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

搜索文档
数字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战略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9-01 12:04
数字金融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关系 -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驱动力 通过系统性变革重塑金融服务范式 为新型工业化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有效破解传统金融服务在支持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中的结构性难题[1][14] - 新型工业化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进程 本质上是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的转型升级[1] - 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传统金融业态 破解制造业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信用评估难 服务效率低等痛点问题[1] 数字金融内涵与核心维度 - 数字金融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 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金融业态 利用区块链 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技术深度重塑金融服务生态[2] - 内涵演进为工业化全要素配置的智能中枢 实现从基于财务报表的静态授信向基于数据流实时穿透的动态适配转变[3] - 核心维度包括驱动数据要素资本化破解工业数据沉默价值困境 推动产业技术融合形成信息流物流价值流高效协同 重塑生产要素连接方式构建适配产业进阶的金融供给体系[3] 数字金融赋能机理 - 基础支撑层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多维数据构建精准信用画像 利用区块链构建数据信用体系推动核心经营数据上链确权 将无形资产转化为可量化数字信用资产[4] - 深度赋能层面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方案 初创期企业适用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 成长期企业匹配供应链金融 成熟期企业通过绿色债券科创票据实现产业整合[5] - 拓展服务层面引导资金流向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通过碳账户绿色信贷支持工业节能降碳 利用区块链提升跨境贸易结算效率与透明度[5][6] 发展制约因素 - 技术应用矛盾表现为工业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跨系统安全共享机制缺失导致金融风控模型数据维度过窄 算法歧视问题对重资产制造业企业误贴高风险标签[7] - 制度协同瓶颈表现为现行金融监管框架难以适配工业数据资产化进程 数据信用型动产融资面临权属登记困境 缺乏法律依据[7] - 服务能力断层表现为金融机构产品同质化严重 难以匹配制造业长周期高波动专业化融资需求 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7] 科技赋能路径 - 构建全周期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技术研发期推广研发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组合工具 建立以专利价值评估为核心的风控模型[8] - 成果转化期深化科技产业金融专项 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数字平台整合技术专利与投资机构信息[8] - 产业化推广期利用区块链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动态调整保费率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云平台提供IPO全流程服务[8] 产业链赋能路径 - 构建以数据信用为枢纽 物的信用为锚点 交易信用为网络的立体化赋能体系[9] - 数据信用维度通过区块链构建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电子凭证系统 实现应收账款不可篡改可拆分可追溯流转[9] - 物的信用维度推动建设物联网赋能的智能监管仓网络 部署传感器对动产质押物实施全生命周期监控生成数字孪生模型[9] 区域赋能路径 - 实施梯度化金融适配策略 中西部产业承接区创新飞地经济金融支持模式 开发产能转移贷产品通过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调取历史经营数据[10] - 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端推行定制化银团服务 基于产业集群指标研发一链一策服务工具包 运用基建贷+设备租赁+订单贷等组合金融工具[11] - 跨境维度搭建跨境产业金融数字平台 整合多源信息生成企业跨境贸易信用白名单 提供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服务[11] 技术融合路径 - 加速数字技术与工业场景融合创新 构建工业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 开发数据沙箱机制实现敏感数据可用不可见[12] - 深化人工智能应用训练垂直行业风控模型 创新数字人民币工业应用场景探索基于智能合约的订单融资自动发放[12] - 绿色制造领域推进工业碳金融一体化 建设工业碳账户贯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与金融机构ESG数据库[12] 政策保障路径 - 建立产融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国家标准 完善数据资产金融化配套法规 明确工业数据确权登记法律程序[13] - 构建适应性监管框架创新监管科技工具 推行监管节点上链实现资金流向实时追踪 对算法模型实施穿透式监管[13] - 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选拔金融机构骨干担任产业链金融顾问 建立健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职业认证体系[13]
62家信托公司披露2020年年报 行业进入提质增效重塑阶段
北京商报· 2025-08-08 14:59
另外,在去杠杆去嵌套要求下,金融机构信托规模占比也不断下跌,2020年金融机构信托投资1.98万亿 元,同比下降20.76%。近3年,金融领域强监管以及去杠杆影响持续发酵,金融机构信托规模继续大幅 下降,成为资金投向最受限领域,是受"资管新规"去嵌套、去杠杆最大领域。 金融行业强监管、严监管形势持续加码,控杠杆、控地产、去通道、转型成为信托公司离不开的话题。 从数据来看,在政策的利好外加主动转型的背景下,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已经出现上升。2020年,证券投 资信托规模为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4%,占比上升至13.87%,共42家公司证券投资信托占比较2019 提升,反映出在"资管新规"去通道的趋势下,信托公司们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布局标品信托领域。 当前,发展战略清晰、业务布局领先、综合实力雄厚的"头部"信托公司已基本塑造行业第一/二梯队格 局,而发展战略摇摆不定、抱残守缺、创新动力缺乏的"尾部"信托公司,则需面临转型带来的"阵 痛"及"游击战"式的被动作业,因此尽早明确适合自身的业务对信托公司来讲不可谓不重要。 研报数据显示,62家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收入总额为832.83亿元,同比增长5.76%。由于 ...
