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GC
icon
搜索文档
探底回升暗藏玄机,后市聚焦这些方向
搜狐财经· 2025-11-03 19:30
2025年11月3日,A股与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分化但偏强的运行格局。A股三大指数全线小幅收涨,市场呈 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超过3500只个股上涨,涨停家数超过90家,成交额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市场交 投活跃度不减。 周期与科技板块呈现"冰火两重天"。有色金属板块大跌1.21%,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美元指数走 强及市场对海外经济放缓担忧影响,叠加部分细分领域短期获利回吐。固态电池产业链深度回调,受技 术路线调整预期引发资金撤离。与之相对,存储器概念股午后拉升,AI算力硬件经历前期调整后出现 企稳迹象,钍基熔盐概念、存储芯片回暖等主题性机会推动局部热点轮动。 今日市场走势主要由政策预期、资金轮动与产业趋势共同驱动。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明确强调新质 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AI应用、能源安全及低空经济等方向获资金关注;OPEC+计划明年一 季度暂停增产,强化原油供需紧平衡预期,直接提振油气和煤炭板块。资金层面,主力呈现高低切换特 征,前期涨幅较大的硬件科技遭遇获利了结,而AI应用、创新药及政策受益板块获集中流入;"国家 队"资金对银行、能源等权重股的稳定持仓,以及险资稳步提升权益配置,为市场提供支撑。产业 ...
高低切换,把握结构性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1-03 13:37
11 月 3 日,A 股呈现 "指数分化、结构调整" 特征,港股则在能源板块带动下相对稳健,两地市场因估 值结构与资金偏好差异形成分化格局。截至午间收盘,A 股主要指数涨跌互现,高估值成长赛道持续调 整,低估值价值板块逆势走强;港股依托能源与金融股支撑,主要指数多数收涨,反映出内外资对市场 风险与机会的判断存在差异。 从短期情绪看,A 股经历 10 月部分板块上涨后,进入获利回吐与风格切换阶段,港股则受益于低估值 修复与能源价格支撑,表现相对抗跌。 市场概况 A 股市场窄幅整理,结构性特征显著。上证指数午盘微涨 0.05%,成为唯一收涨的主要指数;深证成指 与创业板指调整幅度扩大,分别下跌 1.06% 和 1.37%,科创 50 指数受科技硬件板块拖累,跌幅达 2.35%,凸显成长板块压力。全市场个股涨跌各半,超 2500 只个股下跌,但资金活跃度未显著降温, 半日成交 1.4 万亿元,较上日缩量 1807 亿元,显示资金正从高位赛道向低位题材迁移,海南自贸区、 短剧游戏等政策或消息催化板块成为新的关注点。 港股市场表现更趋稳健,呈现 "能源领涨、科技分化" 格局。恒生指数午盘上涨 0.58%,重新站上 26 ...
兴业证券:Q3主动公募加仓AI上游网络通信硬件和芯片存储 减仓中游算法技术和软件
智通财经· 2025-10-30 21:1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主动公募基金在AI领域的持仓策略显著呈现“加硬件、减软件”的特征,重点增持上游网络通信硬件、芯片存储以及下游AI端侧硬件,同时减持中游算法技术、软件和下游AI应用 [1][10] TMT板块持仓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主动公募对TMT板块的配置比例大幅提升11.3个百分点至39.9%,接近2020年末茅指数42.5%的历史经验上限 [2] - 评估板块配置拥挤度需结合自由流通市值占比,采用“主动公募配置比例/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超配比例)指标,2025年第三季度TMT板块该指标为1.52,远低于2015年2.07的历史高点 [2][3] - 与其他板块历史峰值对比,茅指数和新能源产业链的超配比例在2019年和2021年曾分别达到2.4和2.07 [6] - TMT板块内部持仓分化较大,计算机和传媒等AI中下游产业链的配置比例仍处于近十年中低分位数,为后续内部“再平衡”提供空间 [8] AI细分方向持仓拆解 上游网络通信硬件 - 各方向均获加仓,显著增持以光模块、PCB为代表的北美算力链,高速铜链接和光纤光缆的配置及超配比例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1] 上游芯片存储 - 各方向均获加仓,显著增持IDC(算力租赁)以及AI芯片、GPU、存储芯片为代表的国产芯片龙头,半导体封测产业链的配置和超配比例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12] 中游算法技术 - 多数方向遭遇减仓,AIGC、AI Agent的超配比例已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12] 中游软件 - 多数方向遭遇减仓,仅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少数方向获加仓,行业应用软件、办公软件、ERP软件的超配比例已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12] 中游服务 - 整体获加仓但内部分化较大,增持云计算、边缘计算,减持运营商、SAAS,IT服务、云计算、SAAS的超配比例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13] 下游AI端侧 - 多数方向获加仓,AI手机、AIPC、AI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端获较多增持,人形机器人遭减持,各方向超配比例仍处于历史中等水平 [13] 下游AI应用 - 多数方向遭遇减仓,仅游戏等少数景气方向获加仓,多数方向配置和超配比例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13]
互联网又要“死”了?
