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今日新闻 | 智己发布超级增程技术,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东风旗下三大品牌整合!新款eπ008六座版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8-03 00:33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今日新闻》将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几条当日重磅新闻,并附上社长的简单评论。关注「电动车公社」,新能源圈大事小事 看我们就够啦~ 今日新闻要点: 1 、 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 8 月 1 日,智己汽车首发上汽自研的增程技术——"恒星"超级增程,正式进军增程市场。搭载这一技术的智己首款增程车型为新一代智己 LS6 ,将于 8 月 15 日全球首秀,定位豪华旗舰车型的直接 LS9 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公布。 恒星超级增程采用行业最大" 66kWh 800V 增程电池方案", CLTC 纯电续航超 450 公里。其电池为智己汽车联合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超级骁遥 MAX 电 池",所采用的 800V 超快充高压平台,峰值充电功率 268kW , 15 分钟续航里程增加 310 公里( CLTC )。 恒星超级增程搭载 1.5T 增程专属发动机,亏电油耗 5.32L/100km 亏电油耗,综合能耗 2.07L/100km ,且增程系统搭载 AI 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调配最佳 储备功率,综合续航可超 1500km ( CLTC )。 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 东风整 ...
理想增程与纯电的逻辑
数说新能源· 2025-07-16 17:38
增程车设计逻辑 - 目标客户为燃油车用户如丰田汉兰达等 [1] - 价格与主流同级燃油车型相当 [1] - 产品力和用户体验全方位碾压同级燃油车 [1] 纯电车设计逻辑 - 目标客户包括燃油车用户、增程用户及其他纯电用户如奔驰GLE、理想L9、特斯拉Model X等 [2] - 驾乘体验平时与增程车相同且优于燃油车 [2] - 补能体验相对于燃油车和增程车存在劣势 [2] - 尺寸空间优于燃油车 [3] - 智能化水平与增程车相同 [3] - 价格一般高出同级增程车1-2万元 [3] 纯电车与增程车比较 - 纯电车相对于燃油车仅存在补能劣势但有多方面优势 [3] - 纯电车转化增程车存在补能和价格两大劣势 [4] - 价格差异不明显时用户优先选择增程车且价格段越高倾向性越明显 [5] - 理想纯电SUV通过空间打造差异化 i8空间远超L8甚至媲美L9 [6] - 纯电SUV空间有越级表现补能劣势持续弥补中 [7] 产品定位策略 - 特别在意补能体验的用户选择增程系列对补能要求不高且需要更大空间的用户选择纯电系列 [8] - 理想纯电i8与其他家模仿L8的增程产品相比仍具内部空间优势 [9] - 华为M9尺寸超过L9取得外部竞争优势M8尺寸与M9相同以防守理想8系纯电SUV [10] - 理想i9价格比L9高但低于问界M9内部空间可能比尺寸更大的M9更合理 [11] 竞争策略 - 超充站建设越多与友商竞品相比的优势越多 [12] - 一款车同时出纯电和增程时纯电销量通常较少 [13] - 理想i8设计起点为打造比增程更极致的座舱空间 [13]
李想造车十年,一位“偏执狂”的爆款逻辑与未竟之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李想的创业历程 - 16岁创办显卡之家,三个月内日访问量从200飙至7000,高考前已手握10万元 [4] - 2000年更名泡泡网,23岁时年收入超2000万,估值破2亿,跻身中文IT垂直网站三甲 [4] - 2005年推出汽车之家,定位"不做给发烧友,做给买车小白",创新实拍照片和车型数据库 [5] - 2008年金融危机中引入澳洲电讯控股,以控制权换取生存与发展资源 [6] - 早期创业经历让李想领悟三重认知:如何学习、想要什么及能放弃什么、如何协作共赢 [7] 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 - 