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
搜索文档
基金经理激辩4000点!关键节点,市场分歧加大
券商中国· 2025-11-03 07:27
市场分歧加大。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当上证指数一度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后,A股市场博弈加剧。有基金经理 坐享科技赛道红利,旗下基金净值一路飙升;有基金经理则错失行情,表现焦虑难安;也有基金经理对科技行 情表现出泰然自若心态。 这种分歧不仅体现在业绩上,更延伸至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中。基金三季报数据呈现出的多个极端数据成了分 歧背后的佐证。近期,公募绩优产品频频限购、私募基金选择封盘的现象,也成为分歧的直接映射。 4000点关口附近,A股市场已出现轻微震荡,关键节点的走向之争愈发激烈。 关键节点市场分歧加剧 一个月前,上证指数率先站上3900点整数关口,市场热度初显;10月28日,该指数更是时隔十年首次迈过4000 点大关,A股指数"扬眉吐气"。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市场热情并未真正被点燃。久违的亢奋情绪转瞬即逝,A股市场成交额在2万亿 元上下徘徊,部分高位板块近日甚至遭遇较大幅度调整,呈现出"指数新高与结构调整并存"的分化格局。 与市场走势相伴的,是基金经理陷入激烈的多空分歧,对市场未来走向的分歧日益凸显,有关后市走势的方向 更显迷雾重重。 从基金三季报数据或能一窥究竟,比如规模超50亿元的 ...
四中全会提振科技产业预期
东证期货· 2025-10-26 17:44
周度报告——股指期货 四中全会提振科技产业预期 扫描二维码,微信关注"东证繁微"小程序 [★Ta一bl周e_复Su盘mm:a四ry]中全会提振科技预期 股 指 期 货 本周(10/20-10/24)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股市收涨。MSCI 全球指 数涨 1.77%,其中新兴市场(+2.04%)>发达市场(+1.74%)> 前沿市场(+0.33%)。中国股市涨 3.95%领跑全球,瑞士股市跌 0.64%全球表现最差。中国权益资产大幅收涨,分市场看,A 股> 港股>中概股。A 股沪深京三市日均成交额 17975 亿元,环比上 周(21931 亿元)缩量 3956 亿元。A 股所有版块均上涨,其中创 业板指涨 8.05%表现最好,北证 50 涨幅 2.74%表现较差。本周 A 股中信一级行业中共 27 个上涨(上周 4 个),3 个下跌(上周 26 个)。领涨行业为通信(+11.56%),领跌行业为农林牧渔 (-1.59%)。利率方面,本周 10Y 国债收益率上行,1Y 上行, 利差收缩。ETF 资金流向方面,跟踪沪深 300 指数的 ETF 份额 本周减少 2.1 亿份,跟踪中证 500 的 ETF 份额减少 2.1 ...
ETF龙虎榜 | ETF行情分化!5G、AI领涨 红利回调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22:10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1日A股市场震荡反弹,上证指数上涨1.36%重返3900点上方,创业板指涨幅超过3% [4] - 通信、电子、房地产等板块涨幅居前,全市场超九成ETF上涨,1246只ETF飘红 [4] 主题ETF领涨板块 - 5G通信和人工智能主题ETF领涨市场,多只相关ETF涨幅超过5% [1][4] - 具体表现包括通信ETF上涨6.76%,5GETF上涨6.40%,5G通信ETF上涨6.20% [5] - 多只创业板人工智能ETF涨幅在5.13%至5.59%之间 [5] - 港股通科技ETF收涨2.47%,单日成交额超4亿元,最新规模突破55亿元 [5] 主题ETF领涨原因分析 - 上涨受三季度业绩预告发布及AI软硬件消息持续催化影响 [4]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实现三方面优化:专注港股通标的、严格界定行业、优化权重设置 [6] - 