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今日操作1万亿元MLF 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上海证券报· 2025-11-25 02:12
"近期宏观经济出现下行波动,央行加量续作MLF,持续较大规模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也释放 出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有助于稳增长、稳预期。"王青表 示。 近6个月,中期流动性持续处于净投放状态,11月净投放规模继续处于高位。王青进一步分析:11月, 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预计将明显上升;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会带动配套中长期贷款 较快投放;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明显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因此需 要央行给予流动性支持。" 今年以来,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维护跨季资金面平稳。目前,已基本形成每月5日前后开展3个月 买断式逆回购、15日前后开展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25日开展1年期MLF的中长期资金投放模式。第三 季度,买断式逆回购和MLF操作合计净投放1.5万亿元,既为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奠定基础,也为金融 机构流动性管理提供便利。 ◎记者 张琼斯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4日发布的11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招标公告显示,11月25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 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
票据综合服务平台开放使用 工行同日落地全国首笔平台贴现业务
上海证券报· 2025-11-25 02:03
◎记者 张欣然 常佩琦 上海票据交易所全新打造的"票据综合服务平台"11月24日正式向全市场开放。同日,工商银行北京市分 行成功落地全国首笔平台贴现业务。业内人士表示,新平台的上线将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的信息透明度 和交易效率,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供重要支撑。 据介绍,通过对接全市场金融机构、用票企业等参与主体,该平台着力构建开放、透明、高效的票据服 务生态,有效破解票据市场信息不对称、业务办理效率低、银行系统分散割裂等行业痛点。企业用户完 成平台账户注册后,可实现多账户持票信息一键查询、贴现行情实时查看,还能向多家金融机构在线询 价,并自主选择最优合作方办理贴现业务。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票据综合服务平台由上海票据交易所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搭建,是面向企业 和金融机构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前依赖专线的票据业务系统不同,新平台无需专线接入,大幅 降低了企业使用门槛。 工行北京分行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度参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创新建设,不断提升票据业务数字 化、智能化水平,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畅通供应链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位工行北京分行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 ...
冲击4900美元,美联储突发变动,金价大逆转掀风云
搜狐财经· 2025-11-25 01:00
接着讲时间线,11月非农就业数据原计划在11月发布,但后来改期到12月16日,意味着美联储在12月11日开会前,既没有完整的10月CPI,也没有11月的非 农,这在市场里像是把决策所需的两只灯都关了,交易员开始打灯笼找方向; 再看美联储内部声音,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在11月中下旬表示,随着劳动力市场回落,美联储存在进一步降息空间,这话一出,市场立刻把"鸽 派"预期放大,认为12月降息的概率大增,股债商品价格都开始反应,股市在11月21日迎来大幅反弹,三大股指集体上扬; 美联储其他官员也有不同节奏,理事米兰在11月表示若需要会支持12月降息25个基点,而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则认为资产负债表会扩张,但她觉得12月再降 息难度不小,这种内部不一致反而让市场更紧张,投机者和避险买家同时上场; 正文开始,先从关键节点说起,10月的美国CPI原定要在11月发布,但美国劳工统计局在11月表示,因政府"停摆"影响数据收集,取消了10月CPI的即时发 布,并计划把可得的数据在11月报告中一并披露,而完整的10月数据延后到12月18日发布,这就把原本支撑决策的关键数据往后推; 说金价的实战表现,11月中下旬现货黄金盘中一度拉 ...
11月24日金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明后两天,金价很可能大变盘
搜狐财经· 2025-11-25 00:26
最近打开黄金行情软件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国际现货黄金在4063.94美元/盎司附近徘徊,比前一天还微跌了0.35%。 但国内的黄金T D价格却逆势 涨到了932.03元/克,上涨0.49%。 金店价格更是坚挺,周大福、周大生标价1295元/克,老凤祥1305元/克一分不让,建设银行的投资金条也仅小幅回调至 949.60元/克。 这种国际冷国内热的现象并不寻常。 市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11月25日至26日这两天,三个关键事件将同时发酵,可能推动金价走出明确方向。 美 联储最新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中东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大型机构的资金动向也将趋于明朗。 全球央行购金行为构成了判断金价趋势的基础。 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全球央行增持了166吨黄金。 尽管增速较前期放缓,但在全球经济 不确定性背景下,这一购买规模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该报告中,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内全球黄金储备将继续增长。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激发黄金的避险属性。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金价在一个月内上涨超过10%。 2023年10月中东局势紧张期间,黄金单日涨幅达 到1.5%。 当前美沙关系深化 ...
人民银行连续第九个月加量续作MLF
北京商报· 2025-11-24 23:52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最新一期"麻辣粉"预告出炉。11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1月中期借贷 便利(MLF)招标公告指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人民银行将于11月25日,以固定数量、利 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除了呵护市场流动性外,人民银行此举也有政策信号。在王青看来,当前人民银行加量续作MLF,持 续较大规模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释放了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 持性立场,有助于稳增长、稳预期。 结合近期资金面表现来看,临近年末,资金跨年压力回升,债市情绪整体仍然偏弱。截至11月24日收 盘,银存间1天质押式回购(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3187%,较前一交易日下行0.22基点;银存间7 天期质押式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1.4703%,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95基点。 同日多数国债收益率上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报1.813%,上涨0.05个基点。自11月6日以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收盘价始终维持在1.8%上方。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根据经济 ...
