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搜索文档
“中华水塔”生态屏障,这样加固
人民日报· 2025-11-02 09:03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当地通过保护冰川、治理黑土滩、恢复湿地等措施,守护好三江源这 个"中华水塔",为全球高原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深秋,上果洛。 快到达时,飞机舷窗外翻涌着白色。云游雪顶间,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如脊背高 耸。 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冰川是其重要源头。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最大的冰川 群,横亘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阿尼玛卿山坐拥120多平方公里的冰川,为黄河上游提供约35%的水 源给养,成为三江源的重要生态屏障。 "中华水塔"水源涵养量持续提升,阿尼玛卿山的生态治理便是一个生动缩影。 保护冰川—— 采取立体冰川监测、人工增水补冰等措施 汽车穿行在阿尼玛卿山南麓,这里生态治理更集中、风貌也更完整。此时,草场已不复夏时的绿, 连绵的冰川令人震撼。 治理黑土滩—— 涵养水源、修复草原生态 在当地,冰川的消融、上冻有两个主要时间点,即每年5月、11月前后,这也是果洛州玛沁县雪山 乡牧民监测队集中观测雪山的时间。 下车,头戴毡帽,与牧民监测队冒雪前行。这支监测队,带头的是牧民昂保加。从2008年开始,当 地牧民自发组 ...
【省自然资源厅】10案例获评陕西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陕西日报· 2025-10-31 08:34
此次评选出的典型案例共分为4种模式:在修复整治综合开发模式中,"榆林市煤矿开采与生态保护 协同发展践行'两山两化'案例"对煤矿开采实施全周期治理,矿区林草覆盖率由20%提升到65%。在生态 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中,"石泉县草池湾田园综合体推动生态产品转化案例"将闲置农房、集体林地转化 为可抵押融资的旅游资产,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通过生态资源产业化发展模式,延 川县深度挖掘红枣叶资源,打造"延安枣芽茶"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业链增值。通过生态修复与文旅融 合模式,"浐灞湿地修复 打造城市'生态绿芯'案例"实施水系连通、水质提升、生态重建一体化治理,让 湿地区域成为鸟类翔集的城市"生态绿芯"、市民郊游的"城市会客厅"。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指导各地创新探索,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 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走深走实。(记者:沈谦) 10月30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该厅日前完成全省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 案例评选,10个典型案例从全省46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五五”任务书⑤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河南日报· 2025-10-31 07:41
洛阳市孟津区黄河一号公路核心区的小浪底库区风景怡人。郑占波 马绍磊 摄 抓落实 统筹推进"五水共治" 为"两高四着力"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和两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重要 会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等多项治水 工作作出部署,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10月30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说。 申季维表示,全省水利系统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深 入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锚定"1+2+4+N"目标任务体 系,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新篇章作出水利贡献。 落实"江河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论证桃花峪洪水控制工程,推进小河口等水库 前期工作,实施伊洛河、金堤河 ...
近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量年均增长6%以上 “中华水塔”生态屏障,这样加固(生态治理中的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27
生态保护措施 - 在阿尼玛卿山采取立体冰川监测措施,包括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搭建监测标桩和卷尺测量 [5] - 实施人工增水补冰作业,利用催化剂促进云层凝结降雪,使局部区域积雪期延长,有效减缓冰川消融速度 [6] - 通过筛选耐寒草种如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并进行科学配比播种,治理516.64万亩黑土滩等退化草原 [8] - 推进“草原—流域—湿地湖泊”协同修复,实施湿地连通工程恢复湿地1200公顷,预计为黄河支流增加15%水量 [9] 生态修复项目与成效 - 德尔尼铜矿生态修复项目于去年基本完成,并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15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8] - 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于2022年启动,目前处于第二期施工阶段,生态补偿资金是重要资金来源 [8] - 果洛州湿地保护恢复面积达10万亩,近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涵养量年均增长6%以上,黄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Ⅰ类 [9] - 通过围封和人工种草管理模式,使高寒草甸碳汇功能提升30% [8] 生态资源与价值 - 阿尼玛卿山拥有120多平方公里冰川,为黄河上游提供约35%的水源给养 [3] - 玛多县湖泊数量从4000多个干涸一半恢复到5800多个,再现“千湖之县”风光 [9] - 冰川周边20公里内27处一度完全干涸的泉眼,已有14处复涌 [9] - 冬格措纳湖湖口安装智能控闸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和流量,实现动态补水 [9]
