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充电桩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车要开始卷充电速度了
虎嗅APP· 2025-11-13 08:09
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的症结并非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而是充电速度过慢导致单桩利用效率低下,进而使充电桩运营经济效益差,阻碍投资;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胜负手在于快速补能能力,而非电池大小或智驾水平 [8][17][24][31][38][41] 车桩比与充电难题的真实状况 - 中国新能源车与充电桩保有量同步增长,整体车桩比从2020年的3.1:1降至2025年6月末的2.3:1 [5][6] - 但充电桩中私桩占比高,2024年末1604万台充电桩中有1194万台为私桩,无桩车主只能依赖公桩 [10] - 私桩增量持续大于公桩,例如2024年私桩增加373万台,公桩仅增加85.3万台;2025年上半年私桩增加244万台,公桩仅增加51.7万台 [11] - 剔除私桩影响后,存量车与公桩之比从2021年的6.5:1升至2025年6月末的9:1,表明无桩车主的充电环境实际在恶化 [13][15] 充电桩运营经济效益分析 - 行业龙头特来电2025年上半年运营79.2万台公共充电终端,市场份额约24% [19] - 特来电单桩日均充电量从2023年的57.5度微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2.6度,但单桩日均收入从25.5元降至13.6元,日均毛利润仅4.1元 [20][24] - 收入下降主因规模扩张中与合作伙伴分润,包括与190家政府及公交平台合资、与70多家车企战略合作等 [22] - 低利用率(日均服务约1辆车)与低效益使得公共充电桩投建缺乏吸引力,是公桩建设追不上卖车速度的根本原因 [17][24] 快速补能是行业关键突破口 - 充电慢是核心问题,全国充电桩平均功率仅44kW,充60度电需1小时,而加油枪全国日均服务30台车,北京地区可达50台车 [27][28][31] - 充电功率提升能极大改善运营效益,若充电像加油一样快(5-6分钟),单桩日服务车辆可达30-50台,经济效益将彻底改观 [28][31] - 政府已推出政策支持,目标到2027年超级快充桩(250kW以上)超过10万个,并推动充电平台升级 [32] - 车企需提升车辆电气架构电压与电池充电倍率以匹配大功率充电,车型快充功率已出现1000kW级别(如比亚迪唐L、汉L) [33][34][35] - 未来行业竞争将不看电池大小,而看充电功率,补能便利性的差异比智驾水平更易被消费者感知,将成为胜负手 [40][41][42][43]
特锐德: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运营的公共充电终端数量已超过84万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8:05
公司运营规模 - 公司为全国最大充电网运营商,截至2025年9月底运营公共充电终端数量超过84万台 [2] - 公司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4800万人 [2] 会员与增值服务 - Plus会员数量持续增长 [2] - 公司已携手5家保险行业龙头企业,向用户提供电池衰减保障服务及烧车保障服务 [2] - 公司配套提供电池健康卫士报告等增值服务 [2]
崔东树:我国车桩比达相对宽裕水平 1-9月充电设施与纯电动的销量占比为0.77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20:54
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47.6万个(同比增长40.0%),私人充电设施1358.7万个(同比增长60.0%)[2] - 2025年9月单月,公共充电桩数量较上月增长16万个,私人充电桩较上月增长55.5万个[1][2][3] - 从年度增量看,2025年9月底公共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97.5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435万个,增速较快[4] 充电设施利用效率分析 - 2025年9月,公共充电桩单桩月均充电量为1716度,较2024年9月的1514度增长13.3%[1][3] - 公共充电桩的充电利用率是私人充电桩的3倍,按此计算,2025年1-9月充电设施与纯电动车销量的车桩比达到0.77:1,接近1:1的宽裕水平[1][14] - 不同运营商充电桩利用率差异巨大,头部企业如广汽能源月均充电达9850度,特斯拉月均2803度,而部分老旧桩月均充电仅100多度,效益差距极大[10] 充电技术类型与功率发展 - 充电桩分为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类,直流桩具有高电压、大功率特点,占比约20%;交流桩单价低、安装易,占比超过80%[12] - 截至2025年9月,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达1.99亿千瓦,平均功率约为44.36千瓦[2] - 技术发展趋势是直流桩向大功率方向发展,2024年中国公共网络中直流充电桩份额超过42%,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2] 区域市场特征与竞争格局 -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人口经济大省是充电设施建设主力,2025年9月广东新增公桩9957个,浙江新增6375个[7] - 充电运营行业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壁垒,呈现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10] - 运营商主要分为四类:制造运营一体化企业(如星星充电、特来电)、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车企自建网络(特斯拉、蔚来)和第三方轻资产运营商(云快充、小桔充电)[8] 私人充电桩的核心地位与发展方向 - 私人充电是行业主导模式,调查显示通过自有桩、共享桩及小区公司内充电的占比合计达75%左右[6] - 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私桩慢充是发展趋势,目标占比90%以上,目前私桩发展速度对电动车普及有重要影响[15] - 自有充电桩用户在充电桩充足性、布局合理性、价格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其他用户[15]
闪开十年:深耕目的地充电,以联合运营模式引领行业变革
搜狐财经· 2025-10-27 17:47
公司发展历程与商业模式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为切入点,通过“产品免费投放、联合运营”的创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与利益共赢 [1] - 在国家新基建战略推进下,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新能源充电桩领域,实现从单一业务向多元化布局的成功迈进 [1] - 公司推出“桩+桩+灯”组合模式,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新能源车充电桩为双轮驱动,整合节能灯资源,带动社区能源消费板块协同发展 [2] 运营规模与市场覆盖 - 公司业务网络已覆盖全国321个城市、150所高等院校,入驻超70000个标准场景 [9] - 公司累计投放充电桩40万余台、节能灯8万支 [9] - 公司已凝聚2000余位合作伙伴,形成高度稳定的联合运营网络 [7] 技术研发与安全保障 - 公司通过“十重安全防护+24小时云平台监控+多重保险保障”的全链路防护体系,累计完成充电服务超10亿次 [5] - 公司安全系统累计阻止过充数近200万次,阻止火灾风险2.7万余次 [5] - 公司与高校联合研发AI电池检测系统,通过主动预警、强制断充与多方联动,构建“用户-物业-平台”三级安全防护网 [5] 行业地位与荣誉资质 - 公司获评2025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影响力运营商品牌 [9] - 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9] - 公司从浙江走向全国,成为浙商在消费能源领域的一张新名片 [9]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扎根目的地消费能源板块,深化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 [11] - 公司将携手广大运营商共同推进能源服务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11] - 公司致力于为城市能源网络与社区安全建设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11]
特锐德等在四川新设充电网运营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7:33
公司动态 - 四川瑞达特来电充电网运营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机动车充电销售、充电桩销售等 [1] 股权结构 - 该公司由特锐德旗下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1] - 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了该持股关系 [1]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增2处充电站,可实现快充补能
新京报· 2025-10-21 13:36
充电设施投运情况 - 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地下停车场充电站正式投运,配备27个充电桩和50把快充枪[1] -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地面停车场充电站正式投运,配备36个充电桩和36把充电枪,包括2个超充桩和34个快充桩[1] - 超充桩可实现分钟级补能,显著缩短充电等待时间[1] 公司业务战略 - 充电站投运是公司推动停车与充电双轮驱动战略的实践[1] -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速拓展充电业务布局[1] - 公司将完善超充+快充+慢充多场景补能体系[1] 配套设施与服务 - 充电站选址紧邻文化设施核心区域和公园入口,方便市民使用[1] - 公司计划陆续增设充电等候休息区、自助售卖机、免费饮水设备等配套设施[1] - 充电站投运填补了区域充电服务空白[1]