重磅!七部门印发,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8-05 19:4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3][12] - 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金融支持体系,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13] 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制造业核心技术攻关 - 引导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8大领域提供中长期融资[4][14]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开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4][14] 数字基础设施与新兴产业 - 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拓宽资金来源[5][20]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新兴产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6][18] 产业链与资源保障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7][16] - 推动矿企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提高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7][16] 金融工具创新与配套措施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及贴息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工具[8][28] 长期资金引导机制 - 推动政府基金、国企基金、保险资金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健康等6大未来产业方向[6][18] - 鼓励创投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校院所等8类机构合作赋能科技成果转化[9][15] 区域与跨境服务 - 支持中西部产业转移,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加强转出地与承接地金融服务衔接[22]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24]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银行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构建差异化授信模型,完善尽职免责机制[25] - 推动金融机构与产业链数据对接,开发基于"数据信用"的供应链"脱核"融资模式[21] 政策协同机制 -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一对一"辅导机制,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制造业小微企业增信[29] - 强化产业与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防范资金挪用和"内卷式"竞争[28][29]
七部门:运用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北京商报· 2025-08-05 17:02
数字金融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强化数字金融赋能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简化业务手续流程 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 [1] - 加强对5G 工业互联网 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1] 数字基础设施融资渠道 - 积极运用融资租赁 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 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1]
202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产品现状 多样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组图】
前瞻网· 2025-07-25 11:14
供应链金融产品类型 - 中国供应链金融核心产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仓单质押、保理业务、订单融资、动态池融资及资产证券化,围绕企业流动资产提供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 [1] - 产品分类基于流动资产类型:应收类(盘活债权)、预付类(支持采购周转)、存货类(动产变现)及其他 [3] 保理类产品 - 有追索权明保理:保理商可向融资方追索已付融资款项,应收账款转让需通知卖方确认,适用电信、医疗、航空等行业,参与方包括融资方、债务人及资金方,融资用途不限,担保方式为信用 [4] - 租赁保理:资金方基于租赁公司应收租金提供融资,类似"再保理",适用租赁行业,参与方包括租赁公司、承租人及资金方,融资用途为预付货款,担保方式为保证担保 [4]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 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品获取短期借款,需发货实现物权转移并获核心企业确权,适用电信、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参与方包括融资方、债务人及资金方,担保方式为质押 [4][6] 预付类产品 - 先票后货:前半段为预付款融资,后半段为动产质押融资,适用钢铁、汽车等核心企业强势行业,参与方包括经销商、制造商、物流公司及资金方,担保方式由信用转为质押 [8] - 保兑仓:核心企业承担保兑责任,实现杠杆采购与批量销售,分三方(经销商、制造商、资金方)或四方(增加物流公司)模式,担保方式为保证担保 [8] 存货类产品 - 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以期货交易所大宗商品标准仓单为质物,适用大豆、铜等特定品类,参与方包括融资方、期货公司及资金方,融资用途可专用于交割 [10] - 普通仓单质押融资:以非标仓单为质物,要求货品权属清晰且货值稳定,对仓储物流企业资质要求高,担保方式为质押 [10] 行业参与主体 - 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怡亚通、联易融、浙江东方、飞马国际、中信证券等 [1]
为企业业财融合提供清晰指引
期货日报网· 2025-07-18 00:11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规范化 -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规范化是构建"信任经济"的基石,能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并优化资源配置 [1] - 企业若将频繁买卖仓单视为传统贸易行为而非金融工具管理,将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并影响投资者判断 [1] - 监管部门通过递进式政策设计为仓单交易、点价销售等新兴业务提供清晰指引 [1]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修订 - 2017年4月财政部修订22号准则,对金融工具分类、确认计量等核心环节作出系统性调整 [2] - 22号准则确立"预期信用损失法"等关键原则,为企业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提供总体遵循 [2] - 准则要求基于合同现金流特征对金融资产分类,该逻辑适用于判断仓单交易是否具有金融属性 [2] 标准仓单交易会计处理案例指引 - 2024年3月《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2024)》修订再版,通过案例推动准则落地 [3] - 案例明确标准仓单作为非金融资产项目,并分为期货标准仓单与现货仓单以划定实务边界 [3] - 提出通过交易目的判断会计处理原则,如采用"逐日盯市"方式获利的仓单交易应按金融工具核算 [3] 标准仓单交易监管政策完善 - 2025年7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实施问答,明确频繁买卖标准仓单合同不提取实物的应视同金融工具处理 [3][4] - 新规定将频繁交易仓单行为纳入金融工具监管范畴,统一期货与现货市场会计处理标准 [4] - 强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穿透业务表象判断经济实质 [4]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制度体系 - 从准则修订到案例指引再到实施问答,监管部门构建动态优化的制度体系 [4] - 制度体系保持会计准则稳定性同时适应市场创新,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信任度 [4] - 规范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是实体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选择 [4]
【立方债市通】河南年内已发债782亿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河南省城乡综合投资公司拟首次发债/郑州经开投资无偿划转两子公司股权
搜狐财经· 2025-06-24 21:13