正和生态:聚焦主业谋发展 迎接挑战启新程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2:48
市场布局方面,公司以北京为根据地,聚焦国家水网建设工程、幸福河湖项目。近岸海域治理围绕海堤 生态化改造、海洋生态修复、沙滩修复工程,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实现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提 升。 当前生态环保行业面临多重困境,地方财政收紧、项目回款周期延长,叠加市场竞争激烈,众多上市环 保企业被动转型。正和生态面对挑战,不退缩不回避。2025年下半年,正和生态领导班子围绕"聚焦主 业、迎接挑战、上下同心、开启新征程"谋篇布局,突出绿色、特色、创新,优化布局生态型基础设施 业务,全面推进《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战略制定与执行(BLM)》,并于10月20日正式发布。 公司通过差距分析,精准定位企业的核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壁垒、重构商业模 式,凝心聚力,达成目标。从"看趋势、看行业、看竞争、看客户、看自己"五大维度,全面剖析行业现 状,依托我国水利行业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和以水安全、水资源利用为导向的国家战略,果 断聚焦核心业务"生态型基础设施",聚焦"京津冀和近岸海域治理"市场,并形成分阶段目标,最终实 现"国内生态型基础设施行业领军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公司创新性地构建以水安全为基础层,聚焦 ...
生态修复换来洪湖水清岸绿,7000名跑者感受湿地之美
第一财经· 2025-10-27 14:27
项目背景与核心成果 - 洪湖山水项目是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于2023年3月开工 2024年9月29日通过验收 [3] - 项目核心生态成果显著 洪湖水质均值已连续8个月达到Ⅳ类 创下近5年以来最好水平 [1][5] - 主要污染物氮磷总量下降30% 湿地植被覆盖率由2023年的13.7%大幅提升至30% [1][5] 具体生态修复措施 - 通过生态斑块吹填480万立方米 乔木种植15万株 水生植物恢复300万平方米进行系统性修复 [3] - 实施养殖尾水治理约9000亩 生态沟渠治理270余公里 清除12万立方底泥污染 [3][4] - 创新采用四池三坝工艺升级和纳米微管增氧技术 构建物理拦截加植物吸附双重防护网以净化水体 [4] - 项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 恢复野莲莼菜菹草等18种水生植物 恢复面积超万亩 重现洪湖水下森林 [4] 社会与经济效益 - 生态改善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洪湖市旅游人数突破830万人次 同比增长16.4% [6] - 水产养殖效益提升 清水蟹亩产由100斤增至200多斤 每亩增收1500至2000元 [6] - 成功举办2025环洪湖马拉松 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跑者 80%赛道沿湖布设 展示项目成果 [1]
“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绘新卷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47
空气质量改善 - PM2.5浓度从2020年33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9微克/立方米,下降12.1% [1][12] - 2024年优良天数比例达84.2%,连续4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12] 水环境治理成效 - 2024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为93.3%和97.5%,较2020年分别提升5.8%和5.5% [13] - 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27条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13] - 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达到国家良好湖泊要求 [1][13]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 - 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关停转型后,每年减排COD 1189吨、二氧化硫1533吨,节约标煤约15万吨 [2] - 园区2400余亩土地重获新生,累计引入14个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 [2] - 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培育出“太湖绿”绿色稻米品牌 [2][3] 工业减废与“无废城市”建设 - 六丰机械通过工艺创新,年铝渣危废量从1919吨降至984.41吨,喷涂上漆率从30%提升至60%-70% [3] - 昆山市已成功培育60个“无废细胞”,涵盖工厂、校园、社区等多个领域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全市已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物种数达4353种 [4] - 已建成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4] 数字化环境治理 - “太浦河云管家”智慧平台使太浦河汾湖大桥断面年均水质连续7年稳定达到Ⅱ类,节省重复建设资金千万余元 [5][6] - 该系统每年减少水质检测采样超2.6万人次,辅助各级巡河1600余次、船舶监管扫测9万余次 [6] - 全国首个“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系统“AI前哨”上线,实现对年检测量约200万辆机动车的智慧监管 [6][7] 制度创新与审批改革 - 苏州工业园区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实现“三同步”,环评审批时限最短压缩至1个工作日,排污许可最快10个工作日办结 [9] - 改革已完成超900个项目审批,审批时间平均压缩60%,单个项目审批成本降低50% [9] - 累计推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超1200件,涉案金额达1.3亿元 [10]
