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电
icon
搜索文档
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2:47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增量超35万亿,相当于长三角或前三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总和[1] - 前四年经济平均增速5.5%,2024年目标5%,保持全球大型经济体罕见增速[1][5]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其中消费贡献率56.2%,资本形成贡献率30.2%[8] 核心指标进展 - 20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等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79岁,较2020年+1.7岁)、粮食能源产能等8项超预期[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4%(2020年7.8%),超2025年10%目标[5]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68%,规模3.6万亿元全球第二,企业研发占比超77%[9][10] 重大工程实施 - 102项重大工程进展显著:贵阳至南宁高铁、中老铁路、"祝融号"火星车、"嫦娥5号"月壤研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等突破[5] - 民生领域: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宿舍床位50万张,"双一流"高校扩招[5] - 科技领域: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1900亿块),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10] 产业与创新 - 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手机/家居/汽车)、非遗文博IP等消费新增长点涌现[8] - 核电、铁路等领域引入民间投资,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11]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11] 区域与改革 - 上海浦东、深圳、厦门等综合改革试点推广88条创新举措[11] - "十五五"重点方向:市场化改革(国资国企、统一大市场)、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科研破壁)、绿色转型(非化石能源)、民生保障(社保统筹)[12]
“十四五”GDP将升至140万亿元,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1:17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4年预计达140万亿左右,增量超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或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 [1] - 前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5.5%,在风险挑战下保持这一增速对大体量经济体史无前例 [1] -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4%,其中消费贡献率56.2%,资本形成贡献率30.2% [6] 规划指标进展 - 20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等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超预期 [3] - 前四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8%升至10.4%,超过2025年10%目标 [3] - 人均预期寿命从77.3岁增至79岁,超额完成5年增长1岁目标 [3] 重大工程项目 - 102项重大工程预计2024年底全部完成,包括贵阳至南宁高铁、中老铁路等交通设施,"祝融号"火星车等科技突破 [5] - 科技前沿领域7项工程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交通强国8项工程含高铁、战略通道 [4] - 民生领域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50万张学生床位,支持高校扩招 [5] 科技创新突破 - 2024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68%,规模3.6万亿元全球第二,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 [7] - 集成电路年产量较"十三五"末增长72.6%达1900亿块,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 [8] -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 [5][8] 改革与市场建设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 [9] - 全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核电等基础设施引入民间投资 [9] - 上海浦东、深圳等综合改革试点推广88条创新举措 [9]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 2025-07-09 19:36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5.5%[2]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2]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3] 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1.2万亿元,研发强度达2.68%[5] - 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5] - 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5] - 建成全球最多5G基站,拥有最大中等收入群体和社会保障体系[3] 绿色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超25%,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33%[7]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增长5倍)[7] - 废钢循环利用率超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7]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1200万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8] - 基本医保参保率超9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8] - 新增402种医保药品,跨省就医结算惠及4亿人次[8]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64.6%,托育服务中心覆盖300多地级市[8] 改革与开放成果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9] -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7万亿元(超"十三五"总量),外资贡献1/4工业增加值[10] -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数据基础制度与国家数据局组建[10] - 推广88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民营经济促进法推进实施[9][10]
“十四五”成绩单来了:多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6:13
经济发展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也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2] - "十四五"前4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 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3] - 制造业增加值每年超过30万亿元 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4] 科技驱动 - 船舶工业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第四代核电站 中国空间站 月球背面采样 国产大飞机C919等 [4]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 占比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5] - "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相当于北京 上海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和 [5] 民生福祉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每5年增长1岁 [6]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服务业就业占比提升至48.8% [7][8]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 [9] 治理效能 - 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 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 [10]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29项 [10] - 民营企业达5800多万户 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10] 绿色发展 - 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 [11] - 长江 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 [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12] 安全保障 - 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 河南两省面积总和 [13]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 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13] 对外开放 - 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 超"十三五"期间总额 [14] - 外资企业贡献中国1/3进出口 1/4工业增加值 1/7税收 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14]
中国广核加大核电投资,49亿可转债启动发行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09 16:12
