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控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金龙鱼被卷入诈骗大案,公开喊冤:我们是被蒙蔽的,市值两日蒸发百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1 23:26
会上,穆彦魁多次强调,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华文")的损失是其与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惠嘉")内外勾结 造成的,广州益海才是被蒙蔽的一方,广州益海并未参与任何"诈骗行为"。 此前,金龙鱼曾公告,子公司广州益海涉嫌帮助云南惠嘉实施合同诈骗,被安徽华文起诉。近日,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刑事判决书》结果显 示,广州益海构成合同诈骗罪,系从犯,须对安徽华文的经济损失人民币18.81亿元与云南惠嘉承担共同退赔责任。(详情请进 21 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子公 司被判合同诈骗罪 金龙鱼发表声明:已上诉》) 这一结果披露后,11月20日-21日,金龙鱼股价连续两日下跌,市值蒸发超100亿元。 记者丨杨坪 编辑丨朱益民 在公告子公司被判合同诈骗罪后,金龙鱼首次公开做出回应。 11月21日下午,千亿市值粮油巨头金龙鱼(300999.SZ)召开投资者交流会,含董事兼总裁穆彦魁、副总裁邵斌,及涉事子公司益海(广州)粮油工业有限 公司(简称"广州益海")董事长兼总经理房彦江在内的6名董监高出席了这次会议。 房彦江表示,目前案件尚处于一审上诉期,二审的时间尚无法确定;公司不认可一审的判决,如二 ...
大地财险内控管理不到位被罚款1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禁业3年
犀牛财经· 2025-11-19 15:25
几天之前,大地财险才刚收到一张罚单。11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黔南监管分局披露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因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 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大地财险瓮安支公司被罚款12万元,多位时任员工同步遭罚。 | 序 | 当事人名称 | 行政处罚 决定书文 | 主要违法违规行为 | 行政处罚 | 作出决定 | | --- | --- | --- | --- | --- | --- | | 를 | | 름 | | 内容 | 机关 | | | 中国大地财产 | | | 警告,并 | | | 1 | 保险股份有限 公司莆田中心 | | | 处以1万元 罚款 | | | | 支公司 | 莆金监罚 | | | | | | | 决字 | | | 莆田金融 | | | | (2025) | 内控管理不到位 | | 监管分局 | | | 钱丽怀(时任 中国大地财产 | 18号 | | | | | | 保险股份有限 | | | 禁止进入 | | | 2 | 公司莆田中心 | | | 保险业3年 | | | | 支公司查勘 | | | | | | | 员) | | | | | 11月14日,莆田金融监管分局披露的行政处罚 ...
内控管理不到位,大地保险莆田中支被罚
北京商报· 2025-11-14 21:53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永新)11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莆田金融监管分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莆田中心支公 司因内控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处以1万元罚款。时任该公司查勘员钱丽怀禁止进入保险业3年。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 ...