理想ONE聚焦"有孩子的家庭"用户,采用增程技术路线,实现180公里NEDC纯电续航 [11][13] - 81%的理想ONE用户表示如果是纯电车就不会购买 [13] - 产品需求拆解为三层:功能亮点、安全感、超越用户认知的解决方案 [16] - 坚持"全系标配"策略,反对传统车企利用选配制造高价差 [18] - 理想L9研发阶段开始更多放权,团队共创力量迸发 [2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全球首家量产四区语音能力的车企 [14] - 2024年完成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高级辅助驾驶 [29] - 2024年5月开源星环OS,成为全球第一家免费开源汽车操作系统的车企 [31] - 组建四支AI军团,目标语言模型进中国前三,空间智能争中国第一 [32] - 手握三张王牌:千亿现金储备、43.1亿公里辅助驾驶总里程、高端车型超75%的AD Max渗透率 [33] 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24年10月达成第100万辆车交付,成为率先实现百万辆交付的新势力车企 [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历史累计交付量达到133.78万辆 [27] - 2024年推出纯电旗舰MPV——MEGA,销量低于预期后进行深入反思和调整 [24][25] 未来战略方向 - 2030年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目标 [29] - AGI演进剖为三阶跃迁:"增强我"、"成为助手"、"硅基家人" [32] - 拒绝跟风Robotaxi赛道,保留2030年推出AI超跑的可能 [32] - 以汽车为起点,让AI重构物理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法则 [34]
李想造车十年,一位“偏执狂”的爆款逻辑与未竟之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8:09
公司发展历程 - 2015-2025年是公司从"增程古董"到定义家庭出行场景的十年转型期,成为中国新势力技术反攻的缩影 [1] - 2005年6月推出汽车之家,定位"不做给发烧友,做给买车小白",创新采用4S店实拍照片和标准化车型数据库 [3] - 2016年明确"为有孩子的家庭造车"定位,砍掉纯电版和五座版本,聚焦增程技术路线 [5][6] - 2018年资金链紧张时期推出理想ONE,成为公司首款爆款产品 [4] - 2024年10月达成第100万辆车交付,成为首家百万辆交付新势力车企,累计交付量达133.78万辆 [12] 产品策略 - 理想ONE采用40.5kWh大电池包实现180公里NEDC纯电续航,81%用户表示若非增程不会购买 [7] - 产品需求分三层:功能亮点(增程/四屏)、安全感(气囊/无里程焦虑)、超越认知的解决方案(城市用电长途用油) [9] - 坚持"全系标配"策略,反对传统车企选配高价差模式,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弥补利润 [9] - 理想L9研发阶段团队共创力量凸显,实现隐藏进气格栅设计和星环灯工艺突破 [10] - 2024年推出纯电旗舰MPV MEGA但销量低于预期,后调整纯电战略回归0-1节奏 [11] 技术创新 - 全球首家量产四区语音能力车企,实现同时处理五路音频的突破 [7] - 2024年完成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高级辅助驾驶技术突破 [13] - 自研星环OS汽车操作系统并开源,成为全球首家免费开源汽车操作系统车企 [13] - AI战略投入年研发超百亿的近半数资源,组建四支AI军团分别攻关不同领域 [14] - 辅助驾驶总里程达43.1亿公里,高端车型AD Max渗透率超75% [15] 管理方法论 - 创立"四步法"方法论:明确用户/需求/组织需求/目标并拆解关键结果 [6] - 早期引入华为IPD流程,后期调整为避免僵化成立产品线并精简会议 [9] - MEGA挫折后组织调整为合并产品线与商业部,成立三条产品线放权 [11] - 从理想ONE时期深度主导到L9阶段更多放权,体现管理风格进化 [10][12] 行业定位 - 增程技术路线初期遭行业质疑,后证明是精准匹配家庭用户需求的选择 [1][6] - AI战略定位2030年成为全球AI领导者,不同于行业聚焦Robotaxi的路径 [13][15] - 判断未来数百家车企中能自主开发基座模型的不超过三家 [13] - 将AGI演进分为"增强我"/"成为助手"/"硅基家人"三阶段跃迁 [14]
