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萧条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为什么离开特朗普?
虎嗅· 2025-05-30 17:45
关税战影响 - 2018年针对东大的关税战获得美国精英阶层共识[1] - 全球关税战导致美国商品价格大涨 但成本主要由中间服务商和既得利益者承担而非底层消费者[4] - 历史参照:1930年代胡佛关税战直接冲击美国资本市场并引发全球大萧条[4] 货币体系关联 - 大萧条根源在于金本位制崩溃导致的通缩与黄金价格暴涨[6][7] - 信用货币时代通过牺牲部分货币信用可缓解通缩问题[8] - 当前美元信用存在阈值 美联储不愿为关税战消耗信用储备[9] 政治经济博弈 - 美国精英阶层初期观望全球关税战 后发现东大抵抗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策略失效[10][11] - 三权分立体制下行政权受立法权牵制 关税法案触及美元核心利益时遭两党联合否决[13] - 马斯克退出象征硅谷新贵与华尔街/美联储达成妥协 反映新钱势力受制于老钱资本操控[14][17][19] 权力结构冲突 - 深层政府通过放任政策失误消耗懂王民意支持 系统性清除其权力基础[24][26] - 历史先例:罗斯福后美国政治生态被刻意改造以防止强权总统再现[27] - 当前建制派正通过法律与经济手段对懂王实施全面驯化[29] 注:原文中涉及政治隐喻和个人称谓的部分已按规则转换为中性表述 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文本的经济行为逻辑推导
食品饮料中外复盘系列:复盘1930s美国加征关税后食品饮料表现
广发证券· 2025-05-13 22: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929年美国高关税是衰退的催化剂,加速推动需求下滑,居民受收入和信贷影响消费力下滑 [3] - 1929 - 1932年美股泡沫挤出是必然趋势,但关税法案加速该过程,美股食品板块在熊市表现抗跌,牛市具备超额收益 [3] - 1920 - 1930s美国食品工业起步,龙头处于成长期,1929年后食品消费需求下滑较大,但龙头公司收入表现稳健,利润率仍提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与总结 - 1930年《斯姆特 - 霍利法案》颁布后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达59%,引发全球贸易战,加速推动美国需求下滑,被认为是1929 - 1933年美国大萧条诱因之一 [10] - 宏观层面,1929年美国高关税加速需求下滑,居民受收入和信贷影响消费力下滑,储蓄结构里金融资产占比高,受股债双杀影响消费预期下降 [13] - 股市表现层面,1929 - 1932年美股泡沫挤出,关税法案加速该过程,1920 - 1930s食品板块熊市抗跌、牛市有超额收益,其韧性源于需求刚性下龙头业绩较好 [19] - 行业和公司层面,1929年后美国食品消费需求下滑大,龙头公司收入稳健、利润率提升,食品龙头稳健基本面是股市超额收益原因之一 [23] 复盘1920 - 1930s年美国:高关税是衰退的催化剂,居民收入和信贷影响消费 宏观层面 - 1920s美国经济经历工业与消费蓬勃发展后,1929年后走向大萧条,二十年代繁荣背后存在结构问题,1929年股市泡沫破灭、信贷环境恶化致经济大萧条开启 [34] - 1930年《斯姆特 - 霍利法案》初衷为保护国内农业,关税平均税率最高达59.1%,涉及品类多、加征幅度大 [44] - 1930年后各国关税反制加速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国际贸易萎缩,1929 - 1932年出口额下滑46.2%,贸易保护主义加速经济衰退 [52] 消费层面 - 1920s美国消费繁荣依赖信贷扩张,1929年后收入和消费贷萎缩,1929 - 1932年可支配收入/消费贷金额分别下滑25.5%/33.4% [60] - 1929年美国居民储蓄结构里金融资产占比高,资产价格下跌导致消费预期下降,是1929 - 1932年消费力下滑主要因素之一 [65] - 1929 - 1932年美国消费需求下滑,食品饮料等非耐用品表现韧性,1932年后消费需求随经济复苏,1933年禁酒令废除推动酒精饮料需求提升 [70] 市场层面:1930年关税法案加速美股下跌 复盘市场 - 1929 - 1932年美股泡沫挤出是必然趋势,关税法案加速该过程,1920s经济繁荣推动股市泡沫化,1929年起流动性缩紧、基本面转弱致市场下跌,1930年关税法案颁布后美股加速下跌 [76] - 1929年8月 - 1932年6月,食品行业/S&P500股价分别下跌72.6%/86.0%,食品板块展现防御属性 [77] 食品板块 - 1929年以前食品不是经济繁荣下的主线板块,泡沫相对较少 [80] - 1929年8月 - 1932年6月美股熊市,食品板块下跌72.6%,处于第3位;1932年6月 - 1934年6月美股牛市,食品板块上涨132.3%,相对S&P500指数有超额收益,呈现较强防御属性 [80] 行业层面:美国食品工业起步,龙头处于成长期 食品行业 - 1920s美国食品工业化兴起,但居民工资增长慢限制行业增长,1921 - 1929年美国个人工资复合增速仅3.8%,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烟草消费额复合增速达4.3%/1.7% [86][89] - 1929年后大萧条开启,食品需求下降,1929 - 1933年食品和非酒精饮料消费额下降44.4%,1933年后食品行业随经济复苏恢复增长,禁酒令废除推动酒精饮料恢复高增长 [89] 可口可乐 - 1920 - 1930s受益禁酒令和渠道扩张,可口可乐迎来增长机遇,1922 - 1930年收入复合增长8.8%,净利润复合增长10.1% [99] - 大萧条时期,1930年可口可乐仍较快增长,1931年收入下滑但盈利改善,1934年净利润恢复到1931年水平 [99] 好时 - 1920s好时业绩稳健增长,1921 - 1929年收入复合增长5.7%,净利润复合增长7.4% [109] - 大萧条时期,1930 - 1931年收入下滑,1932 - 1933年净利润大幅下滑 [109]
美国“豹变”100年:萧条与繁荣轮回背后,美联储的创伤后遗症
搜狐财经· 2025-05-11 11:36
美联储历史演变 - 1913年《联邦储备法》设立12家区域性储备银行 纽约联储因背靠华尔街成为规模最大的一家 [3] - 首任纽约联储行长本杰明·斯特朗最初因年薪仅30,000美元拒绝就职 后于1914年上任 [3][6] - 一战期间纽约联储通过向欧洲贷款等操作确立全球金融主导地位 [6] 1920年代经济泡沫 - 美国战后GDP超英法德总和 20年代"柯立芝繁荣"推动家电汽车普及 [8] - 股市投机形成高风险金融链 银行向经纪人放贷 经纪人高息转贷投机者 [8] - 标普指数三年暴涨90% 斯特朗试图降温但因病去世未能阻止危机 [8][10] 1929年大萧条爆发 - 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11.7% 全美三分之一财富蒸发 [12] - 超10,000家银行破产 工业瘫痪 失业人数达1,300万 [12] - 胡佛政府拒绝干预 对欧加征关税引发全球报复性贸易战 [14] 罗斯福新政与复苏 - 罗斯福实施银行信用重建 工业体系恢复 农业补贴与工时法案 [15] - 基建创造大量就业 二战战时经济助美国彻底走出萧条 [17] - 美联储此后形成"大萧条后遗症" 对经济动荡采取快速干预 [17] 就业市场极端恶化 - 1930年大学生仅三分之一有学士学位 竞聘保安等低薪岗位 [1][4] - 大萧条期间基础岗位如电梯操作员也需学士学位 [12]
超长信用债攻守兼备:债海观潮,大势研判
国信证券· 2025-04-30 20:34
核心观点 - 债市调整风险不大,可持有高票息品种应对时间不确定性,老券、信用债、二永债、超长信用债等高利差品种均可积极持有,尤其看好超长信用债 [4][167] 2025年4月债券行情回顾 - 多数债券收益率下行,短期限信用利差收窄,1年国债、10年国债等收益率有不同程度变动,1年AAA、1年AA+等信用利差明显收窄 [8][10] - 4月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均值继续下行,R001均值为1.70%,R007均值为1.76%,同业存单利率均值为1.77% [11] - 4月多数信用债收益率下行,1年期AA - 、AAA、AA+信用债收益率下行幅度靠前;短期限信用利差显著收窄,1年期AA - 、AA+、AAA信用利差分别下降12BP、2BP和5BP [17][18] - 4月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下调债券金额786亿,上调债券金额242亿;下调主体7个,上调主体5个 [22] - 4月违约金额升至2024年7月以来新高,达58.7亿元,广州富力首次违约;融创、颐和等地产企业还本付息,2014年以来共兑付1204.1亿,兑付率为10.8% [27] 海内外基本面回顾与展望 海外基本面 - 美国服务业景气度回落但新增就业大幅回升,4月Markit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50.7和51.4,3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2.8万人,失业率4.2% [30] - 美国通胀进一步降温,通胀预期小幅回落,3月CPI同比上涨2.4%,核心CPI同比上涨2.8%,10年期通胀预期降至2.2%左右 [34] - 欧日通胀回落,日本经济景气回升,3月欧元区和日本CPI同比分别为2.2%和3.6%,4月综合PMI分别为50.1和51.1 [38] 国内基本面 - 一季度GDP平减指数较去年四季度回落,第一季度为1.6%,回落0.9%,第二产业下滑明显 [41] - 3月CPI同比跌幅收窄,PPI同比跌幅扩大,3月CPI同比 - 0.1%,核心CPI同比0.5%,PPI同比 - 2.5% [45] - 一季度GDP同比持平,第二产业同比增速回升,第一季度GDP当季同比5.4%,第二产业5.9% [49] - 3月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7.7%,采矿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产出增速上升 [52] - 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升,同比4.3%,制造业、基建增长,房地产投资有所拖累 [56] -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上升,达5.9%,商品零售额、餐饮等均有增长 [60] - 3月“抢出口”出口显著扩张,进口同比 - 3.5%,出口同比13.5% [65] - 3月社融同比小幅上升,M2同比增长7.0%,社融同比增长8.4% [68] 国信高频跟踪与预测 - 4月国内经济增长高频指标逆季节性回落,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B录得99.1,表现逊于历史平均水平,或指向经济增长动能环比走弱 [73][77] - 4月CPI同比或上升至零,食品环比预计高于季节性,非食品环比略低于季节性 [78][82] - 4月PPI同比或回落至 - 2.8%,4月上旬和中旬国内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下跌 [83] - 2025年GDP增速预计为4.9%,四个季度分别是5.4%、4.7%、4.8%和4.8%;CPI增速预计为0.4%,PPI增速预计为 - 1.9% [87] 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 - 4月公开市场净投放2,708亿,政策利率不变,7天逆回购利率保持1.5%不变 [91] - 4月MLF净投放增加,进行6,000亿操作,到期1,000亿,净投放5,000亿,操作方式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96] - 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货币政策更宽松,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99] - 4月25日政治局会议货币政策总体延续“适度宽松”总基调,下一阶段逆周期支持力度有望加强,二季度可能“降准 + 结构性降息” [100] 热点追踪 大萧条“百年回望” - “大萧条”是产能扩张、贸易争端、货币紊乱交织形成的系统性崩坏,分为“技术进步与产能扩张”“产能溢出与贸易裂痕”“货币失据与债务通缩”三个阶段 [107][108] - 一战后美国凭借优势成为“世界工厂”,“福特模式”推动汽车工业发展,带动投资浪潮和信用扩张 [115][121] - 欧洲需求骤减后美国转向贸易保护主义,1922年“福特尼 - 麦坎伯关税法案”他国反弹温和,1930年“斯穆特 - 霍立关税法案”引发他国报复,美国进出口跌幅逾70% [127][133] - “大萧条”刺破“增长幻觉”,触发“债务 - 通缩”负循环,美联储应对存在问题,“金本位”思想制约宽松 [139][145] 大势研判 超长信用债攻守兼备 - 近些年5月债券收益率普遍回落,2021年以来5月1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下行7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下行8BP [147][151] - 近些年5月信用利差收窄,2021年以来所有年份5月信用利差收窄,3年期AA、1年期AA、3年期AA+信用利差平均收窄幅度较大 [152] - 长期限品种信用利差仍在历史低位 [157] - 违约风险可控,城投债一揽子化债有序推进,房企债务妥善处理概率大 [163] - 3年期品种持有3个月,AAA品种票息可抵御18BP收益率上行,AA品种多抵御3BP,AA - 品种多抵御12BP [164] - 市场一致预期货币政策短期放松无望,短端负carry,长端下行有心理障碍 [166] - 债市大幅调整风险不大,可持券待涨,以高票息应对不确定性,看好超长信用债,其利差调整充分,中国诚通流动性更好 [167]
上世纪美国是怎样走出大萧条的?