36氪· 2025-10-28 17:41
这一次的"死因",是内涝。 根据《财富》报道,今年10月,Reddit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已死"已经不再是耸人听闻的冰山阴谋论: "你们所有人都已经证明,现如今互联网大部分内容已经'死亡'了——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已死'理论,不是吗?无论是机器人的操作、准人工智能的产物, 还是领英上的'糟粕(slop)'……人类的真实活动,例如直播观众和直播内容,对于现如今的注意力经济学,愈发显得珍贵。" 身为"互联网首页"的精神领袖,Alexis Ohanian的发言,引来不少圈内人士的关注。不仅如此,AI行业标志性人物Sam Altman近期的看法,也成为了聚光 灯的焦点: 我从来都没有把"互联网已死"理论看作大事儿,但在现如今,似乎确实有很多大语言模型驱动的Twitter账户正在运行。 ——Sam Altman个人推文,2025/9/4 行业领袖下场发言,立刻引发很大反响——从海外到国内,从Reddit的讨论版到公众号文章,各执一词的观点一时间涌出,但在结论上似乎依旧不乏讨论 余地。 那么,这一次的互联网,究竟是"死",还是"没死"? 互联网又要"死"了。 漫灌的AIGC 单从 ...
马化腾亲自下场!巨头携“标准”杀入,住宿业“大洗牌”开始,我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 互联网巨头以技术、流量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进入住宿业,对传统民宿构成“降维打击”[1][11] - 民宿行业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其“手艺人”模式在独特性和稳定性之间存在根本矛盾[15][16] - 民宿的破局之路在于避开巨头标准化的主战场,深耕超细分赛道,并构建基于主理人IP和社群的情感链接[20][23][33] 巨头的“标准”体系 - **技术标准**:通过SaaS系统与数据中台实现经营数据云端分析,以算法替代经验决策,并利用AIGC和智能服务提供低成本、标准化的服务底座[3][4] - **流量标准**:依托微信等生态构建从种草、下单、支付到分享的消费闭环,极大降低流量获取成本,并对依赖传统OTA的民宿形成釜底抽薪效应[7] - **管理标准**:将住宿空间视为可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的“产品”,以职业经理人和ROI等财务模型驱动,追求规模效应最大化[10][11] 民宿行业的困境 - **优势与荣耀**:民宿是主理人倾注心血的“作品”,其独特的设计、有温度的服务和理想生活方式的故事构成核心魅力[15] - **劣势与枷锁**:“作品”的独特性导致难以规模化,主理人精力和管理半径构成发展天花板,依赖“手艺人”状态的服务品质存在不稳定性[15] - **核心矛盾**:过度沉溺“情怀”可能忽略商业本质,客人首要需求是舒适、便捷、物有所值的住宿体验[15] 民宿的破局策略 - **赛道选择**:避开服务大众的标准化市场,深耕巨头无法覆盖的超细分赛道,例如服务需要专业办公环境的“硬核”数字游民、需要专业向导和设施的“高阶”户外玩家、提供深度精神链接的“在地”疗愈体验以及为“新银发”群体定制学养结合的旅居生活[23][25][29][31] - **价值重塑**:强化主理人IP的不可替代性,将民宿打造为“同好会”线下据点,通过有门槛的社群运营构建坚固的情感链接和忠诚度[33] - **技术应用**:善用轻量级SaaS工具解放双手处理行政杂务,利用AIGC辅助创意工作,并专注于在社交媒体以真实内容链接“窄众”知音,而非公域流量叫卖[36][37]
当内容生命周期只剩48小时,品牌该如何用AI自救
虎嗅· 2025-09-29 10:04
文章核心观点 - 电商行业面临短视频内容生命周期短(仅2-3天)和批量生产高质量内容效率低的共性难题 [1][4] - AIGC技术被应用于打破短视频创意与效率瓶颈,通过自动化生产、流程优化和内容风控,实现内容生产的规模化、提效和降本,从而驱动业务增长 [2][3][20] 行业痛点与挑战 - 短视频素材生命周期过短,通常只有2-3天的有效期,迫使品牌商必须不断生产海量的二次创作视频 [4] - 内容产能是核心瓶颈,制约了工具流、自然流、付费流等流量获取路径的效果 [5][6] - AIGC的高产能伴随内容安全风险急剧增加,包括不良引导、质量失真以及版权纠纷等问题 [15][16] AIGC解决方案与效率提升 - 人工生产视频能力为15-20条,而AI应用可一键生成1000条甚至更多,显著提高内容生产效率 [7] - 通过AI批量剪辑,企业能够快速生成上百条视频并推送至多个平台,管理多个平台账号 [7] - 利用AIGC数字人技术和脚本生成功能,如模特库换衣换装,可提高内容创作效率和精度,直接推动产品销量 [9] - 特赞科技通过五步闭环法(原料库、定结构、自动化生产、分发授权、数据看板)实现视频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目标为日产数千条不重复且符合品牌调性的视频 [11] - 在特赞案例中,某头部快消品牌通过AI将视频生产效率提高近八成,并显著带动电商转化 [14] 公司案例与业务模式 - 今立智能致力于让内容产能不再依赖人,通过AI自动生成视频解决产能瓶颈 [6][7] - 特赞科技将视频生产从成本项升级为品牌战略资产,其客户案例包括:某3C电子品牌月产4000条视频,平均播放量4位数;某快消品牌7条产品线并行,月产数千条;某家居线下品牌周产5000-6000条视频 [11] - 数美科技通过“天净+天网”双产品提供内容安全和账户安全联动服务,AI审核系统整体准确率达99%,能及时剔除高风险内容 [17] - 数美科技的实时行为决策引擎可为每个用户打上风险标签,有效降低营销资源浪费,提高转化率和复购率 [18] 资本视角与未来趋势 - AIGC在短视频领域的价值被归纳为金字塔结构:今立智能提供可规模化的工业化流水线(基础能力);特赞科技将内容提升为战略资产(运营效率与ROI);数美科技位于顶端提供风控保障(规模化应用可持续性) [20][21] - 未来投资将优先关注三类公司:深耕特定行业并能将AI与业务数据打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独家数据闭环并能用内容反哺模型的公司;提供合规、安全基础设施的服务商 [22][23] - 技术炫酷不再是融资通行证,核心商业价值是能否帮助客户“多卖一单、少踩一雷、多赚一分钱” [24]
资本南下、项目北上: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乘风”入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0:58
大会核心定位与成果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运营理念为"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致力于搭建高效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 [5] - 大会举办两届以来共发布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约250亿元,2023年意向投资签约金额20亿元,实际融资金额15.1亿元,2024年意向签约金额56亿元,实际融资金额63.87亿元 [5] - 往届参会路演企业市场估值平均增长23.6%,例如杰森动漫在参会半年后估值从不到6亿元上升至20亿元,提升3.7倍 [5] 2025年大会规划与特色 -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计划于11月26日-28日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设计"1+8+N"系列活动,即1场主题大会、8场投融资项目路演及N场投融资服务活动 [3] - 大会设置8场专项路演,涵盖文化科技、数字创意、国潮IP、影视、文化智造、文化出海、港澳及并购专场 [6] - 大会联合高校、社科院、产业基金和政府成立文化产业智库联盟,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解读和发展支持 [6] 区域产业背景与投资趋势 - 广东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六分之一,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增长10.5% [8] - 文化科技融合类项目成为投资重点,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文化"类融资占比超40%,"VR+文化"、"低空经济+文化"、"具身智能+文化"等创新项目合计占比超三成 [8] - 海通创意在广东省投资约9亿元,涵盖6个项目,其中超半数项目信息通过文投会获取 [8] 企业合作案例与机遇 -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参会与《黑神话悟空》制作方图形科学开启数字创意新业务板块,获得多家游戏公司合作订单 [1] - 企业通过大会了解到广州南沙享受"双15%"税收优惠政策,并将广州子公司迁至南沙以享受税收优惠 [3] - 苏州舞之动画股份有限公司看好大湾区衍生品产业集群,计划借助大会推动动画IP产业化 [6]
微短剧进入“下半场”,AI为创作带来新方向丨北京文化论坛
新京报· 2025-09-24 20:27
行业现状与规模 - 微短剧市场规模全年达500亿元 已超中国电影市场总规模[4] - 用户渗透率达全体网民的52% 刷短剧人数可能超过点外卖人数[4] - 行业现存相关企业数量近10万家 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近1万家[4] 技术赋能与创新 - AI技术推动叙事与产业全面升级 实现创作权向广大创作者转移[1][4] - 百度启动"AI星河计划" 提供从新人助推到亿级流量支持的全周期扶持[4] - AIGC工具实现内容平权 使普通创作者能表达超现实想象力[6][7] 市场发展趋势 - 行业呈现三大趋势:监管规范化、商业模式多元化、内容精品化[5] - 从野蛮生长过渡到精品化阶段 画面构图和竖屏用镜更讲究[5][6] - IP衍生和品牌定制等多元化商业模式支持行业发展[5] 