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市场爆发
搜索文档
10个月股价翻了13倍,投资人赚麻了
投中网· 2025-11-07 14:46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于2025年1月27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19.38元,截至2025年11月4日收盘价为273.65元/股,上市不足十个月累计涨幅超过13倍 [3][5] - 公司总市值达到492.82亿元,最新动态市盈率为51.5倍 [3] - 公司股价在9月末一度触及345元/股,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5倍,尽管近期回调,累计涨幅仍保持在13倍 [5][6]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2亿元,同比增长22.66%,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12.05% [7]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79.13亿元,同比增加5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23亿元,同比增加98.65% [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为3.07亿元,同比大涨872.24%,单季净利及同比增速均创下年内新高 [7] - 研究机构东吴证券上调公司盈利预测,认为其2027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冲击30.9亿元 [7] 投资者回报 - 知名“牛散”魏巍在三季度末共持有公司股份662.2万股,持股比例3.68%,按273.65元/股计算,持股市值达到18.12亿元 [8] - 公司IPO前完成7轮融资,早期投资方如2012年参与种子轮的机构,以当前股价计算,其账面投资回报已超过1000倍 [3][12] - 主要早期投资机构包括启迪之星、银杏控股、腾讯创投、IDG资本、启明创投等超20家VC/PE、国有资本及产业投资机构 [3][11] 行业发展与市场环境 - 2025年储能市场全面爆发,上半年中国电池储能企业共获得约200份海外订单,总容量达186吉瓦时,较去年同期激增超过220% [15] - 国内政策推动行业转变,2025年1月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通知终结了“固定电价”模式,9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5][16] - 行业景气度高,产业链从“产能过剩”转向“供不应求”,头部企业产线满负荷运转,订单已排至2026年 [16] - 同业公司如阳光电源三季度净利润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亿纬锂能三季度营收168.32亿元,同比增长35.85%,多家企业冲刺“A+H”上市 [17]
大逆袭!从产能过剩到一芯难求,新能源电池股价翻倍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9:59
行业景气度与市场状况 - 锂电行业从产能过剩转为“一芯难求”,庞大产能被高增的市场需求全部吃下 [1] - 景气周期主要受益于储能电池需求井喷,包括国内大储和海外大储 [1] - 储能系统采购占比超越EPC/PC成为第一大采购类型,推动头部企业批量交付 [6] - 10月电池排产进一步提升10%,旺季再上台阶,预计11月排产仍小幅提升,高景气度延续 [7] - 多家电池企业产能饱和,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水平,正加速产能扩张 [1][7] 企业财务表现 - 10家代表性锂电企业中,7家实现营收正增长,7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1] -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36.20%,达到490.34亿元 [3] - 国轩高科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514.35% [3] - 欣旺达、中创新航、德赛电池、鹏辉能源、派能科技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4] - 亿纬锂能、南都电源、孚能科技三家归母净利润增速为负 [4] 储能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储能市场爆发是业绩增长最坚实支撑,作用比动力电池业务更明显 [5] - 国内储能136号文件实施后行业转向市场化驱动,经济性配置成为核心驱动力 [5] - 美国电网升级、AI基础设施配电需求,欧洲新能源消纳,中东配网需求共同推动国外储能爆发 [6] - 明年全球储能装机增速预计在40~50%期间,大储集成商和储能电池龙头进展值得期待 [7] - 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亿千瓦,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6] 公司战略与产能规划 - 头部电池厂商希望与核心客户达成战略捆绑,减少未来业务不确定性 [1] - 宁德时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后续随着产能释放,国内储能产品出货情况将改善 [7] - 国轩高科加速推进唐山、金寨等基地储能产能扩建,规划到2027年产能达300GWh [8] - 亿纬锂能2026年储能客户需求明确,国内60GWh超级工厂产线确保海外客户按时交付 [8] - 亿纬锂能考虑将现有部分产线升级改造,实现半固态电池生产 [10]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频频刷新,国轩高科预计明年G垣准固态电池开始放量,已规划建设12GWh产线 [1] - 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30Wh/kg即将量产,第三代计划2026年量产 [9] - 国轩高科G垣准固态电池测试车行驶里程近2万公里,车企对电池性能给予认可 [9] - 欣旺达发布聚合物固态电池新品“欣·碧霄”,能量密度达400Wh/kg,循环寿命1200周 [10] - 亿纬锂能正在建设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预计第四季度推出下一代产品 [10] 股价表现与市场预期 - 行业景气度提升拉动企业盈利增长预期,电池企业股价水涨船高 [2] - 国轩高科年内股价接近翻倍,中创新航年内股价涨了1.5倍,宁德时代年内股价涨46% [2][12] - 摩根大通对宁德时代给出480元目标价,较11月5日收盘价还有23.71%涨幅空间 [2] - 11月5日锂电、储能板块午后再度走强,亿纬锂能涨超8%,阳光电源涨超7%,欣旺达涨7% [12]
亿纬锂能前三季度储能+动力电池出货83GWh!Q3营收168亿元创新高!
