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探店16家,理想为何遭遇销量迷局?
36氪· 2025-09-03 17:28
销量表现与增长轨迹 - 2022年公司销量13.3万辆 同比增长47.2% [1] - 2023年销量达37.6万辆 同比增长182.2% 成为新势力销冠并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1] - 2024年销量50.05万辆 增速超30% 蝉联新势力冠军 三年累计增长450% [1] - 2025年1-8月销量26.3万辆 同比下降8% 8月跌出新势力销量前五名 [1] 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 L9车型定价超40万元 曾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是利润主要贡献者 [4] - 问界M9 2024年销量15.8万辆 夺取50万元以上车型销冠 理想L9同期销量降至8.58万辆 [5][8] - 2025年上半年L9销量进一步下滑至2.1万辆 月均销量仅4000余辆 [5][8] - 问界M8定价35.98万元 卡位L8与L9之间 吸引30-35岁家庭用户及00后群体 [11] 中端市场价格战加剧 - L6与L7占品牌销量60%以上 20-30万元SUV市场陷入价格火拼 [15][16] - 问界M7改款后起售价较L7低7万元 乐道L90起价26.58万元 Baas方案下可降至17.98万元 [16][18] - 长三角地区理想L6自然进店量减少 8月交付量砍半 [19] - 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辅助驾驶等配置已成市场标配 差异化优势快速消失 [19] 产品竞争力分析 - 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 L7轴距3005mm 油电综合续航1315公里 [16] - "理想同学"语音助手针对儿童声纹及语法优化 提升家庭用户满意度 [23][24][25] - L系列NPS(净推荐值)位列行业榜首 家庭场景体验塑造为核心壁垒 [25][28] - MEGA纯电MPV定价55.98万元 设计先锋但受众局限 [30][31] 品牌定位与挑战 - L系列过度强调"家用"属性 收窄高端市场受众 [32] - 高端市场需求包含商务属性/兴趣属性/身份象征 非单纯产品力竞争 [33] - 竞品在增程和家用属性外赋予多样化吸引力 理想面临前后夹击 [33] - 25-30万元市场仍占据产品/用户/口碑黄金点位 但需新产品理念突破 [34]
车展季·大咖说 | 计划与华为开展更深度合作,阿维塔科技雍军:我们的目标不是短期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6:07
公司战略定位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为唯一从二级升级为一级央企的汽车企业 体现其行业地位和国资委赋予的全球竞争力提升重任 [1] - 公司依托新央企身份获得长安汽车集团全供应链体系支持 并推进与海尔、华为、宁德时代的深度战略合作 [4] - 公司定位百年品牌建设而非短期盈利 当前资源重点投入前端研发、新品开发和渠道拓展 [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阿维塔06 Ultra增程版标配宁德时代5C大电池 CLTC纯电续航达330km 首搭华为乾崑ADS 4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4] - 增程技术路线主张"300公里最优续航"理念 认为电池过大将增加成本(LFP电池每度电成本增加600元 NCM811电池增加900元) [5] - 2025年推出阿维塔07焕新款和新款阿维塔12 2026年计划推出百万元级大六座SUV 搭载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新技术 [6] - 2030年前规划推出17款全新产品 覆盖轿车、SUV、跑车、MPV全矩阵 [6] 市场表现与品牌建设 - 2025年8月销量达1.06万辆 同比增长185% 连续六个月销量破万 [6] - 品牌否认"小众"标签 通过原创设计与科技吸引用户 形成销量增长与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 [6] 行业技术趋势 - 增程车型出现电池容量"膨胀"趋势 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 [5] - 用户日常场景平均行驶里程50公里以内 300公里续航可满足每周充电一次的纯电出行需求 [5]
车展速递|长安汽车加码增程车市场 阿维塔06 Ultra增程版、猎手K50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8:53
