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化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橡胶行业:锚定绿色智能高端和国际化
中国化工报· 2025-09-08 10:21
产业规模与成就 - 2024年橡胶行业利润较2019年增长62.8% [1] - 规模以上橡胶制品企业数量增加26.3% [1] - 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8% 出口交货值增长40.2% [1] - 子午线轮胎数量增长36.7% [1] - 生物基橡胶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蒸汽硫化机转变为电硫化机 [1] - 中低端产品向高端转型 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1] - 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 出口额持续增长 [1] 当前挑战 - 产能扩张过快导致中低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1] - 行业竞争加剧利润波动 [1] - 轮胎出口量占比超50% 受国际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冲击严重 [1] - 天然橡胶进口依赖度高 特种合成橡胶存在生产技术瓶颈 [1] 绿色低碳转型 - 需适应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政策要求 [2] - 践行ESG理念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 [2] - 实现行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2] 智能化升级 - 生产端引入智能装备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精准调控 [2] - 研发具备路面感知和数据传导功能的智能轮胎 [2] - 应用AI技术提升配方研发和结构设计效率 [2] 高端化发展 - 提升天然胶合成胶等基础原材料的高端产品占比 [3] - 强化上下游协同与产学研用跨界融合 [3] - 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3] 国际化与品牌建设 - 构建全球化发展格局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3] - 以研发创新夯实产品竞争力培育自主品牌 [3] - 从产品出口向品牌认同跨越 [3]
“威海造”船舶加速挺进深蓝
大众日报· 2025-09-05 10:41
行业整体表现 - 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规上企业达60家 产品涵盖15大类40多个品种 在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艇领域具竞争优势[1] - 骨干企业手持订单394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45% 生产工期普遍排至2028年后[1]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实现营收143.6亿元 利润9.0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4%和24.4%[1] 龙头企业运营数据 - 黄海造船交付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聚福"轮 为10艘系列船舶之一 年内累计交付大型船舶20余艘[1] - 黄海造船手持订单110余艘 合同金额突破200亿元 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末 产值同比增长25%以上[1]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在高端客滚船细分市场订单份额全球领先 已交付5座小型海工平台[1][2][3] 区域集群发展 - 形成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聚集区 培育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包括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荣成市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乳山市风电装备[2] - 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园进驻企业32家 2024年产值69.39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100亿元[2] - 乳山风电装备引进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龙头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跻身全省三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3] 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黄海造船成为我国唯一具有自主设计批量建造高端远洋渔船能力的企业 建成山东省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一体船[2] - 山东未来机器人成为国内民企唯一能研发生产深海作业级机器人的企业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2] - 威海双丰物探研发新型海洋勘探水听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智真海洋科技水下机器人应用于近海科考与生态监测[3] 产业升级举措 - 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 专精特新企业32家[2] - 推动产品向中高端迈进 涵盖特种船舶、远洋渔船、海工装备、高档游艇等领域[2] - 拓展海上风电装备领域形成整机、塔桩、海缆等全产业链 突破传统船舶制造单一格局[3]
威海|“威海造”船舶加速挺进深蓝
大众日报· 2025-09-05 09:04
公司业绩表现 - 黄海造船交付62000吨多用途重吊船"聚福"轮 为10艘系列船舶之一[2] - 黄海造船今年已交付各类大型船舶20余艘 产值同比增长25%以上[2] - 公司手持各类船舶订单110余艘 合同金额突破200亿元 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末[2] 行业订单与产能 - 骨干企业手持订单394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45%[2] - 生产工期普遍排到2028年以后[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3.6亿元 利润9.0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4%和24.4%[2] 产业集群建设 - 威海打造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聚集区[3] - 培育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包括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荣成市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乳山市风电装备[3] - 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园进驻企业32家 