轮毂电机或带来电动汽车变革性创新,但为何尚未普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0 07:06
轮毂电机的历史与创新 - 费迪南德·保时捷在1900年设计出第一辆前驱电动汽车Lohner Porsche,配备轮毂电机技术,并注册了专利[4] - 轮毂电机直接集成在轮子内部,无需传动轴或差速器,催生了第一款全轮驱动车辆[4] - 轮毂电机技术虽历史悠久,但至今未在量产电动汽车中广泛应用[6] 轮毂电机的优势 - 简化电动汽车平台设计,可轻松改变轴距和轮距,实现前驱、后驱和全轮驱动的灵活切换[12] - 减少传动系统损耗,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增加续航里程[14][16] - 实现更精确的扭矩控制和分配,提升牵引力和性能[17] - 增加车辆内部空间,便于安装更大电池或增加载货/乘客空间[11] 轮毂电机的技术挑战 - 增加悬挂部件重量,影响车辆舒适性、抓地力和操控精度[20] - 耐用性问题:承受更大冲击,易受路面条件影响,密封件易磨损[22][23] - 散热难题:需要特殊设计来保持电机冷却[23] - 安全隐患:碰撞时高压电缆可能暴露,增加触电风险[25] 轮毂电机的应用现状 - 东风E70是全球首个完成轮毂电机乘用车认证的车型,搭载ProteanDrive Pd18轮毂电机[29] - 雷诺R5 Turbo 3e配备两个轮毂电机,总功率540马力,0-100km/h加速约3.5秒[31] - 现代汽车"单轮"项目研发轮毂电机,计划用于多种车型[33] - Neapco与Elaphe合作开发"超级熊"轮毂电机,内置两速变速箱[34] 轮毂电机的技术创新 - Protean Electric第五代电机功率达138马力,适用于重达5.2吨的车辆[36] - DeepDrive开发双转子轮毂电机技术,效率提高20%,成本降低30%[38] - 外置式轮毂电机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和设计灵活性[39] 轮毂电机的未来潜力 - 在城市车辆、混合动力车和独特汽车设计中展现出应用前景[40] - 创新公司开发可扩展解决方案,可能重新定义汽车行业的效率、设计和性能[40]
增程已老、纯电难料,理想的现实太 “骨感”
海豚投研· 2025-05-30 00:00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2024年一季度业绩整体符合预期,但二季度指引低于市场预期,显示增程车型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公司战略重心转向纯电车型[1][5][7] - 一季度卖车收入247亿元,超出市场预期5亿元,主要因车型结构改善(高价车占比提升)部分抵消了降价影响[1][2][16] - 卖车毛利率19.8%,环比实际下滑1个百分点(上季度剔除特殊项目后为20.7%),略低于大行预期的20%[2][3][14] - 二季度销量指引12.3-12.8万辆,隐含5-6月月均销量4.6万辆,低于市场预期的5万辆水平[5][21] - 公司面临增程市场竞争加剧,多款竞品采取差异化策略争夺市场份额,L系列改款力度不足可能影响销量[7][8][21] 财务表现 收入与毛利率 - 一季度总收入259亿元,略超市场预期4亿元,其中汽车收入247亿元[1][36] - 单车收入26.6万元,高于预期的26万元,因高价车型占比提升(Mega/L8/L9占比环比升1.5个百分点)[16] - 单车成本21.3万元,环比持平,降本力度不足[20] - 其他业务收入12.5亿元,环比下滑3.8亿元,低于预期2亿元[36][37] 费用与利润 - 研发费用25亿元,环比增加1亿元,但全年指引从140亿元下调至110-120亿元[30][31] - 销管费用25亿元,环比减少5.5亿元,主要因降本增效和市场活动减少[33] - 经营利润3亿元,环比下滑34.3亿元,主要受销量环比下滑41%影响[39] - 归母净利润6.5亿元,与大行预期持平[40]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17亿元,再次转负,因利润下滑及存货增加20亿元至100亿元[42] - 资本开支8亿元,环比减少20亿元,因门店扩张放缓[45] 业务运营 车型与定价 - L系列改款主要升级智驾芯片(英伟达Thor/地平线J6M),电池容量升级有限,被视作"小改款"[5][21][24] - 一季度车型平均降价0.8-1.6万元(降幅3%-4%),L6占比降至47.8%[18][19][16] - 二季度指引隐含单车收入25.3万元,环比再降1.3万元,可能因L6占比提升及老款清库存[25][26] 