全球化战略与车型布局 - 深蓝汽车在长安汽车全球化战略下推出全球车型深蓝S07 纯电版本续航550公里并搭载宁德时代电芯与金钟罩电池 支持3C超充 [1] - 深蓝S07已在全球超7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累计销量超25万辆 [1] - 长安启源计划推出多款新产品包括启源Q07激光版 新款启源A07 启源A06及全新Q05 [5] 产品性能与技术配置 - 阿维塔06 Ultra增程版售价26.99万元 权益后25.49万元 搭载华为乾崑ADS 4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3] - 阿维塔06采用45.06kWh宁德时代5C骁遥超级增混电池 上市不到4个月交付量超2万辆 [3] - 长安猎手K50增程数智皮卡推出6款车型 售价12.79万元起 [3] 市场表现与交付进展 - 长安启源Q07截至7月底累计销量突破4万辆 本届车展完成交付 [5] - 阿维塔06交付量超2万辆 [3]
做增程的品牌越来越多,但增程车却有点卖不动了
36氪· 2025-08-25 11:02
行业趋势:增程与纯电市场动态 - 多家纯电品牌如智己、昊铂、小鹏、零跑、深蓝、阿维塔等纷纷推出增程版车型,显示行业对增程技术的短期布局 [1][3][6] - 增程汽车零售销量在2024年7月仅为10.2万辆,同比下降11.4%,而纯电车型同期增长24.5% [7] - 新势力品牌中纯电与增程销量比例从去年43:57变为64:36,表明纯电替代增程趋势加速 [7] 企业销量表现对比 - 纯电代表企业如小鹏汽车7月销量36,717辆(同比增长229.4%),小米汽车月销超3万辆(同比增长200%),零跑汽车交付50,129辆(同比增长126.9%) [9] - 增程代表企业理想汽车7月销量30,731辆(同比下降39.7%),问界品牌7月销量40,753辆(环比下降8.8%) [9][10] - 零跑汽车虽被归类为中间派,但其纯电车型占比达70%,新车型B01/B10无增程版本 [13] 技术成本与产品策略变化 - 增程与纯电车型价差从3-4万元人民币缩小至1万元左右,部分企业实现油电同价 [15][16] - 碳酸锂价格从24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导致电池成本下降,削弱增程的小电池优势 [17][19] - 新发布增程车型如智己LS6配备66度电池(续航450km)、昊铂HL配备60度电池(续航350km),电池容量显著提升 [29] 基础设施与用户行为演变 - 2024年中国36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密度达34.3根/平方公里,每根桩对应7台车 [20] - 私人充电桩占比达74.5%,在三四线城市成为主流补能方式 [23] - 理想汽车统计显示增程车主85%仅使用150km纯电续航,纯电驱动里程为燃油里程两倍 [26]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 - 增程器作用逐渐弱化,新车型更接近"带油箱的纯电车" [31] - 纯电车型续航大幅提升(如Model 3达830km),覆盖城市通勤和中短途出行需求 [24] - 增程技术回归过渡产品定位,长期需求取决于用户实际长途出行频率 [32]
首搭“恒星”超级增程,新一代智己LS6如何搅动汽车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5-08-17 19:13
增程车市场趋势 - 增程车凭借"可油可电"特性有效缓解新能源用户续航焦虑和充电设施不足痛点 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战略突破点 [2] - 新一代智己LS6推出超级增程和纯电双动力版本 预售价格21 99万-28 99万元 [2] 智己LS6产品亮点 - 首搭"恒星"超级增程技术 由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 续航里程超过1500公里 [2] - 搭载66kWh超级骁遥MAX电池 CLTC纯电续航450公里 800V超快充平台15分钟可补充310公里续航 [2] - 配备上汽自研Zephyr 1 5T增程专属发动机 百公里油电综合能耗2 07升 较主流中大型增程SUV降低35% [3] - 百公里综合燃油消耗量0 06升 仅为同级主流增程SUV的十二分之一 [3] 智能驾驶配置 - 搭载Momenta赋能的IMAD3 0系统 支持全国"无图NOA"功能 [3] - 采用基于英伟达Thor芯片的辅助驾驶方案 配备520线激光雷达 [3] 市场表现 - 智己LS6上半年在国内中大型纯电SUV领域销量排名第二 [3] - 全新智己L6在20万元以上中大型纯电轿车领域跻身月销量TOP3 [3] - 新一代智己LS6将于9月10日上市并开启交付 [3]
今日新闻 | 智己发布超级增程技术,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东风旗下三大品牌整合!新款eπ008六座版上市!