可转债发行 - 公司启动49亿元可转债公开发行程序,初始转股价格为3 67元/股 [1] - 可转债期满后5个交易日内,公司将以面值106%的价格赎回未转股债券 [1] - 可转债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至第六年分别为0 2%、0 4%、0 8%、1 2%、1 6%、2 0%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5、6号机组项目建设 [1] 公司概况 - 公司市值达1868亿元(截至7月9日收盘) [2] - 2019年A股IPO募资125 74亿元,上市以来未增发 [2] - 国务院国资委通过控股58 89%的母公司中国广核集团间接控制公司 [2] - 公司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规模居行业首位,管理28台在运机组和20台在建机组,总装机容量超5600万千瓦,占全国核电装机容量的45% [2]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6 8亿元、828 2亿元、825 5亿元、868 0亿元 [2]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 64亿元、99 64亿元、107 2亿元、108 1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0 28亿元(同比+4 41%),归母净利润29 28亿元(同比-15 94%) [2] 分红与行业地位 - 近三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稳定在44%,股息率超2 5%,累计派现260 6亿元 [3] - 夏季电力需求攀升,公司作为核电龙头具备稳定高效供电能力 [3]
超35万亿元、5.5%……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证券时报· 2025-07-09 13:28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2][8][9] - 2021年至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2][11] - 到2024年末我国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9] - 经济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或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 [10] - 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1]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多年快于整体投资增速 [13]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 [14] - 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14] 制造业与工业 - 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首位 [2][16]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 [16] -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6]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2] -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 [14] 内需与消费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2][12]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 [13] - 消费贡献率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13] -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 [13] 民营企业与外资 - 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超40% [2][16] - 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 [16] - 2021年以来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额已超"十三五"期间总额 [2]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16] - 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 [16] 能源与环保 - 我国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 [2][16] -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16]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5] 就业与社会保障 - "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2][16] -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 [2][16]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 重大工程与技术突破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3] -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3] - 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3]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4]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6]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7] 其他领域 - 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 - 全球每5斤谷物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 [2] - 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套 [13] - 有效解决了20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 [13] - 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到20% [13]
千亿元核电巨头大动作
天天基金网· 2025-07-09 13:05
可转债发行概况 - 中国广核启动49亿元可转债发行,为今年规模第二大的可转债品种[1] - 可转债简称"广核转债",信用等级AAA,初始转股价格3.67元/股,赎回价格为面值的106%[4] - 公司控股股东参与配售比例将影响中签率水平,控股股东已表达积极认购意愿但未明确是否全额配售[1][12] 公司行业地位 - 中国广核管理的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5%[4] - 公司管理28台在运和20台在建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超过5600万千瓦[4] - 国内核电项目仅由四家集团控股开发运营,中国广核集团为其中之一[4] 募资用途与业务发展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广东陆丰核电站5、6号机组项目[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电机组总发电量1203.11亿千瓦时(同比+6.11%),上网电量1133.60亿千瓦时(同比+6.93%)[5] - 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惠州一期项目收购[4] 市场供需与配置价值 - 当前可转债市场新券供给低谷,银行转债摘牌潮加速(杭银150亿、南银200亿、齐鲁80亿已/将摘牌)[1][8] - 广核转债有望缓解机构底仓配置压力,AAA评级和49亿规模使其成为当前待发券中的"顶流品种"[7] - 东方证券认为强资质、低波动个券具有长期配置价值[8] 中签率分析 - 历史数据显示50亿规模可转债中签率普遍达"五户中一签"水平(亿纬转债0.0397%、和邦转债0.0241%)[11] - 广核转债中签率或大幅高于过去一年中位数0.0027%("四十户中一签"),但受控股股东配售比例影响存在不确定性[12] - 研究机构建议积极参与高评级广核转债的申购[12] 公司财务数据 - 截至7月8日收盘价3.72元/股,总市值1879亿元[2] - 广东省2035年电力缺口预计超3万兆瓦,凸显核电发展空间[4]
“十四五”中国创新成绩斐然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2:10
中国船舶工业创新突破 - 中国成功摘取船舶工业"三颗明珠":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1] - "三颗明珠"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 中国科技创新整体进展 - 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第一":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2] - 中国全球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拥有最多百强科技创新集群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73.8%,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8] 经济实力支撑创新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大台阶,预计接近140万亿元,5年增量超过35万亿元 [4]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达5.5% [4] - 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等多个"第一"头衔 [4] 研发投入与人才优势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至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5] - 研发投入强度提至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5] - 中国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 [6][7] 创新生态与产业升级 - 中国走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迭代的成功之路 [8] -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8]
数个“第一”!中国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快讯· 2025-07-09 10:13
中国创新重大突破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1] -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1] - 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1]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1]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1]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1] - 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1] 船舶工业成就 - 集齐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国产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 [1] 科技创新影响 - "脱钩断链"和打压遏制反而增强自立自强决心和能力 [1] - 外部压力加速科技创新进度和突破 [1]
埃及和俄罗斯签署关于达巴核电站建设合作协议补充议定书
快讯· 2025-07-09 09:00
达巴核电站项目进展 - 埃及与俄罗斯签署达巴核电站建设和运营政府协议的补充议定书和合同附件 [1] - 协议明确项目伙伴关系、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1] - 签字仪式在埃及北部城市阿拉曼举行 [1] 埃及能源战略合作 - 协议签署标志着达巴核电站项目实施迈出重要一步 [1] - 体现埃及与俄罗斯在实施埃及"2040能源战略"方面的合作成效 [1] - 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长埃斯马特强调两国合作成果 [1]