播 成为品牌商寻求市场主导权的必然选择[5] - 东方甄选在与董宇辉分手后将战略重心转向供应链管理 建立三级供应商体系 涵盖合资工厂 头部代工以及专项合作[6] - 东方甄选2025财年持续经营业务总营收达44亿元 持续经营业务净溢利620万元 若剔除出售与辉同行财务影响 持续经营业务净溢利为1.354亿元 同比增长30%[6] - 供应链深耕对企业业绩形成正向支撑 供应链竞争将成为直播电商行业新焦点[6]
品牌专家解读辛选推出主播“合伙制”:破“头部依赖”之余,品牌商面临甄别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3:37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张海妮 近日,辛选集团联合创始人初瑞雪在直播中宣布,辛选将主播合作模式由签约制升级为合伙制,引发行业关注。 "合伙制"将如何重塑直播电商与主播的关系?直播电商行业又将面临哪些变化?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国家工信部品牌培育专家、华南理工大 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陈明。 媒体报道,辛选集团联合创始人初瑞雪表示,主播会与集团成立独立的合伙企业,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主播分成上升至60%, 辛选只收5%的服务费,并主要负责供应链、中台支持和资源赋能,但不再直接管理主播的运营。 陈明认为,辛选实行主播"合伙制",表面为消除"连带风险",实质是打破头部主播独占资源、瓜分利润的被动局面。此举能为品牌商带来多重积极变化,但 品牌商也需要甄别主播的能力与素质。 合伙制下平台"松绑",品牌方迎来甄别与管理新挑战 辛选集团正尝试通过"合伙制"重塑与主播的关系。 据新抖平台数据,曾与辛巴因大闸蟹等产品产生争议的"疯狂小杨哥"(张庆杨),自2024年9月7日后未再进行公开直播,其所属公司"三只羊"此前也因产品 宣传问题接受监管部门调查并被处罚。 在陈明看来,辛选与主播 ...
蜜雪集团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全球门店数超5.3 万家,净利润27.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8 23:4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8.7亿元 同比增长39.3% [1] - 同期毛利47.1亿元 同比增长38.3% [1] - 净利润27.2亿元 同比增长44.1% [1] 门店网络扩张 - 全球门店总数达53014家 较去年同期净增9796家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27804家 占内地门店比例57.6% [1] - 新增下沉市场门店5707家 覆盖中国及12个海外国家 [1] 全球化战略推进 - 4月哈萨克斯坦首店落地 正式进入中亚市场 [1] - 8月幸运咖海外首店在马来西亚开业 [1] - 全球采购网络覆盖38个国家 [2] 供应链体系构建 - 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可控供应链体系 [2] - 拥有五大生产基地和70余条智能生产线 [2] - 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 [2] 数字化转型进展 - 智能出液机覆盖超5600家门店 [2] - 实现从人管到系统管的运营模式转变 [2] - 标准化自动化数据化成为规模扩张基石 [2]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新茶饮行业从产品创新驱动转向系统效率竞争 [2] - 商业模式可复制性和抗风险能力得到验证 [2] - 未来竞争重点为供应链覆盖广度与掌控深度 [3]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发展 [3] - 增长路径依赖区域纵深+全球化布局 [2] - 需具备运营效率、供应链韧性和品牌温度 [3]
门店仅剩150家 生鲜电商呆萝卜2020年破产重整
北京商报· 2025-07-28 11:02
