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深圳发布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
深圳商报· 2025-09-15 11:24
深圳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1月至7月深圳海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1] - 海上油气勘探资本支出和油田服务市场规模保持韧性 [1] - 海洋油服产业链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良好 [1] 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 - 赤湾胜宝旺 海斯比 招商局重工 友联船厂等重点企业产值均实现同比增长 [1] - 海洋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1] 水下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 - 南山区2025年已发放18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水下智能装备研发及场景应用 [2] - 对突破深海耐压 密封防腐等关键技术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 [2] - 依托机器人谷产业基础打造水下机器人创新研发集聚区 [2] - 构建海陆空立体化海洋经济生态圈 [2] 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 - 发布《深圳市水下机器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聚焦五大领域包括20余项具体需求 [1] - 应用领域涵盖海洋油气 深海采矿 海上风电 船舶工业 海洋交通运输 [1] - 推动水下机器人在智慧水务 海洋测绘等创新场景应用落地 [2] 产业联盟生态建设 - 水下机器人产业联盟汇聚中海辉固等优质企业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科研机构 [2] - 联盟覆盖本体研发 机械臂 传感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2] - 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和场景对接会促进需求方与技术方合作 [2]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四个关键词,读懂向海图强成绩单
新华社· 2025-09-10 18:57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 路?在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给出答案!跟随这组海报一起了解一下。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 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 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的28%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 海洋旅游2024年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文案:李佳巍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凡文政 ol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 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建成使用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等交付使用 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凡文改 策划:令伟家 统筹:何险峰 制作:刘一菲(实习)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 四个关键词,读懂向海图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9-10 18:25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突破10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4%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在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国家 海洋局给出答案!跟随这组海报一起了解一下。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凡十四五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十四五 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 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的28%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 海洋旅游2024年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0 16:40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凡十四五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 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建成使用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等交付使用 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 策划:令伟家 统筹:何险峰 文案:李佳巍 制作:刘一菲(实习)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德州|德州:地处内陆,拥抱 “深蓝”
大众日报· 2025-09-08 08:39
海洋装备制造 - 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早的4家船用电机制造企业之一 位居国内船用电机制造行业首位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5% [2] - 恒力电机2018年布局海上风电领域 依托船用电机尖端工艺研发海上风电电机 在结构强度 防腐防护和电气性能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市场份额占全国40% [3] - 山东宝鼎重工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世界最大G95机型发动机曲轴部件 获得德国MAN集团和瑞士WinGD公司官方认可 成为国内唯一具备从发动机曲轴到螺旋桨的动力传送全链条最大规格核心部件制造资质的民营企业 [3] - 宝鼎重工在船舶制造与电站发电两大领域研发四大系列核心产品 通过十大国际船级社认证 获得国内最大单120吨重型船舶部件制造资质 累计交付优质重型船舶部件20余万吨 [4] -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高温高压尾管悬挂器 耐温204℃ 密封压力70MPa 最高旋转扭矩达50000N·m 在南海文昌高温高压探井实现尾管工具一次性坐挂 一次性座封的突破 [5][6] - 德州大陆架在东海珍珠 绍兴 平湖 残雪等气田及南海乌石 涠洲 文昌等油田完成固井施工24井次 形成覆盖钻井 固井 完井的全链条产品体系 [6] - 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游艇 钓鱼艇模具开发与产品制造 成立山东双一游艇有限公司 产品覆盖休闲娱乐艇 路亚艇 高速艇及游艇拖车等多个品类 主力船型为5至11米游钓艇 出口至欧美 日韩 东南亚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7] 海洋生物医药 - 山东禹王制药有限公司建有1万多平方米的10万级GMP洁净车间 