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
搜索文档
学习新语|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定向领航
新华社· 2025-10-16 09:28
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升级 - 实体经济及传统产业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4]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需保持合理比重并加强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5][6]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53] 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 - 发展人工智能需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开发安全可靠产品[11] - 高科技园区需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28] - 关键核心技术需立足自主研发,同时欢迎国际合作,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36] 能源与农业现代化 - 能源建设需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32] - 发展现代农业需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14][47] - 推动农业现代化要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14] 对外开放与物流建设 -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需带动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19][20] - 中国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欢迎更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22] - 需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2] 金融与特色产业发展 - 上海期货交易所需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贡献[23][24] -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抓最具特色产业和最具活力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49] - 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55]
塑造乡村振兴新生态
苏州日报· 2025-10-16 08:35
农文旅产业发展 - 张浦镇姜杭村通过打造姜里农文旅项目,发展集康养、民俗、农创文创等多业态的乡村旅游,其蓝莓园占地160亩,年产值超百万元,带动近百农户就业[2] - 淀山湖镇红星村打造“鱼乐东阳”农文旅品牌,建设“鱼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并串联周边营地、民宿等资源开发一体化旅游路线[3] - 周庄镇全旺村盘活闲置林地打造“城里尘外”露营基地,锦溪镇顾家浜村借势“昆山之链”工程带动3家民宿、5家农家乐落户,吸引外来创业者成为“新村民”[4] - 农文旅融合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的产业链,将传统种植与休闲观光深度融合[2] 农产品品牌与销售渠道建设 - 锦溪镇长云村通过对接昆山市供销合作总社和昆山商厦,打响稻鸭米品牌,去年秋收后2500公斤稻鸭米作为店庆礼品提升市场曝光度,并入驻商超和电商平台,为村集体增收近4万元[5] - 周庄镇复兴村第一书记帮助开拓销售渠道,多销售大米10多万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超40万元[6] - 长云村拥有近2000亩农田,年产水稻近90万公斤,今年小麦预计亩均产量达300公斤[5] 跨区域合作与产业引进 - 在南北共建战略下,昆山第一书记投身跨江合作,沭阳县条河园村引进高品质黄瓜示范种植项目[7] - 塘北村引入苏州农业企业,建成无土水培中心与包装生产线,每年为村集体贡献6%稳定租金收益,提供30至60个就业岗位,帮助该经济薄弱村成功“摘帽”[7] 乡村治理与民生服务改善 - 锦溪镇朱浜村创新“先锋带动”治理模式,设立“民情驿站”化解矛盾,推动便民就医服务点落地,并试种羊肚菌激活林地资源[8] - 朱浜村深挖砖窑文化,凝练出“窑韵砖心焕新田园”党建品牌,通过举办市集和民俗表演激发文化认同[8] - 锦溪三联村将2500平方米老旧厂房改建成“新风堂”,内设500人喜宴大厅及多功能活动室,配套生态停车场与滨水公园,预计2025年底投用[9] - 昆山开发区蓬莱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创新“1234N”润心工作法构建未成年人成长支持体系,并成立“夕阳红俱乐部”实施“一对一”陪伴计划关爱独居老人[10] 组织支持与政策保障 - 昆山明确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第一书记干事创业提供优厚条件[6] - 自2015年至今,昆山累计选派六批共90名优秀干部扎根基层,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层基础和实践支撑[1]
121家“散装”法人熔成1家“全域统筹” 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草原金融变形记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6:28