焦点关注 - 河南省6月24日发行政府债券165.7348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8亿元用于教育、水利项目,新增专项债券67.466亿元投向市政、产业园区、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152个项目,再融资专项债券80.2688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1] - 河南省今年以来已发行4批共782亿元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优化债务结构并降低融资成本 [1] 宏观动态 - 六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鼓励科创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资推动智慧养老、智能医疗等消费升级 [3] - 政策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信贷规模,推动个人汽车、消费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3] 区域热点 - 湖南省拟发行170.54亿元地方债,其中98.56亿元为土储专项债用于63个土储项目,71.98亿元用于其他63个项目 [5] 发行动态 - 中原高速拟发行20亿元小公募公司债,期限不超过15年,募集资金18亿元偿债、1亿元用于项目建设、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6] - 河南省城乡综合投资公司首次发债规模20亿元,项目已获深交所受理 [7] - 焦作国资集团完成发行5亿元公司债,利率2.47%,资金3亿元偿债、2亿元用于股权投资 [8] 债市主体 - 洛阳文旅集团拟储架发行10亿元ABS,以应付账款为基础资产,分不超过10期发行 [9][10] - 濮阳开州投资拟发行8亿元公司债,期限不超过5年,承销费率不超过0.18%/年 [11] - 郑州经开投资无偿划转两家子公司股权至郑州经开区管委会,涉及48.3871%和35%股权 [12] 市场观点 - 中信证券预测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接近2万亿元,用途侧重债务化解、企业拖欠款清偿及土地收储 [13]
经济日报金观平:强化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科创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6
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创新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突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1] -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 中国科技创新正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加速推进 技术突破加快市场转化 [1] - 当前资本供给与科创需求存在周期错配 金融供给存在资金短期化 风险容忍度低等问题 需完善适应创新规律的资本形成机制 [1] 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支持作用 - 资本市场通过合理定价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 带动技术 数据等生产要素协同集聚 服务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2] - A股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达1 88万亿元 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 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 [2] - 科创板将设置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 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企业 [2] 资本生态与融资创新 - 推进股债联动 发展科创债 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 数据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和REITs融资 [3]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推动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 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3] - 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 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3] 资本市场开放与合作 - 外资和外资机构是重要参与力量 将构建更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 落实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 [3] - 推动国内市场与全球创新资源深度融合 发挥资本市场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枢纽功能 [3]
金融街服务局:支持北交所丰富产品体系
北京商报· 2025-05-14 07:36
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支持措施 - 支持北交所丰富产品体系,研究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扩大指数化投资,持续开展ETF、LOF、REITs、资产证券化等产品研究 [2] - 提升北交所法治化建设水平,发挥北京金融法院等机构功能,汇集基层意见助力市场法治建设 [2] - 支持北交所国际化发展,加强同境外交易所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北交所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2] 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 营造优质上市服务环境,支持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集聚发展,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资金支持 [3] - 构建多元化专业服务机构体系,发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等专业服务集群,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3] - 支持金融机构优化投资生态,设立差异化金融产品,鼓励QFII、RQFII等境内外机构加大北交所投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资金支持 [4] 企业上市全流程支持 - 强化企业上市全链条服务,依托北交所金融街服务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对接、上市辅导等功能,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 [5][6] - 加强优质创新型企业资源储备,培育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形成梯队化分层分类培育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精准赋能科技创新 [6] - 优化企业上市服务协调机能,建立企业资质办理便捷通道,提高审批、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办理效率 [6] 上市公司发展支持 - 支持上市公司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根据研发强度给予最高200万元年度资金支持,累计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7] - 鼓励挂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对研发强度达标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年度支持,累计奖励不超过150万元 [7] - 搭建金融赋能平台,支持上市公司人才引进,在工作居住证、子女教育、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保障 [7] 政策核心价值 - 政策直击中小企业融资难、资源散、人才缺痛点,通过研发支持、全流程服务、并购整合和人才保障等措施,实现创新价值与资本回报的双向转化 [1] - 强化北交所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主阵地的功能,通过资本、产业、政策正向循环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活力 [7]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支持北交所持续丰富产品体系 研究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
快讯· 2025-05-13 16:00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支持北交所发展 -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拟定《北京市西城区关于加强资本市场生态建设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旨在支持企业上市并促进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1] - 政策重点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包括丰富产品体系、建设政府债券市场和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 [1] - 研究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以进一步拓展北交所融资工具 [1] 北交所产品体系拓展计划 - 支持北交所持续丰富指数体系,稳步扩大指数化投资 [1] - 持续开展北交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上市开放式基金(LOF)等产品研究 [1] - 推进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研究,以增强市场多样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