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
搜索文档
李想聊如何看待理想被当作汽车公司估值
理想TOP2· 2025-10-30 14:34
原内容来自张小珺商业访谈录 原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iybB4EDU/?spm_id_from=333.337.search- card.all.click&vd_source=d9ba11d74bdabd86bd80c5837a488c4f 2025年5月7日理想汽车官号播出了1h22min版 2025年10月30日张小珺放出2h43min版 张小珺:你说理想是人工智能公司,今天说的是人工智能终端公司,但是大家对于理想的业绩兑现还 是要看的是销量。你觉得这个合理吗?什么时候销量能够跟做人工智能这件事情能够挂钩? 李想:我们的能力和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相反给了我们这方面的估值,我们反而 心里慌。 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先拿我们能不能率先做出来L4。真正的其实大家上下班的时候,不是坐在一 个方向盘前面,而是坐在一个桌子前面,吃着东西看着电脑然后就到公司了。这一刻我们能不能加速 它的到来。 另外一方面,从工作效率上而言,某车企是接近100万人,做到了七千多亿人民币的收入。要做到千 亿美金的规模,那当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我对我们能不能用10万人 ...
地平线吕鹏:穿越智驾淘汰赛,“反内卷”要靠真外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6 22:44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行业先锋,使命是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 [3] - 公司不仅是单一定位,而是国内少数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智驾科技企业 [3] - 公司坚持“外卷”战略,聚焦于提升用户体验、品质和开拓边界,而非参与低价竞争 [7] 技术路径与路线图 - 公司采用与特斯拉相似的“渐进式”技术路线,从L2逐步迈向L4、L5级自动驾驶 [5] - “端到端”架构被视为实现类人驾驶体验的关键,公司通过软硬协同设计实现全链路AI安全与效能闭环 [5] - 公司提出“反共识”观点,认为真正的L3应建立在L4能力基础之上,预测到2028年系统性能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提升,有望在特定场景实现接近“十万公里无接管”的L3体验 [5] 产品安全与认证 - 公司已构建覆盖硬件与软件的“全域安全开发体系”,并通过ISO 26262、ISO 21448、ISO 8800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 [3] - 公司成为国内安全体系最为完整的智驾科技公司之一 [3] 市场拓展与商业化 - 公司通过软硬结合技术路径实现更高性能、更优成本与更快迭代,目前已赋能超过25款车型出海,覆盖欧洲、中东、南美、澳洲等市场 [7] - 公司与多家国际Tier-1及外资车企达成合作 [7] - 公司出货的千万级芯片被视为“实打实的市场需求”,智能驾驶已是一个“不需要再证明”的确定性市场 [9]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行业已进入“淘汰赛”尾声,未来三到五年将收敛至两到三家头部企业 [9] - 行业决胜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持续走向L4、L5的技术储备、数据闭环与商业生态,而非“价格战” [9] - 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是成为汽车中的“自动挡”,真正回归产品力 [7] 新兴领域布局 - 公司将车视为机器人场景,目前将90%以上精力聚焦于汽车这一“第一个要打穿的机器人场景” [9] - 公司基于智驾领域积累的芯片与系统能力,为机器人产业提供轻量而高效的计算平台 [9]
小鹏G7发布会群访信息
数说新能源· 2025-07-04 11:33
芯片与自动驾驶技术 - 未来Max版本将保留单图灵芯片方案 同时保持与其他芯片厂商的合作关系 [1] - Ultra版本算力大概率超过L3硬件要求 Max版本也可能超过 但Max版本因全球需求而保留 部分用户认为Ultra性能冗余 [1] - Max版本支持VLA技术 但效果提升有限 高阶需求仍需Ultra版本 [1] - 自动辅助驾驶团队完成硬件软件架构转型 基座模型为L4级别准备 主动安全能力持续提升 包括AEB和AES功能 [1] 合作与市场动态 - 与大众的合作正常推进 具体细节保密 将在关键节点披露 [1]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需兼顾性能与成本 [6] - 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加速布局 [6] - CATL在储能市场的增速高于动力电池领域 [6] 行业社群与资源 - 提供锂电行业社群入口 可获取行业动态 干货报告及人脉资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