竞争环境 - 增程市场新进入者采取多种策略:下沉市场(零跑/银河M9)、大空间(腾势N9/领克900)、大电池方案(小鹏/小米)[7] - 问界M系列改款直接竞争,增程先发优势面临挑战[7][8] 战略布局 - 纯电车型i8/i6将于下半年发布,市场给予2025年8万辆预期[5][9] - Mega home改款订单表现良好,目标7-8月稳态交付2500辆[10] - 超充站已建2267座,目标i8发布前达2500座[45] 市场预期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60万辆销量预期,PE 20-21倍,PS 1.3倍[9] - 若按55万辆销量及1.1倍PS估算,合理股价区间港股76-84港元/美股19-22美元[9] - 关键观察点:L系列能否重回月销5万辆、纯电车型实际表现[10][21]
新车看点|智界R7推出53.4kWh大电池增程系统,智界S7推出新版本
观察者网· 2025-05-04 10:00
智界品牌新车发布 - 智界R7新增两款增程版本 售价29 98万—31 98万元 搭载53 4kWh大电池和华为DriveONE四驱系统 [1] - 智界S7新增Ultra运动版 售价32 98万元 为纯电动车型 增加运动套件 [1] - 智界R7增程版两驱车型CLTC纯电续航360km 综合续航1673km 四驱车型CLTC纯电续航331km 综合续航1551km [2] - 智界R7增程版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 WLTC百公里油耗5 68L [3] - 智界R7增程Ultra搭载华为DriveONE四驱系统 零百加速4 9秒 麋鹿测试成绩82 2km/h [3] - 智界S7 Ultra运动版搭载100kWh电池 CLTC续航703km 零百加速3 3秒 百零制动距离33 5米 麋鹿测试成绩83 1km/h [5] 销量表现 - 智界S7今年1-3月月销量约1000辆 [1] - 智界R7今年1月销量突破1万辆 2-3月销量稳定在8000辆以上 [1] 产品特点 - 智界R7增程版电池容量从37kWh增至53 4kWh 提升纯电续航里程 [1] - 智界S7 Ultra运动版配备Brembo高性能卡钳 FNC高性能打孔刹车盘 21英寸锻造轮毂等运动配置 [3] 行业趋势 - 增程车型用户用车习惯接近纯电车型 城市用电 长途用油 [1] - 大电池增程版本可减少充电频率 提升使用便利性 [1]
零跑汽车(09863):厚积薄发盈利转正,出海有望带来高成长
麦高证券· 2025-04-28 15: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零跑汽车,给予“买入”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57.27港元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坚持全域自研自产,依托集成技术架构推出C系列增程版车型、升级老车型、打造高品价比新车型,助力公司突围 [2] - 2024年零跑汽车营收增长、毛利率提升,2024Q4归母净利润转正,盈利源于规模优势、技术降本和销售结构优化,未来盈利可持续性强 [3] - 斯特兰蒂斯与零跑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零跑海外业务成功概率高,本土化生产有望带来显著利润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坚持全域自研自产,优秀产品战略助力公司突围 -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坚持全域自研,掌握超级集成技术架构并迭代至LEAP3.5,零部件自制率超60%,通用率达88%,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65% [15][18] - 旗下车型聚焦10 - 20万主流市场,2024年总交付量近30万辆,在新势力品牌中居前三 [15][23] - 基于全域自研能力,零跑打造三大产品战略:高效布局增程版车型,C系列增程版2024年销量超7.4万辆,占比超33%;持续改款老车型,提升品价比并解决痛点;打造新车上市即爆款,C10和C16预售成绩优异 [26][34][42] 二、2024Q4实现单季度盈利,未来盈利可持续性较强 - 2024年零跑营收321.6亿元,同比+92%,毛利率提升至8.4%,2024Q4归母净利润转正达0.8亿元 [3][46] - 