白银有色遭立案跌停 70年老牌国企内控失守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21:21
立案调查与市场反应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9月10日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 [2] - 公告发布次日股价开盘一字跌停 单日市值蒸发约30亿元 [2] - 立案前一周公司股价曾连续两日涨停 且公司公告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2] 未披露刑事犯罪案件 - 2023年11月发生非公司人员勾结仓库管理员盗出990吨锌锭案件 法院判决赔偿2267.91万元但执行未到位 [3] - 2024年初原营销中心员工伪造销售单据侵占价值1.57亿元阴极铜产品 监察机关查封冻结涉案资金5098.6万元 房产20套 股票市值约4200万元 [3] - 两起案件均未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 直至2025年7月回复监管问询时才公开 公司解释称因刑事调查保密要求未披露 [3] 子公司风控漏洞与业绩影响 - 子公司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合同纠纷因涉刑事案件被法院驳回 公司计提预计负债约3.17亿元 [3] - 该计提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亏损2.17亿元 同比暴跌1859.82% [3] - 2023年11月子公司发现三家客户锌锭发货量与实付款出现3.88亿元巨额差额 暴露贸易环节管理漏洞 [3] 公司历史与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54年 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老牌国企 曾创铜硫产量 产值和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纪录 [4] - 2008年引入中信集团战略投资完成股份制改造 2017年成为国内A股唯一整体上市的有色冶金国企 [4] - 注册资本74.05亿元 是国企混改典型样本 [4] 业务规模与产能 - 业务覆盖铜 铅 锌 金 银等金属的采 选 冶 加及贸易 形成国内15座矿山+全球10余国布局的跨国体系 [5] - 2023年具备年产能矿山采选1000万吨 铜铅锌冶炼60万吨 黄金15吨 白银500吨 [5] - 2025年产能计划提升至铜40万吨 铅锌40万吨 黄金50吨 白银800吨 [5] 盈利能力分析 - 2017年上市首年实现营业收入566.34亿元 净利润2.39亿元 [5] - 2018-2024年营业收入由620亿元增长至86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始终在低位徘徊 [5] - 2018年归母净利润急降至2590万元 2022年前始终维持在3000万元左右 2023年突破亿元后2024年又回落至8079万元 [5] - 持续规模扩张未能有效转化为盈利能力提升 [5]
ST帕瓦:业绩改善显著,管理层调整强化内控决心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6: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9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额从去年同期-3.34亿元缩减至-1.58亿元,减亏幅度超过50% [1] - 应收账款金额显著下降至3419.97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84.02% [2] 管理优化 - 董事会选举王宝良担任新任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聘任濮卫锋担任副总经理及董事会秘书 [2] - 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及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全面梳理内控体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2] - 通过专项会议优化应收应付账款管理流程,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2] - 扩充销售团队并建立"销售—生产"日对接机制,启动"百日攻坚"行动 [3] 技术创新 - 在三元前驱体领域实现超高电压多元前驱体技术突破,形成单晶化、高电压及超高电压技术专利布局 [4] - 钠电正极材料前驱体已构建铁基三元、铜基四元等差异化产品矩阵,保持稳定出货 [4] - 低成本钠电前驱体产品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4] 战略布局 - 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1项,氧化物全固态电解质完成多款材料小试 [5] - 固态电池用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完成小试工作,进入客户送样验证阶段 [5] - 固态电池技术布局覆盖正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及添加剂材料 [5] - 认为固态电池将在高端消费电子、低空飞行器及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具有市场前景 [5] 发展展望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 [6] - 管理层调整后将持续强化内部控制与治理水平 [6]
一句话证明你在国资机构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8-12 11:48
