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BD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龙头 BD 频出,关注慢病&小核酸赛道
国金证券· 2025-08-02 19:24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板块在2025年有望走出反转行情,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是最大投资机会 [4][64] 核心观点 - 创新药仍是投资主线,重点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和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管线 [2][4] - 头部药企国际化能力提升,恒瑞医药与GSK合作涉及12个创新项目,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120亿美元 [1][40] - 石药集团与Madrigal就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达成协议,首付款1.2亿美元,最高19.5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40] - 小核酸药物在慢病领域潜力显现,诺华PCSK9(siRNA)销售额5.55亿美元(同比+66%),Alnylam的RNAi疗法Amvuttra销售额4.92亿美元(同比+114%) [1][63] 药品板块 - 恒瑞医药与石药集团License out交易展示头部药企国际化能力,创新管线进入兑现期 [1][40] -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本周上涨0.52%,H股恒生创新药指数小幅下滑0.97% [21][22] - A股创新药板块52家上市公司中46家上涨,平均涨幅+6.9%,上海谊众(+30.0%)、海特生物(+28.3%)、特宝生物(+19.4%)涨幅居前 [24][25] 医疗器械 - 药物涂层球囊及泌尿介入类耗材集采工作启动,优质国产头部企业有望通过中标提升市场份额 [41][42] - 西门子医疗7T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新增多通道发射平台与多核成像功能,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效能 [43][46] 生物制品 - 赛诺菲25Q2全球销售额99.94亿欧元(同比+10.1%),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销售额38亿欧元(同比+21.1%) [47][48] - 度普利尤单抗COPD适应症已在13国获批,预计25H2再增6国 [48][50] - 赛诺菲布局itepekimab(靶向IL-33)和lunsekimig(靶向IL-13&TSLP)等COPD在研管线 [52][55] 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 - 育儿补贴政策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中央财政安排预算900亿元,有望促进辅助生殖IVF需求释放 [56][57] - 高德美25H1营收24.48亿美元(同比+12.2%),肉毒毒素销售额7.07亿美元(同比+14.7%),上调全年销售增长指引至12%-14% [58][59] 中药 - 华润三九与博瑞医药合作开发GLP-1/GIP双激动剂BGM0504注射液,博瑞医药最高可获得2.82亿元人民币研发里程碑付款 [60][61] 重点标的 - 创新药领域: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科伦博泰、特宝生物 -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 - 医疗服务:固生堂 [5]
港股收盘 | 恒指收涨0.68% “反内卷”题材降温 恒瑞医药大涨24%创新高
智通财经· 2025-07-28 16:5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0.68%至25562.13点,成交额2502.99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涨0.29%,恒生科技指数跌0.24% [1]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市场仍具吸引力,恒生科技指数修复空间较大,中国资产估值相对折价且人民币有升值潜力 [1] 蓝筹股表现 - 中生制药领涨蓝筹,涨7.09%至7.25港元,贡献恒指7.74点,华创证券看好其肿瘤、呼吸等领域的创新管线及2025年后的BD交易收入 [2] - 翰森制药涨5.83%至36.3港元,石药集团涨5.45%至9.1港元,中升控股跌5.47%至13.48港元,信义玻璃跌4.53%至8.43港元 [2] 热门板块 创新药 - 恒瑞医药涨24.54%至84.75港元,与GSK达成125亿美元License-out合作,覆盖临床阶段呼吸系统创新药及11个候选项目 [3][4] - 三生制药涨12.13%至31.9港元,中国生物制药涨7.09%至7.25港元,翰森制药涨5.83%至36.3港元 [3] - 全球医药交易2025年上半年达456笔(同比增32%),总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58%),中国交易贡献近50%金额 [4] 保险股 - 