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糖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保龄宝“95后”董事长辞职,实控人永裕投资资金承压
搜狐财经· 2025-11-19 18:2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董事长戴斯觉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1] - 戴斯觉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但通过北京永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29508653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7.75%,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3] - 戴斯觉控股的北京永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为2.53亿元 [3] 公司控股股东状况 - 北京永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案件由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执行 [4] - 该执行案件立案时间为2025年06月19日,截至公告发布日,被执行人全部未履行义务 [4] 公司历史与行业背景 - 戴斯觉于2021年3月25日当选为公司董事长,当时被称为"A股最年轻董事长" [4] - 公司为功能糖龙头企业,其赤藓糖醇产品曾受益于无糖饮料及元气森林等"网红气泡水"带来的行业风口 [5] - 赤藓糖醇行业因新玩家涌入导致产能激增,随后陷入严重供需失衡和价格战 [5] - 2023年11月,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赤藓糖醇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5] 公司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105.97%,扣非净利润大增254.56% [5] - 业绩增长得益于强化供应链管理、优化工艺流程、调整营销策略以及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 [5]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15.98%,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32.58% [5]
2025年第45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11-13 08:05
日本消费市场创新方法论 - 日本消费市场通过高频创新打造繁荣商品生态,从早期模仿转向80年代后用户导向创新 [3] - 企业成立消费者研究中心并引入感官研究等方法深入挖掘需求,产品开发强调"新市场创造型商品"如乐天Coolish冰淇淋 [3] - 情感营销成为关键成功因素,三得利伊右卫门绿茶和卡乐比水果麦片通过洞察用户情感痛点获得成功 [3] -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与日本相似进入需求驱动阶段,日本以用户为中心方法论对中国企业有重要启示 [4] 药食同源产业发展 - 中国药食同源产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2万亿元 [5] -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药食同源产品从传统药膳扩展到烘焙、零食等领域,重庆涌现药膳烘焙等创新产品 [5] - 《药食同源目录》扩容至106种物质为产业注入新动能,药企巨头纷纷入局,药膳成为餐饮差异化竞争手段 [5] 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表现 - 养元饮品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9%,净利润上升88.2%;承德露露营收增长9.91%,但净利润微降 [6] - 欢乐家因原材料成本上涨业绩承压,第三季度营收2.94亿元,净利润亏损 [6] - 各企业为第四季度旺季做准备,养元饮品拓展渠道,承德露露推广新品,欢乐家布局海外椰子加工项目 [6] HPP冷萃茶市场动态 - HPP冷萃茶结合超高压冷杀菌技术与冷萃工艺,需0-8℃冷藏保存,保质期90天,售价5-9元 [7] - 产品特点为瓶内含完整茶叶,配料仅含水和茶叶,盒马、叮咚、胖东来等渠道已推出相关产品 [7] - 尽管因高成本和冷链要求定价较高,但其"看得见的真茶"和新鲜感为无糖茶市场开辟新赛道 [7] 饮品市场含糖饮料回归趋势 - 元气森林、娃哈哈等品牌推出含糖新品,配料中重现白砂糖,采用"减糖不减味"策略兼顾美味与健康 [8] - 消费者对糖的喜爱源于基因本能,含糖饮料能带来愉悦感,冰红茶等含糖饮料销量持续增长 [8] - 饮品企业对研发、供应链等领域人才需求增加,反映消费者真实需求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8] 瓶装水市场竞争格局 - 农夫山泉2025年上半年营收256.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2.2%,茶饮料业务突破百亿元;华润怡宝净利润暴跌28.7%,包装水业务收入下降24.1% [9] - 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水源地、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成为关键 [9] - 娃哈哈通过渠道改革回归一线市场,即时零售渠道占比提升至18%,消费需求升级推动功能性水和环保包装受青睐 [9] 包装饮用水市场趋势 - 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从非计划性消费转向计划性消费,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100亿元 [10] - 农夫山泉销量领先,新兴品牌如泉阳泉、洞庭山等凭借水源地优势和差异化策略快速增长 [10] - 渠道趋向数据化、智能化,细分品类如婴幼儿水、天然苏打水增速显著,国际市场被视为未来增长点 [10] 无糖茶与有糖茶市场演变 - 无糖茶市场消费主力为30岁以下年轻人占70.8%,市场从"小众"向"大众"过渡催生"重做有糖茶"需求 [12] - 元气森林通过减糖技术和口味创新打破传统;盒马依托冷藏线供应链推出HPP苹果大红袍等新品 [12] - 2024年中国有糖茶市场规模达1097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1156亿元,推动有糖茶市场向细分高端化发展 [12] 宠物鲜食市场崛起 - 中国宠物经济规模超7000亿元,年轻宠主对鲜食需求激增,推动商场加速布局宠物鲜食餐厅 [13] - 侯毅创立宠物鲜食品牌"派特鲜生"获1.8亿元天使融资,海底捞等巨头跨界开设宠物友好餐厅 [13] - 国内外品牌通过差异化产品和复合业态抢占市场,宠物消费从功能需求转向情感陪伴 [13] 植物奶市场发展路径 - 预计2025年中国植物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B端渠道成为增长关键,与轻食、素食等餐饮业态深度合作 [14] - 市场分化明显,老品牌因创新不足面临压力,新兴品牌定位高端,在烘焙、零食等领域应用潜力大 [14] - 行业需加强研发、建立透明标准,通过B端多元化合作实现可持续增长 [14] 新零售饮料创新趋势 - 2025年中国饮料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0%,山姆、盒马、沃尔玛等通过自营品牌饮料在原料与概念上创新 [15] - 线下饮料新品五大趋势为健康化、功能化、场景细分、情感驱动和社交传播性 [16] - 核心消费群体为高线城市年轻上班族,新零售成功原因在于高效商品开发体系和独特卖场体验 [16] 微醺经济与酒饮跨界 - 奶茶品牌纷纷跨界酒饮市场,蜜雪冰城收购福鹿家啤酒品牌,茶颜悦色通过子品牌推出茶酒产品 [17] - 微醺经济满足年轻人低负担、可控的情绪需求,成为对抗传统酒桌文化的方式 [17] - 蜜雪冰城依靠供应链效率,茶颜悦色凭借文化认同,两者试图将茶饮经验复制到酒饮赛道 [17] 热饮市场竞争态势 - 热饮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预计2025年达5000亿,冬季热饮以小包装为主,销量比冷饮高20% [18] - 暖柜陈列位稀缺,品牌通过协议或返点争夺位置,传统巨头与新锐品牌纷纷布局 [18] - 热饮可提升冬季销售额15%-20%,未来竞争将聚焦场景适配与精准营销 [18] 零食巨头业绩与战略 - 亿滋国际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5.9%至97.44亿美元,但营业利润率降至12.0% [20] - 中国第三季度增长率仅为个位数,部分业务负增长,主因消费者信心低迷 [20] - 公司推动零糖、无麸质等健康产品,并聚焦蛋糕与糕点品类,通过收购拓展市场 [20] 运动营养食品市场增长 - 徐福记美禄运动力量饼干销量迅速破亿,通过赞助马拉松等赛事强化品牌定位 [21] - 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潜力大,预计2029年规模将达165.5亿元 [21] - 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带动运动营养功能食品市场快速增长,能量补充和运动恢复产品需求上升 [21] 可口可乐业绩与战略 - 可口可乐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2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36.83亿美元大增29% [22] - 增长得益于提价策略、无糖产品热销全球销量增14%及利润率提升,亚太地区营业利润增长13% [22] - 中国等市场销量下降1%,反映"价增量减"局面,公司正加速在华供应链建设 [22] 电解质饮料市场竞争 - 东鹏饮料旗下电解质饮料品牌"补水啦"前三季度销售额近30亿元,同比增速超135% [31] - 东鹏通过渠道下沉、智能冰柜投放30万台和产品多元化实现快速增长 [31] - 电解质饮料市场CR3超80%,行业竞争从产品创新转向终端渠道争夺,冰柜和数字化成为关键 [32] 运动饮料市场升级 - 运动饮料成为增速最快品类之一,华润饮料旗下品牌"魔力"通过产品升级和体育营销强化市场地位 [33] - 魔力推出科学配方"电解质+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组合,并设计运动盖包装提升便捷性 [33] - 魔力作为中国国家队官方运动饮料,通过赛事赞助和运动员合作深化品牌与运动场景绑定 [33] 企业创新与业绩动态 - 养元饮品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重构实现战略升级,推出便携包装和复合品类拓展早餐场景 [24] - 好丽友派推出"浓郁可可味"低糖新品,含糖量低于5%,增加35%可可成分并添加膳食纤维 [25] - 蒙牛奶粉业务2025年三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通过科研创新如瑞哺恩婴配粉采用"母源MLCT"提升吸收率 [26] - 承德露露前三季度营收19.56亿元同比下降9.42%,但第三季度营收5.72亿元同比增长8.91%呈现回暖趋势 [27] - 新麦食品与东方甄选合作后吐司产品销量破亿片,复购率达30%-40%,投入上亿升级智能制造工厂 [29] - 果子熟了从无糖茶跨界推出精酿啤酒,果汁添加量≥50%,酒精度≥2.5%,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0]
数读「无糖茶」:潮涌之后,谁留下?谁离开?
36氪· 2025-10-27 18:27
无糖茶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饮料旺季(4-9月)无糖即饮茶销售额同比增速显著放缓,各月增速均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其中4月、5月、8月、9月的同比增速不及去年的一半,4月增速甚至不及去年的十分之一[2][4] - 价格水平呈现积极变化,件均价从2023年旺季的5.1元/件上涨至2025年旺季的5.6元/件,反映出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大规格、更高品质的产品[6] - 百毫升均价在2023至2025年旺季整体呈阶梯下降,但2024-2025年旺季的下降幅度已明显收窄,表明激烈的价格战正在减弱,行业竞争回归理性[6] 茶种市场份额与价格动态 - 茉莉茶种在无糖茶类目中占比第一且保持稳定,乌龙茶排名第二,普洱和绿茶分列第三、第五位,占比基本稳定[8] - 主流茶种的件均价在2025年旺季均高于2024年,其中乌龙和绿茶的件均价增长显著,至9月时乌龙件均价已与茉莉持平,略低于普洱但显著高于绿茶[10] - 类目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品牌需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明确市场定位来满足消费者需求[10] 市场竞争格局与参与者表现 - 老牌无糖茶集团(农夫山泉、三得利)市场份额在2025年旺季进一步提升,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11][14] - 综合性饮料集团(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可口可乐、维他)和无糖茶挑战者(果子熟了、茶小开、东鹏)的市场份额在2025年旺季均出现缩减,挑战者在8、9月的合计市场份额仅剩3.4%[14][16] - 