电动车公社· 2025-08-03 00:33
智己汽车"恒星"超级增程技术 - 智己汽车发布上汽自研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首款增程车型新一代LS6将于8月15日全球首秀,旗舰车型LS9计划四季度公布 [1] - 采用66kWh 800V增程电池方案(行业最大),CLTC纯电续航超450公里,联合宁德时代开发"超级骁遥MAX电池",支持800V超快充(峰值功率268kW),15分钟增加310公里续航 [3] - 搭载1.5T增程专属发动机,亏电油耗5.32L/100km,综合能耗2.07L/100km,AI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综合续航超1500km(CLTC) [5] - 首创ERNC主动降噪技术,怠速噪音控制在36分贝以内,电池安全超明年国标,-20℃环境下可保持电池20℃最佳状态 [8] 东风整合三品牌成立奕派科技 - 东风整合奕派、风神、纳米三品牌,成立东风奕派科技公司,发布"未来之翼"四大战略支柱(技术、产品、品牌、海外) [10][11] - 技术战略包括量子架构、马赫动力、16000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2026年自研固态电池、超千伏高压架构 [13] - 品牌战略调整为"奕派向上、风神向新",纳米融入奕派品牌,奕派与华为合作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风神定位"智慧家享汽车品牌" [13] - 产品规划:2028年达20款车型,奕派与华为合作的首款高端智能全尺寸SUV将于2026年上市,搭载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 [13] - 海外战略:2027年海外车型超30款,覆盖多动力形式及车型级别,全球网点达2000+,2026年本地化制造销量占比超20% [15] 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上市 - 新款eπ008六座版上市,推出4款车型(纯电/增程),售价18.86-20.36万元,限时价17.36-19.06万元 [15] - 车身尺寸5002/1972/1732mm(轴距3025mm),新增仙踪绿车漆和暖山玉白内饰,全系标配座椅通风/加热/按摩、8295P芯片、2.5K后排吸顶屏 [17][20] - 增程版升级3C快充(30-80%充电15分钟),CLTC纯电续航202km;纯电版CLTC续航620km(较2025款略降) [19]
理想增程与纯电的逻辑
数说新能源· 2025-07-16 17:38
增程车设计逻辑 - 目标客户为燃油车用户如丰田汉兰达等 [1] - 价格与主流同级燃油车型相当 [1] - 产品力和用户体验全方位碾压同级燃油车 [1] 纯电车设计逻辑 - 目标客户包括燃油车用户、增程用户及其他纯电用户如奔驰GLE、理想L9、特斯拉Model X等 [2] - 驾乘体验平时与增程车相同且优于燃油车 [2] - 补能体验相对于燃油车和增程车存在劣势 [2] - 尺寸空间优于燃油车 [3] - 智能化水平与增程车相同 [3] - 价格一般高出同级增程车1-2万元 [3] 纯电车与增程车比较 - 纯电车相对于燃油车仅存在补能劣势但有多方面优势 [3] - 纯电车转化增程车存在补能和价格两大劣势 [4] - 价格差异不明显时用户优先选择增程车且价格段越高倾向性越明显 [5] - 理想纯电SUV通过空间打造差异化 i8空间远超L8甚至媲美L9 [6] - 纯电SUV空间有越级表现补能劣势持续弥补中 [7] 产品定位策略 - 特别在意补能体验的用户选择增程系列对补能要求不高且需要更大空间的用户选择纯电系列 [8] - 理想纯电i8与其他家模仿L8的增程产品相比仍具内部空间优势 [9] - 华为M9尺寸超过L9取得外部竞争优势M8尺寸与M9相同以防守理想8系纯电SUV [10] - 理想i9价格比L9高但低于问界M9内部空间可能比尺寸更大的M9更合理 [11] 竞争策略 - 超充站建设越多与友商竞品相比的优势越多 [12] - 一款车同时出纯电和增程时纯电销量通常较少 [13] - 理想i8设计起点为打造比增程更极致的座舱空间 [13]