搜狐财经· 2025-04-29 08:09
1929年大萧条事件 -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暴跌,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股票价格急速下跌,行情显示器无法跟上 [1] - 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出现大规模抛售,股指从363最高点下跌40% [1] - 大萧条导致美国830万人失业,英国500-700万人失业,排队领取救济食品的队伍长达数个街区 [1] - 约200-400万美国中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 [1] 罗斯福新政措施 - 罗斯福首先解决银行问题,要求银行复业并由美联储提供流动性支持 [3] - 放弃金本位制,禁止私人储存黄金,美钞停止兑换黄金,废除黄金偿付债务 [3] - 美联储通过印钞向银行注入流动性,3月12日宣布12家银行将提供充足流动性 [3] - 银行重新开业后民众存入10亿美元资金,道琼斯指数单日上涨15.3% [4] 经济刺激政策 - 联邦政府出资支付工人工资,通过消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6] - 政府通过基建项目(如挖洞填洞)创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循环 [6] - 现代经济疲弱时仍采用类似政策,如上月出台33条措施加强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投资 [6] 关于二战影响的争议 - 有观点认为二战军需拉动工业供应链才是挽救美国经济的关键因素 [7] - 军工产业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战争需求带动工业发展 [7] - 美国通过战争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但二战是否真正结束大萧条存在争议 [7]
欧美经济大萧条史
搜狐财经· 2025-04-28 19:26
消费信贷扩张背景 -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标配消费品包括洗衣机、浴缸、咖啡机、收音机等[1] - 美国政府及银行体系推动超前消费模式 贷款消费成为社会主流[1] - 生产力增速远超消费能力 企业通过信贷刺激消化过剩产能[3] 股市泡沫与崩盘 - 1929年8月美国贷款炒股规模创历史记录[6] - 道琼斯指数1921-1929年间增长超6倍 1929年9月3日达386点峰值[7] -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单日股指暴跌 引发挤兑导致5000家银行倒闭[8][9] 经济大萧条影响 - 1929-1933年间美国14万家企业倒闭 1万家银行破产[10] - 失业人口达1300万 白领阶层大规模沦落至贫困线以下[12] - 纽约30万儿童失学 20%儿童患营养不良症 出现以物易物现象[14] 国际连锁反应 - 英国1929-1933年企业破产3.2万家 失业300万 贸易额从700亿降至240亿美元[14] - 法国1931年经济倒退至1911年水平 危机持续时间较美英延后两年[17][18] - 法国出口额1929-1930年达500亿法郎峰值 后遭遇物价暴涨与银行倒闭潮[16][17]
90多年前,美国总统胡佛的“关税战”是如何把世界经济搞崩的?