领导指示与工作安排 - 领导频繁使用简洁直接的指令如"来下"、"你来下"、"你到我这来下"等召唤下属 [1] - 工作指示包括"你去一下"、"你跟我去一下"、"你替我去一下"等多样化任务分配 [1] - 具体事务性指令涵盖"去我办公室把我茶杯拿过来"、"去我办公室把我烟拿过来"等物品取送 [1][2] - 会议相关安排包括"把今天的会议纪要尽快拿出来"、"字体用方正小宋三号"等细节要求 [2] - 商务招待涉及"把他俩的桌牌位置换一下"、"一会开会的时候,你拍个照"等会务工作 [2] 商务接待礼仪 - 酒桌文化体现为"今天不喝酒"、"我不会喝酒"等饮酒推辞 [2] - 用餐礼仪包括"李总你先请"、"赵总你先动筷"等谦让用语 [2] - 敬酒环节有"王总你提一杯吧"、"周总你收杯吧"等程序化表达 [2] - 商务宴请以"干杯!咱们下次再聚,就是签投资协议的时候"作为结束语 [2] 内控与审计管理 - 审计工作涉及"年度审计"、"专项审计"、"集团审计"等多种类型 [2][3] - 责任书签署包括"把回购目标责任书签一下"、"把尽调反贿赂责任书签一下"等合规文件 [3] - LP相关事务有"lp审计"、"lp尽调"等特定流程 [2][3] 项目投资与管理 - 返投落地关注"这个项目能返投落地不"、"能返多少投比例"等具体指标 [4] - 固定资产相关询问包括"能多落点固定资产不"、"能搬总部不"等落地内容 [4] - 投后管理强调"日常监督与跟踪,风险应对与防控,价值提升与协同"等全流程管控 [4] - 退出机制体现为"对于项目退出,应退尽退"、"国有资产不流失是红线"等原则 [4] 工作汇报与决策 - 汇报用语包括"以上投资方案妥否,请领导批示"、"以上是全部汇报内容,以兹领导决断"等标准化表述 [3] - 信息同步采用"我有一些最新信息跟您报告/汇报/同步/分享一下"等多样化表达 [3] - 领导决策用语有"原则上同意立项"、"夯实基础,狠抓落实,在此基础上同意立项"等模式化批复 [3]
ST凯利“一口气”披露15个公告背后:修订多项制度文件、加强内控管理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5:17
公司治理与内控完善 - 公司集中披露15个公告 拟于8月28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公司治理、内控制度及薪酬等关键议案 [2] - 此前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主要涉及重大投资管理及关联交易相关的内控缺陷 [2] - 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股东会议事规则》等基础制度文件 将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等监管红线明确写入制度 [2] - 首次制定《反舞弊与举报制度》 强调源头防范经营风险 明确"谁违规、谁担责"原则 [2] - 强化内审部职责 由新聘内审总监牵头 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汇报 [2] 高管调整与激励机制 - 拟为全体董事及高管购买责任险 但条款明确证券违规导致的监管处罚不予理赔 [3] - 授权审计委员会对离任高管开展专项审计 强化问责机制 [3] - 聘任惠一微为副总经理 任期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 [3] - 审议2024年度高管奖金及2025年度高管薪酬方案 [3] 业务调整与财务表现 - 拟出售景正医疗间接持有的洁诺医疗36.9%股权 通过定向分红和减资方式退出对景正医疗的投资 [3] - 剥离非核心资产有助于回笼资金 优化资产结构 聚焦骨科医疗器械等核心板块 [3]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7.56% 归母净利润2175.65万元 同比增长100.03% [3]
因财务数据造假,大家人寿一支公司被罚21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20:29
大家人寿违规处罚事件 - 大家人寿延边中心支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罚款21万元 时任总经理胡羽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 [2][3] - 2025年以来大家人寿累计收到12张罚单 罚没金额超150亿元 违规行为涉及虚列费用、数据造假、内控执行不到位等 [4][5][6] - 具体案例包括吉林分公司未按规定进行银保渠道业务录音录像被罚12万元 齐齐哈尔中心支公司虚列费用被罚11 5万元 河南分公司编制虚假报告被罚60万元等 [4][5][6] 公司经营情况 - 大家保险集团2024年实现原保费收入1377亿元 连续三年超千亿元 大家人寿银保新单期交业务258亿元 市场排名行业第二 个险新单期交超16亿元 [4] - 大家人寿成立于2010年 主要经营人身保险业务 已开设19家省级分公司 [4] - 大家保险集团由保险保障基金、上汽集团、中石化共同出资设立 旗下包括大家人寿、大家财险、大家养老等子公司 [3]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全国保险公司累计收到罚单645张 合计罚没1 16亿元 其中280张罚单涉及"虚假材料"问题 [7] - 监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人身险公司建立数据表责任制 加强全流程数据管理 存在数据问题的公司需在2025年8月20日前完成修正 [7] - 专家认为监管数据标准化工作有助于促进保险业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 提高监管效率 [8]
阳光财险两家支公司合计被罚38.6万,多名高管连带受罚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17:19