前五大个股权重上限提升至15%,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近80%,更好发挥科技龙头企业集聚效应 [6] - 地缘因素对科技影响是短期的,长期看中国经济复苏预期、美联储降息和科技产业发展 [6] 下跌板块表现 - 部分红利资产回调,煤炭股普跌,多只红利主题ETF跌幅居前 [7] - 日本东证指数ETF下跌1.26%,煤炭ETF下跌1.23%,沙特ETF下跌0.50% [7][8] 创新药与非银板块成交 - 港股创新药ETF单日成交额超60亿元,位居全市场跨境ETF成交榜第二 [9] - 港股通非银ETF单日涨幅超3.5%,成交额超24亿元,近7个交易日资金持续净买入合计超10亿元 [9] - 上市保险公司业绩向好,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40%,权益投资成为拉动净利润增长关键引擎 [9] 宽基与债券ETF表现 - 跟踪创业板指的低费率产品交投活跃,创业板ETF广发单日成交额超5亿元,最新规模144亿元 [10] - 多只债券型ETF交投活跃,短融ETF成交额高达384.19亿元,位居全市场ETF之首 [10][11] - 10月20日货币型ETF资金净流入额居前,宽基ETF获资金加码 [12] 资金流向 - 10月20日资金流入宽基ETF,包括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 [12] - 尽管黄金相关ETF跌幅居前,但资金依然积极涌入多只黄金ETF [12]
AI有多少泡沫?--蓄力新高
2025-10-19 23:5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AI行业 包括AI软件和AI芯片领域 [1][5][8] * 美股科技板块 特别是龙头企业 即美国七姐妹公司 [1][5][6] * 成长细分领域 例如电芯 算力 创新 机器人等 [1][7][8][9] * 传统经济领域 包括硅料和煤炭 [1][4] * 大金融板块 包括保险 券商和银行 [1][4] * 情绪消费领域 [1][4] 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与市场整体展望 * 短期市场调整动力不足 不具备明显上涨基础 可能继续震荡盘整 [1][3] * 市场波动受特朗普政策扰动 股指期货交割日 中美领导人潜在会晤前博弈等因素影响 [3] * 全球经济复苏和宽松政策方向明确 中长期前景向好 [1][4] * 政府对股市态度偏呵护鼓励 未有意管控过热情绪 [2][9] AI行业与科技板块分析 * AI行业存在一定泡沫 但整体空间很大 泡沫水平大致相当于2000年科网泡沫时期的2002年高位 后续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1][5] * 美股科技板块龙头企业业绩良好 没有显著不及预期情况 [1][6] * 美国经济虽有衰退征兆 但未达趋势性衰退阶段 [1][6] * 美股估值相对全球其他权益市场并未过贵 深度回调或泡沫破裂可能性较低 [1][6] * 国产算力市场预期持续抬升 反映市场之前对科技板块业绩的低估和对产业天花板预期的提高 [1][8] * 科技产业仍处于上行趋势的前中期 未来可能出现业绩持续超出预期的高增长情况 [1][8] 投资策略与风格判断 * 投资策略建议在市场恐慌时避免抛售 耐心等待抄底机会 并逐步加仓 [1][3][4] * 配置方向优先选择成长和自主可控领域 如AI软件和AI芯片 预计明年业绩增速将高于今年 [1][4] * 成长细分领域业绩增速持续向上 没有显著拐点向下迹象 例如电芯产业预期已经到2061年 表明增长潜力巨大 抱团瓦解风险较低 [1][7] * 当前经济和政策环境不支持价值风格切换 成长基本面更占优 预计成长风格将继续主导市场 [2][9][10][11] * 风格切换至价值需满足条件 如经济显著向上 价值基本面更优或政府管控过热 但目前这些条件均不满足 [9] * 未来行情企稳后 成长风格内部可能出现轮动 [10] 其他重要内容 * 成长基本面占优的论据包括 ROE走势以及新兴细分领域如算力 创新 机器人等的增速和基本面表现 [9] * 可作为配置补充的领域包括情绪消费 传统经济中的硅料和煤炭 以及大金融板块 [1][4]
黄奇帆预测,大A市值要涨4倍,到400万亿!