前十大集团的市场份额之和在2025年旺季平均超过95%,类目集中度极高,新进入者的竞争空间非常有限[14] 渠道与价格策略分析 - 在便利店业态中,老牌无糖茶集团的市场份额增幅超过6%,而挑战者份额从4月的5.6%下滑至9月的3.6%[15][18] - 老牌无糖茶集团的件均价逐年上涨且保持高位,综合性饮料集团件均价虽逐年上升但始终低于5元,挑战者件均价在2025年旺季回调至接近老牌水平[20] - 挑战者的百毫升均价自2023年旺季至2025年旺季下降近20%,而老牌无糖茶集团百毫升均价整体平稳,在2025年旺季与挑战者基本持平[22] 乌龙茶种细分市场深度观察 - 在乌龙茶种中,老牌无糖茶集团市场份额超过85%且非常稳定,综合性饮料集团份额从2024年旺季的5%以上萎缩至2025年旺季的约2%[26][28] - 单一乌龙产品在乌龙茶种销售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百毫升均价变化与无糖茶整体趋势高度正相关;复合乌龙占比缓慢下行,其百毫升均价从2024至2025年旺季有明显下滑[29][31][33] - 在单一乌龙市场,老牌集团份额峰值超过95%,挑战者份额不足1%;但在复合乌龙市场,挑战者份额从2024年旺季的近50%增长至2025年旺季的接近60%[35][37][38] 领先品牌产品矩阵与战略 - 三得利通过18个SKU构建了完整的单一乌龙产品矩阵,覆盖从349ml到1.8L的规格以及从淡到浓的风味,并通过组合装满足不同消费场景和提升性价比[39][40] - 在复合乌龙方向,三得利围绕茉莉、橘皮、桂花三种口味进行“乌龙+”挖掘,形成了基于小、中、大规格的完整产品矩阵,强化品牌在乌龙茶领域的专家心智[41][42] - 品牌通过矩阵化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在品类红利期过后,依靠产品力和品牌力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实现历久弥新[43]
被养生水带坏市场?“不好喝”仍是原罪,无糖茶2025失速,它们离百亿冰红茶差在哪里
36氪· 2025-10-20 19:46
健康饮料市场趋势 - 健康消费趋势由中老年群体转向年轻人,推动市场体量显著增长 [1] - 消费者将饮料领域的健康问题归咎于糖,促使需求转向无糖产品,主要发展方向为无糖饮料和瓶装水 [1] - 2020年大量代糖饮料出现,推动代糖企业成功上市,但随后消费者对代糖健康性的疑虑催生了新的无糖产品需求 [1] “水替”品类的兴起 - 无糖茶饮(如东方树叶、三得利乌龙茶)和植物水(如“一整根参”)成为新的“水替”选择,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且有趣味的需求 [1][2] - “水替”产品通过独特的味道(如茶香、植物浸泡味)和酷炫的包装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以弥补瓶装水“无味道”和“不够酷”的短板 [2] - “一整根参”植物水以480毫升、19.9元的价格和“熬夜神器”概念进入市场,为行业提供了高概念、低广告投入的新模式 [2] 年轻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 年轻消费者对养生饮品的需求更侧重于“整活”和社交分享,而非传统健康诉求,追求产品的新奇感和话题性 [4][6] - 此类消费行为具有随机性和短暂性,消费者易被新流量产品吸引,导致品牌忠诚度较低 [4][6] - 抖音等平台的网红产品(如3元拉面哥、肥娟小吃)印证了流量驱动的销售模式,但热度消退后难以维持长期销量 [6] “水替”市场的挑战 - 部分养生水产品因口感不佳和价格偏高,导致消费者对无糖系列整体产生负面印象,甚至影响无糖茶的消费群体 [7] - 实际销售数据显示,无糖茶和养生水销量有限:某零食折扣店月销无糖茶一箱、养生水3-5瓶,而椰子水月销达3件 [9] - 企业若盲目追逐风口,可能面临利润被后续项目侵蚀的风险,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7] 冰红茶品类的借鉴意义 - 康师傅冰红茶从2022年约85亿元销售额增长至突破100亿元,显示传统品类通过创新仍可焕发活力 [10] - 冰红茶市场经历从旭日升爆火到康师傅、统一主导的洗牌过程,最终形成头部企业垄断、中小企业退出的格局 [10] - 冰红茶的成功关键在于营销创新,如维他柠檬茶打开思路后,统一推出“双萃柠檬茶”,并衍生出现冲柠檬水、气泡柠檬茶等细分产品 [11] 无糖茶饮的发展策略 - 无糖茶行业需经历洗牌过程,淘汰中小品牌,头部企业(如东方树叶、三得利)应聚焦“茶文化”本身,拓宽赛道 [11] - 企业需选择差异化路径:或切入已有认知的品类(如乌龙茶),或开发新“本茶”(如绿茶、茉莉茶),避免过度依赖“无糖”标签 [11][12] - “无糖”不宜作为核心宣传点,消费者对“0添加”等概念已产生审美疲劳,应更强调产品本质和体验 [12]
