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证券化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资管布局实体经济“换挡” 收缩债权投资 发力股权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7-22 03:10
| 产品 | 登记数量(只)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管机构登记产品情况 同比 | 登记规模(亿元) | 同比 | | --- | --- | --- | --- | --- | | 债权投资计划 | 137 | -23% | 2122 | -24.5% | | 股权投资计划 | 11 | 120% | 268 | 188% | | 私募股权基金 | 3 | 50% | 250 | 524.9% | | | | | | 11 | 作为链接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保险资管公司业务重心正在发生变化,这也折射出险资服务 实体经济方式出现调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资管机构登记债权投资计划数量、规模继续下滑,而股权投资计划、私募 股权基金则均实现大增。与此同时,资产支持计划等资产证券化业务也继续大增。这几类业务均为另类 投资业务,直接投向实体企业项目。 业界人士表示,在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时代趋势和市场需求下 不断创新。目前,保险资管正锚定股权投资、盘活存量两大领域,既助力经济新动能,也提升自身发展 的新动能。 债权计划登记量继续下滑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得的官方行业数据 ...
大摩最新测算:到2028年,AI资本支出将推动科技巨头增加1万亿美元债务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14:52
AI投资规模与融资需求 - 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需约2 9万亿美元投资 其中1 6万亿美元用于硬件 1 3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 [1][2] - 2028年年度数据中心投资需求将超9000亿美元 相当于2024年标普500所有公司资本支出总和 [2] - 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支出从两年前1250亿美元增至2024年2000亿美元 预计2025年超3000亿美元 [3] 融资缺口与信贷市场作用 - 企业自有资金仅能覆盖1 4万亿美元 剩余1 5万亿美元需通过外部融资填补 [1][3] - 信贷市场将成为核心融资渠道 包括公开与私人市场 [4] - 实际收益率水平吸引长期投资者 如保险公司 主权财富基金等 [4] 融资渠道结构预测 - 科技行业无担保公司债预计提供2000亿美元 [5] - 数据中心ABS和CMBS预计提供1500亿美元 [5] - 私人信贷市场融资规模达8000亿美元 其他渠道总计3500亿美元 [5][6] 宏观经济影响 - 2025-2026年数据中心与电力投资或为美国实际GDP增长贡献40个基点 [1] - AI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与长期投资者偏好高度匹配 形成跨周期资本动员基础 [4][6] 私募信贷潜力与挑战 - 私募信贷被视为最具潜力主力通道 适应复杂全球化融资需求 [6] - 主权资金投入难以量化 长周期中融资形式可能转变 存在统计低估风险 [6]
为企业业财融合提供清晰指引
期货日报网· 2025-07-18 00:11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规范化 -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规范化是构建"信任经济"的基石,能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并优化资源配置 [1] - 企业若将频繁买卖仓单视为传统贸易行为而非金融工具管理,将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并影响投资者判断 [1] - 监管部门通过递进式政策设计为仓单交易、点价销售等新兴业务提供清晰指引 [1]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修订 - 2017年4月财政部修订22号准则,对金融工具分类、确认计量等核心环节作出系统性调整 [2] - 22号准则确立"预期信用损失法"等关键原则,为企业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提供总体遵循 [2] - 准则要求基于合同现金流特征对金融资产分类,该逻辑适用于判断仓单交易是否具有金融属性 [2] 标准仓单交易会计处理案例指引 - 2024年3月《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24)》修订再版,通过案例推动准则落地 [3] - 案例明确标准仓单作为非金融资产项目,并分为期货标准仓单与现货仓单以划定实务边界 [3] - 提出通过交易目的判断会计处理原则,如采用"逐日盯市"方式获利的仓单交易应按金融工具核算 [3] 标准仓单交易监管政策完善 - 2025年7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实施问答,明确频繁买卖标准仓单合同不提取实物的应视同金融工具处理 [3][4] - 新规定将频繁交易仓单行为纳入金融工具监管范畴,统一期货与现货市场会计处理标准 [4] - 强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穿透业务表象判断经济实质 [4]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制度体系 - 从准则修订到案例指引再到实施问答,监管部门构建动态优化的制度体系 [4] - 制度体系保持会计准则稳定性同时适应市场创新,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信任度 [4] - 规范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是实体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选择 [4]