改革背景与核心模式 - 全国首例通过“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区内所有农合机构及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改革成功落地,历时22个月,涉及约8500亿元资产[1] - 改革前内蒙古121家旗县级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各自为战,面临资源调配低效、合规文化缺失、授信分散、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2] 新银行架构与规模 - 构建“专业化总行+高效率中支+强服务支行”的哑铃型架构,总行聚焦战略统筹与风险把控,下设14个盟市中心支行和103个旗县区支行,2200多个网点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3] - 截至8月末,该行资产总额849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42.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2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61亿元,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法人银行首位[1] 运营效率提升 - 对于跨区域经营企业,统一授信服务使办理环节减少60%,效率提升80%[4] - 通过融入“政府+监管+银行+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贷款审批流程大幅简化,部分贷款审批放款全流程仅需3天[5] - 对农牧户小额贷款推行移动办贷,贷款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5] 企业授信与支持案例 - 蒙亮集团获得4300多万元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比市场整体水平低15%[5] - 内蒙古华欧淀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授信额度升至6000万元,较合作初始规模实现6倍增长,并额外获得500万元专项研发授信[6] - 内蒙古正缘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4200万元授信,贷款利率从6.8%降至4.1%,每年节省利息支出130万元[7] - 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科技贷”3000万元,后续追加2000万元授信额度[8] 创新服务与生态构建 - 针对科技企业构建分层服务体系,对初创期企业探索“贷款+股权投资”,对成长期企业拓宽担保方式,对成熟期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截至8月末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24亿元[9] - 建立信用乡镇294个、信用村4974个、信用户165万户,累计投放系列产品91.5亿元[10] - 规划未来三年新增农牧户及家庭农牧场15万户、新增贷款超430亿元[10]
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秋收超六成
新华社· 2025-10-15 15:30
秋收进度 - 黑龙江省秋收工作已全面铺开,截至10月14日,全省农作物已收获15359.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60%以上 [1] 秋收工作措施 - 行业组织各地科学安排收获顺序,统筹调配机械力量,以适时抢收快收 [1] - 行业进一步强化"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目标是让粮食及时收获归仓 [1]
济宁市太白湖新区金融办:好品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25-10-15 11:00
文章核心观点 - 太白湖新区“金小服”志愿服务团队通过主动下沉金融服务至田间地头 有效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米” [1][2] 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团队将服务从“服务窗口”搬到“田间地头”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 [2] - 为侯氏庄园有机桃园提供60万元授信贷款 助其年产达30万斤 收益200多万元 [2] - 服务覆盖蘑菇种植 银耳培育 蔬菜大棚等多个农业项目 将金融活水引向三农领域 [2] 金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团队与镇妇联合作推出妇女创业贷 结合小额低息贷款 技能培训 资源对接三位一体模式 [3] - 专项金融产品支持农村女性创业 成功案例包括舞蹈学校 红娘工作室 小餐馆等 [3] - 多家银行面向种植养殖大户 返乡大学生 退役军人推出“乡村振兴人才贷” [3] 金融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 团队聚焦生态建设 帮助新闸村在300亩塌陷地上打造高品质生态共养稻田 [4] - 通过金融支持实现“莲虾共生” 一田双收 使荒废塌陷地转变为充满生机的宝地 [4]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进一步做好抢收抢烘抢种工作
陕西日报· 2025-10-15 08:24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加强机具设备调度,按照"省内跨区作业市级调度、省外跨区作业省级调度"原 则,各市(区)要发挥好应急救灾服务队(中心)和现代区域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作用,把抢收抢种、应 急支援的各项措施落实落细,确保即熟即收、适时抢收、易损先收。要用足用好现有烘干机具,支持各 烘干中心(点)全天候作业,分流烘干压力。要抓住天晴有利时机,全面开放机关大院、文化广场等公 共场所,为农民群众晾晒湿粮提供便利。要按照宁可晚播、不可烂耕原则,适时、适墒、适机播种,提 高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市(区)要充分用好农机购置"优机优补"政策,鼓励各类 经营主体立足救灾需求,紧急购置移动式烘干机具,省级有关部门明确相关政策后,可申请享受顶格补 贴政策优惠。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市(区)要组织农技干部和"土专家"等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技术 要点,指导安全作业,协调适用机具,引导服务价格,及时妥善处置矛盾纠纷,科学有效做好抢收抢烘 抢种工作。(记者:吴莎莎) 10月1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有力有效应对当前秋霖天气,全力做好抢收抢烘抢种,该 厅日前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 ...
互联网+中国种植电商让农产走向更广阔天地!