「新消费观察」半年砍掉3409个经销商,无糖茶带不动康师傅
华夏时报· 2025-08-13 12:1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00.92亿元同比下滑2.7% 其中方便面业务下滑2.5% 饮品业务下滑2.6% [2] - 净利润22.71亿元同比增长20.5% 主要因毛利增长2.8%至138.15亿元及出售附属公司股权获得2.11亿元收益 [3][4] - 饮品业务营收占比达65.7% 方便面业务占比33.6% 饮品已成为业绩支柱 [2][4] 业务结构变化 - 方便面业务持续萎缩 从2020年295.1亿元降至2024年284.14亿元 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降2.5% [4] - 饮品业务2021年推出无糖茶后增长显著 当年营收同比增长20.18%至448.02亿元 但2022-2024年增速逐年放缓至7.89%/5.39%/1.3% [5][6] - 分销网络持续优化 经销商数量从2021年末80726个降至2025年上半年63806个 直营零售商从256567个降至219124个 [3] 行业竞争格局 - 方便面行业面临新兴速食品类(酸辣粉/自热火锅等)冲击 传统市场被蚕食 [4] - 无糖茶饮料进入红海竞争 康师傅在即饮茶市占率占优但无糖领域落后于农夫山泉/元气森林 [6] - 中式健康水成为新风口 公司推出决明子大麦饮等新品但面临众多实力玩家竞争 [6] 战略调整 - 主动优化低效终端 采取"以规模换利润"策略 [3] - 持续布局无糖茶赛道 2022-2024年推出纯萃零糖等新品并升级配方 [6] - 计划通过产品创新/渠道优化/品牌黏性提升应对健康消费趋势 [7]
东鹏饮料:功能饮料龙头,第二成长曲线显现,积极探索海外市场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12 12:0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85亿/112.57亿/158.3亿,同比增长-/32.4%/40.6%,2025年上半年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 [1] - 22-24年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25上半年达45.15%,同比增加0.55 pct,主要受益于PET与白砂糖等原材料价格下降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4亿,同比下降23.24%,主要因预收货款减少及税费支付增加 [21] - 合同负债从年初47.61亿元降至36.67亿元,预收货款减少18.73亿元,反映经销商备货意愿下降 [21][22] 产品结构 - 东鹏特饮仍是核心产品,25H1收入83.61亿元(占比77.87%),毛利率50.61%,但占比从去年同期87.2%下降 [2] - "补水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5H1贡献15亿元(占比13.91%),单价7.21元/L显著低于竞品10元/L [2] - 推出无糖型能量饮料(500ml售价3.92元),添加L-α-甘磷酸胆碱成分,瞄准职场脑疲劳市场 [8] - 产品矩阵多元化成效显现,单一产品依赖风险降低 [2] 区域扩张 - 25H1广东/华北/华东/华中收入分别为25.46亿/17.08亿/15.36亿/13.77亿,华北增速73.03%领跑全国 [3] - 全国化战略成效显著,华北成为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销售区域 [3] - 经销网络覆盖420万家终端网点,较年初增加20万家,经销商达3,279家(净增86家) [4] - 三四线城市覆盖率超90%,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已超过低线城市 [8] 营销策略 - 销售费用持续高增,25H1达16.82亿元(+37.27%),主要用于冰柜投放(累计30万台)、广告宣传及人员扩张 [6] - 实施"一元换购"活动,通过B端奖励机制和C端复购刺激提升渠道积极性 [7] - 一物一码系统实现动销数据实时监控,优化库存管理和活动策略 [7] - 赞助体育/电竞赛事及健身活动,品牌形象向年轻白领群体拓展 [10] 行业竞争 - 按销量计公司市占率44.5%居首,领先红牛(25.5%),但销售额仍次于红牛(39.1%) [18] - 行业CR2超70%形成双寡头格局,但新进入者加剧竞争(如正官庄、永安药业等) [18][20] - 