阳光财险行政处罚事件 - 阳光财险两家分支机构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中介业务"合计被罚款38.6万元,4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9.5万元 [2] - 阳泉中心支公司因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罚10万元,时任总经理施占伟被罚3万元,客户经理梁晓磊被罚1万元 [3] - 咸阳中心支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直营业务虚挂中介被罚28.6万元,时任总经理马利涛被罚4.5万元,业务管理部负责人都苏智被罚1万元 [4][5] 公司历史违规记录 - 2025年开年至今累计收到22张罚单,罚款金额超600万元,违规事由包括财务数据不真实、虚构中介业务、虚列薪酬等 [5] - 2025年1月重庆分公司因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被罚41万元,13名责任人被追责 [7] - 2025年2月长春中心支公司和宁波分公司分别因虚构中介业务被罚53万元和56万元 [7] 重大骗保案件 - 河南许昌信保部原经理何庭含2017-2023年策划骗保案,涉案金额7623万元,涉及297名受害者 [8] - 何庭含被判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2万元,需退赔3236万元,2025年6月被终身禁止进入保险行业 [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阳光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78.2亿元(同比+8.1%),净利润6.1亿元(同比-37.2%),承保综合成本率99.7%(同比+1个百分点) [9] - 2025年一季度阳光财险营业收入124.02亿元(同比+3.08%),净利润3.5亿元(同比+133.33%) [9] - 2024年集团总保费1283.8亿元(同比+8.0%),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45.8%),内含价值1157.6亿元(同比+11.2%) [8]
巨额罚单拷问合规经营,董事长到龄离职,陈海强独揽浙商银行重担
搜狐财经· 2025-07-14 23:29
高管变动 - 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职 辞去董事长 执行董事 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及H股授权代表职务[1] - 执行董事兼行长陈海强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直至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且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3] - 陈海强任职行长资格于辞职前两天刚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 该行曾经历8个月行长空缺期[5] 管理层动荡历史 - 2023年起董监高频繁调整 原董事长沈仁康2023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7] - 2023年新选举3位董事(含陆建强) 副行长兼董秘刘龙辞职 另有3位董事辞职[7] - 2024年8月新任行长张荣森上任9天后因个人原因辞职 据透露已被带走调查[7][8] - 2023年离职的原副行长刘龙2024年末被曝失联 或与沈仁康案相关[8] 监管处罚与内控问题 - 2024年收到超30张监管罚单 全年罚没金额超1100万元 贷款管理不到位和违反审慎经营原则为主要违规领域[9] - 2025年1月27日重庆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等四项事由被罚170万元 支行行长因变相"存贷挂钩"被警告[9][10] - 同日上海分行因15项违规行为被罚1680万元 7名管理层人员被警告或罚款[10][11] - 2025年前五个月被罚金额共计超2000万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13] - 2025年4月杭州分行因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中签订空白合同等被罚70万元 客户经理被禁止从业两年[12][13] 资产质量与风险敞口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 较2023年末减少0.06个百分点 但不良贷款余额增长3.65%至254.94亿元[14][16] - 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81%至444.88亿元 逾期贷款余额增加57.25亿元至335.11亿元[16][18] - 公司贷款余额1.25万亿元 占贷款总额67.28% 其中制造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贷款占近八成[19][20] - 房地产业贷款余额由2023年1777.49亿元增至2024年1861.33亿元 前十大贷款客户中4家属于房地产行业 贷款金额合计177.28亿元 占比40.64%[20][21] - 2025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1.38% 与2024年末持平 不良贷款余额259.55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4.61亿元 拨备覆盖率减少7.46个百分点至171.21%[18] 经营调整与化解措施 - 过去三年化解近2000亿元"影子银行"问题遗留不良资产 2024年计提减值530亿元 为历年来最高值[14] - 董事长陆建强强调坚持"善本金融 智慧经营 人文浙银"三大指引 防止"一把手变成一霸手"现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