起点锂电· 2025-10-24 18:17
固态电池行业年会信息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规模超1000人 [3][4] - 同期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CINE钠电展及2025起点钠电行业年会等活动 [4] - 行业主要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广汽、一汽及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深圳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均参与 [4] 亿纬锂能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总收入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但净利润28.16亿元,同比下滑11.70% [4] - 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优异,营收168.32亿元,同比增长35.85%,创季度历史新高,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 [5] - 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和单项坏账计提影响,1-9月调整后净利润为36.75亿元,同比增长18.40%,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50.70%,环比增长30.43% [5] - 公司总资产截至报告期末为1163.7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5.34% [6] 亿纬锂能动力电池业务 - 2025年1-9月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4.59GWh,同比增长66.98%,第三季度单季出货13.11GWh [8][9] - 国内市场成功配套小鹏汽车多款新车型,并成为宝马新世代iX3车型的电池供应商,1-9月国内装机量超20GWh,排名行业前五,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排名第二 [10] - 海外市场动力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17.9%,匈牙利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为宝马德布勒森工厂供货 [11] 亿纬锂能储能电池业务 - 储能业务发展迅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2.47%,达102.97亿元 [13] - 2025年1-9月储能电池总出货48.41GWh,同比增长35.51%,第三季度单季出货达19.7GWh,季度平均增幅超24% [14] - 产品技术领先,628Ah超大容量储能电芯已量产并商用,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于9月成功并网 [15] - 订单饱满,上半年已获超63GWh订单,其中包括与海博思创签订的50GWh大单,公司正加速荆门及马来西亚基地建设以满足交付需求 [15][16] 产业链相关公司动态 -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其Seraph产品实现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提升电池安全与能量密度 [18][19] - 行业通讯录与交流群信息,以及年会总冠名和参展赞助商名单 [22][23]
零部件企业上半年业绩多数“预喜”,长账期、年降“烦恼”犹在丨车市半年考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9 15:51
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半年表现 - 汽车零部件板块上半年涨幅达11.26%,领跑汽车板块 [1] - 16家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2025半年业绩预告,14家预盈,仅宁波华翔、恩捷股份预亏 [1][2] - 三花智控归母净利润18.93亿~22.72亿元(同比+25%~50%),华友钴业26亿~28亿元(同比+55.62%~67.59%)为盈利最高企业 [2] - 文灿股份归母净利润1200万~1500万元(同比-81.67%~85.33%)降幅最大,东安动力、渤海汽车实现扭亏 [2] 锂电与热管理板块增长驱动 - 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动力电池装车量299.6GWh(同比+47.3%)带动锂电产业链 [4] - 华友钴业受益钴价回升(电解钴均价25万元/吨,涨幅超50%),钴产品盈利能力提升 [5][6] - 神通科技归母净利润6300万~6500万元(同比+106.89%~113.46%),因客户订单放量 [4] - 蔚蓝锂芯归母净利润3亿~3.6亿元(同比+79.29%~115.15%),反映储能与新能源需求爆发 [2][3] 海外出口成为业绩亮点 - 通达电气归母净利润2650万~3350万元(同比+86.06%~135.21%),主因出口业务向好 [7] - 华工科技归母净利润8.9亿~9.5亿元(同比+42.43%~52.03%),感知业务抢占新能源车出口机遇 [7] - 前5月零部件出口额395亿美元(同比+5%),美国、欧洲为主力市场,拉美、东南亚增速快 [9] - 中国17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百强,营收合计1104亿元,占比11.7% [9] 产业链挑战:账期与年降压力 - 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72.72天增至2024年84.53天,底盘/电驱动账期达6~12个月 [10] - 部分车企承诺账期缩至60天,但实际执行未见明显改善 [10][12] - 主机厂要求供应商"年降"(年度降价),今年幅度较往年更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