产品同质化导致竞争集中于"堆料+降价",如魔爪推出6元/升装产品 [20] - 中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2.8升/年,显著低于美(11.2升)、日(4.1升),行业增长空间大 [15] 资本运作 - 实控人林木勤家族合计持股67.71%,25H1中期分红13亿元中家族获7.8亿元 [23][24] - 机构持股比例从21年44.6%降至25H1的15.7%,持股机构数从349家减至203家 [24][25] - 短期借款从23年30.16亿元骤升至25H1的61.28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左右 [26] - 已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拟成为第二家两地上市饮料企业 [27] 海外布局 - 重点拓展东南亚及中东市场,利用气候条件匹配能量饮料需求 [10] - 海南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作为跨境业务支点 [10] - 探索高性价比产品出海策略 [10]
碳酸饮料正在加速“消亡”
新浪财经· 2025-05-16 10:29
碳酸饮料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太古可口可乐(内地)营收115.46亿元同比下滑4.02% 中国食品营收113.35亿元同比下滑9% [1] - 太古可口可乐2024年中国内地总销量同比下降1% 活跃零售网点同比下降1% [2] - 百事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225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8% 低于市场预期1亿美元 全球销量连续第八个季度下滑3% [2] 饮料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饮料市场整体增幅6.2% 即饮茶、功能饮料、果汁和即饮咖啡增幅超平均线 碳酸饮料增速落后 [2] - 一线城市便利店碳酸饮料占比从高峰期50%降至25% 被茶饮、无糖饮料、咖啡替代 [4] - 68%消费者有控糖意愿 63.6%消费者因无糖无负担选择无糖饮料 [4] 无糖转型现状 - 2022年无糖可口可乐销量增速11%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增长6% [4] - 2022年1-10月无糖可口可乐外卖销量增速132% 远高于平台平均增速28% [4] - 无糖汽水便利店渠道占比从2022Q3的6.25%降至2024Q2的4.13% 大卖场渠道从3.91%降至3.07% [4][5] - 无糖茶饮成为新热点 2024年中式养生水销售额同比增长182% [6] 成本与竞争压力 - 代糖原材料价格从2023年10万元/吨涨至2025年1月的20-25万元/吨 五个月内某代糖涨价六次 [7] - 元气森林无糖产品营收增长率309% 是可口可乐40%增速的7-8倍 [7] - 2025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预计615.6亿元 但增速从2014-2019年的40%放缓至12% [6] 消费场景与渠道策略 - 碳酸饮料在节日庆典、夜间经济场景仍具优势 太古可口可乐春节销售额曾贡献三成营收 [8] - 消费者在餐饮店、便利店、超市购买碳酸饮料占比分别为78.4%、55.9%、31.2% [8] - 大窑汽水餐饮渠道毛利率高达300% 2024年仍维持230% [9] - 可口可乐2024年全球新增25万个销售点和60万台冷藏设备 重点拓展餐饮渠道和下沉市场 [9] 产品创新方向 - 可口可乐推出益生元汽水Simply Pop 百事可乐计划推出同类产品 [9][10] - 含益生菌/益生元的功能性碳酸饮料新品占比从2019年1%升至2023年12% [10]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即饮茶与碳酸饮料零售额占比均达19% 统一、农夫山泉即饮茶营收超过其他主力业务 [12] - 抖音电商饮料类目2024年同比增速65.2% 2021-2024年复合增长率116% [13] - 新锐品牌轻上2024年前10个月抖音销售额超4亿元 超越传统品牌成为份额Top1 [13] 品牌认知变化 - 可口可乐在Z世代认知度从2023年78%下滑至63% [14] - 短视频品牌通过达人营销快速崛起 轻上关联达人超6万 达人号销售额占比54.57% [14] - 新锐品牌主打性价比 如华邦NFC苹果汁11.9元/2瓶 轻上西梅汁4元/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