1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利率下降至1.73%:资金面宽松信号持续释放
搜狐财经· 2025-11-24 23:50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库定存利率下行的同时,资金市场利率却出现小幅回升。11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 业拆放利率数据显示,除隔夜shibor微幅下跌外,其余品种均呈上行态势。截至当日11时,隔夜shibor下 降0.4个基点报1.3160%;7天期shibor上调3个基点,报1.447%;一个月期shibor上调0.1个基点,报 1.52%;三个月期shibor上升0.2个基点,报1.58%。 11月24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单一价位中标方式进行了2025年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 银行定期存款(十一期)招投标。此期存款期限为1个月,中标总量为1200亿元,中标利率为1.73%, 较上期1.76%的中标利率小幅下降3个基点,进一步释放出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信号。 国库现金定存,是指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将国库现金存入商业银行的操作,其利率由投标过程中的竞争决 定。这一利率走低通常意味着商业银行对这部分资金的需求意愿有所减弱,反映出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 性整体处于合理充裕的水平,并不十分"缺钱"。 从全年操作轨迹看,今年以来中央国库现金定存已累计开展12期,覆盖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三类期 限。具体来看,前6期 ...
刚刚,降息25个基点!
中国基金报· 2025-11-24 23:10
【导读】以色列央行降息25个基点,最新利率为4.25% 刚刚,又有海外央行降息! 11月24日,以色列央行官网显示,该行货币委员会于当日决定将利率降至4.25%,降息25个基点。此次降息为2024年1月以来以色列首次降息,货币政策 转向宽松。 以色列央行强调,其货币政策将聚焦于价格稳定、支持经济活动和维护市场稳定三大目标,未来利率路径将根据通胀、经济活动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财 政发展来驱动。 货币委员会提到,以色列年度通胀率有所放缓,10月通胀率稳定在2.5%;预测年底通胀将有所上升,随后回落并在目标区间中点附近趋于稳定。 此外,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的比例依然很高,工资增长的速度也在持续提升。10月房价连续第七个月下跌,购房交易数量的下降趋 势持续。以色列股市指数上涨,且相较于海外指数明显呈正向。以色列的风险溢价在审查期间下降,略高于战前水平。政府债券利差持续下降。 自上一次利率决定以来,新谢克尔(以色列货币)兑美元升值1.3%,兑欧元上涨2.9%,以名义有效汇率计上涨2.2%。 以色列央行此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据路透此前调查,14位经济学家中有13位预计以色列央行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 ...
个人养老金产品扩容!专家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11-24 22:2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自2026年6月起将储蓄国债(电子式)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2] - 此举标志着个人养老金产品池在原有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四类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扩容,并已纳入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 [2] 政策意义与积极信号 - 释放“安全”与“投资”两大信号:以国家信用夯实养老资金安全底座,并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2] - 储蓄国债(电子式)具有零风险加稳定收益的特点,可锁定保值需求,税收递延降低负担,账户直投简化操作 [2] - 有利于引导居民将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养老储备,为养老金体系注入稳定性 [2] 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 对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收益有保障的金融产品,丰富投资选择,提高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的积极性 [3] - 对养老保险体系:丰富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人群需求,提升制度覆盖面和吸引力,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3] - 对国债市场:引入个人养老金这类典型长期资金,将为国债市场带来重要长期资金,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3] 个人养老金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11月末,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已达7279万人 [5] - 市场在售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共926只,其中储蓄类产品466只、基金类产品305只、保险类产品118只、理财类产品37只 [4] - 市场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的困境,开户规模增长但缴存不活跃 [5] 市场困境与破局建议 - “开户热、缴存冷”折射五大矛盾:账户封闭性与流动性需求冲突、产品同质化且风险收益不匹配、税收优惠感知度低、操作复杂与认知不足、市场波动加剧观望情绪 [5] - 破局需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政策端需优化税收阶梯激励、探索账户分层管理如应急提取机制、深化跨部门宣传、打通二、三支柱转换通道 [6] - 公司层面需开展适老化革新,开发目标日期型国债产品,打造一键配置工具与AI养老规划,强化收益透明化披露,构建银行、基金、保险联动的养老生态闭环 [6]
个人养老金产品扩容!专家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11-24 22:21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自2026年6月起将储蓄国债(电子式)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4] - 此举标志着个人养老金产品池在原有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四类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扩容,新增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 [5] 政策意义与影响 - 释放“安全”与“投资”两大信号:以国家信用夯实养老资金安全底座,填补低风险产品空白;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4] - 为投资者提供“零风险+稳定收益”的选项,通过税收递延降低负担,账户直投简化操作,有助于引导居民将短期储蓄转化为养老储备 [4] - 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池,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收益有保障的金融产品,从而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 [5] - 对国债市场而言,个人养老金作为典型长期资金,将为国债市场带来重要长期资金,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 [6] 市场现状与挑战 - 截至2024年11月末,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已达7279万人 [9] - 市场在售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共926只,其中储蓄类产品466只、基金类产品305只、保险类产品118只、理财类产品37只 [8] - 市场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的困境,折射出账户封闭性与流动性需求冲突、产品同质化严重、税收优惠感知度低、操作复杂性与认知不足、市场波动加剧观望情绪五大矛盾 [9] 未来发展建议 - 政策端需优化税收阶梯激励,探索账户分层管理及应急提取机制,深化跨部门宣传,并打通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转换通道 [9] - 公司层面应开展适老化革新,开发目标日期型国债产品,打造“一键配置”工具与AI养老规划,强化收益透明化披露,构建银行、基金、保险联动的养老生态闭环 [9]
央行余剑: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
搜狐财经· 2025-11-24 22:07
11月22日,"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在会上表示,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领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 方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余剑介绍,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牵头携手相关部门,不断健全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和服务体 系,建立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和评估机制,建设信贷市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形成政策"实施-评估-优 化"动态闭环,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余剑透露,从发展成效的统计数据来看,重点领域贷款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不断提 升。截至2025年8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5.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38.7%,同比 增长13.2%,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其中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 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2.1%、23.8%、10.8%、52%、12.5%,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