创作生态变革 - 微短剧本质是媒介革新产物 依托智能手机争夺用户碎片时间[7] - 草根创作者涌入行业 优秀导演向电影行业转型输送人才价值[6] - 未来十年将涌现从微短剧成长起来的电影导演和演员[6] 技术挑战与突破 - AI存在一致性难题 难以保证镜头语言连贯性和故事性[8] - 正反打镜头等视听语言问题是技术变革主要挑战[8] - AI降本增效显著 对特效和虚实拍摄成本压缩达50%以上[11] 国际传播与发展 - 微短剧国际传播围绕文化推广、国际合作等六个维度展开[10] - 全球最关注经济议题(32%)、女性权利(8%)等主题[10]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政策支持[10] 未来应用场景 - 互动短剧将成为新形态 结合游戏皮肤与爽剧逻辑[12] - 用户可参与剧情推演 从观看过渡到互动体验[12] - AI将打破消费形态边界 显著提升用户体验[12][13] 产业影响 - AI带来生产力革命性变化 类似青铜器到铁器的演进[11] - 对漫剧和动画产品结构改善明显 降低叙事制作成本[13] - 技术生态与扶持体系共同构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13]
QuestMobile2025全景生态流量秋季报告:三大阵营“生态级”碰撞形成三大特点,零售此消彼长,华为系统、金山办公出现增长
QuestMobile· 2025-09-23 10:02
移动互联网全景生态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移动互联网全网流量达12.67亿,微信小程序端流量达9.50亿,APP端增速更高[11] - 智能设备、手机游戏、移动视频类APP同比增速位居前三,分别达11%、7.9%、4.8%[3][13] - 微信小程序中聚合信息、移动视频、旅游服务增速领先,分别达172%、71.7%、21%[4] 头部企业用户规模与竞争格局 - 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抖音集团、百度集团位列第一阵营,月活用户分别为12.66亿、12.55亿、11.82亿、11.11亿[5] - 美团、拼多多月活同比下降5.7%、10.1%,京东同比上升19.1%,反映电商与生活服务赛道竞争加剧[5] - 抖音集团、快手月活同比增长11.6%、5.6%,其中聚合信息与移动音乐增速达257.6%、85.9%[6] 生态化与跨业务协同趋势 - 鸿蒙生态从手机向多终端扩展,带动华为用户同比增长7.4%[6][44] - 腾讯游戏增长强劲,阿里巴巴出行与生活服务成第二增长曲线,抖音AIGC爆发,百度AI与传统业务融合深化[18] - 滴滴将会员体系延伸至餐饮、酒店场景,与海底捞、华住合作构建"出行+"生态[50] 垂直领域增长与创新 - 旅游行业TOP4平台用户均实现增长,迪士尼与环球影城等主题公园流量显著攀升[29] - 新闻资讯平台利用AI重塑信息获取效率,新浪新闻AI产品"智慧小浪"提升用户黏性[33][36] - AI应用插件处于高速扩张期,平台将AI能力深度嵌入自有生态创造新流量入口[35] 智能硬件与多终端生态 - 智能电视活跃设备量达2.88亿台,TOP3 OTT应用活跃设备量超1.2亿台[4][38] - 小米、阿里巴巴、魅族集中上市AI眼镜产品,融合拍摄、翻译、支付等功能[45] - OTT应用使用时長提升,吸引饮料冲调、个人护理品、酒类品牌广告投放[40] 广告与营销资源集中化 - 硬广投放高度集中于短视频、综合电商、即时通讯三大头部媒介,费用占比持续攀升[15] - 芒果TV头部综艺IP保持高关注度,创新互动模式提升用户参与[42] - 汽车之家、易车通过跨界合作从信息平台向交易与服务生态演进[47][49]
长三角高新视听博览会下周在宁举办
新华日报· 2025-09-20 05:46
行业活动与展会 - 2025长三角高新视听博览会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主题为"智汇长三角、视听创未来" [1] - 同期将举办2025"金茉莉"视听论坛 邀请专家围绕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与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展开阐述 [1] - 展会设置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四大区域展馆和技术装备、内容创制、融合应用三大特色展区 [1] 参展规模与技术展示 - 参展机构超过200家 包括科大讯飞、中科大洋、爱奇艺、优酷等头部企业 [1] - 集中展示4K超高清、XR虚拟制作、AIGC、裸眼3D、具身机器人等七大前沿技术场景 [1] - 再现《哪吒2》《东极岛》等影片大场景制作过程 配合"苏超"第十三轮比赛设置"苏超4K超高清直播第二现场" [1] 区域参与与内容发布 - 江苏展区迎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首次参展 [1] - 展会期间将首次发布《长三角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