市场扩容迎新机 金融赋能促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7-14 11:14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周年成果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462亿元人民币,当日均价超74元/吨 [1] - 市场运行平稳、制度逐步健全,多方面迎来积极突破 [1] - 碳市场机制建设对碳价形成至关重要,是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及降低减排成本的有效手段 [1] 碳市场行业扩容 - 全国碳市场在第4个履约周期新增钢铁、水泥和电解铝三个行业 [2] - 新增行业排放集中、占比高且受国际绿色贸易影响大 [2] - 扩容过程循序渐进,新纳入行业分阶段熟悉规则、流程,建立内部碳管理制度 [2] 碳市场独特优势 - 碳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直接连接减排与资金灵活度目标,覆盖面更广 [3] - 有碳市场的国家能源转型比例ETI指数成功比例更高 [3] - 碳市场可更好动员私人资本,缩短项目融资周期,对发展中国家市场主体是利好 [3] 碳核算与碳披露优化 - 碳市场纳入管控的企业排放数据具有权威性和公认度高特点,金融机构认可度较高 [4] - 2022年开展碳核算的金融机构达535家,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金融机构达134家 [4] - 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4] 可持续信息披露政策进展 -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修订《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5]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细化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要点 [5]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 [5] 碳金融功能与发展 - 碳金融具有资源配置、风险管控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与价格发现 [6] - 碳期货能帮助企业管理碳价格波动风险,引导资金投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6] - 广州期货交易所将加强碳排放权、电力等服务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品种研究开发 [6] 碳金融产品与中小微企业 - 地方碳市场已开发碳配额远期等衍生品,碳质押、借碳、回购等融资及管理工具 [7] - 企业碳账户和碳评级体系模式已在深圳、山东临沂落地,未来将在四川和广东其他地市落地 [7] - 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但缺乏减排内生动力,需突破仅服务大企业的局限 [7]
宁银消金165万罚单敲响警钟:消费金融行业如何在扩张与合规间寻求平衡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16:45
宁银消金违规处罚事件 - 宁银消金因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数据质量缺陷、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等五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65万元,两名责任人被警告 [1] - 违规行为暴露公司风控体系漏洞,可能导致资产质量承压和不良贷款风险上升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36亿元,宁波银行持股94.17%,2024年末贷款余额590.35亿元,净利润3.03亿元 [2] 消费金融行业监管趋势 - 2025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因类似问题被罚:蒙商消金因信息报送违规被罚83万元,蚂蚁消金因公司治理和风控问题被罚140万元,阳光消金因合作业务管控问题被罚140万元 [3] - 监管趋严反映行业长期存在的粗放经营问题,部分机构为追求规模增长放松风控标准,导致不良率上升和消费者投诉 [4] - 监管重点集中在贷款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治理和合作机构管理等领域 [3] 行业规模扩张与合规挑战 - 消费金融行业仍处增长阶段,部分机构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但需平衡合规投入 [3] - 2025年宁银消金发行15亿元金融债券,票面利率1.65%,多家机构通过金融债/ABS募资10-50亿元,显示市场扩张需求仍存 [5][6] - 行业需建立针对性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和合作方全流程监控,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6] 行业发展方向 - 企业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合作方尽职调查,提升数据质量与应用水平,审慎开展关联交易 [6] - 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是持续性挑战,涉及监管政策调整、行业实践探索和技术手段运用 [7]
【租赁产融讲坛预告】 | 融资租赁行业债券及资产证券化创新实践
第一财经· 2025-07-11 23:37
融资租赁行业现状与融资渠道 - 资本市场是融资租赁行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 [1] - 监管政策逐步完善、金融创新持续深化推动行业发展 [1] - 融资租赁公司债券及资产证券化(ABS)成为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工具 [1]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产品结构同质化问题制约市场深度发展 [1] - 信息披露不充分影响市场透明度 [1] - 底层资产穿透难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 行业活动与创新实践 - 7月18日将举办"融资租赁产融讲坛第二场"活动 [1] - 活动聚焦融资租赁行业债券及资产证券化创新实践 [1] - 活动由第一财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 [1]
2025年5月:图说资产证券化产品
中诚信国际· 2025-07-11 17:42
政策利好 - 六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助力消费复苏与升级[2] - 个人汽车、消费类ABS产品发行较活跃,政策支持下发行热度或进一步提升[2] 全市场发行情况 - 2025年5月全市场发行161期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1519.26亿元,较上期减少29%[3] - 保单质押贷款类产品平均发行成本最高,其余类别不超3%[3] 各市场发行情况 - 银行间市场ABS发行21期,规模239.05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无次级产品占比17%[6] - 交易商协会ABN发行46期,规模448.11亿元,较上月减少32%,个人消费贷款类规模占比47%[15] - 交易所ABS发行94期,规模832.10亿元,较上月减少36%,无次级产品占比降至7%[22] 二级市场情况 - 银行间市场ABS成交89.90亿元,交投热度小幅提升,不良贷款和个人汽车贷款成交规模较大[24] - 交易商协会ABN成交374.96亿元,成交热度明显下降[24] - 交易所ABS成交722.64亿元,交易规模进一步降低,类REITs成交规模最大[27]
债券市场是建设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引擎” |金融百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0:49
