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RAM
icon
搜索文档
Atomera(ATOM)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6 0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GAAP净亏损为500万美元或每股0.17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440万美元或每股0.16美元 [20] - GAAP运营费用为52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6.5万美元,主要由于研发费用增加41.5万美元以及行政管理费用增加21.5万美元 [20] - 非GAAP净亏损为4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60万美元,主要由于非GAAP运营费用增加27.5万美元 [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减少210万美元 [22] - 第二季度运营活动现金使用量为350万美元,较第一季度减少130万美元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ST Micro决定直接采用300毫米晶圆生产BCD110工艺,导致MST工艺认证延迟至2026年 [5][6] - 与JDA1合作开发的新应用有望推动MST采用决策 [7] - 与Sandia合作开发的氮化镓(GaN)技术取得进展,已扩展至射频(RF)应用领域 [10][11] - 在RF SOI领域新增低噪声放大器(LNA)解决方案,可显著降低电路偏置电流和功耗 [12][13][14] - 与设备合作伙伴在环绕栅极(Gate All Around)器件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48][4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半导体行业宏观环境有利于公司产品发展,晶圆活动处于历史高位 [4] - 数据中心市场对功率器件的需求强劲,公司正在开发48伏功率器件解决方案 [67] - 存储器市场(DRAM和高带宽存储器)存在潜在机会,已申请相关专利 [70][72] - 射频(RF)领域成为氮化镓技术新的增长点,已与Incise建立战略合作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专利组合持续扩大,已超过400项已授权和申请中的专利 [16] - 加入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以加速新技术原型开发 [16][17] - 采用TCAD和内部AI工具模拟不同架构,为客户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10] - 通过单一MST沉积同时解决RF前端中功率开关和LNA两个关键问题 [15] - 在先进节点和DRAM领域,MST被视为提高良率的有效工具 [1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当前客户参与度创历史新高,多项合作接近商业化阶段 [18] - ST Micro转向300毫米晶圆虽导致延迟,但长期收入潜力更大 [6] - 预计第三季度将从fabless客户和大规模演示中获得少量NRE收入 [22] - 2025年非GAAP运营费用指引维持在1725万至1775万美元之间,预计处于区间低端 [23] - 行业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首个主要客户采用后将带动其他客户跟随 [37]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二季度通过ATM融资净筹集80万美元,平均股价5.21美元 [22] - 季度后额外筹集200万美元,平均股价5.23美元 [22] - 正在增加销售和营销领导力以及工程人员以支持客户活动 [23] - 外包制造工作已分散给多个供应商以应对不同技术领域需求 [23]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ST Micro延迟问题 - ST Micro转向300毫米晶圆导致延迟,但之前积累的200毫米晶圆经验大部分可迁移 [28][29] - 预计工艺认证里程碑付款将在2026年实现 [33] - 公司可提供300毫米晶圆沉积能力以加速过渡 [33] 关于客户采用策略 - 已有客户表示将跟随ST Micro的采用决策 [37] - 两个"变革性"客户正在进行大规模晶圆测试,一个涉及两个业务单元 [40][41] - 预计首批测试结果可能在年底前获得,但完整评估需要更长时间 [43] 关于设备合作伙伴 - 与设备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主要围绕环绕栅极器件 [48] - 已确定优先应用领域并开展联合工程计划 [65] - 正在规划高级客户接触策略 [52] 关于运营费用 - 2025年运营费用指引维持不变,但预计处于低端 [53] - 正在增加工程团队以支持先进节点和DRAM工作 [55] - 销售和营销部门正在填补空缺职位 [54] 关于市场机会 - 数据中心功率需求推动MST SPX和氮化镓解决方案发展 [67] - 存储器市场存在新架构专利机会,但需等待专利完全授权 [72][74] - 加入NSTC主要目的是获取先进原型测试能力,其次才是补贴机会 [75][77]
人工智能,需要怎样的DRAM?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3 08:46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计算需求推动DRAM技术分化,四类同步DRAM(DDR、LPDDR、GDDR、HBM)针对不同场景优化,性能与功耗特性差异显著 [1][2][4] - HBM主导数据中心AI训练市场,但高成本限制其边缘应用;LPDDR凭借功耗优势渗透多领域;GDDR在AI领域定位模糊;DDR仍是CPU主流选择 [7][12][14][17] - 混合内存方案(如HBM+LPDDR)和定制化HBM成为新兴趋势,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厂商技术路线 [8][20] DRAM类型对比 DDR - 通用性最强,64位数据总线+双倍数据速率设计,延迟最低,适合CPU复杂指令处理 [1] - DDR5 RDIMM为服务器黄金标准,MRDIMM通过乒乓操作实现带宽翻倍但成本更高 [12] LPDDR - 集成深度/部分断电、温度补偿刷新等节能技术,BGA封装直接焊接,移动端主流 [2][3] - LPDDR6预计2024年底推出,新增ECC功能,时钟速度/总线宽度升级 [19] - 渗透数据中心(如NVIDIA Grace处理器)和边缘设备,但缺乏RAS功能 [15][16] GDDR - 专为GPU图形处理优化,带宽高于DDR但延迟更高,容量受限 [2] - 生成式AI潜在应用场景,但成本/性能定位模糊导致市场接受度低 [17] HBM - 堆叠芯片+宽总线设计,带宽最高但功耗/成本陡增,数据中心训练场景刚需 [2][7] - HBM4预计2026年上市,带宽/通道数较HBM3翻倍,定制化基础芯片提升传输效率 [8][20] 应用场景分化 数据中心 - HBM为训练核心,推理场景逐步引入LPDDR/GDDR混合方案 [7][8] - 超大规模厂商优先采用HBM,二线厂商因成本转向替代方案 [8] 边缘/移动端 - LPDDR主导功耗敏感设备(手机/汽车),DDR适用于线路供电场景 [14][16] - 汽车ADAS系统受限于1000瓦/1万美元成本红线,无法采用HBM [7] 技术演进趋势 - 内存与处理器需协同升级避免瓶颈,信号完整性成高速运行关键挑战 [21] - 中国厂商因地缘政治转向LPDDR5X/LPDDR6,避开HBM技术 [8]
3年累计亏损4.9亿元 力积存储拟赴港交所上市
巨潮资讯· 2025-06-12 16:55
公司概况 - 浙江力积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2020年,控股股东应伟收购Zentel Japan大部分股权,传承"Zentel"品牌 [1] - 龙芯中科曾参投但后续退出,鼎晖投资旗下多个主体参与投资,2025年3月公司估值为12.35亿元 [1] - 应伟控制公司40.97%股权,其他控股股东包括AdvanceFaith Investing Limited、游猎资本有限公司等 [1] 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内存芯片设计公司及AI存算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从SDR到DDR4的完整内存产品线 [2] - 专注于利基DRAM市场,产品涵盖8Gb DDR4及更早代际,下游应用包括消费电子、网络通信、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等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1亿元、5.8亿元、6.46亿元 [2] - 同期亏损分别为1.39亿元、2.44亿元、1.09亿元 [2] - 毛利分别为-1308万元、2120万元、6028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1%、3.7%、9.3% [2]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分别为1.76亿元、0.63亿元、0.18亿元 [3] 供应链与竞争 - 依赖第三方生产合作伙伴提供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服务 [2] - 2022-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为97.0%、88.6%、76.2%,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2] - 内存芯片市场竞争激烈且具有周期性,平均售价下降可能对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