虎嗅· 2025-04-24 22:09
胡佛的早年经历与商业成就 - 胡佛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一个铁匠家庭,早年经历坎坷,双亲早逝后由舅舅资助完成教育 [2] - 通过自学考入斯坦福大学地质学专业,并结识前总统本杰明·哈里森,对其推行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表示欣赏 [3][4] - 毕业后以矿业工程师身份在全球活动,1897年在澳大利亚开采金矿时恰逢美西战争爆发,促进了美澳经贸关系 [4] - 1899年来到中国天津并掌握汉语,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为美军提供地理和矿藏信息指导 [5] - 到1914年个人资产已达数十万美元,成为哥伦比亚和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其著作《采矿原理》成为美国大学通用教材 [7] 一战期间的商业与政治活动 - 1914年以美国旅欧侨民委员会主席身份协助欧洲撤侨和救济工作,随后成立比利时救济委员会向交战区提供粮食援助 [7] - 1917年被任命为美国食品管理局局长,积累了三年向欧洲运送粮食的经验,熟悉大西洋粮食航线和欧洲港口 [7] - 战后在巴黎和会下属经济机构任职,向德国和苏联运送救济粮,其中对苏联的援助引发共和党强烈反对 [9] - 救济行动被胡佛视为消化美国农业过剩产能的手段,但公开表述为人道主义援助,赢得民众支持 [10] 商务部长任内的经济政策 - 担任商务部长期间以"居者有其屋"为口号推动房地产发展,出台交通法规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便利 [12] - 推动国会通过"模范统一车辆法"和"模范城市交通条例",被誉为"美国历史最好的商务部长" [12] - 这些政策成就为其积累了政治资本,帮助其在1928年成功当选总统 [13] 总统任期内的经济措施与影响 - 1929年"黑色星期四"引发大萧条后,要求大企业维持工资水平和雇佣规模,导致企业大规模倒闭 [16] - 将高收入人群税率从25%提高到63%,严重抑制企业投资意愿 [16] - 推动兴建胡佛大坝等政府工程以工代赈,但效果有限 [16] - 1930年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种商品征收平均53%的关税,引发全球贸易战 [17][18] - 关税政策导致加拿大对15种美国商品征收3倍关税,法国几乎全面抵制美货,意大利对美国汽车加倍征税 [18] - 贸易战使1929-1933年世界贸易总量暴跌,国际借贷资金流萎缩,加剧银行系统危机 [19] - 1931年实施政府债务延缓偿付计划,但未能阻止失业率持续恶化 [20]
2025年中期宏观展望:叙事与现实的交织
国信证券· 2025-04-20 21:43
宏观经济现状 - 2023年起我国名义经济增速低于实际GDP增速,生产法下实际GDP增速或带来“统计幻觉”[14][19] - 近年我国财政收入和主要资产价格承压,企业竞争“价格内卷”,内需不足、产能输出问题凸显[21][23][26] - 去年底以来经济企稳以外需为主导,美国主动补库周期临近尾声,本轮已持续18个月[34][38] “大萧条”历史回顾 - 一战后美国“咆哮的二十年代”,T型车产量三年从100万增至200万,售价从850美元降至260美元[51] - 1922年“福特尼 - 麦坎伯关税法案”应税品关税提至38.5%,平均关税约14.7%;1930年“斯穆特 - 霍立关税法案”应税品关税提至59.1%,平均关税约20%,美国进出口跌幅逾7成[63][70] 新经济形势分析 - AI虽能提升效率,但未创造新产业体系,岗位需求减少,影响偏“紧缩性”[96] - 2025年后美国关税水平或回升至25%以上,未来关税策略大概率有4种情形,B和C概率较高,均会造成产能冗余与通缩压力[103][106] - 2025年美国重回贸易保护,货币体系向“金本位”回调,通缩压力增大[117] 应对策略建议 - 长期应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扩大内需[126] - 中期清理整合低效产能,利用贸易战契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服务业[133][138] - 短期修复资产端,用好现有政策,财政前置、货币降准降息,中美会晤决定下半年政策走势[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