李想造车十年,一位“偏执狂”的爆款逻辑与未竟之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李想的创业历程 - 16岁创办显卡之家,三个月内日访问量从200飙至7000,高考前已手握10万元 [4] - 2000年更名泡泡网,23岁时年收入超2000万,估值破2亿,跻身中文IT垂直网站三甲 [4] - 2005年推出汽车之家,定位"不做给发烧友,做给买车小白",创新实拍照片和车型数据库 [5] - 2008年金融危机中引入澳洲电讯控股,以控制权换取生存与发展资源 [6] - 早期创业经历让李想领悟三重认知:如何学习、想要什么及能放弃什么、如何协作共赢 [7] 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 - 理想ONE聚焦"有孩子的家庭"用户,采用增程技术路线,实现180公里NEDC纯电续航 [11][13] - 81%的理想ONE用户表示如果是纯电车就不会购买 [13] - 产品需求拆解为三层:功能亮点、安全感、超越用户认知的解决方案 [16] - 坚持"全系标配"策略,反对传统车企利用选配制造高价差 [18] - 理想L9研发阶段开始更多放权,团队共创力量迸发 [2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全球首家量产四区语音能力的车企 [14] - 2024年完成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高级辅助驾驶 [29] - 2024年5月开源星环OS,成为全球第一家免费开源汽车操作系统的车企 [31] - 组建四支AI军团,目标语言模型进中国前三,空间智能争中国第一 [32] - 手握三张王牌:千亿现金储备、43.1亿公里辅助驾驶总里程、高端车型超75%的AD Max渗透率 [33] 公司发展里程碑 - 2024年10月达成第100万辆车交付,成为率先实现百万辆交付的新势力车企 [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历史累计交付量达到133.78万辆 [27] - 2024年推出纯电旗舰MPV——MEGA,销量低于预期后进行深入反思和调整 [24][25] 未来战略方向 - 2030年成为全球AI领导者的目标 [29] - AGI演进剖为三阶跃迁:"增强我"、"成为助手"、"硅基家人" [32] - 拒绝跟风Robotaxi赛道,保留2030年推出AI超跑的可能 [32] - 以汽车为起点,让AI重构物理与数字世界的融合法则 [34]
李想造车十年,一位“偏执狂”的爆款逻辑与未竟之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8:09
公司发展历程 - 2015-2025年是公司从"增程古董"到定义家庭出行场景的十年转型期,成为中国新势力技术反攻的缩影 [1] - 2005年6月推出汽车之家,定位"不做给发烧友,做给买车小白",创新采用4S店实拍照片和标准化车型数据库 [3] - 2016年明确"为有孩子的家庭造车"定位,砍掉纯电版和五座版本,聚焦增程技术路线 [5][6] - 2018年资金链紧张时期推出理想ONE,成为公司首款爆款产品 [4] - 2024年10月达成第100万辆车交付,成为首家百万辆交付新势力车企,累计交付量达133.78万辆 [12] 产品策略 - 理想ONE采用40.5kWh大电池包实现180公里NEDC纯电续航,81%用户表示若非增程不会购买 [7] - 产品需求分三层:功能亮点(增程/四屏)、安全感(气囊/无里程焦虑)、超越认知的解决方案(城市用电长途用油) [9] - 