友邦保险涨4.96%至74.05港元,中国太保涨3.91%至33.2港元,中国平安涨3.49%至56.4港元,新华保险涨2.82%至49.15港元 [4] - 人身险预定利率从2.5%下调至2.0%,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调至1.75%,万能险调至1.0%,行业或迎“炒停售”短期利好 [5] 稳定币 - 华兴资本控股涨16.21%至6.74港元,国泰君安国际涨9.45%至6.72港元,连连数字涨7.04%至13.38港元 [5]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实施,初期仅批数个牌照,重点考察储备管理及合规能力 [6] 反内卷题材 - 赣锋锂业跌6.66%至28.75港元,天齐锂业跌6.22%至37.7港元,蒙古焦煤跌6.73%至8.04港元 [6] -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大面积下跌,焦煤跌11%,玻璃跌9%,纯碱、工业硅等跌8% [7] 热门异动股 - 中烟香港涨13.32%至37港元,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司或保持免税卷烟业务独家地位 [8] - 宁德时代涨6.24%至449.4港元,高盛预计其Q2收入1047亿人民币,纯利156亿人民币 [9] - 中国中免跌5.55%至57.9港元,H1营收同比减9.96%至281.51亿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减20.81%至26亿人民币 [10] - 老铺黄金跌4.12%至733港元,预计中期收入同比增241%-255%,净利润同比增279%-288% [11]
创新药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创新突破,出海拓疆
东吴证券· 2025-06-05 09: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大因素共振,2025年为创新药至少3年行情的元年,BD数量将持续爆发、价格/价值有望向欧美看齐,2025-2026年更多公司盈利,国内创新药环境边际变好,且国内创新药估值仍被低估 [4] - 创新药产业空间巨大,市场规模迎来快速爆发之势,预计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0亿人民币,CAGR=24.1%,相比2024年增长近264% [4] - 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显著提升,原研FIC创新药取得突破,在全球热门靶点中的贡献度最高,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4] - 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爆发,BD数量与金额再创新高,未来数量与金额都将保持增长 [4] - 创新药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增长,Biotech企业逐步盈利,行业从研发探索期向管线成熟收获期过渡 [4] - 中国创新药闪耀ASCO会议,突破多个实体瘤治疗瓶颈,多项研究入选且占比高 [4] - 前沿技术引领疗法更新,聚焦高技术附加,建议关注各领域相关标的 [4] - 建议关注产品有海外销售预期及产品有强出海预期标的,推荐组合配置龙头及催化强的标的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创新药市场空间展望和股价复盘 - 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测算(2024-2030年):2024年院内市场规模超2500亿人民币,预计2030年超4500亿元,CAGR=10%;院外市场规模超1000亿人民币,预计2030年超2000亿元,CAGR=11.4%;对外授权交易规模达519亿美金,预计2030年达2659亿美金,CAGR=31.3%;2024年市场总规模近5500亿人民币,预计2030年突破20000亿人民币,CAGR=24.1%,相比2024年增长264% [8][10] - 中美Biotech估值存在明显差距:截至2025年5月28日,国内Biotech公司平均PS为9.7倍,美股为21.4倍,国内存在低估,未来发展会向美股靠拢 [15] - A股创新药复盘:3月以来板块上涨形成“主升浪”,出海潜力和业绩强劲的标的表现突出,建议关注出海预期及海外进展、困境反转的标的 [18] - 港股创新药复盘:年初以来非“港股通”小市值创新药标的涨幅较大,有出海潜力的标的成为“主升浪”,建议关注出海预期及海外进展、困境反转的标的 [21] 研发实力显著增强,国产新药进入收获期 - 国产创新药覆盖靶点和FIC数量显著增加: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提升,覆盖靶点广度拓展,热门靶点集中度较高,原研FIC创新药数量位居全球第二,超90%处于临床早期阶段 [27] - 新药NDA和上市数量逐年上升,国产比例增长显著:国内NDA申请量逐年上升,国产药品比例增长,2024年国产占比达50%;上市创新药数量波动上升,国产占比及生物药比例显著提升,2025年国产占比达45% [30][31] - 关注即将获批上市创新药产品多的企业:列出了凯因科技、智飞生物等多家公司的多款有望今年底到明年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品种 [35][36][37] 出海授权捷报频传,授权金额屡创新高 - 