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绿色产业“加减法”如何重塑经济版图
中国证券报· 2025-11-03 04:16
券商预计,"十五五"期间,绿电交易将与绿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有效衔接,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也 将成为企业出口、应对"碳关税"、展示ESG表现的重要工具。 ● 本报记者 郑萃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转型。其中,减碳、能源转型成为关键词,为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技术带来发展机遇。此外,环保产 业、循环经济也迎来新机会。 建议针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部署,并提出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国家发改委明 确,"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将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马宗 明认为,通过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建设零碳示范园区,政策将为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条 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建议提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 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这与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相 呼应。此外,建议还提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马宗明认为,这一系列部署将形成多 层次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社会资本向高效减排技术和 ...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上海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5千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2:49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主攻方向 - 上海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 [2] 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近五年推进企业节能降碳改造措施超3000项,实现节能量约145万吨标煤 [2] - 累计评选306家绿色工厂、4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个绿色工业园区 [2] - 新型储能、智能电网、循环经济、绿色材料、绿色燃料等产业产值规模达5000亿元 [2] 绿色生活方式推广 - 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约177.88万辆 [2] - 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落实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280万平方米 [2] - 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 [2] 碳市场与绿色金融 - 上海地方碳市场纳入28个行业400余家企业和近1800家投资机构,连续十二年实现100%履约 [3] - 2024年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44万亿元,为2020年的2.4倍 [3] 绿色低碳国际合作 - 深化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 [3] - 支持相关机构参与国际ESG框架设计、标准制定和规则推广 [3] - 鼓励本地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走出去”,参与全球低碳治理 [3]
上海宝山区:三大引擎驱动区域绿色产业破千亿
中国化工报· 2025-10-20 15:50
近日,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出消息,2024年上海宝山区区域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1003.69亿 元,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其中,绿色制造以482.66亿元占据近半份额,绿色能源、绿色服务、循环 经济均突破百亿规模。这座老工业基地向"绿色发展新高地"的转型取得重大成果。 作为上海首批纳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的重点区域,上海宝山区正以"供应链创新、产业集群突破、 企业加速集聚"为三大引擎,打造全国绿色低碳转型示范样板。 构建长三角全链条服务网络 2024年4月,上海市首个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在上海宝山区揭牌启动,该平台由本土企业欧冶 云商建设并运营,践行"宝山承办、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定位。截至目前,江苏、浙江、 安徽26家跨省合作企业接入平台,形成"供应商准入—产品碳足迹核算—低碳技术对接"的全链条服务网 络。 在标准与数据建设方面,上海宝山区正探索制定对标国际先进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推动长三角三省 一市共建"标准共认、数据共享、场景互通"的区域协同机制。一方面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及天工智库中 心已达成合作意向,拟共同推进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本土化碳足迹数据库,积极推动区内民 营 ...