盈利改善原因:销量提升带来规模优势,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摊薄费用;持续技术降本叠加锂电池成本下行,18个月累计降本超40%;新车型上市使T03销售占比下降,优化销售结构 [3][55][56] - 未来销量增长确定性强,新车规划丰富,渠道建设发力,降本有潜力,对标比亚迪,单车盈利有提升空间 [65][68][72] 三、海外渠道和工厂资源具备独特优势,零跑海外业务确定性强 - 斯特兰蒂斯是全球第四大造车集团,2023年与零跑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 [74] - 合作独特,斯特兰蒂斯电动化转型慢、业绩下滑,预计会投入更多资源;零跑车型海外竞争力强,新车型将接力开拓市场;可利用斯特兰蒂斯经销商资源拓展渠道,预计2026年欧洲门店达500家;能借助其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80][85][93] - 目前零跑海外业务受运费和关税影响利润有限,本土化生产后有望规避费用,复刻成本管控能力,提升利润 [98][100]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分别为55、70、89万辆,海外销量分别为5、10、15万辆;营业收入分别达605、805、106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2.5%、13%、1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22.52、43.92亿元 [102] - 采用分部估值,国内业务参考可比公司PS均值,预计2025年国内营收550亿元,对应市值608.6亿元;海外业务预计2027年海外销量15万辆,单车盈利1万元,给予20x PE估值,折现后市值111.15亿元 [104][105] - 国内及海外业务加总合理市值719.75亿元人民币,换算765.69亿港元,较当下有15.9%上涨空间 [107]
2024,中国汽车行业打脸报告
投资界· 2024-12-20 11:06
新势力销量目标与生存现状 - 月销一万辆成为新势力生死线,哪吒因1-9月累计销量8.59万辆(月均不足1万)现金流告急,CEO张勇下课 [5] - 蔚来需12月交付3万辆(环比增长28%)才能达成全年23万辆目标,依赖乐道首破万及政策刺激 [5] - 小鹏原预期G6/X9爆款未达预期,MONA 03和P7+下半年挽救目标完成率至60% [5] - 极氪需12月冲刺3万辆以完成23万辆年度目标,001与7X车型内耗严重 [5] - 智己、岚图等二三线新势力月销刚过1万,明年生死线或升至2万辆 [8] 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困境 - 奇瑞前11月新能源销量48万辆,远低于比亚迪375万辆,目标"行业第二"落空至第四 [10] - 高端新能源车型星纪元ES月销仅300辆,智界S7表现不及问界,余承东一年内三次调整配置降价 [10] - 奇瑞新能源无单车型月销破万,iCAR 03月均4000辆,QQ冰淇凌和小蚂蚁合计贡献超1万 [10] - 尹同跃再立flag:智能化领域"不客气",但此前新能源转型成效有限 [13] 产品策略与市场反响 - 理想MEGA目标月销8000辆,实际销量不足1000辆,引发纯电战略推迟、裁员30% [15][18] - MEGA因外观、定价、补能争议退出潜在客户清单,补能基建目标2000座超充站仅完成1100座 [18][23] - 蔚来换电站建设目标1000座仅完成448座,调整为"县县通"下沉策略 [23] 技术路线转向与市场适应 - 小鹏从"坚守纯电"转向增程,首款增程车型2025年推出,因2024年增程销量增速88.5%远超纯电14.1% [26] - 奇瑞、长安从多档PHEV转向单档PHEV/增程,大众计划2026年推出增程车型 [26] - 理想L6全系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推翻李想此前"三元锂最优"论断 [27] 价格战与市场策略调整 - 小鹏X9月销2000辆未达预期,转向20万以下市场,Mona 03(11.98万起)和P7+(18.68万起)3个月内成爆款 [29] - 零跑通过增程SUV(C10/C11/16)以理想50%价格提供60-70%体验,11月交付破4万辆 [30] - BBA量价齐跌:宝马8月销量大跌42%后重返价格战,1-9月宝马/奔驰/奥迪销量分别下滑13.1%/10.2%/8.6% [32][35] - BBA 40万以上车型销量萎缩,三年保值率跌破60%,雷克萨斯残值对折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