政策明令禁止,自行车充电收费为何还有“刺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1 12:22
政策要求与行业现状 - 北京市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纳入居民生活用电类别,执行政府定价,电价标准为0.5103元/度 [7][8] - 政策明确规定充电电费和充电服务费应分别计价、分别收取,不得打包混合收取,并需明码标价 [7][8] - 2023年7月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规定电费和服务费应公开透明,收费明细需包含充电单价、充电量、电费金额等 [8] 充电服务运营商与收费模式 - 充电桩运营商包括“驴充充”、“万威智充”、“德康便民充电站”等公司,负责充电设施的安装和运营 [2][6] - 部分运营商对充电服务费进行单独收费,例如丽新嘉园小区充电服务费为0.51元/度,与1.2元/度的电费合计收费1.71元/度 [4] - 运营商“德康便民充电站”在广华轩小区采用按充电时长计价模式,标准为每3小时1元,而在荣丰2008小区则采用按度计价模式,电费0.51元/度加服务费0.5元/度 [6] 小区基础设施与电价执行差异 - 果园西小区因周边没有民用电接口,充电桩只能按商业用电价格1.2元/度收费,而邻近的果园225号院9号楼因从门房拉线可享受0.5103元/度的民用电价 [2][3] - 丽新嘉园小区因未取得房产证,无法在供电局系统编号,导致公共区域充电设施只能使用1.2元/度的商业用电 [4] - 广华轩小区为高压自管户,电力公司供电到小区总表后由物业负责分配,物业为充电桩提供的电价为1.1元/度,导致运营商无法执行民用电价 [7] 用户行为与市场需求 - 由于充电价格过高,部分小区居民选择飞线充电,例如果园西小区存在多条从楼上甩下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情况 [3] - 广华轩小区充电桩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导致居民即使认为计价不合理也只好使用 [6] - 充电设施存在适用性差异,例如广华轩小区南门的充电柜仅适用于锂电池,铅酸电池因体积过大无法使用,只能依赖充电桩 [6]
新能源车主高速“巧”充电,谷段电费低于服务费
华夏时报· 2025-10-09 10:52
新能源汽车节假日高速出行行为模式 - 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已司空见惯,高速服务区充电紧张情况有所缓解[1] - 车主普遍采用“边走边充”或“补电”策略,电量剩余30%-40%时充电,充至80%-90%即离开,避免长时间占用充电位[1][2] - 单次充电时间约30分钟,与在服务区休息时间吻合,充电车位基本满载但排队现象减少,最长等待时间约半小时[2] 高速公路充电设施运营现状 - 服务区充电站由湖北交投和国家电网等运营商运营,节假日安排工作人员现场引导,提升充电效率[1][2] - 部分服务区单侧设有8台充电桩,但节假日外闲置情况普遍,配套设施如智能车锁存在被油车占用破坏的现象[6] - 国庆节当日(10月1日)高速公路充电量达1748.58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95%[7] 高速公路充电服务收费结构 - 高速服务区充电收费受诟病,服务费是主要成本,例如固定为0.6元/kWh,部分时段服务费甚至高于电费本身[1][4][5] - 具体收费示例:一次充电电费22元,服务费高达30多元;220公里路程充电费用近80元,折算每公里约0.36元,与小排量油车成本相当[1][5] - 电价分时段计价,双节期间电费有优惠,例如尖峰时段电价为0.8403元/kWh,节后升至0.9703元/kWh[5][6] 行业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积极部署,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并加强运行监测,保障假期补能需求[8] - 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明确目标,计划到2027年底建设超过10万台单枪功率250千瓦及以上的充电桩[8] - 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6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日均约1250万辆,占总流量近20%,同比增长约30%[7]
新能源车主高速“巧”充电,谷段电费低于服务费 | 华夏双节观察
华夏时报· 2025-10-08 23:22
高速公路充电设施运营情况 - 双节假期期间,福银高速枣阳服务区充电站运营有序,湖北交投和国家电网均安排工作人员引导,鲜有长时间排队现象 [2] - 国家电网工作人员表示,在充电车位满载时会引导车主至高速另一侧服务区充电,国庆节当日最大等待时间约半小时 [4] - 部分服务区在非高峰时段出现充电桩闲置,例如有车主反映10月6日在苏州白洋湖服务区一半充电桩闲置 [5] - 湖北交投工作人员指出,充电桩在节假日使用密集,但平时闲置情况普遍,且部分配套车位智能车锁遭油车占用破坏 [7] 新能源车主出行行为变化 - 车主长途出行策略优化,普遍采用“边走边充”模式,在电量剩余30%-40%时进行补充充电,而非耗尽电量或充满 [3][4] - 一名陕西车主从75%电量充至100%用时约30分钟,与休息时间吻合,避免了长时间占用充电位 [4] - 为避免充电时间过长,部分充电桩设置充至80%或90%时自动跳闸,因电池后期充电速度减慢 [4] - 有江苏车主分享经历,称在高速充电3次平均等待时间未超过3分钟 [5] 充电服务收费结构 - 高速服务区充电成本受到车主诟病,主要因服务费较高,按里程折算成本与小排量油车相当 [6] - 福银高速枣阳服务区充电桩公示显示,不同时段服务费均为0.6元/kWh,电费则分尖峰、高峰、平段和谷段计价 [7] - 一名北京车主举例,其一次充电电费为22元,但服务费高达30多元,使总成本显著增加 [3][6] - 双节期间电费给予优惠,例如尖峰时段电价为0.8403元/kWh,低于节后0.9703元/kWh的定价 [7] 节假日充电需求与基础设施数据 - 国庆假期首日(10月1日),高速公路充电量达1748.