砥砺五载结硕果 踔厉奋发开新局 ——天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中国发展网· 2025-10-16 15:06
城市发展总体成就 - 连续四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1] -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6.7%,预计2024年经济总量可达850亿元 [5] - 形成了群众动起来、社会转起来、经济活起来、信心强起来的生动局面 [1] 改革创新与营商环境 - 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试点,累计吸引回流人口超10万人 [3] -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显著,线上可办事项超2000项,办理时限压缩88%以上 [4]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5万户 [4] - 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翻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 [4] 基础设施建设与区位优势 - 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79个,总投资1308亿元 [6] - 武天高速东段建成通车,沿江高铁天门段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实现30分钟到武汉,3小时直达上海、重庆 [6] - 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543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点全覆盖 [10] 工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工程,纺织服装、循环经济加速向千亿产业迈进 [9]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排全省第1位;2024年1-8月同比增长20.3%,增速连续8个月居全省第1 [9] - 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76家,产值超十亿元企业7家 [9] - 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4个,上云企业超200家 [9] 农业现代化 - 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80万吨以上,蔬菜产业年综合产值超40亿元 [9] - 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9] - 庄品健、红日子、鑫天农业获评国家级龙头企业 [9] 商贸服务业与电商发展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40.6%提高到49.8% [10] - 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培育县域龙头商贸流通企业576家 [10] - 服装电商交易额从70亿元跃升至513亿元,总销量突破6亿件 [8] 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 - "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累计达-28.61% [7] - 成功培育省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 [7] - 绿色循环产业园从无到有,已有14个项目投产,2024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 [6] 民生改善与社会福祉 -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5%左右 [14] -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43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 [14] - 2024年全市出生人口7217人,同比增长17%,实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14] - 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市一医汇侨院区建成投用,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市级医院前十 [14]
【环球财经】巴西美国商会:2025年巴西企业环保投资达482亿雷亚尔
新华财经· 2025-10-15 14:10
投资总额与增长 - 2025年巴西私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和脱碳项目上的投资总额达到482亿雷亚尔,比去年增长24.2% [1] - 该报告是“巴西环保”年度研究的一部分,项目自2023年启动,旨在汇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再造林及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企业的数据 [1] 项目参与与规模 - 本年度巴西共有209家企业参与调查,企业数比上年增加44家 [1] - 企业项目总数达到316个,为2021年开展调查以来最高水平 [1] 项目产出与环境效益 - 受调查企业的项目已覆盖1110万公顷受保护或修复的土地 [1] - 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达2.35万吉瓦时,生物燃料产量达43亿升 [1] - 企业处理或再利用废弃物2.03亿吨,循环利用水资源368亿升,相当于为67万人提供一年用水 [1] - 这些举措帮助巴西避免排放3.05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去年减少量增长15.4% [1] 行业趋势与领导层观点 - 巴西美国商会主席阿布朗·内托表示,成果显示出私营部门正在持续推进与历届气候大会承诺相一致的可持续与脱碳项目实施 [1]
专访百事CSO:中国企业引领可持续发展,要将其视为增长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00
超强台风、洪水、干旱、森林大火……气候危机的警报已经刺耳,面对这一迫在眉睫的挑战,中国企业 正用实际行动引领可持续发展。 "亚太地区占全球人口近60%,在资源效率、粮食系统韧性和气候适应方面面临复杂挑战。令人鼓舞的 是,我们看到初创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正在开创符合中国'双碳'目标与全球愿景的创新技 术。"百事公司亚太区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艾什利·布朗(Ashley Brown)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专访时表示。 在2025年百事集团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的最终角逐中,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中科原动力")凭借在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卓越表现获得冠军。十佳入围企业分别来自中国、澳大利 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其中有半数来自中国。 在艾什利·布朗看来,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可持续创新与增长的关键引擎,其生态体系日益成熟。国家 政策支持、技术快速进步以及消费需求升级,正共同推动可持续农业、循环经济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 突破性进展。中国的进步也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一系列解决方案在强化本土运营的同时,也为其他市 场创造了可复制的示范。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拥抱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多挑战。艾什利·布朗 ...
本届东博会,AI唱主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9 06:43
在东博会桂林"魅力之城"展区,AI机器人正与恭城油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台制作恭城油茶。 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9月19日,参观者展示由机器人制作的咖啡拉花。 新华社记者 胡秋思摄 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朱小明摄(人民视觉) 东博会"魅力之城"桂林展区。 9月20日,观众在观看机器人乐器表演。 9月19日展出的一款智能眼镜。 新华社记者 周汀鹭摄 "AI(人工智能)或AI赋能展品占总参展展品比重超50%""举办AI主题系列活动16场""首设的AI专 馆展出约1200项展品"……日前闭幕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成果丰硕,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更 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 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本次AI专馆展出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 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人民币。 行走在展会现场,机器人打油茶,AI眼镜实时翻译,车辆自动驾驶……AI元素无处不在,各种"黑 科技"层出不穷,现场互动不断、笑声频频。"以前是看展,现在是'玩展'!"一位游客赞叹。 "闻到米粉香,就想起去年在桂林街头嗦粉的感觉。"南宁市民王舒宁笑着说,桂花香更是 ...