坚持"全系标配"策略,反对传统车企选配高价差模式,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弥补利润 [9] - 理想L9研发阶段团队共创力量凸显,实现隐藏进气格栅设计和星环灯工艺突破 [10] - 2024年推出纯电旗舰MPV MEGA但销量低于预期,后调整纯电战略回归0-1节奏 [11] 技术创新 - 全球首家量产四区语音能力车企,实现同时处理五路音频的突破 [7] - 2024年完成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高级辅助驾驶技术突破 [13] - 自研星环OS汽车操作系统并开源,成为全球首家免费开源汽车操作系统车企 [13] - AI战略投入年研发超百亿的近半数资源,组建四支AI军团分别攻关不同领域 [14] - 辅助驾驶总里程达43.1亿公里,高端车型AD Max渗透率超75% [15] 管理方法论 - 创立"四步法"方法论:明确用户/需求/组织需求/目标并拆解关键结果 [6] - 早期引入华为IPD流程,后期调整为避免僵化成立产品线并精简会议 [9] - MEGA挫折后组织调整为合并产品线与商业部,成立三条产品线放权 [11] - 从理想ONE时期深度主导到L9阶段更多放权,体现管理风格进化 [10][12] 行业定位 - 增程技术路线初期遭行业质疑,后证明是精准匹配家庭用户需求的选择 [1][6] - AI战略定位2030年成为全球AI领导者,不同于行业聚焦Robotaxi的路径 [13][15] - 判断未来数百家车企中能自主开发基座模型的不超过三家 [13] - 将AGI演进分为"增强我"/"成为助手"/"硅基家人"三阶段跃迁 [14]
轮毂电机或带来电动汽车变革性创新,但为何尚未普及?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0 07:06
轮毂电机的历史与创新 - 费迪南德·保时捷在1900年设计出第一辆前驱电动汽车Lohner Porsche,配备轮毂电机技术,并注册了专利[4] - 轮毂电机直接集成在轮子内部,无需传动轴或差速器,催生了第一款全轮驱动车辆[4] - 轮毂电机技术虽历史悠久,但至今未在量产电动汽车中广泛应用[6] 轮毂电机的优势 - 简化电动汽车平台设计,可轻松改变轴距和轮距,实现前驱、后驱和全轮驱动的灵活切换[12] - 减少传动系统损耗,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增加续航里程[14][16] - 实现更精确的扭矩控制和分配,提升牵引力和性能[17] - 增加车辆内部空间,便于安装更大电池或增加载货/乘客空间[11] 轮毂电机的技术挑战 - 增加悬挂部件重量,影响车辆舒适性、抓地力和操控精度[20] - 耐用性问题:承受更大冲击,易受路面条件影响,密封件易磨损[22][23] - 散热难题:需要特殊设计来保持电机冷却[23] - 安全隐患:碰撞时高压电缆可能暴露,增加触电风险[25] 轮毂电机的应用现状 - 东风E70是全球首个完成轮毂电机乘用车认证的车型,搭载ProteanDrive Pd18轮毂电机[29] - 雷诺R5 Turbo 3e配备两个轮毂电机,总功率540马力,0-100km/h加速约3.5秒[31] - 现代汽车"单轮"项目研发轮毂电机,计划用于多种车型[33] - Neapco与Elaphe合作开发"超级熊"轮毂电机,内置两速变速箱[34] 轮毂电机的技术创新 - Protean Electric第五代电机功率达138马力,适用于重达5.2吨的车辆[36] - DeepDrive开发双转子轮毂电机技术,效率提高20%,成本降低30%[38] - 外置式轮毂电机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和设计灵活性[39] 轮毂电机的未来潜力 - 在城市车辆、混合动力车和独特汽车设计中展现出应用前景[40] - 创新公司开发可扩展解决方案,可能重新定义汽车行业的效率、设计和性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