冠中生态股价跌5.01%,诺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95.81万股浮亏损失91.9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4:14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3日公司股价下跌5.01%,报收18.21元/股,成交额达4.05亿元,换手率为14.70%,总市值为28.27亿元 [1]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态环境建设,具体包括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业务以及部分园林绿化和市政公用等城市环境建设业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综合性治理45.65%,植被恢复23.53%,市政公用17.67%,园林绿化8.58%,土地整治3.75%,其他0.81% [1] 主要流通股东持仓 - 诺安基金旗下诺安多策略混合A(320016)于二季度新进成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持有95.8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73% [2] - 根据测算,该基金在10月23日因公司股价下跌浮亏约91.98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诺安多策略混合A(320016)最新规模为13.99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67.31%,近一年收益率为82.95%,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22.9% [2] - 该基金由基金经理孔宪政和王海畅共同管理 [3] - 孔宪政累计任职时间4年332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46.07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81.64% [3] - 王海畅累计任职时间3年94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5.29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68.86% [3]
“十四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央视网· 2025-10-17 07:0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前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五年来,我国不断厚植高 质量发展绿色底色,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央视网消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期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发展方式绿色转 型成就斐然。接下来,一起打开"十四五"对账单,看这五年,"绿水青山"如何绘就生态画卷。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这 五年,我国共完成了国土绿化面积5.49亿亩,其中造林面积1.85亿亩,相当于一个福建省,新增森林蓄积量相当于一个大兴安岭林区。目前我 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为全球贡献了大约25%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世界上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 风险。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 ...
老板套现离场,新东家低成本接盘,翻倍股冠中生态AI跨界背后:是共赢还是泡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13
资本运作与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自9月底停牌一周后复牌,开启大涨模式,连续多个交易日实现“20cm”涨停,股价从停牌前的11.2元/股最高飙升至23.23元/股,实现翻倍 [1] - 股价大涨背后是两项重大交易:公司拟以现金收购杭州精算家51%股权,以及实际控制人通过协议转让及放弃表决权方式将控制权交予深蓝财鲸 [2] - 新控股股东深蓝财鲸仅需支付2.21亿元,凭借10.50%的持股比例即可获得公司控制权,实现低成本控股 [4] 控制权变更交易细节 - 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春林、许剑平夫妇计划转让2170.4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5.50%),其中第一期转让1470.33万股(占10.50%),转让价为15元/股,转让款为2.21亿元 [8] - 转让完成后,实际控制人预计变现保底超过3.26亿元 [2][8] - 交易完成后,靳春平将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2][4] 跨界收购标的分析 - 公司拟以现金收购杭州精算家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标的整体估值暂定不高于5.6亿元,据此计算收购对价约为2.856亿元 [2] - 杭州精算家2024年营业收入为4796.63万元,净利润为792.02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452.77万元,净利润为506.74万元 [9] - 以2024年净利润计算,此次收购的估值市盈率接近71倍 [9] - 杭州精算家成立于2022年9月,成立时间仅三年,其核心产品“深蓝财鲸”智能体于2025年7月才发布 [9][11] 公司基本面与收购方背景 - 公司自2021年上市后主业疲软,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2亿元、4.53亿元、3.77亿元及1.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12.72万元、5623.46万元、3417.21万元及-7090.02万元,2024年出现亏损 [8] - 新控股股东深蓝财鲸成立于2025年7月21日,截至公告日未开展实际经营,其注册地址实地探访发现公司标牌已摘除,室内灯光暗淡,未见人办公,面积不足50平方米 [5][7] - 杭州精算家的注册地址实地探访发现其实际办公室面积同样不足50平方米,办公员工约有10人,但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其2024年社保缴纳人数仅为2人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