2024年完成产值69.39亿元 预计今年突破100亿元[3] 产品结构与竞争优势 - 产品涵盖15大类40多个品种 在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艇等领域具明显竞争优势[2]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订单份额全球领先 被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 - 黄海造船建成省内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一体船 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设计批量建造高端远洋渔船能力的企业[3] 技术创新与市场地位 - 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 专精特新企业达32家[3] - 山东未来机器人成为国内民企中唯一能够研发生产深海作业级机器人的企业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3] - 威海双丰物探设备研发的新型海洋勘探水听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4] 多元化发展布局 - 乳山成功引进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龙头企业 跻身全省三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4] - 产品涵盖整机、塔桩、海缆等大部件及变压器、冷却器等关键零部件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4]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已交付5座小型海工平台 成功进军小型海工装备市场[4]
侯孝海离任两个多月后,赵春武出任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
新浪财经· 2025-09-03 19:37
核心管理层变动 - 赵春武自2025年9月3日起由总裁调任为董事会主席及财务委员会主席 其现年54岁 于2022年8月任副总裁 2023年8月任执行董事及总裁 并兼任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1] - 赵春武2003年加入华润雪花啤酒 历任销售发展部副总经理及多个区域公司总经理 拥有逾二十年市场营销经验 持有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 - 前任董事会主席侯孝海于2025年6月27日因个人安排辞任 赵春武在过渡期间暂代主席职责 [2] 高管背景与历史贡献 - 侯孝海自2016年4月起担任首席执行官 2023年4月调任董事会主席 被视作公司灵魂人物 2001年通过社会化招聘加入华润集团 [4] - 侯孝海掌舵期间公司推动高端化战略及"啤酒+白酒"双商业模式 [4]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9.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8% 净利润57.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 毛利率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至48.9% [4] - 啤酒业务营收231.6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 白酒业务营收7.81亿元人民币 其中"摘要"品牌贡献白酒业务营业额接近80% [4] 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和高端化发展战略 深化"啤酒+白酒"双赋能商业模式以应对复杂消费环境 [4]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日收盘价26.89港元 单日下跌3.45% [5]
纽威股份(603699):持续高端化和全球化的领先阀门制造商
华泰证券· 2025-09-02 15:17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39.27元人民币 [1]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工业阀门制造商,以能源行业为核心目标市场,积极拓展油气、化工等传统能源应用领域以及电力、海工、造船、精细化工、核电、氢能、储能和碳捕集等新兴领域,以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1] - 考虑到公司在高端产品持续突破并加大海外拓展,尽管国内需求较为温和,但在海外占比提升下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1] - 上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48.31%/68.56%至14.35/17.45亿元,并新增27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20.07亿元 [5] - 可比公司25年ifind一致预期PE均值为17倍,考虑到公司国际竞争优势凸显+高端产品业务拓展顺利,应有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5年21倍PE [5]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收34.04亿元(yoy+19.96%),归母净利6.37亿元(yoy+30.44%),扣非净利6.15亿元(yoy+27.37%) [2] - 25H1公司综合毛利率35.76%,同比+0.49pct [2] - 25H1整体费用率12.01%,同比-1.2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6.38%(同比-0.76pct),管理费用率3.91%(同比+0.04pct),财务费用率-1.01%(同比-0.51pct),研发费用率2.72%(同比-0.01pct)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9.13亿元,同比+1188.94% [2] - 预测25-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46/84.37/94.45亿元,同比增长17.76%/14.86%/11.95% [10] - 预测25-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35/17.45/20.07亿元,同比增长24.19%/21.56%/15.02% [10] - 预测25-27年EPS分别为1.87/2.27/2.61元 [10] 全球化发展 - 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38.13亿元,同比增长25.95%,海外毛利率41.72%,同比+9.95pct [3] - 通过"一带一路"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中国阀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 [3] - 中国阀门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不断升级的技术能力以及"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尤其在亚太、中东、欧洲等市场表现突出 [3] - 未来海外营收规模和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3] 高端化发展 - 