公司现状 - 公司近期在合肥大量招募仓库配货员和分拣员 试图重启业务[1] - 公司目前仅剩合肥市约150家门店正常运营 芜湖和阜阳市门店已无法自提[2][3] - 公司App在合肥市销售品类覆盖较全面 但芜湖市仅剩美妆和日用品类且长期缺货[2] 历史对比 - 2019年11月公司在合肥拥有近600家门店 全国19座城市门店超1000家[2] - 公司曾计划在全国50座城市开设10000家门店[2] - 2019年月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2] 财务与法律状况 - 2020年1月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4] - 截至2020年1月31日 App余额用户达200多万 未消费余额达6326万余元[4] - 合肥用户占比51.2% 账户余额占比65.5% 未消费本金达3214万余元[4] 运营调整 - 公司采取门店承包制 由熟悉业务的人员管理门店[5] - 2020年9月上线包邮到家服务 增加家电和美妆品类[5] - 部分门店因水电房租成本较高出现运营困难 公司会转换承包方[5] 行业竞争环境 - 社区团购企业凭借电商巨头资本支持和轻量扩张模式对市场形成压力[7] - 关闭门店被十荟团等社区团购平台接管 或被同类平台兔子鲜生吸纳员工和客流[6] - 生鲜零售头部企业开始向仓储式会员制发力[1] 商业模式分析 - 自提门店模式属于重资产经营 面临租金成本和社区商业竞争压力[7] - 门店仅担负自提功能导致坪效有限 需要形成订单规模才能提升效益[7] - 供应链深度成为竞争关键 包括单品精选能力、源头资源掌控和自有品牌打造[8] 发展前景 - 生鲜作为刚需品类存在多维度消费场景 市场尚未饱和[7] - 内部组织管理问题是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7] - 需在用户体验、品牌认知和产品性价比方面提升才能吸引用户回归[7]
幸运咖攻入一二线城市,开店速度比肩瑞幸,今年目标破万店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18:36
幸运咖扩张战略 - 公司旗下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将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目标年内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1][3] - 2024年3月门店突破5000家,目前近7000家,过去4个月平均每月新开500家,速度与瑞幸2023年相当[1] - 70%门店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一线城市占比仅0.67%,显示低线城市先行的差异化路径[3] 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 - 产品价格带集中在6-8元区间,涵盖果咖、奶咖、果茶等系列,延续蜜雪集团高质平价策略[3] - 美式咖啡定价5.9元/杯,阿拉比卡豆供应价70元/公斤,显著低于行业水平保障加盟商利润[6] - 2024年6月针对北上广深等6城推出加盟扶持政策,减免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合计3.4万元[3] 供应链与产能布局 - 依托蜜雪集团4.6万家门店网络实现供应链规模效应,海南工厂新投产2万吨/年烘焙产线[6][7] - 2024年5月与巴西签署40亿元咖啡豆采购大单,强化核心原料优势[7] - 温县工厂现有8000吨/年产能,叠加海南工厂后总烘焙产能提升至2.8万吨/年[7] 行业竞争环境 - 现制茶饮品牌加速跨界:古茗在7600家门店推8.9元咖啡,沪咖部分产品降至9.9元[6] - 瑞幸通过优惠券实现6.9元/杯,库迪外卖大战中压价至3.9-4.9元/杯[6] - 上海市场现有点位密度达2.5平方公里/店,但北上广深仍存在布局缺口[4][5] 团队与运营体系 - 组建400人门店运营团队和100人培训团队,每周反馈市场动态指导加盟商经营[5] - 中国区负责人来自蜜雪冰城华南大区,具备丰富一线经验[3] - 行业观察显示消费者对咖啡价格敏感度提升,功能需求超越品牌溢价[7]
零售商集体“练内功”,从商品“卷”到前置仓
第一财经· 2025-07-24 09:25
行业转型与调改 - 零售商进入集体"练内功"阶段 永辉超市 步步高等对门店进行大量调改与升级 [1] - 胖东来模式成为学习标杆 永辉超市上半年完成93家门店调改 累计达124家 南京江宁万达店为第100家胖东来模式调改店 [4] - 行业学习对象多元化 包括山姆会员商店 COSTCO 奥乐齐等 一家山姆会员商店销售额相当于10家传统大卖场 [4] 企业业绩分化 - 步步高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8亿~2.2亿元 同比大增331.18%~382.55% 主因重整收益确认及门店优化 [5] - 永辉超市同期预亏2.4亿元 主因战略转型阵痛 涉及124家门店调改 关闭227家亏损门店 产生租赁赔偿等成本 供应链改革汰换大量供应商 [6] 供应链竞争升级 - 新业态加速涌现 联华富德 中百集团 物美超市等布局折扣店 物美改造北京6家门店为"物美超值"折扣店 [9] - 会员店强化供应链优势 大润发M会员店引进秘鲁蓝莓等源头直采商品 缩短供应链提升价格竞争力 [9] - 即时零售成新战场 大润发已在20省开通"次日达" 行业从"次日达"向"半小时达"提速 [10][11]