解码古城襄阳“绿色变奏”:执“生态笔”绘宜居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3:43
解码古城襄阳"绿色变奏":执"生态笔"绘宜居城 据悉,襄阳将水污染防治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清单,层层压实治水责任;坚持水资源、水生 态、水治理"三水共治"理念;与周边多地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机制等,筑牢汉江流域生态安全 屏障。 中新网襄阳9月25日电 (张倩龙 李丹 赵月)举目碧空如洗,四顾绿意萦怀。漫步湖北襄阳古城,蓝天碧水 与千年城墙相映成趣,生态福祉触手可及。近年来,襄阳以生态治理重塑城市底色,以绿色动能驱动产 业升级,交出一份生态与经济双赢答卷。 穿梭于夜幕下的襄水街,灯影波光交织,古居水岸相映。初次打卡,游人很难将这古色古香的"国潮 街"与曾积雨成涝的"接水盆"联系到一起。 9月24日,湖北襄阳汉江两岸碧空如洗,风景如画。(无人机照片)张倩龙 摄 汉水清波映古城 生态环境改善,源于襄阳"铁腕治水"决心。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在襄阳境内全长195公里。保护汉江 流域生态环境,是襄阳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襄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71.8%,同比增加2%;PM2.5平均浓 度4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这份"蓝天成绩单"背后,是该市多维度深化大气污 ...
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华财经· 2025-09-23 08:52
能源结构转型成效 - 截至2024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21.5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重约59.2%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5.9%增至2024年的19.8%,煤炭消费比重从2020年的56.8%降至2024年的53.2% [1] - 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全球占比超过40% [1] - 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8亿千瓦,是2020年的3倍以上,提前6年多实现目标 [1] 节能降碳与产业升级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达到11.6% [1] - 稳步淘汰落后产能,退出钢铁落后产能超1.5亿吨 [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430家,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约20% [2] - 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业园区491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2] - 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6.4% [2] 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 - 全国主要城市回收网点已超15万个 [2] - 2024年一季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同比大幅增长70% [2] - 主要互联网回收平台废旧手机回收额同比增长50% [2] 生态环境改善与碳汇能力 - 2024年,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 [3] - 全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首位 [3] - 设立5个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上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约18% [3] 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90% [3] - 27个省份出台碳普惠政策 [3] -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高达90% [3] 全球贡献与国际合作 - 向全球提供了60%的风电设备、70%的光伏组件设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3]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和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3] - 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 [3] - 2016年以来,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总额超过1770亿元 [3]
服贸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多方共议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0:18
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围绕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开展交流研讨 重点包括产业绿色转型 资源循环利用 节能降碳与环保产业 AI赋能等新业态新模式 [1] - 强制碳市场扩容可满足碳市场发展需求 构建碳减排激励约束新格局 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催生碳核查 碳金融等新兴领域 为企业带来新增长点 [1] - 企业需提前规划并主动适应强制碳市场扩容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 循环经济实践与规划 -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未来将建设一体化绿色产业平台 全面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1] - 园区重点聚焦城市矿产开发 废弃物零填埋 再生资源跨境流通等领域 打造大型城市绿色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1] 能源集团绿色转型路径 - 国家能源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四方面开展:参与零碳园区建设 分区域级 园区级 企业级推进低碳项目 推动传统能源转型 落地生物质耦合与污泥掺烧技术项目 [2] - 能源转型需统筹多学科技术 低碳建设需集成技术转化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2] AI与绿色能源融合 - AI作为绿色能源与装备制造转型核心引擎 可提升绿色能源生产效率 推动全链条智能化 实现降本增效与零碳目标 [2] - 华电集团正在构建AI+应用创新体系 推动AI与能源深度融合 [2] 国际合作与ESG发展 - ESG中环境是关键要素 中国是最早推动低碳发展的国家之一 [2] - 一带一路被定位为低碳项目孵化器 期待中法企业在绿色经济领域共享技术与利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