工业阀门行业在绿色转型、国际化发展、智能化升级、高端产品国产化等方面均展现出积极态势 [4] - 积极研发了多个高端新品,例如超低温双偏心蝶阀可以为用户在低温乙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空分等低温工况应用领域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4] - 复合高分子阀座高压全焊接管线球阀满足了高压气循环无可见泄漏的技术要求 [4] - 25H1公司持续向国际核聚变ITER项目交付近千台阀门 [4] - 凭借过硬的技术与服务赢得客户认可,参与到多个海外核电项目中 [4] - 25H1成功研制出一系列FPSO大口径高压特材阀门,并顺利通过多家国际知名客户的严格测试与验收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5-26年营业收入预测至73.46/84.37亿元,变化幅度-4.70%/-3.32%,主要系内销较为温和 [12] - 上调25-26年毛利率至38.8%/39.3%,变化幅度+7.26pct/+8.72pct,主要系外销占比提升叠加高端产品销售增长 [12] - 上调25-26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至14.35/17.45亿元,变化幅度+48.31%/+68.56%,因外销占比提升+高端产品销售增长,叠加费用率下降 [12] - 上调25-26年净利率至19.7%/20.9%,变化幅度+6.94pct/+8.79pct [12]
皖维高新: 皖维高新关于出资组建“江苏皖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暨投资新建年产20万吨乙烯法功能性聚乙烯醇树脂项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6 00:24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拟出资组建"江苏皖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新建年产20万吨乙烯法功能性聚乙烯醇树脂项目,总投资343,220万元[1] - 江苏皖维注册资本10亿元,公司出资8亿元持股80%,滨海县沿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20%[1] -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为20万吨/年乙烯法PVA树脂及配套36万吨/年醋酸乙烯、30万吨醋酸甲酯装置[3] 行业背景与战略动机 - 中国是全球最大PVA生产国(产能110万吨)和出口国(2024年出口21.02万吨,同比+14.3%),但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1] - 乙烯法PVA因原料成本下降(乙烯价格大幅降低)、品质优越及低碳特性成为行业主流趋势,沿海地区具备原料、能源和物流优势[2] - 公司通过该项目可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实现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应对"内忧外患"的竞争环境[1] 项目具体规划 - 总体规划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一期投资36亿元建设20万吨PVA及配套装置,二期投资64亿元扩建20万吨PVA及下游产业链[8] - 项目选址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享受8万元/亩土地挂牌价及"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支持[9] - 合资公司将独立运营项目,资金除注册资本外通过自筹解决[3] 技术与市场优势 - 乙烯法PVA适用于液晶显示、汽车制造、膜材料等高端领域,有望实现进口替代[8] - 沿海区位优势显著:风光绿电资源丰富、液体化学品海运成本低、国内外市场辐射能力强[2] - 项目工艺技术自主可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预计将提升国内PVA行业发展水平[8] 公司治理程序 - 董事会已全票通过议案(9票同意),尚需提交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4]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已事前审议并支持该议案[4] - 本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4] 财务与实施安排 - 合资公司需在协议签订30日内完成注册,并按比例到账注册资本金[8] - 一期项目计划取得施工许可后24个月内建成投产,二期将视情况适时启动[8] - 项目建成后将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培育新利润增长点,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10]
皖维高新: 皖维高新九届十四次董事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6 00:14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九届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8月13日在公司研发中心7楼高管会议室召开,应到董事9人,实际到会9人,会议由董事长吴福胜主持 [1] 2025年半年度报告 - 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该报告已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事前认可并发表专项审核意见 [1] 乙烯法功能性聚乙烯醇树脂项目 - 公司拟投资100亿元在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20万吨乙烯法功能性聚乙烯醇树脂生产基地,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为20万吨/年乙烯法功能性聚乙烯醇树脂项目(含配套36万吨/年醋酸乙烯、30万吨醋酸甲酯装置) [4] - 项目总投资365,629.5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3,220万元,占地面积约540亩,建筑物面积约118,060平方米 [5] - 公司将出资8亿元(持股80%)与滨海县沿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20%)共同组建江苏皖维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 [5] - 乙烯法PVA具有品质好、性能优、低碳等特点,更适用于精细化、高端化下游领域,是行业未来主流趋势 [3] - 中国是全球最大PVA生产国,产能约110万吨,2024年PVA出口量达21.02万吨,同比增长14.3% [2]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 公司拟投资5,537.87万元在巢湖本部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直流侧18.56MWp、交流侧15.8MW,建设期12个月 [7] - 项目预计投资回收期5-6年,设计运行寿命25年,将利用公司厂房、仓库等顶部平台建设 [7] PVA水溶纤维项目变更 - 内蒙古商维新材料有限公司6000吨/年PVA水溶纤维项目因市场需求萎缩变更为高强高模PVA纤维项目,总投资由18,848万元增加至25,358.94万元 [8][10] - 高强高模PVA纤维可改善混凝土性能,市场需求增长较快,项目将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升级技术装备 [9] 闲置资产处置 - 