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热点思考 | 居民如何“反内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7-07 19:28
居民内卷现象分析 - 2018年以来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明显上升,2023年达48.3小时/周,较2018年每天多工作21分钟 [2][9] - 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间从80分钟/日降至43分钟/日,服务消费受挤压更明显 [2][9] -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卷最严重,信息技术业工作时间涨幅达9.5小时,制造业增加0.7小时 [2][21] - 25-34岁年轻人周工作时间增加最多,从46.7小时增至50.8小时,增幅超4小时 [3][28] 行业就业结构失衡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与增加值存在1.5万亿缺口,文体娱等行业就业显著偏低 [61][68] - 生活性服务业工资涨幅18.1%明显超过制造业10.7%,显示就业短缺 [61] - 2021年后就业流向转变,更多向工作时长短的生活服务业集中,卫生业时薪增加9.3元/小时 [73] -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5pct,生活性服务业占比上升7pct [48][56] 服务消费趋势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 [85][86]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升1.3pct,中国中老年服务消费群体年均增长0.3% [93][99] - 家庭小型化趋势激发旅游美容等需求,上海等地享受型消费占比高出全国0.4-0.7pct [101][103] - 演唱会音乐节票房大幅提升,2025年6月达30.7亿元 [115][121] 服务业投资与就业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批发零售等行业投资增速上升22.7pct [126][134] - 2025年Q2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新增岗位占比分别上升1.6、1.1、0.6pct [126] - 2024年Q2旅游度假行业用工需求增长26.8%,旅居顾问等岗位需求旺盛 [126][139] - 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缺口约1.5万亿,供给加速修复 [126][127]
热点思考 | 居民如何“反内卷”?(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7-07 16:27
居民内卷现象分析 - 2018年以来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明显上升,2023年达48.3小时/周,较2018年每天多工作21分钟,导致消费时间由80分钟/日降至43分钟/日[2][9] -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卷最明显:2021年后生产性服务业周工作时间跳升3.7小时(信息技术业涨9.5小时),制造业2018-2023年增加0.7小时[2][21] - 25-34岁年轻人内卷最突出:周工作时间从2018年46.7小时增至2023年50.8小时,增幅超4小时[3][28] 反内卷政策与机制 - 当前政策以弹性工作制为主:五一假期实施后社零增速达6.3%,但未解决工作时间长根本问题(中国法定休假天数显著少于日韩)[4][35] - 就业结构失衡是内卷根源: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存在1.5万亿缺口,工资涨幅(18.1%)显著高于制造业(10.7%)[5][61] - 自平衡机制显现:2021年后就业流向转向时薪更高的生活服务业,如卫生业周工作时长减少1.5小时但时薪增加9.3元/小时[5][73] 服务消费转型趋势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达1-3万美元时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中国城镇化率70%阶段将强化该趋势[6][85][86] - 老龄化加速服务需求:老龄化率每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升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速0.3%超总人口[6][93][98] - 家庭小型化激发新需求:中国户均2.8人背景下,上海等低出生率地区享受型消费占比超全国0.4-0.7pct[101][103] 服务供给端变化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领域投资增速分别提升22.7、12.2pct[7][126][134] - 2025Q2零售/生活服务/医疗健康行业新增岗位占比分别提升1.6、1.1、0.6pct,旅游相关岗位需求增长26.8%[7][126][139] - 服务供需缺口达1.5万亿,文体娱等行业就业占比显著低于历史趋势[61][68][69]