搜狐财经· 2025-10-14 08:49
上证指数站上3900点的历史意义 - 上证指数在2025年10月9日再次站上3900点,这是中国证券史上第三次触及该点位 [1][2] - 前两次站上3900点后,大盘均出现大幅上涨:2015年冲高至5178点,2007年冲高至6124点 [2][3] - 前两次高点(6124点和5178点)均成为长期历史高点,此后多年未能再现 [4] 经济周期规律下的股市循环 - 股市走势遵循经济周期规律,其中10年投资周期是重要的趋势循环 [5][7][8] - 2015年股市大涨由供给侧改革推动,而2025年股市大涨则与“反内卷”政策相关,两者具有相似性 [9] - 2015年行情的龙头是并购重组概念,而2025年行情则由科技投资引领 [10][11][13] - 2025年行情中,AI大模型DeepSeek-R1的突破带动了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影视文化等领域的“DeepSeek时刻” [11][12] 宏观政策转向与金融强国战略 - 2024年决策层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概念,并将其与科技产业共同列为十五五规划重要目标 [15] - 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国家发展阶段的转变:从2000年后的制造业到2010年后的城市化,再到2025年后的金融+科技 [17] - 国家正从政策层面引导家庭财富换仓,目标是使股市替代房产成为家庭财富的主要蓄水池,实现“住房香港或新加坡化”和“家庭财富美国化” [17][18] - 以股市为核心的金融市场被视为未来10年的财富增长点 [20]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与目标 - 成熟资本市场的总市值与GDP比例通常在1:1至1:1.2之间,低于此比例意味着有成长空间,高于此比例则可能存在泡沫 [22][23][24] - 美国股市总市值约70万亿美元,是其GDP(29万亿美元)的200%多,存在一定泡沫 [25] - 中国资本市场总市值在2024年9月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与当年预计140万亿元GDP的比例为1:0.7,显示还有较大成长空间 [26] - 根据规划,到2040年中国GDP将达到350万亿元左右,如果股市总市值占GDP的100%-120%,则可能达到400万亿元,较当前100万亿元水平翻两番 [26] - 从100万亿元到400万亿元的15年增长意味着年增长率约为9.69%,与美股过去20年年化复合增长率9.38%相近 [27][29]
中国股票利好不断,外资爆买
证券时报· 2025-10-03 19:08
外资流入中国股市情况 - 2024年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约327亿元人民币),创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1][3] - 9月外资流入主要得益于被动型基金52亿美元的流入,主动型基金小幅流出6亿美元[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年内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达180亿美元(约1280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70亿美元的水平[1][3] - 超过90%的美国参与投资者计划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敞口,比例为2021年以来新高[3] - 汇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全球机构投资者看好A股市场前景,远高于6月调查时约1/3的比例[3] 国际机构对中国资产观点 - 高盛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1370点上调至1480点,意味着约10%上涨空间[4] - 高盛在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及政策改革驱动下,对中国资产维持超配立场[4] - 瑞银认为中国流动性充裕和科技创新加速使得投资者情绪高涨,股市涨势尚未达到巅峰[4] - 瑞银指出家庭大量额外储蓄(占GDP的5%)逐渐流入市场,机器人等创新板块估值或迎来进一步重估[4] 半导体板块表现 - 9月外资主动经理增持最多的是半导体板块,减持最多的是保险、耐用消费品与服装[6] - 10月首个交易日港股半导体板块全线爆发,中芯国际大涨超12%,华虹半导体大涨超7%[6] - 10月3日港股主要指数调整背景下,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股价逆势走强,盘中均创历史新高[6] - 截至10月3日收盘,中芯国际年内涨幅扩大至185.8%,华虹半导体年内涨幅扩大至304.2%[6] - 外资对阿里巴巴、宁德时代和京东增持幅度最大,对腾讯控股、中国平安和泡泡玛特持仓减幅最大[6] 半导体行业驱动因素 - DeepSeek和智谱推出新一代大模型并宣布适配国内芯片,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厂商完成适配[6] - 存储芯片掀起涨价潮,在第一季度库存调整后行业已步入回暖通道[6] - 上游大厂产能迁移引发新一轮涨价行情[6] - 华鑫证券指出国产AI产业链从上游先进制程到先进封装已实现全产业链打通[7] - 中信证券认为下半年是国产科技行业技术发布、新品迭代密集周期,半导体、AI应用、AI算力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7] 半导体行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半导体行业(中信)实现营收3530.27亿元,同比增长13.34%[7] - 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归母净利润达247.15亿元,同比增长27.16%[7] - 银河证券认为10月机遇更多集中在科技成长领域,港股受益于独特的市场结构和外部流动性预期[7] - 10月是关键政策布局窗口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7] - 市场押注美联储10月再次降息,若兑现港股市场将直接受益[7]
看好A股,外资巨头集体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5-10-01 12:57
外资机构观点与配置意愿 - 高盛、汇丰等多家海外大行发布研报,显示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意愿增强,部分机构维持对A股的“超配”建议并做多中国资产 [1] - 汇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全球机构投资者看好A股市场前景,远高于今年6月调查时约1/3的比例 [1] - 高盛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1370点上调至1480点,意味着有约10%的上涨空间,并明确维持对中国资产的超配立场 [1] 资金流向数据印证 - 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资金整体持股市值达到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超2% [2] -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其中5月、6月净增持规模达到188亿美元 [2] - 瑞银表示,在全球分散投资趋势下,海外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及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逐步提升 [2] 支撑信心的基本面因素 - 中国经济基本盘稳固,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崛起,为实体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3] - 