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1.95%,创历史新高 [8] -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预测,国庆期间全国超三分之一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将满负荷工作 [8] - 假期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约125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近20%,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 [8] - 多部门政策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目标到2027年底建设超过10万台单枪功率250千瓦及以上的充电桩 [9] 充电技术发展与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部署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加强运行监测,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效率 [9] - 行业政策明确推进充电设施科学规划,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 [9]
电动车充电服务费不能成了“糊涂账”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14:39
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 - 2024年6月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要求全国电动自行车户外充电设施实行“价费分离”政策,充电费用需将电费和服务费分别标示、分别计价,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 - 政策落地过程中,市民反映服务费过高、定价机制不透明、收费标准混乱等问题 [1] 充电费用构成与现状 - 电动自行车充电费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执行政府定价的充电电费(居民生活用电合表用户电价为每千瓦时0.555元),以及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费 [4] - 具体案例显示,使用1.01度电被扣费3.2元,其中电费0.56元,服务费2.64元,服务费是电费的4.7倍 [1] - 电池容量166AH、电压60AV的电动自行车,两个多月充电费用达80多元 [1] 市场价格混乱现象 - 不同品牌充电桩服务费收费标准不一致,存在“功率分档”、“时段定价”等多种模式,部分仅标注“基础电价”或仅显示总费用,未明确分项标准 [4] - 同一条街的充电桩,充同样的电,差价能达到两三元,定价计算方式不清晰 [5] - 收费模式从按时计费转向按实际充电量收费后,大功率电动车车主成本上升明显,感到“涨价” [7] 服务费高的原因分析 - 服务费成为企业回收前期投资的主要渠道,覆盖充电桩采购、车棚搭建等硬件投入,以及设备维护、保险、人工巡检、故障处置等运营成本 [6] - 运营商表示服务费价格是根据附近区域的市场价格综合制定,会根据市场情况调价,但调价时间不固定,且对具体定价依据避而不谈 [7] - 部分小区服务费高可能与车棚建设成本有关 [12] 行业规模与供给情况 - 截至今年4月,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过4.2亿辆,全国53万个住宅小区中已有24.5万个完成充电设施建设,充电端口达到3610万个,电动自行车与充电端口比例接近12:1 [7] -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供给量整体依然不足,部分地方陷入供给不足与充电不畅的双重困境 [8] 地方规范与解决方案探索 - 部分地区通过政策引导规范服务费定价机制,如济南、淄博、济宁等地发布“提醒告诫函”,明确实行价费分离、严格明码标价、合理确定并鼓励降低充电服务费 [10] - 泰安市泰山区要求物业企业与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签订协议时,应与业主充分沟通,遴选优质运营单位,从低确定充电服务费 [10] - 胶州市创新性地推出6小时仅1元的收费标准,远低于居民在家充电成本 [11] - 有建议探索建立统一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监管平台,实时采集设备状态、收费数据及用户评价,对充电平台实施信用分级管理 [12] - 有观点认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涉及民生领域,具有显著公共属性,应推动将其纳入政府指导价或定价目录管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