潮玩产业的核心是创意 建议将岭南文化、国潮元素融入IP设计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07:08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2025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较2024年全年提升0.5个百分点,消费复苏势头延续[7] - 广东省沉浸式消费场景覆盖率达30%,服务消费新兴领域占比22%,发展空间显著[8] - 香港IPO市场消费品募资占比达45%,前十大募资企业中三家属消费品领域[8] - 广东省推出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举措,政策支持推动消费市场结构优化[8] 情绪经济核心赛道 - 2025年全国情绪消费核心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涵盖潮玩、宠物、解压产品等[10] - 潮玩IP Labubu"前方高能"系列销售额突破30亿元,体现情绪消费爆发力[12] - 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从2023年4.5亿元飙升至2024年30亿元,增速达566%,预计2028年突破100亿元[20] - 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约5977亿元,用户超5亿人,其中Z世代占比85%[21] 消费人群画像 - Z世代、单身群体和银发群体构成情绪消费主力,分别偏好潮玩、陪伴型产品和健康养生服务[10][11] - 中式养生水70%销售额来自18-36岁人群,职场便捷需求驱动增长[20] - 超七成中老年人主动参与兴趣学习,50岁以上网民占比持续提升[22] 企业战略与创新 - 泡泡玛特通过供应链创新、用户导向设计、盲盒玩法和全球化运营四大策略实现增长[18] - 广东潮玩产业依托技术支撑和设计人才优势,推动从"制造"向"创意"转型[12] - 宠物品牌巨小萌通过全平台内容输出建立用户信任,8年积累形成科学养宠内容壁垒[16] - 三分妄想瞄准Cosplay市场,满足Z世代"被需要、被认可"的情感刚需[21] 技术驱动与未来展望 - AI情感交互技术将颠覆情绪经济,虚拟偶像和智能机器人提供更真实互动体验[17] - 元宇宙和AIGC技术推动消费场景变革,实现个性化营销与沉浸式体验[6][17] - 运动户外赛道受"健康中国2030"政策推动,滑雪、钓鱼等细分产业链快速增长[17] 区域发展特色 - 广州、东莞出台政策支持潮玩产业发展,培育动漫、手游等新型消费展会[13] - 广东潮玩企业融合岭南文化元素增强IP辨识度,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13] - 深圳、广州作为创新中心,为潮玩IP孵化提供技术、资本与市场全方位支持[12]
三只松鼠为何布局线下零售
经济日报· 2025-06-28 05:5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零食品牌向全域消费服务商升级,推动多品类战略建设,从核心坚果品类向咖啡、水饮、烘焙零食等延伸,并跨界拓展至生活日用品领域,实现"制造、品牌、零售"一体化布局 [1] - 公司开设线下门店"三只松鼠生活馆",面积约500平方米,上架1000多款产品,覆盖近20个生活核心品类,包括现制烘焙、生鲜蔬果、米面粮油、婴童宠物等,满足社区需求 [1][6] - 公司计划今年开设20家生活馆,并推出自有便利店业态,计划年底签约门店超500家,覆盖水饮、鲜食、休闲零食等品类,其中40%为自有品牌 [2]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通过基地直采、气调锁鲜包装与自有物流体系,将300克冷鲜黄牛肉售价从40多元降至约29元,严格控制毛利率,让消费者以平价享受高品质商品 [2] - 公司持续投入自有生产基地建设,缩短产品到交付全链条,在门店体验端设置烘焙、果蔬、预制菜、日化等主题专区,融入品牌IP互动装置与场景化陈列设计,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 [2] - 公司便利店业态中,40%为自有品牌,30%为行业大品牌,辅以网红单品及区域特色产品 [2] 市场表现与目标 - 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达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 [3] - 公司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重回百亿,在全中做强",计划与量贩、折扣平台合作,为全域线下零售提供解决方案,深度拓展线下分销,打造适配线下场景的"日销"零食产品 [3] - 公司接轨全球供应链资源,推动具有高端性价比的零食产品"引进来""走出去" [3] 行业背景与竞争 - 量贩零食店业态面临挑战,行业深陷同质化竞争困境 [1] - 国际零售标杆企业门店的米面粮油、日化用品等品类自有品牌占比高达70%,公司借鉴这一模式,将自有品牌优势拓展到家庭生活消费场景 [1] - 公司积极探索重构社区消费生态,布局线下零售,努力蹚出增长新路径 [4]
海外消费周报:新东方4QFY25业绩前瞻:教育业务利润率回升,常态化回购或将提振估值-20250627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7 17: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海外教育、医药、社服行业均为看好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新东方4QFY25收入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4.4%,Non - GAAP净利润0.51亿美元同比增长39.2%,教育业务利润率回升,常态化回购或提振估值;海外医药公司有多项数据公布和合作进展;海外社服可关注茶饮新股和出行链机会 [4][5][20] 各行业总结 海外教育 - **市场回顾**:本周(6/20 - 6/26)教育指数上涨6.4%,跑赢恒生国企指数1个百分点;年初至今累计涨幅10.87%,跑输恒生国企指数9.89个百分点 [7] - **业绩前瞻**:预计4QFY25新东方收入11.86亿美元同比增4.4%,教育业务收入10.34亿美元同比增13.3%,其他业务收入1.52亿美元同比降32.1%;归属母公司Non - GAAP净利润0.51亿美元同比增39.2%,净利率4.3%同比扩张1.1个百分点;留学业务增速触底,新业务增长强劲,经营利润率改善 [4][8][9] - **数据更新**:本周东方甄选及其子直播间抖音GMV约1.1亿元,日均GMV1556万元,GMV环比上周降39.8%,并给出各直播间场均SKU和GMV构成情况 [10][11] - **投资分析意见**:建议关注中概教培公司、港股职教公司和港股高教公司,如新东方、好未来、中国东方教育、东软睿新集团等 [11] 海外医药 - **市场回顾**: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4.08%,跑输恒生指数0.60个百分点 [13] - **重点事件**:国内信达拟配售新股,荣昌与Vor Bio达成泰它西普授权合作等;海外礼来公布bimagrumab数据,启动瑞他鲁肽三期临床,吉利德与Kymera达成许可协议等 [14][15][16] - **建议关注**:创新药关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Pharma关注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等 [17] 海外社服 - **投资策略**:现制茶饮板块比拼供应链,蜜雪和古茗有竞争壁垒;在线旅游国内竞争改善,布局出境和海外;澳门博彩收入有韧性,估值处底部 [20] - **重点关注**:古茗、蜜雪集团、携程集团、美高梅中国 [21] 盈利预测预估值 - **海外教育**:给出新东方、好未来等公司市值、PE、利润预测及复合增速等数据 [25] - **海外医药**:给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公司市值、PE、收入、归母净利润及增速等数据 [26] - **海外社服**:给出携程集团、同程旅行等公司市值、P/E、收入、净利润等数据 [27] 东方甄选数据 - 展示东方甄选GMV(日)、SKU、月度总GMV、6月日均GMV、6月SKU、直播商品情况、累计粉丝数、粉丝年龄和性别分布等数据图表 [29][31][35]
深度专题 |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7 00:07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潜力 - 当前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3.3万亿缺口,其中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3万亿(对应1.8万亿投资缺口),与增加值匹配的潜在投资缺口为1.5万亿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2093元,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近3万亿 [10] - 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上行1pct,投资占比提升0.6pct,测算年均投资规模或达1.8万亿 [22] 消费服务化趋势 - 人均GDP在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80%时同样呈现此趋势 [3][43][47]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约1.3pct,中老年群体服务消费倾向更高 [51][55]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规模降至2.8人)推动家政、娱乐等服务需求,单身家庭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更高 [59][61][63] 国际经验与投资方向 - 日本在人均GDP达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至11.6%,若中国达到同等水平,投资增量或达3.7万亿 [4][90] - 美日韩经验显示服务需求增长带动投资同步上行,如日本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 [68][75] - 家庭服务(家政CPI涨幅4.3倍)和适老化改造(日本住房维修支出占比提升至3.4%)是重点领域 [5][96][122] 中国服务业现状与机遇 - 202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54.6%,但生活性服务业占比仅10.1%,显著低于日韩的17.3%/14.6% [7][128][134] - 服务业供给不足制约需求释放,2023年就业占比回落至-3.8%,卫生、文体娱等领域缺口显著 [141][145][14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达2000万,市场规模超万亿,政策推动年培训150万人次 [168][170][176] - 适老化改造涉及卫生、住宿餐饮、文体娱等行业,2024年相关投资增速达6.6%-22% [177][178]
深度专题 |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25 22:54
服务业投资缺口与潜在空间 - 当前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3.3万亿缺口,其中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3万亿,对应1.8万亿投资缺口,另外1.5万亿缺口源于投资占比与增加值趋势背离 [2]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2093元,全国总缺口近3万亿 [2][10] - 出行类服务业(住宿餐饮、教文娱)投资占比自2016年回落0.9pct,缺口约0.9万亿;民生类(卫生、教育、居民服务)投资缺口自2014年持续扩大 [22] 消费服务化长期趋势 - 人均GDP达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1-3万美元阶段该趋势加速 [3][43]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未来10年主力消费群体年均增长0.3% [51][55] - 家庭小型化推动服务需求释放:中国户均规模降至2.8人,日本单身家庭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1.8%)显著高于多人家庭(9.9%) [59][63] 国际经验与投资方向 - 日本在人均GDP 2万美元时服务业投资占比达11.6%,中国当前仅6.9%,潜在增量空间3.7万亿 [4][90] - 美日韩服务业供需形成正向循环: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美国投资与增加值占比同步波动 [68][74] - 家庭服务与适老化是重点领域:日本家庭服务CPI涨幅达4.3倍,2003年疗养床位占比提升20.8pct [5][97][115] 中国服务业结构性机会 - 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10.1%,显著低于日本(17.3%)和韩国(14.6%),文体娱、卫生业供给缺口突出 [7][134][139] - 2023年服务业就业占比回落至-3.8%,卫生、文体娱等领域工资涨幅高于制造业,反映供给不足 [141][147] - 家政行业用工缺口达2000万,2025年政策推动年培训150万人次;适老化改造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等多行业 [168][177] 当前投资动态 - 2025年4月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超10%,创2017年来新高,卫生(民间+9.9%)、文体娱(民间+7.9%)领涨 [158][163] - 影视供给仅恢复至历史趋势6.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远低于日本(19㎡)、美国(16㎡) [152][154]
“新增长”系列专题报告: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5 21:16
"新增长"系列报告 2025 年 06 月 25 日 新"三万亿"投资会在哪? 宏 观 研 究 ——"新增长"系列专题报告 ⚫ 一问:需求的增量"蓝海"?当前服务业投资有 3.3 万亿空间,长期消费服务化趋势或再拉动投资。 相较历史趋势,服务业实际投资与潜在投资间存在 3.3 万亿缺口。2024 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 史趋势的缺口为 2093 元,以全国 14 亿人口记,全国服务消费潜在缺口接近 3 万亿,或对应 1.8 万 亿投资缺口。另外过往服务业投资占 GDP 比重与增加值占比变化长期趋同,但 2016 年服务业增加 值占比保持韧性下,投资占比却呈现持续回落态势,与增加值相匹配的潜在投资缺口或为 1.5 万亿。 短期来看,制约服务消费修复的关键是消费时间"腰斩";但居民自平衡机制及关税"正外部性" 均有反内卷效果。居民"内卷"导致消费时间减少,而服务消费更依赖居民体验与具体场景,更易 受到消费时间减少的挤压。但目前我国"反内卷"政策已聚焦居民,包括鼓励"带薪休假"、"弹 性工作制"等。居民反内卷"自平衡"机制与关税的"正外部性"也使内卷不会是长期趋势。 长期来看,人均 GDP 在 1-3 万美元时, ...
《川渝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即将出台:探索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川渝通办试点
快讯· 2025-06-20 13:55
川渝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 - 核心观点:川渝地区拟通过政策创新和便利化措施吸引外来消费,提升入境消费服务水平,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 [1] 吸引外来消费措施 - 推进成渝地区2个市内免税店转型升级,鼓励"渝伴礼""天府优选"等特色商品入店销售以扩大外来消费 [1] - 探索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川渝通办试点,推进重点商圈离境退税商店全覆盖 [1] - 在符合条件的离境退税商店推行便捷支付和"即买即退"便利化措施 [1] 提升入境消费服务 - 推动成渝两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跨区域联动,实现"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的过境旅游模式 [1] - 增加机场、酒店、商圈、景区等场所的外币兑换点数量,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 [1] - 推行外籍人士"一码通行"电子支付乘坐公共交通 [1]
自我和解之后,我心甘情愿成为一个“旅行窝囊废”
虎嗅· 2025-06-18 14:42
景区新玩法趋势 - 山东临沂景区推出"窝囊废漂流"项目,河道舒缓水流平稳,游客无需漂流筏只需穿救生衣躺水漂流,主打"当浮尸的平静感",在年轻群体中爆火[1] - 浙江景区推出"窝囊废蹦极"项目,高度仅20米且龟速下降,与传统蹦极的惊险刺激形成反差,让体验者产生"我又行了"的成就感[2][3] - 市场出现"用窝囊废版重构景区极限项目"的呼声,反映年轻消费者对低强度体验式旅游产品的旺盛需求[4] 年轻消费者行为变化 - Z世代(18-25岁)将烟酒、家电预算转向旅游消费,旅游仍是其最愿意增加支出的领域[20] - 消费决策更注重个人资产价值/收入等硬性指标,而非信心水平等软性因素[27] - 旅游偏好呈现多元化:反向旅游、县城旅游、演唱会旅游、特种兵式旅游等新形态涌现[21] 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 景区NPC扮演体验(如原始森林野人、抗日剧鬼子等)成为低成本爆款玩法,被称作"合情合理合法的发疯体验"[30] - 产品开发需聚焦年轻群体深层次需求,无需高成本创新,现有项目轻度改造即可创造新卖点[30] - 麦肯锡报告显示消费新常态下,产品需帮助消费者实现个人成就(情绪价值/资产价值等)[20][24]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消费者接受"新常态":工作不稳定、生活成本上升、收入增长预期降低成为中长期趋势[25][26] - 年轻人对"涨工资"政策反应理性,更关注实际收入提升而非政策宣导[29][30] - 旅游行业需适应消费者从"宏大叙事"向"个体价值实现"的价值观转变[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