国际金融中心与债券市场发展 - 债券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核心支柱,是政府与企业核心融资渠道及国际资本流动重要通道 [1] - 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58.8万亿元,规模全球第二,境外机构持有规模升至4.1万亿元 [2] - 上海通过绿色债券、SLB等创新品种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1.2万亿元 [3] 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 上海自贸试验区助力中东主权基金发行50亿元SLB用于新能源项目 [3] - 上海清算所跨境清算服务缩短结算周期,2024年境外机构债券交易量预计6.8万亿~7.2万亿元 [3] - 香港"债券通"日均交易量北向通450亿~500亿元,南向通80亿~120亿元,境外投资者持有内地债券1.8万亿元 [3] 债券市场主要挑战 - 市场分割导致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交易占比<15%,跨市场流动性割裂 [4] - 多部门监管标准不一,创新审批周期45天,国际标杆为10个工作日备案制 [4] - 无专门《债券市场条例》,违约处置周期14个月,回收率<30% [4] - 自贸债法律属性模糊,发行规模6000亿元,12%资金投向限制领域 [4] - 国际评级机构占据85%境外评级市场,某国企因评级差异年增成本2400万元 [4] 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 - 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比例预计3.5%~4.0%,远低于美国国债市场30%以上外资占比 [7] - 债券市场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未能协同共进,呈现结构性割裂 [7] 债券市场发展建议 - 扩大市场开放,简化"债券通"程序,推动债券纳入国际指数 [8] - 提升流动性,培育国际竞争力做市商,发展高收益债、绿色债券等多元产品 [8] - 优化市场结构,推动信用债、ABS等增量业务向交易所市场倾斜 [9] - 健全法律监管体系,推动国内评级机构与国际规则对标 [9] - 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化建设,推动上海清算所与国际中央托管机构互联互通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路径 - 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试点统一托管结算平台 [12] - 设立债券市场监管协调委员会,统一监管标准 [13] - 推动《债券市场条例》立法,完善违约债券处置机制 [13] - 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主流指数 [13] - 优化自贸试验区债券政策,明确发行规则与资金使用范围 [14] 前瞻性创新举措 - 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在债券各环节应用 [16] - 构建财政、货币、监管政策联动机制,压缩自贸债审批周期至10天 [16] - 培育多元化投资者群体,吸引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 [17] - 设立100亿元评级技术创新基金,2026年实现本土机构境外评级市场占比30% [18] - 重点培养熟悉国际规则、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19]
中国外贸信托荣膺三大权威奖项,用实力诠释担当
搜狐财经· 2025-07-10 12:57
债券交易领域表现 - 公司连续三年入选深交所、上交所双项债券交易榜单,蝉联"债券市场交易百强"及"债券交易先锋机构(信托类)"称号 [3] - 2024年在深交所债券市场实现交易规模约1300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持有的深交所债券存量规模达700亿元,稳居信托行业第一梯队 [3] - 业务覆盖可转债、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公募REITs等多元金融工具,深交所评价其"为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推动价格发现机制完善" [3] ESG实践与乡村振兴 - 公司首度参评即摘得"金蜜蜂ESG竞争力·乡村振兴奖",成为唯一获奖信托机构 [4] - 创新"慈善信托+基金会"双平台模式,累计设立慈善信托55单,备案数量居北京首位 [4] - 2024年"中国中化乡村振兴慈善信托"覆盖教育、医疗等29个帮扶项目,2025年追加资金5610万元,累计受托规模突破1.5亿元 [4] - 打造"圆梦行动""星火计划"等品牌公益项目,构建跨地域乡村振兴网络 [4] 综合竞争力与品牌建设 - 公司连续五年荣膺"金誉奖",并包揽"卓越综合竞争力信托公司""卓越信托财富品牌"双项大奖 [5] - 在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及公益慈善领域形成特色业务组合,证券信托、家族信托等核心业务持续发力 [5] - 投资信托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财富管理品牌"五行财富"构建全链路服务 [5]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深化信托制度优势,在债券交易、ESG实践、财富管理等领域持续创新 [6] -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为乡村振兴凝聚公益力量 [6]
申万宏源助力上海奉发集团公租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成功发行
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 - 上海奉发集团公租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完成发行,发行规模14.737亿元,债券期限18年,票面利率2.15% [1] - 申万宏源作为销售机构参与此次发行,发行人对销售实力高度认可,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1] 发行人背景 - 发行人上海奉贤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上海奉贤发展集团,为国有企业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及养护,并扩展至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河湖整治等领域 [1] - 公司拥有多项专业资质,如风景园林建设工程专项设计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等 [1] - 公司在园林绿化施工、绿化养护、风景园林设计等领域拥有4项专利 [1] - 公司秉持"创建人类美好家园"理念,致力于提升城市绿化环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