毕马威指出,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持续吸引外资维持并深化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3] - 高盛认为A股市场流动性得到国内机构及新兴市场、亚太地区共同基金的支撑,更具韧性,美元走弱将促使资金进一步流入亚洲市场 [4] 市场情绪与资金潜力 - 瑞银财富管理指出,中国流动性充裕和科技创新加速使得投资者情绪高涨,股市涨势尚未达到巅峰 [5] - 随着家庭大量额外储蓄(占GDP的5%)逐渐流入市场,机器人等创新板块的估值或迎来进一步重估 [5] 政策环境与改革预期 - 证监会表示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制度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和投资运作 [6]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将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 [7] - 市场分析认为,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有望加快推进,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性的举措值得期待 [7]
看好A股!外资巨头集体发声 多因素提振投资信心
中国证券报· 2025-10-01 12:43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投资意向 - 高盛、汇丰等多家海外大行发布研报称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意愿增强 [1][2] - 汇丰调查显示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在新兴市场中的首选超过一半受访者看好A股市场前景远高于6月时约1/3的比例 [2] - 高盛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1370点上调至1480点意味着约10%的上涨空间 [2] 外资增持中国资产的具体数据 - 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资金整体持股市值达到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超2% [2]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其中5月、6月净增持规模达188亿美元 [2] - 瑞银表示海外投资者对非美元资产及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在分散投资趋势下逐步提升 [3] 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的核心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与经济基本面向好是国际机构投下信任票的支撑中国产业升级加速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崛起 [5] - 毕马威指出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吸引外资维持并深化布局 [6] - 高盛认为A股流动性得到国内保险、养老金、公募基金及新兴市场、亚太共同基金的支撑更具韧性 [6]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瑞银财富管理指出流动性充裕和科技创新加速使投资者情绪高涨股市涨势未达巅峰家庭额外储蓄占GDP的5%或流入市场 [6] - 高盛认为随着美元走弱资金将进一步流入亚洲市场 [6] - 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兴趣显著提升 [6] 资本市场政策环境 - 证监会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包括发布QFII制度优化方案优化准入管理和投资运作 [7] - 政策旨在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 [7] - 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有望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跨境投融资便利性和准入管理 [7]
A股早盘震荡走强,中证A500指数上涨0.47%,3只中证A500相关ETF成交额超3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2:1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早盘震荡走强,中证A500指数上涨0.47% [1] - 市场热点轮番活跃,新能源板块集体爆发,证券板块盘中走强,教育股则出现集体调整 [1] - 主要指数维持在高位盘整,市场成交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的活跃水平 [1] 中证A500指数ETF交易情况 - 场内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小幅上涨,有12只相关ETF成交额超过1亿元,其中3只超过38亿元 [1] - A500ETF基金早盘成交额为44.36亿元,涨跌幅0.26%,换手率25.40% [1][2] - A500ETF南方早盘成交额为39.39亿元,涨跌幅0.41%,换手率19.08% [1][2] - 中证A500ETF早盘成交额为38.93亿元,涨跌幅0.43%,换手率17.82% [1][2] 市场前景展望 - 券商观点认为,随着节后资金回流,市场向上空间仍然可期 [1] - 科技产业的积极催化预计将酝酿更多结构性机会 [1]
镜鉴“5.19”,如何看待“牛市中的调整”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17:38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A股市场与1999年"5.19"行情存在高度相似性 包括经济转型背景、指数调整幅度及估值压缩特征 [5][7][9] - 科技与创新药行业是经济转型核心抓手 港股科技股及创新药基金表现突出 [10][14][18] - 建议关注港股通科技股南方ETF(159269)及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基金等工具化产品 [4][16][18] 历史行情对比分析 - 1999年"5.19"行情中上证指数一个半月上涨70%以上 创1700点历史新高 [1] - 当前行情前A股宽基指数从2021年3700多点回撤至2680点 跌幅近30% 与1999年前1510点至1040点调整幅度(三分之一)相当 [7] - 两轮行情均伴随经济转型:1999年传统国企经营困难与新兴经济崛起 2025年地产基建向高端制造和创新科技转型 [5] 估值水平分析 - 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15.5倍 港股主板14.3倍 均处于历史中低位置 [8][9] - 估值压缩使投资价值凸显 第一轮上升后个股估值仍处中间偏低吸引力位置 [7] 行业机会聚焦 - 1999年互联网科技股贯穿行情主线 电子商务、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等领域牛股频出 [10] - 2025年科技与创新药成为核心赛道 AI产业(光模块、硬件、DeepSeek软件)、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 [10][14] - 港股科技指数2005年以来20年内超额收益显著 长期表现优于A股科技指数 [12] 投资工具选择 - 港股通科技股南方ETF(159269)覆盖通信、互联网、医药生物、电子、半导体等领域 前三大重仓为小米集团(13.26%)、阿里巴巴(11.10%)、比亚迪股份(10.92%) [16] - 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62.41% 超额基准4个百分点 过去六个月收益率46.58% [18][19] - 细分ETF成为配置便利工具 港股科技股在近年每轮大行情中均有持续性表现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