字节终于出手了
虎嗅APP· 2025-07-18 08:20
核心观点 - OTA行业竞争加剧,抖音通过亿级补贴和直播带货等新场景加速布局,京东高调入局试图分羹[3][4][7] - 当前OTA市场呈现"7+2+1"格局:携程系占70%份额(携程56% GMV市占率),美团第二梯队,抖音作为新贵崛起[10] - 行业竞争逻辑从资源争夺转向流量+内容+供应链综合能力比拼,携程高星酒店优势与美团/抖音中低端市场形成错位竞争[20][22][25] 竞争格局演变 - 第一阶段:携程通过整合艺龙、去哪儿抢占独家资源,确立高星酒店优势[13] - 第二阶段:美团差异化切入中低星酒店和本地生活场景,构建错位竞争[13] - 第三阶段:抖音以内容+直播重构酒旅分销链路,2023年酒旅GMV同比增30000%[13][30] 平台策略对比 | 平台 | 核心策略 | 数据表现 | |------|----------|----------| | 携程 | 动态佣金+供应链绑定 | 1.65亿去重用户,56% GMV市占率,90%履约率[9][10][25] | | 美团 | 本地生活+低价补贴 | 中低端市场渗透深,与携程错位竞争[22] | | 抖音 | 直播带货+限时特价 | 2023年酒旅GMV增30000%,2024年预计GMV达900亿元[30][32] | | 京东 | 3年0佣金+高薪挖人 | 覆盖数十万家酒店,携程系分销占比下降[14][17] | 市场动态 - 抖音暑期投入亿级补贴,推出6折日历房和今夜特价专场,重点覆盖郑州、武汉经济型酒店[4][5][29] - 同程24.9亿元收购万达酒管,补充自由供给并增强区域市场竞争力[24] - 传统酒店直销渠道占比萎缩至个位数,新兴渠道抢食12%市场份额[10][32] 行业趋势 - 流量分配机制变化:短视频/社交平台通过"内容种草-即时预订"短链路抢占用户心智[32] - 履约能力分化:抖音酒店履约率仅30% vs 携程90%,反映供应链把控差距[25] - 价格战受限:酒店严格管控底价体系,长期低价补贴不可持续[18]
零食化提速奶酪摆脱深度调整期,行业重新审视供应链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6-20 18:10
行业转型与增长 - 国内奶酪行业正逐步走出奶酪棒价格战影响,增长方式转向零食化和B端市场突围 [1][3] - 奶酪棒曾作为市场启蒙切入点,但低门槛导致激烈竞争,2022-2023年主要品牌营收增长大幅放缓或下滑 [3] - 2024年妙可蓝多营收48.4亿元(同比-9%),净利润1.1亿元(同比+89.2%);2025年一季度营收12.3亿元(同比+6.3%),净利润8239.7万元(同比+114.9%) [3] 产品结构调整与市场表现 - 妙可蓝多即食营养系列(含奶酪棒)2024年收入20.5亿元(同比+3.2%),餐饮工业系列和家庭餐桌系列收入分别增长14%和4.9% [5] - 2025年一季度零售奶酪市场全渠道销售额同比-8.7%,但儿童奶酪占比下滑,成人零食类奶酪和佐餐奶酪呈现高增长 [5] - 公司加速覆盖全年龄段消费场景,从儿童市场转向办公室零食、健身补给、户外轻食等新场景,成人休闲零食生产线满产 [5] B端市场布局与竞争 - 餐饮烘焙行业(如新茶饮、新中式烘焙)成为奶酪B端新增长点,吸引妙可蓝多、伊利、君乐宝等组建专业团队 [5][6] - 恒天然大中华区2024财年收入63.7亿新西兰元,其中餐饮服务业务贡献23.8亿新西兰元,加速布局中国B端市场 [8][9] - 欧睿预测2022-2027年奶油、黄油、奶酪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11%、4% [6] 供应链与原料本土化 - 国内奶酪原料依赖进口,2025年1-4月进口奶酪6.3万吨(同比+10.6%),主要来自新西兰(66.5%)和澳大利亚(15.4%) [8] - 妙可蓝多长春原制奶酪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伊利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2025年投产,均布局原制奶酪以降低进口依赖 [10] - 国内奶价低位促使原制奶酪生产可行性提升,可平滑奶业周期波动并缓解"喷粉"压力,但长期经济性仍需观察 [10][11] 国际经验与市场前景 - 日本奶酪消费在老龄化周期中量价齐升,1990-2022年原制和再制奶酪消费额分别增长2.6倍和1.7倍,零食化与佐酒场景推动增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