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转移

搜索文档
债市突然调整,后市怎么走?基金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8-23 17:34
核心观点 - 近期债市调整主要由市场情绪变化和资金分流驱动 呈现"股债跷跷板"特征 短期或震荡磨顶 中长期将回归基本面与资金面定价逻辑 [1][5][10] 债市调整表现与原因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1.78% 累计涨幅8.2% 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08% 累计涨幅11.46% [3] - 股市走强带来风险偏好提升 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和商品市场 形成资产配置转移 [5] - 债券收益率去年底超速下行后需修复透支空间 利率中枢在降准降息前难创新低 [5]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整数关口 强化"股债跷跷板"效应 债市呈现"看股做债"特征 [6] 债基赎回状况 - 近2000只债基净值增长率为负 占比近半 纯债基金区间平均收益率为-0.08% [7] - 未发生大规模赎回 出现赎回后低位买入的接力现象 整体赎回可控 [7] - 需关注纯债型基金大额赎回可能引发的负反馈风险 [7] 后市展望与策略 - 经济上行趋势放缓 实体信贷需求欠佳 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 [9] - 8月债市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政府债供给高速运行 需投放足够流动性 [9] - 短期采取票息为主策略 通过静态收益率提升应对波动 [9] - 四季度若基本面承压 增量货币政策概率增加 收益率中枢或小幅下降 [10] - 中短端信用债调整带来配置机会 关注金融债及中短端票息类资产 [10] - 30年国债收益率冲上2.0%后配置盘力度可能加大 [10]
个人养老金“活水”浇灌资本市场之花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政策发布 - 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规则 明确产品投资销售等制度性要求 突出公募基金养老属性和服务大众需求[1] - 该规定是国办《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的配套政策 涉及公募基金部分的实施细则[1] 养老金体系现状 - 中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占比接近70% 三支柱总规模占GDP的13% 与海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1] - 第一支柱受高费率和财务持续性制约 个人养老金制度改革旨在推动第三支柱发展[1] 产品设计特点 - 先行纳入养老目标基金 该类基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与个人生命周期有机结合[2] - 设置专门份额 豁免申购限制 改善投资体验 适合作为默认选择[2] - 养老目标基金2021年底累计规模超1100亿元[2] 投资者保护措施 - 不收取销售服务费 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优惠 免收申购费 最大程度让利[2] - 要求参与机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制定专门制度流程 设立业务专区[2] 资产配置影响 - 推动居民资产配置从不动产与存款向金融资产转移[3] - 短期可能更多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 长期有望提高权益资产配置比重[3] - 提升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 培养价值投资理念 降低市场波动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