自主研发精制鱼油分离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年加工鱼油20000吨 软胶囊100亿粒 产品远销美国 德国 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禹城市伟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00吨聚赖氨酸及盐酸盐项目 预计年产聚赖氨酸及盐酸盐100吨 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 利税2500万元 [9] 海洋文旅 - 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拥有鲨鱼湾 海底隧道 极地馆 科普馆 水下剧场 海洋剧场等10多个展馆 汇集上千种海洋生物 万种珍稀鱼类 [9] - 德州海洋馆总面积1万平方米 引进海狮 海豹 海龟 鲨鱼 水豚等300余种生物 设奇幻海洋 鲨鱼海湾等十六大主题展区 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10] 行业趋势 - 山东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 推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1] - 德州聚焦海洋装备制造 海洋生物医药与海洋文旅等板块 为蓝色经济注入产业动能 [1] - 宝鼎重工产品精准契合全球船舶向大型化发展的行业趋势 与国内排名前20的大型船企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4] - 海洋生物制品成为医药 保健 食品及新材料领域的新宠 海洋文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8]
一次性完成“船货一体”监管,海关助力“钢铁巨兽”高效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9-07 22:57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罗凯燕 通讯员 吴银婷 李思嘉 近日,深圳大鹏湾1号锚地,风电工程船"华电中集01"完成全部海关监管手续,顺利离锚出境。这个长 138米、宽81米、高29米的"庞然大物",将在香港稍作停留后前往船坞维修,后续投入非洲海域进行施 工作业。 "华电中集01"是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半潜式起重作业生活支持平台,集海上重型起重作业、甲板 货物运输、生活支持等功能为一体,能够充分满足现代海工作业需要。"'华电中集01'多年前出口后又 以保税租赁方式入境使用,且兼具运输工具和货物属性。这次工程船出境涉及船舶离境和装备出口两项 业务,之前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进行海关申报。"中集世联达国际船务(深圳)有限公司副 总经理刘七洲在关企座谈会上提出了困难。 了解到企业实际困难和商品的特殊性后,深圳海关与保税区主管海关天津海关就货物申报及异地监管等 业务加强了联系配合,制定了"船货一体"的监管方案,一对一指导企业完成进出境船舶备案、舱单传 输、货物申报。 据悉,该船航行吃水深达18米,港口泊位不能满足其深水作业需求,无法直接靠泊码头,只能在港口2 小时航程外的大鹏湾1号锚地等待海关作业。"我们专人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状况 -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 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 [1][5] - 重要渔业水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面积比例分别较2020年下降16%和50% [5] - 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 [5]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 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 制定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及配套规章 [3] - 出台《"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体系 [3] -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岸线控制 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 [3] 重点海域治理成效 - 渤海 长江口—杭州湾 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66.8% 较2020年提高8.1个百分点 [7][9] - 全国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1% [8] - 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8] 生态修复与美丽海湾建设 - 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红树林保护修复重大项目 [4][12] - 重点打造110余个美丽海湾 125个海湾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5][9] - 海湾岸滩垃圾平均盖度从2024年夏季的5.14‰下降至今年春季的1.25‰ [9] 海洋产业绿色转型 - 天津形成海洋油气装备 高技术船舶 海水淡化装备等产业格局 [13] - 江苏连云港推动海洋渔业升级 发展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 [13] - 广东深圳培育绿色智能船舶 无人船艇 水下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13] 科技创新与生态修复 - 山东威海创建省级海洋工程技术中心 培育海参 牡蛎等优势品种 [14] - 河北曹妃甸创新海草床修复技术 修复面积938公顷 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42.3% [14] -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同比增长85% 海马 海参等经济物种资源量回升 [14] 陆海统筹治理机制 - 将总氮治理对象从41条入海河流拓展至230条国控河流 [8] - 构建流域—海洋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 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互联 [10] - 强化跨省河流联防联控机制 深化联合执法检查合作 [10]
金融“鱼群”游进蓝色牧场:青岛海洋经济新养殖记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6:43
海洋经济是青岛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最鲜明的城市产业名片,在这里与鲁海丰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青岛调研了解到,青岛金融监管局积极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开发覆 盖海洋经济全链条的专业化、定制化产品,已推出涉海特色产品177个。 金融赋能海洋牧场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片海洋牧场上,漂浮着一个个形状像"甜甜圈"的深海网箱,它们深达8米,鱼群 在其中往来游动,每个网箱可收获40吨鱼。 青岛鲁海丰食品集团总经理刘润泽告诉记者,公司投入12亿元,建造了300多个这样的智能型深水抗风 浪网箱,养殖了鲈鱼、大泷六线鱼(黄鱼)、黑鲪等鱼种。建设海洋牧场离不开金融支持,交通银行青 岛分行为鲁海丰提供了包括银行贷款、跨境结算在内的多项金融服务。 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保险的支撑,它能够为海洋经济提供不可或缺的风险保障。 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持续优化升级"蛟龙"号等深海装备,承担着深海资源勘 探、科学考察、环境观测等重要工作。2025年,"蛟龙"号下潜频次升至"一天两潜"。为保障深潜装备安 全作业,保险发挥了巨大作用。 刘润泽介绍,当地发展渔业有着天然优势。这片海域风大浪高,水质 ...