公司拟处置闲置的369块合金喷丝板、1块金片、2块金锭(含黄金24,333.17g、铂金17,698.73g),评估价值2,433.63万元 [12] 全资子公司担保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广西皖维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10,000万元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贷款年利率1.11%(贴息后) [13] 设立物资采购子公司 - 公司拟投资2,8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皖维兴业物资有限公司,主营物资集中采购业务,以降低采购成本 [14] 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修订 - 公司拟修订《公司关联交易与资金往来管理办法》部分条款,以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 [15] 临时股东会召开 - 公司决定于2025年9月5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乙烯法功能性聚乙烯醇树脂项目等议案 [15]
沈阳化工总经理陈蜀康: 改革创新双轮驱动 高端化方向走出提质升级新路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5:14
公司改革成效 - 公司通过整合生产调度处、技术能源处、设备处、计量处等部门成立生产管理部,消除权限真空地带并提升协同效率 [2] - 实施精益管理推动系统降本,以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为核心贯彻"吃干榨净"理念 [2] - 2024年超额完成提质增效目标,子公司沈阳蜡化破产清算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300万元至6800万元并扭亏为盈 [3]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国内首个PVC糊树脂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 - 与英科医疗合作建立手套应用实验室,协同完善产品标准 [5] - 子公司中化东大淄博工厂聚醚多元醇产能从30万吨提升至40万吨,泉州工厂24万吨/年项目试生产成功并快速形成客户群 [5] - 采用"提升一批、发展一批、战略储备一批"策略强化产学研联动,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5] 产品结构高端化战略 - 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突破功能性材料技术瓶颈并提升高发泡树脂附加值 [6] - 中化东大布局生物基聚醚多元醇及聚氨酯回收技术,推进绿色低碳创新 [6] - 高分子量低VOC聚醚多元醇产品在汽车市场取得突破 [6] - 高端牌号产品比重提升推动销售向好,产品结构呈现高端化、精细化、系列化特征 [7] 市场竞争与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的问题,公司需避免低端"红海"竞争 [6] - PVC糊树脂和聚醚多元醇领域通过定制化、差异化产品矩阵巩固竞争优势 [7] - 公司计划推动通用型产品向特色专用型升级,掌握更多关键技术 [7]
改革创新双轮驱动 高端化方向走出提质升级新路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5:06
公司改革成效 - 公司通过整合生产调度处、技术能源处、设备处、计量处等部门成立生产管理部,消除权限真空地带并提升协同效率 [2] - 以精益管理推动系统降本,通过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实现"吃干榨净"理念 [2] - 2024年超额完成提质增效目标,子公司沈阳蜡化破产清算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300万元至6800万元并扭亏为盈 [3]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国内首个PVC糊树脂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与英科医疗合作建立手套应用实验室,协同完善产品标准并拓展下游市场 [4] - 子公司中化东大淄博工厂聚醚多元醇产能从30万吨提升至40万吨,泉州工厂24万吨/年项目试生产成功并快速形成客户群 [4] - 通过"提升一批、发展一批、战略储备一批"理念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及产品创新能力 [4] 产品结构高端化战略 - 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动PVC糊树脂和聚醚多元醇向定制化、差异化方向升级 [5][6] - 在功能性材料和高发泡树脂领域突破技术瓶颈,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5] - 中化东大凭借高分子量低VOC聚醚多元醇产品在汽车市场取得突破 [5] - 高端牌号产品比重提升推动销售向好,产品结构呈现高端化、精细化、系列化特色 [6] 行业竞争与市场布局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曾陷入"以价换量"困境,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1] - 传统化工企业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避免在"红海"市场中竞争力折损 [5] - 公司布局生物基聚醚多元醇及聚氨酯回收技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5]
健合集团呈现高端化发展趋势破局市场寒冬,推进奶粉行业价值重构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12
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9年1465万锐减至2024年954万 导致2023年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规模同比下滑13.9% [1] - 超高端奶粉市场逆势增长4.2% 2024年市场份额达37% 较2023年提升4.2个百分点 [1][3] - 新国标实施加速行业洗牌 中小品牌逐步退出市场 技术领先头部品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3] 公司业务表现 - 健合集团2025年一季度中国婴配粉业务同比激增46.9% 超高端奶粉市占率跃升至15.6% [1] - 合生元派星一段和二段奶粉2025年前两个月销售额分别实现55.4%和8.7%增长 [3] -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159天降至2024年150天 展现出色库存管理能力 [8] 渠道运营策略 - 线上渠道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突破 2024年双十一期间GMV同比激增117% [6] - 线下联合母婴渠道打造"宝贝节"IP 单季开展2263场亲子活动 带动实销提升27% [6] - 全渠道布局提升获客效率 2024年新客增长达25% [6] 产品与战略布局 - 合生元品牌依托乳桥蛋白LPN和SN-2 PLUS母乳脂肪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3] - 推出乳铁蛋白+益生菌等创新产品满足精细化喂养需求 [8] - 布局儿童营养市场 推出合生元大灌篮儿童奶粉切入3-14岁儿童成长赛道 [8] - 从单一婴配粉向全家营养产品矩阵延伸 构建更宽广业务护城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