搜狐财经· 2025-10-15 07:42
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为农业带来全新活力。线上信息共享让农业技术培训突破地域限制,经验可以被更 快传播;在线销售让农产品打破传统集市模式,消费者可直连产地;大数据分析帮助种植户预测市场趋 势、调整种植结构;社交网络传播让农产品故事更具温度、品牌更具辨识度。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农业买 卖方式,更重塑了整个产业形态。 广袤土地孕育万物,农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命脉。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农业正迎 来一次崭新时代。数字化浪潮、互联网工具与智能设备的不断深入,让原本依赖经验与季节的传统种植 模式逐渐转变为数据驱动与网络协同的新格局。信息互通、资源聚合和在线交易的出现,让农产品有了 通往更广市场的通道,也让种植户能够更精准地了解行情、掌握技术和拓展销路。 "中国种植电商·手机"正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平台之一。它以开放、创新、合作为理念,聚焦农业种 植领域的资讯传播、资源共享与交易撮合。平台汇聚全国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研机构及农资 企业,共同构建覆盖生产、贸易、培训、服务的多维生态体系。用户通过平台可以了解农技资讯、政策 动态、市场价格、农产品供应与采购需求,也能加入线上培训课堂,掌握新品种育植方法及病虫防治 ...
九月以来,河南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二点七倍 中原粮仓,力保秋粮收得上烘得干(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04
天气对秋收的影响 - 今年9月以来河南出现8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33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7倍,对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收割、晾晒、烘干造成不利影响 [1] - 中原粮仓河南的秋粮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超四成,阴雨天气对秋粮收得上、烘得干构成挑战 [1] - 低温高湿环境下,粮食霉变、发芽风险陡增,一些收获烘干不及时的玉米霉变发芽,无法再当饲料售卖,只能做工业酒精,每斤少卖一毛钱 [6][9] 抢收应对措施 - 为应对泥泞土地,河南调集近8000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投入作业,并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3] - 利用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和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进行应急抢收 [3] - 组织动员机关干部、返乡群众、放假学生进行人工抢收,在辉县市,往年人工收玉米占比不足2%,今年接近10% [4] - 截至10月14日17时,河南秋作物已收获84.8%,粮食作物已收获85.6% [5] 烘干与储存解决方案 - 政府提供补贴支持烘干设备购置,例如祥豫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购置烘干设备获得政府补贴超100万元,其16台烘干塔24小时运转,日烘干能力达800吨 [7] - 今年秋收季河南已累计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秋粮收获和烘干机械奖补,并公布烘干点位方便农户就近对接 [7] - 推广使用成本约30元、能装1000斤左右玉米的铁丝笼储粮,利用其通风性好且成本低的特性延长玉米存放时间 [8] - 组织开放闲置仓库、村委大院、文化广场等宜晒场所进行摊薄晾晒,并使用电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加速水分蒸发 [8] 收成与成本影响 - 尽管遭遇连阴雨,但玉米减产幅度可控,因前期干旱农户普遍多浇了三遍水,且推广了抗旱耐涝的优质玉米品种,玉米的质和量有保障 [9] - 种粮成本显著上升,前期抗旱每亩地多花30元人工水电费,泥泞地里收割使农机油耗近乎翻倍,烘干成本每吨多出20多块钱,压薄了种粮利润 [9][10] - 辉县市已为7.9万户、65.39万亩玉米办理了完全成本保险,截至10月13日,保险公司立案秋作物理赔案件1.4万件,已加紧赔付6445万元 [9] 对后续生产的影响与应对 - 连阴雨减缓了收获进度,影响了后续小麦的播种,地里又湿又滑导致收割机作业效率下降,履带式收割机粮仓容量不足轮式的60%,作业进度慢 [10] - 为应对小麦晚播,河南农业农村部门已印发技术指导意见,并派出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市县农技人员指导抗湿晚播关键技术措施 [10]
黑龙江智能秋收跑出“加速度” 已收完六成14455万亩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9:52
黑龙江智能秋收跑出"加速度" 已收完六成14455万亩 中新网哈尔滨10月14日电(高鹏飞 记者 王妮娜)无人驾驶收割机昼夜连轴转收水稻、一垄垄金黄色的大 豆卷进收割机,不出半小时完成一次切割、输送、脱粒……作为中国粮食产量第一的农业大省,黑龙江 今年以智能化手段破解传统秋收"抢时间"的难题,让今年秋收跑出"加速度",目前该省已收获14455万 亩,占应收面积六成以上。 作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北大荒集团建三 江分公司(以下简称"建三江")今年在辖区推广智能秋收机械。 "现在,我们稻田里24小时收割机不停歇,以前夜间收割受光线、视野限制,人工操作效率低,今年, 我们在七星农场投入搭载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它可以自主完成路径规划、田间自 动调头,彻底打破白天作业、夜间停摆的局限,一台一夜就能多收20多亩地,构建起全天候秋收作业体 系。"七星农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主管刘建国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