新业态要用新公式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5 15:43
网络基础 - 海上火箭发射平台依赖实时海量数据传输保障发射安全 稳定高效的网络是精准运行前提 [1] - 珠海格盛1号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和九洲一号养殖工船通过网络实现养殖环境与生物生长状况实时监测 推动深远海养殖智能化转型 [1] -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采用5G+AR远程检验技术 实现全船2500万个零件数字化管理 大幅缩短建造周期 [1] 物流基础 - 2023年中国船舶工业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4% 显示强大船舶运输能力 [1] - 山东半岛南150万千瓦海上风电和上海奉贤风光同场项目推进依赖物流体系对设备运输的支持 [1] 产业链构建 - 海上火箭发射的抗腐蚀材料与智能监测系统技术反哺海上风电基础结构设计 使单桩基础使用寿命从20年延长至30年以上 [2] - 海上风电与光伏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养殖复合模式 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有效提升每亩海域综合收益 [2] 标准制定 - 明确标准可规范市场秩序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新型海洋装备行业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2] - 海上发射平台建设与海洋牧场运营均需相应标准指引 [2]
中集集团:公司深耕高端海洋深海装备多年
证券日报网· 2025-08-22 18:44
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深耕高端海洋深海装备多年 主要形成以FPSO FLNG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业务 以海上风电安装船为主的海上风电装备建造业务 以及滚装船等特种船舶制造业务[1] - 核心优势在于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代表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 是国内唯二获巴西国油FPSO总包资质的企业[1] 订单与排产情况 - 2024年中集来福士揽获2艘FPSO船体总包订单及1艘FLNG改装总包订单[1] - 深海油气装备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1] 发展战略与投入 - 公司紧跟国家"深海科技"战略 抓住市场机遇[1] - 进一步加大相关研发投入 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助力国家海洋科技装备及服务的产业升级[1]
双轮驱动壮大海洋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43
核心观点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呈现规模壮大、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 [1] - 海洋经济需通过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引导要素资源按产业规律持续涌入 [1] - 海洋经济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外贸物流等多环节 需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1] 技术研发 - 需结合产业技术研发特点 提供试验场和微环境以满足深海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场景需求 [2] - 依托地域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充实实验室设施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加快技术产业化 [2] - 发挥专业海洋院校学科优势 促进技术服务于海洋生产一线 [2] 装备制造 - 海洋装备制造业需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是支撑海洋经济的关键门类 [3] - 需从供需两方面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细分领域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差异化产业集群 [3] - 搭建信息平台帮助经营主体感知国内外装备需求变化 提升供需适配程度 [3] 基础设施 - 海洋基础设施是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 需实现规划与运营双提升 [4] - 规划需强化港口与产业、城市协作 发挥枢纽港主干功能及支线港协同作用 [4] - 运营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货物疏散便利化水平及运行效率 [4] 外贸物流 - 海洋外贸物流是海洋经济的闭环 需聚焦稳量提质巩固贸易基本盘 [5] - 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提升外贸产品竞争力以强化贸易稳固性 [5] - 优化航线布局 匹配产品流向需求 加强集约化建设实现内外联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