中国越发积极参与全球医药交易,合作对象以欧美国家为主: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爆发,美国是首选地,近十年license-out项目主要流向美国企业,2025年Q1转出交易数量超过引进交易数量 [41] - 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快速增长,优质管线吸引全球目光: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紧追美国,在研项目受全球MNC瞩目,license-out数量与金额再创新高,未来将保持增长 [46] - 中国药企BD出海愈加重磅,单项目总金额再创新高:中国药企BD出海单个项目总金额增加,合作项目不再局限于药物管线,列出了2023-2025年5月部分项目的交易情况 [47][49] - 中国创新药资产进入“DeepSeek”时代,BD爆发带动板块向上:中国创新药管线对外BD进入爆发期受内外因素影响,2025年ASCO会议报告数量名列前茅,药监局审评制度向国际靠拢,临床试验数据认可度提升,建议关注有出海预期的企业 [54][55] 国产新药进入商业化,创新药企逐步盈利 - 中国创新药企整体具有成长性,市场整体从探索期走向成熟期:创新药公司受政策扶持成长,整体营收稳步增长,越来越多企业有望扭亏为盈,行业从研发探索期向管线成熟收获期过渡,毛利率高,归母净利润2024年首度盈利,销售费用率下降,研发费用率增长 [61][64] - Biotech公司逐步盈利,现金流挑战迎来转机:绝大部分Biotech公司账上现金能支撑现有研发强度2年以上,中位数接近3年,license out成为缓解现金流压力的重要手段 [68] - 创新药企业商业化能力有所突破:自建销售团队和合作销售是两种商业化路径,高毛利显示创新药商业化潜力高,产品销售占比体现不同商业化路径 [71] - 关注即将扭亏的创新药公司:未提及具体内容
全球BD狂飙,创新药企如何做好价值重构与路径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9:33
行业动态 - 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扶持、产业升级与业绩回暖的"三重共振",资本市场估值逻辑加速重构 [1] - 中国医药行业2025年以来接连传出重磅BD消息,包括三生制药与辉瑞60.5亿美元合作、信立泰1.8亿元引进GW906等 [2] - 本土企业间交易占比已超30%,较2018年提升15%,反映生态协同趋势 [3] - 2024年涉及技术平台授权的BD交易占比达37%,较2020年提升21个百分点,平均首付款溢价幅度超过传统单品交易45% [7] - 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共228笔交易,同比增长36%,其中海外引进持平,出海交易增长39%,境内交易回增54% [9] 技术发展 - siRNA技术是近年来全球创新药研发的前沿领域,具有靶点丰富、特异性强、药效持久等优势 [3] - Alnylam公司siRNA管线从立项到临床三期的成功率约60%,远高于传统小分子药物 [6] - RNA疗法为靶向致病基因表达模式提供更多选择,具有可高效生产、可提供长期疗效等特点 [4] - 递送技术进步将帮助本土小核酸企业加大更多适应症领域布局 [6] - 创新药企正在构建"技术稀缺性×市场空间×替代疗法威胁度"的三元估值模型 [7] 市场趋势 - 2024年ADC类药物交易额超过化药跃居第一,双抗类药物交易额占中国企业交易额的17% [8] - 中国创新药平均研发成本比欧美低40%~60%,IND到BLA时间差缩短至1.8年 [8] - 2024年中国医药110笔交易贡献首付款50.7亿美元,首付款总额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50.47亿美元) [9] - 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发展驱动力包括已上市药物渗透率提高、技术优势及资本介入 [5][6] - Alnylam产品Amvuttra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4.25亿美元营收 [4] 企业战略 - 本土药企通过BD合作整合国内优质技术资源,缩短自主研发周期,降低早期研发风险 [3] - 中国药企正由"技术供应商"逐步蜕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如诺华与百济神州、礼来与信达生物的合作模式 [8] - 企业应聚焦核心价值、创新能力及资本市场上市成熟度,优化研发管线布局 [11] - 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专利申请等方式保护创新成果 [11][12] - 可通过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11] 国际合作 - 本土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通过与国际生物制药巨头合作加速出海进度 [6] - License-out模式帮助中国创新药企快速渗透至全球市场,特别是欧美等高准入门槛市场 [9] - 跨国合作需关注专利布局,防范因专利纠纷导致商业化延误 [12] - 中国创新药企正经历从"价格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蜕变 [13] - 三生制药与辉瑞合作授权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除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权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